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他化自在,天魔渡武圣(第2更)
「徐公明,这是我毕生的修炼心得,我把它交给你。只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不能用这份心得对付草原人。」伏玄深邃的目光落在徐青身上。
徐青面对这价值连城的武圣心得,没有露出觊觎贪婪的神色,他平静道:「伏先生,恕我不能答应。」
伏玄苦笑一声:「我都要死了,你骗骗我,或者隐忍几年,我也不知道的。」
徐青摇头一笑:「伏先生,你小瞧了我们中原天朝的底蕴。武圣心得,纵然是天下瑰宝,但在下也不是没有这东西。」
他随手丢出玉阳子的手札。
伏玄翻看了一下,然后迅速合上,随即说道:「一世人有一世法,我的心得更适合这个时代。」
徐青微笑:「有我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先生你们这一代了。」
伏玄生气道:「你徐公明纵然是天纵之才,又何必贬低我。」
他身为武圣,也是有自己骄傲的。
徐青洒然一笑:「那是因为先生到现在还不能释怀,否则我说什麽话,都不重要。」
「都要死了,我还能不释怀什麽?」
徐青:「以先生如今的心境,死后化妖化魔,都是必然的。届时的结局,又不是你想要的。你纠结,心累,又彷徨,哪里还有从前作为武圣的气概。我现在糊弄你,那是不尊重过去一百年,修行成就最高的那几人之一。这也是对徐某自身的不尊重。」
伏玄:「命该如此,我又能如何。你不是我,你怎麽明白,我现在是什麽心境。」
徐青微微一笑:「我知道慕容太师的出手,对你的打击太大,而且伏先生再无多少时光,所以连破而后立都做不到,只能认命,但你也没法抛开你的过去。只是我想问问伏先生,你以为的草原人,到底是哪些人?背刺你的草原大汗,对你有恩又有仇的慕容太师,还是你那些听从于草原金帐命令的门徒,又或者跟牛羊牲口一般无二的草原部众?」
「这?」伏玄陷入沉思。
他还真没想过。
他自诩为草原人,又精通中原文化,乃是草原中不世出的人杰。但他眼中,到底谁是草原人呢?
是他力保的草原大汗,还是自己的那些门徒,还是慕容太师,还是那些各有私心的草原贵族,还是那些牧民?
或者这所有的一切,才是草原人。
但绝对不是所有一切。
他记得自己为了力保大汗的地位,出手杀了许多反对大汗的贵族。
他记得自己为了确保大汗的权位,默许大汗对别的草原部族进行兼并和杀戮。
他并不在乎普通草原牧民的死亡。
在他眼里,这些牧民和牲口一样。
哪怕在草原过去几十年里,作为草原武圣的伏玄,实际上也是草原的大祭司,乃是长生天在人世间的代表。所以能获得绝大部分牧民的虔诚信仰。
他也收了许多门徒,但实际上也是为大汗训练护卫,所以这些人的家室丶牲口以及其他各类财产都是恩出于大汗,由大汗掌控分配。
伏玄从前不在意这些,因为他认为人的精力有限。
如果过于着重这些外物,他肯定不会有武圣的成就。
上天是公平的,要得到命运的馈赠,总得舍弃什麽。
可是,正是他过去数十年在意的人,守护的人,点化的人,反而背叛了他,给他致命一击。
伏玄才会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中。
但他仍是不能放弃自己草原人的身份,否则他哪怕是武圣,这一生也是个笑话。
如今徐青恶狠狠地撕开了伏玄的遮羞布。
在这一点,徐青比慕容太师还狠,比黑山老妖还霸道。
徐青接着道:「抛开其他不说,如果草原将来不用南侵,也能吃饱穿暖,想必是伏玄先生心中所愿的。」
伏玄为此一怔,随即点头,「出了张家口,便是草原的地界。你们中原人生在乐土,能够耕种,可是在草原上耕种,那是无比奢侈且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
徐青颔首。
这是自然法则,人力要去改变,需要很强大的力量以及很长的时光才行。
中土文人,或许会欣赏草原人的野性,欣赏他们的勇敢,但如果问任何一个草原牧民,或者小贵族,他们都愿意放弃眼下的一切,投生于中土,做一个平民。
尤其是现在寒冷的天气越来越多,越来越恐怖,他们对中土的向往越是与日俱增。
耕种,然后得到收获。
对于草原人而言,实是无比奢侈的幸福,亦有难以言喻的安全感。
当然,如果能进来当老爷,那更是堪比天人的享受了。
徐青接续道:「假如我能让草原人吃饱穿暖,代价是先击败他们,征服他们,伏先生愿意吗?」
伏玄:「别说我愿不愿意,至少牧民们是绝对愿意的。但你们中原人想要征服草原,那也是绝无可能的事。」
徐青笑了笑:「征服草原,最难的是补给。前汉的帝国双壁,之所以能大破匈奴,便在于他们对补给的依赖极低,尤其是冠军侯,他每每能准确找到草原部族主力的位置,并迅速歼灭,才能将一个偌大的匈奴帝国击破,一雪前汉百年的耻辱。但斯人已逝,如今的大虞朝,确实再无这样的人。但如果能解决物资补给的问题,草原的问题,终究是不足为虑的。」
伏玄:「可这也是最难的一点。」
徐青微笑道:「先生请跟我来。」
徐青带伏玄到了江宁府的一片平坦道路上。
饶是伏玄身为武圣,见多识广,也不禁生出震撼。
因为他看到了传说中的秦轨一般的事物,而在轨道上运行的不是马车,而是没有任何牲畜的巨型机关车,沿着轨道前进,喷着巨大的火焰和烟尘,宛如魔界来的事物。
伏玄的眼力何等高明,自然看出,这种巨型机关车前进的动力来自于燃烧的煤炭。
这是何等巧妙的构思。
譬如人之修炼,通过进食和吸纳日月精华,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
关键是人身容易损耗,机关车损耗了,却可以随时再造。
本质上和那些农具水车是没有区别的。
机关的普及,可比修炼普及难度小许多。
眼前的机关车速度很慢,却很巨大,能比普通马车装载更多货物。而且牲畜还要担心寒冷或者炎热的天气,以及各种瘟疫,机关却不需要担心这些。何况这些煤炭,还可以用来给大军取暖。
试想一下,有了煤炭和这种巨型机关车,哪怕入秋之后,草原天气寒冷,中土的大军也能冒着风雪进发,而且条件比草原军队要好许多,一旦交手,双方的士气,绝对有天差地别。
徐青道:「这两样东西,都才刚开始,要想在草原中铺设轨道,制造这些机关车,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但以中原的物力和人力,做到这些,乃是迟早的事。」
当年的秦国都能修建许多轨道,何况现在。
固然目前有许多技术的困难,以及钢铁产量丶零部件制造的问题,但都是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的。
而且这些问题解决过程中,也是对多馀劳动力的消化。
有了这些东西,许多中原王朝扩张不到,或者掌控力不够的地方,都可以继续往前推进。
伏玄深深明白,有了这些东西,中原王朝好似一个武道高手,打通了经络,气血会运行得更加流畅,也会不断增长自身的实力。
以前都说中土是天朝上国。
多少有些是中土人自吹自擂。
但伏玄却在此刻相信,在徐青的带领下,中土迟早会成为人间乐土。
草原被征服是迟早的事,但未必是坏事了。
伏玄即使重回武圣巅峰,面对这种大势,也有种无力感。
因为他可以阻止破坏一时,却阻挡不了这种洪流碾压草原。
中土又不是没有顶尖的武力。
而且如果徐青真凭藉这些事物,让草原人过上好日子,他阻止,便等于倒行逆施。
徐青又轻轻说道:「伏先生,你如果助我征服草原,往后他们过上好日子,都会感激你的。如果你阻止我,将来他们还是会被我们征服,然后过上好日子,届时他们不会视你为英雄。因为我会编一本书,将这一段历史的恩怨因果,用大白话说明白,说透彻,谁是谁非,对比一下,普通平民会心中有数的。」
此言可谓杀人又诛心。
伏玄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是武圣,可是要阻止徐公明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些不可能。
这个人太可怕。
他的威慑力不只在于武力,更在于他对人心的洞悉,准确的说是对人心欲望的洞悉。
佛家讲宏愿,那是画饼,饶是如此,只要门槛够低,也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财货和信徒。
徐公明这人不只是画饼,他真能给人喂饼。
可以说,徐公明某些方面,已经胜过佛陀在世的时候。
佛家没能力,所以讲来生。
徐青是要在当世满足人心的物质欲望,谁高谁低,一望可知。
伏玄:「徐公明,我愿意帮你,希望往后能少死一些人。」
既然阻挡不了,那就老实加入吧。
他也希望用残存的时光,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
伏玄话说完,才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天地一下子变得宽阔许多。
他不再对为徐公明效力,甚至会在将来危害草原生出心理抵触。也无那种矛盾复杂感。
他是曲线拯救自己的故土,拯救那些对他崇敬的普通牧民。
他不再对草原大汗他们那些草原统治者抱有幻想,因为他们不配!
徐青闻言一笑:「先前贬低先生那些心得,实在是徐某的不对,现在我诚心向先生请教这些事,还请先生教我。」
他不是说客气话。
因为天魔功用太初魔炁他化自在的前提是对他化自在的对象了解越深刻越好,而且还得有对方的气息,精血。
如此天魔功才能完整他化自在出来。
有了伏玄的帮助,徐青可以完整的他化自在出一位武圣。
这也是天魔功完善道路的必要尝试。
若是没有伏玄配合,徐青只能找雄禅以及大虞双圣他们配合,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人家肯定不会好好配合徐青。
可以说,伏玄的到来,不说是雪中送炭,却也比锦上添花强许多。
这也是因为伏玄众叛亲离,又极度衰弱,才能被徐青「渡化」。
无论是什麽强大的生命,在脆弱的时候,心灵也会脆弱,才有徐青天魔法的可趁之机。
这也叫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对方最薄弱之处。
有了伏玄的配合,徐青的天魔功与日俱增。
不得不说,有一位武圣主动配合徐青他化自在,徐青受益匪浅。
因为只有亲身他化自在武圣之后,才能找寻出徐青所创天魔功的不足之处。而且这个过程,他对太初魔炁的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
太初魔炁,譬如明镜,照一切众生相化为我相。
这个过程是极度复杂和凶险的,即使有伏玄配合,徐青也有几次差点迷失自我,化入伏玄的记忆,与自身的记忆混淆。
这是天魔功他化自在最为凶险之处。
若无太始魔炁之唯我,仅仅沉迷于太初魔炁的修炼,徐青即使境界再高,实力再强,最终也只是虚空天魔的一员,做不了真正的天魔主。
以太初魔炁而驾驭万相,以太始魔炁维持自我,才是真正的「天魔正道」啊。
另一边,他化自在武圣需要大量的太初魔炁,而且维持的时间是有限的。徐青需要不断积累太初魔炁,才能将他化自在的神通发挥出来。
而太初魔炁的积累增长,便是以红尘为食,以人心下酒。
没有滚滚红尘的修炼,他是积攒不到多少太初魔炁的。
太始魔炁的修炼,反而很像道家佛门的心灵修炼,并不依赖于红尘。
总而言之,太初魔炁的修炼看得见摸得着,反倒是太始魔炁,玄之又玄。
伏玄在和徐青的交流中,同样受益良多。
因为他总觉得,徐青在这个过程中,好似另一个自己一般。有时候说出的话,犹如春风拂面,更是恰到好处地挠到伏玄心头的痒处,使他心里不自觉地一阵得意和满足。
人生知己难逢。
伏玄直到今时今日,才有这种体会。
他的情绪得到极大的舒缓。
甚至很舍不得离开徐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