青仙问道  第263章 魔主肋侍以及老首辅的委屈

类别: 仙侠 | 古典仙侠 | 青仙问道 | 中原五百   作者:中原五百  书名:青仙问道  更新时间:2025-02-06
 
第263章魔主肋侍以及老首辅的委屈(第3更)

伏玄在和徐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寿命得到奇怪的恢复。

之所以觉得奇怪,那是因为他的伤势还存在,可是生机流逝的速度大大变缓,所剩无几的寿命随之得以延长。

武圣这个层次,对于自己能活多久,有个准确的预估。

他原先估计自己只有一年出头的寿命,现在这个数字来到两年,还有继续往上走的趋势。

当然,他没受伤之前,也撑死剩下五年的寿命,如果龟息延寿的话,能再多出个十载。

以他刚来江宁的状态,进入龟息,也无法延缓伤势,该死还是得死。

现在的话,他的状态开始朝着正常的武圣晚年转变了。而且不会有之前所预料那种不祥的结局。

只是他的生命里,似乎还多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徐府,梧桐小院。

徐青坐在梧桐树下,长发披散,有种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独特气质。

事实上,他体内的天魔功正处于一种奇妙的「蜕变」历程。

青铜镜内,涟漪泛起。

天魔功他化自在的评价文字里,多了一行新的注释。

「他化自在伏玄,魔主护法,金刚魔王……」

徐青心里生出一股明悟。

这是五大魔神观想法和天魔功深层次的结合。

佛陀有五大明王化身护法。

现在徐青修炼他化自在天魔功,将五大魔神中,代表战斗之念的金刚王和他对伏玄的他化自在结合,形成了一个魔王护法。

这等于是五大魔神的进阶。

而且和以前的五大魔神不同,这个金刚魔王实际上是伏玄的映射,仿佛伏玄的另一个「我」。

如同伏玄在徐青的太初魔炁下,留下的相。

若世间无伏玄,那麽徐青也无法以此为依凭他化自在伏玄。

「太初魔炁,他化自在,众生相……」

徐青心中闪过明悟。

原来他化自在的众生相,竟是这般底色。

譬如明镜照影。

世间无伏玄,便无金刚魔王相。

天魔以游戏众生为乐,而非杀生为乐。

因为众生才是天魔的根底。

若无众生,便无天魔。

这自然便对应了徐青先前的设想,众生不灭,天魔不灭。

「不知我魔功大成,能不能他化自在黑山老妖?」徐青一想到黑山老妖的恐怖,便觉得此事之困难,超乎想像。

当然,他是不惧困难的。

「试试方老怪?」徐青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好吧,想起老方那一巴掌,徐青又清醒了。

不过黑山老妖……

他想起自己的长子,注定的第四代黑山老妖呢!

「儿子,你也不想你爹爹和娘亲失望吧。」徐青冒出一个荒谬的念头。

天魔杂念真可怕。

徐青连忙压抑住自己的奇怪念头。

对于现在的徐青而言,他化自在贵精而不贵多。

有个伏玄对照的金刚魔王,足够了。

再多的话,魔念深重,还会影响他的自我。

徐青心里更是觉得,如果肆无忌惮地使用他化自在的能力,对他而言,绝对不是什麽好事。

可惜,他修成天魔,气运预警那一套便失效了。

准确的说是天魔以凶险为游戏,旁人避之不及的凶险,对于天魔反而是家常便饭,所以预警无从谈起。

他此时禁不住羡慕老方,元神正道至少一步步很扎实,看得清前路。

他现在纯属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天魔炼众生相,真要是成了,元神正道其实也是他天魔正道的一部分。

何况他徐青要是成了世间修行成就最高的人,谁能说他是魔呢?

那不还是仙。

徐青缓缓睁开眼,金刚魔王一成,他化自在武圣伏玄的事,便即告一段落。馀下无非是积攒更多的太初魔炁,使这个武圣级别的魔王护法出来的时间更久一些。

其实徐青现在的天魔身,准确的说是他化徐青,所以保留了徐青原本的能力。

只是这又和他先前的领悟有冲突。

世间已无「徐青」,又何来他化徐青?

因此他这天魔身,与天魔功的他化自在身,定然还是有区别的。

可是区别在何处,他还是参悟不透。

只是如果天魔身被毁,他也还是能活在对他念念不忘的人的梦境里。问题是,再无那麽多的太初魔炁和太始魔炁来为他重新塑造一个天魔身了,对于现实的影响和干涉,自然会下降很多。

可以说,天魔身是他和现实连接的一个媒介。

「夫君。」冯芜见徐青睁开眼,却久久不语,试探性喊了一下。

徐青回过神,随即用伏玄的武圣经验,来指点冯芜的太上散手。

虽然因为徐青复活,冯芜丢失了「太上忘情」的境界,但不意味着太上散手就彻底无法运用了。

徐青先前武道见识不足,现在有了他化自在伏玄,他自身的武道见识与伏玄一般无二,而且结合自身的底蕴,甚至更胜出。

因此还真给他琢磨出让冯芜发挥出太上散手的办法。

冯芜听了徐青的解决办法,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但确实有可行之处。

徐青的看法是将太上散手从主动技能,变成被动技能。

一旦冯芜遇到生命危险,便可以触发与徐青生离死别的心境,如此一来,太上散手的「太上忘情」境之妙,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出来了。

这有点前世小说里,黯然销魂掌的意思。

不过具体如何触发,如何运用气血,都有极大的讲究。

这需要武圣级别的见识来点拨。

有了大体框架,徐青和冯芜又是知根知底,夫妻两人联手,倒是将此事推行的很顺利。

而且他作为天魔,最善于玩弄人心,在这方面,确实有优势。

总而言之,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触发「太上散手」的冯芜,将是武圣之下,最为顶级的战力,远非一般的武道宗师所能企及。

郢都府。

这里是老首辅张太阿的老家。

回到老家丁忧之后,老首辅便着重徐青提到的高产作物试验。

目前来说,确实肉眼可见的亩产量有提升,但距离徐青描述的那种高产情况,还是差了一截。

首辅对此已经十分满意了。

因为中土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只要不断地持续改良,总能将这些高产作物的潜力激发出来。

其实如今许多农作物,都是中原王朝从别处抢来,然后再加以改进的。

一旦能将粮食问题解决,再配合变法的政策,在他看来,大虞朝的中兴是有很大希望成功的。

国朝甚至能再延续一甲子以上。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即使首辅一开始就不在意自己的身后名。

可是如果真能成功,他必然名留青史,家族也能得以保全,这绝对是他先前不敢想的圆满结局。

人生至此,再无任何遗憾。

不过,老首辅的喜悦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一件麻烦事找上了门。

听完长子的叙述,老首辅面色很平静。

但眼下的事确实比较糟糕。

因为一条鞭法在他老家的执行中,都能出现差错。

无吝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拍中他的脸。

张家大公子本以为老父会大发雷霆,没想到老父比他想像中要平静许多。

实际上,现在天下人心中,老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无论是之前的梁阁老,还是现在的霍景,都不是天下人心中的首辅。

因为老皇帝隔三差五,还会写信给张太阿,谈论朝政。

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老张对朝政的影响力依旧非常大。

但首辅心里清楚,他怕是回不去中枢了。

因为现在首辅很明白,他在地方的意义,远大于在中枢的时候。

说来也好笑,他在中枢时,地方豪绅都对他怨言颇重,现在怨恨大都归了徐公明,这些豪绅反而很希望老首辅早点复起。

没办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现在地方豪绅认为,霍景也是纸糊的阁老,跟梁阁老有啥区别?

堂堂保守派领袖,现在完全成了徐公明的应声虫。

早知如此,还不如老首辅在的时候,那时候老首辅是顶多严厉申斥,他徐公明真动刀子啊。

其实豪绅们,也有聪明人,他们清楚,无论老首辅回不回去,徐公明都不可能手软。人家大势已成。

但老首辅回去,以张太阿的秉性,总不至于当应声虫吧。

不过也有不想老首辅日子过好的。

霍景当了首辅,他手下的清流们,对于老张很不待见,时刻警惕张太阿的复起。而且霍景到底会演戏,一直安抚督察院的老部下。说要忍一时之辱,等待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总而言之,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绝对不是和徐公明一条心。

再加上,老霍是近墨者黑,跟着徐青也学会了分赃那一套,这次招标的收入,拿出来分给清流不少,老霍现在的人气在清流心中,竟然比从前当督察院头头——左都御史更高了。

简直没法说理去。

他以前多麽苦口婆心,对大家晓以大义,结果吃力不讨好。

分银子之后,效果竟是立竿见影。

可见清流们平时嘴里虽然都是微言大义,天下正道;心里面,实际上全都是银子!

如此一来,霍景更无背叛清流的心理负担。

他现在是真「首辅」,清流要用,浊流一样要用,岂能因私废公?

他是一片公心,清流们却是一片私心。

这次清流私下串联,给老首辅准备了一个大惊喜,终于在夏税的时候爆雷。

老首辅了解事情始末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坏事有一手。

此事不是其他事,而是一条鞭法的执行问题。

其实老首辅搞一条鞭法,为了防止下面乱来,加重百姓的负担,加了不少条条框框的约束。

总而言之,一条鞭法十分繁复细致。

正因为条条框框多,且繁复细致,反而导致漏洞不少。

郢都府,也就是老首辅眼皮子底下,这些清流出身的官员,故意拿着一条鞭法的繁复条文丢给下面,让这些奸滑小吏自由发挥,巧立名目。

以至于,许多小民按照一条鞭法老老实实交税之后,竟然额外多了不少苛捐杂税。

关键是,那些小吏还拿着一条鞭法的条文来诈唬小民。

而且老首辅现在就在郢都府,小吏们还恐吓他们,一条鞭法是首辅亲自制定,你们要是敢违抗,那就是不要命了。

一通连环招下来,小民交税更多,自然怨言也不少,都恨上了张家人。

尤其是张家的族人,交税都是正常交,更让许多百姓恨恨不已,由此引起了冲突。

总而言之,张家的名声在郢都府算是臭了。

「我本意制定这些条文,乃是为了小民不受盘剥,没想到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无论如何,总归是我做错了,我会向朝廷自陈其罪。你带着我的信,送到江宁府,告知徐公明,这事我求他帮我善后。」

张大公子莫名心酸。

父亲明明是一片好心,怎麽会落得这样的结果。

而且该惩治的不是那些小吏和官差吗?

为什麽父亲不出手?

老首辅见长子神情,知道他是不理解,于是解释道:「郢都府都这样,足见在推行一条鞭法的过程中,天下各处,皆可以钻这些漏洞。我若是只为了自己的名声出手,于天下何益?错了就是错了,为父不能推卸这个责任。」

其实一条鞭法要细致地执行,很依赖于朝廷对地方的监察。

可是加强监察,本身也需要较大的钱粮支出。

这些钱粮,在到处用钱的朝廷那里,很难拿出来。

现在有老皇帝和徐青联手,能在江南这天下膏腴之地将一条鞭法严格执行出来,已经不错了。其他地方走形变样,那是必然的事。

不过老首辅也想知道,徐青能对此做出什麽样的妥善处理。

而且他此举,无疑也是告诉徐青,自己不回去了,你放心大胆地干。

因为老首辅是务实的。

他眼见徐青干得更好,何必要回去呢?

当年别人阻了他的路,他记恨许久。现在他老了,难道也要那样,阻止年轻人出头?

何况徐青大势已成,不需要为任何人退让。

当年的小鹰,在他如今看来,已经是云中大鹏鸟,当绝云气,负青天,遨游宇宙了。

他静静在旁欣赏,且尽绵薄之力便对了!

这确实也很委屈。

可是相比起变法的成功,再委屈十倍百倍,他也甘之如饴啊。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