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该来的人都来了,作为新闻发布会主导之一的南电集团,其总经理刘山河第一个上台发言。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此次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南电集团和其他合作企业,向大家阐明一些事项。”
台下还不不太清楚内情的人,迅速凝神静气的倾听起来。
“第一件事,是关于新成立的合资企业…由以上公司联合出资,成立南方蓄电公司…由以上公司联合出资,成立北方蓄电公司…”
“第二件事,是关于两个蓄电公司的业务规划,未来这两个公司将从事换电服务、蓄电调度、消纳弃电…”
“第三件事,是关于两个蓄电公司和海陆丰公司的合作协议,未来一年内,两个蓄电公司将向海陆丰公司采购20万立方米电芯,建立一套蓄电能力达到9000万千瓦时的蓄电系统,该系统日调节电力可以达到2.16亿千瓦时,年调节电力可以达到788.4亿千瓦时。”
底下的新闻记者迅速敲打着笔记本键盘,同时都目光中露出一丝震惊。
而那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老板或者高管,此时却面露兴奋,他们觉得这一次风电、光电有救了。
不仅仅是那些风电、光电企业面露喜色,那些火电企业或者有火电项目的企业,其管理层也是暗中松了一口气。
这些难以调度的新能源垃圾电,终于不用来搞他们的火电站了。
作为业内人士的火电企业管理层,都非常讨厌新能源发电,倒不是讨厌风电光电抢了自己的发电业务,而是讨厌这些风电光电带来的损失。
这种损失不是发电业务减少带来的损失,而是为了调度电力,消纳新能源发出的电力,就要牺牲他们火电的稳定发电模式。
火电站的发电过程中,如果频繁调整发电功率,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于燃气轮机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面对这种情况,要不是有强制任务,火电站早就不干了,毕竟这种损己利人的事情,哪一个企业愿意干。
现在他们看到了希望,未来风电光电等新能源,需要火电调节的比例肯定会大幅度减少,他们终于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
至于光电、风电会不会彻底取代火电。
答案是不可能。
至少现阶段不行。
因为哪怕是有大型蓄电系统,光电风电的时空不稳定性,还是非常明显的。
光电有白天黑夜的日波动、一年四季的季度波动、晴天阴天的天气波动。
风电同样有季节性波动。
虽然海绵电池在蓄电状态下,如果电力在电池之中保存一年,每个月损失大概在0.2∽0.5的电力,一年损失2∽5的电力,看起来比锂电池好很多了。
但是保存电力一年,这种超低频率的使用方式,会导致成本上升,虽然电池使用寿命不影响,可是管理成本会不断累积,因此海绵电池最好是快存快用,避免管理成本累积太多。
储存几个月,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因此现阶段,国内火电站的保底地位还是不可撼动的,必须通过火电站来调节季节性波动。
不过这种大几个月级别的调度,火电站还勉强可以接受,至少比起每天不断调节发电量,他们已经觉得还不错了。
如果说发电企业都是喜气洋洋。
那汽车企业则是有喜有悲了。
没有汽车电池生产能力的汽车企业,觉得可以考虑一下换电模式。
而未来汽车的老总李彬,此时已经乐开了,他知道未来汽车的机遇来了。
现场心情最差的群体,当属电池企业的管理层了,他们知道在电力储能领域已经无力回天了,而且汽车电池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最多只能保一个手机和电动设备的电池市场。
“第四件事,我们电网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阶梯电价,同时要逐步取消工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差异,实现统一电价。”
听到刘山河的这个消息。
众人虽然吃惊,但也觉得在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随着国内电力系统的电力调节能力提升,那继续实行阶梯电价和工商业电价,反而会压制电力需求,不利于电力消费的增量。
“第五件事,未来电网仍然会继续建设其他类型的储能系统,作为海绵电池蓄电系统的补充。”
听到这个消息,一些从事抽水蓄能、重力储能、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的企业管理层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其实他们的担心太多余了。
无论是电网,还是官方,都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单独押宝在海绵电池上,显然是不符合安全考虑的行为。
国内自从经济好起来之后,就不再赌单一的技术路线,而是选择多线并行。
最后无论是哪一个技术路线成功了,都不影响大局。
虽然现阶段锂电池在成本上打不过海绵电池,固态电池技术不成熟,而且成本更加高昂,但官方仍然不会放弃这方面的投入。
刘山河宣布了这些消息之后,又轮到了海陆丰公司发言。
代表海陆丰公司上台发言的人,是电池事业部经理刘海涛,他缓缓说道:“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代表公司做以下发言…”
“第一点,是关于海绵电池的性能情况…”
在刘海涛发言的同时,海陆丰公司的员工也将一份份性能检测报告递给在场的人。
拿到电池性能检测报告的第一时间,所有人都仔细翻看起来。
虽然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海绵电池的一小部分性能参数,但是终究不是海陆丰公司出的正式报告,肯定存在一些数据没有打听到。
这一份检测报告厚达32页,详细记录了各种性能参数、测试方式、不同环境、不同使用方式下的详细情况。
台上,刘海涛慢条斯理地讲述着。
台下,所有人都在边听边看。
尽管已经高估了海绵电池的性能,然而此时在场的不少电池行业从业者,仍然被海绵电池的性能吓了一跳。
鹤城时代的副董李频脸色凝重:“虽然体积偏大一点,但其能量密度好高,每立方米电芯蓄电450度,放电可以达到400度以上…”
他们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之一的王国信脸色同样凝重,不过他的侧重点在另一个点上:“李总,还有另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其循环次数内的衰竭系数几乎是只有1…”
“1…”李频知道这个数据代表着什么。
那就是说在循环次数内,电池蓄电放电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只会有1左右的衰竭。
这是海绵电池的特性之一,那就是在循环次数以内,海绵电池的蓄电放电功率不会有明显下降,但一旦超出循环次数,那就要小心了,因为这东西会突然整个电芯报废掉,蓄电放电性能会呈现出断崖式下降。
这和磷酸锂铁电池不一样,磷酸锂铁哪怕是循环次数达到2500∽3000次以上,其性能也会下降,但是磷酸锂铁的性能下降,是呈现出缓慢下降的,不会一下子跌到谷底。
王国信小声提醒道:“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点,则是低温特性,在第21页。”
李频翻开检测报告的第21页,看了一会之后,他苦笑起来:“这东西太可怕了。”
对此,王国信也不得不承认海绵电池的厉害之处:“是呀!海绵电池会一边放电一边发热,冬天只需要加一个保温外壳,就可以让电量和夏天一样,而且更加可怕的一点,是这东西在冬天低温状态下,其电量几乎是不损耗的。”
现在汽车锂电池在北方的冬天,就要面临电量下降的问题。
而这个北方,包含了东北、华北、西北,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华北,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将要造成巨大的影响。
王国信继续小声说道:“不过好在海绵电池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这东西有什么缺点?”李频赶紧问道。
“小型化。”“小型化?这东西没有办法做小吗?”
“从检测报告上的数据来看,海绵电池的体积偏大,而且里面使用了大豆油作为电池液,如果要小型化,就必须确保里面的电池液不泄露,这必须加大保护层,现在的手机之类,都追求小型化。”
紧接着王国信补充道:“而且海绵电池的发热特性比锂电池高一点,如果加大保护层,就会导致内部积热严重。”
“看来手机电池、一部分家电电池的市场可以保住。”李频挠了挠头。
“李总,你其实不用太担心,至少国外的电池市场不会失去。”
“为什么?”李频一时间反应不过来,突然他回过神来了:“你说得对,国外市场暂时不用担心。”
可以干到高管的人,智商肯定没有多少问题,他仔细分析了一下,就知道王国信的意思。
海绵电池性能确实厉害,但是这电池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其循环次数只有600∽900次。
如果是在国内使用,根据李频的内部消息,他知道目前除了海陆丰公司会生产海绵电池,京能国际、国家电投也会生产,因此不会出现电池供应问题。
但是国外企业需要考虑其他风险,比如突然断供。
这绝对是一个很有必要考虑的风险。
一旦海绵电池突然断供。
而海绵电池本身只能循环600∽900次,用在频繁使用的汽车上,估计就3∽4年的使用寿命;如果是用在电力调度上,估计寿命只有1∽2年左右。
这种电池虽然便宜,可一旦断供了,后果绝对是非常严重的,这意味着该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到另一个电池供应商更换全部的电池。
除非海陆丰公司会给国外企业技术授权。
可李频这几天了解过海陆丰公司,这家公司和欧美资本的关系非常一般,甚至可以用仇人来形容。
加上这几年的国际大形势严峻,官方对于核心技术的出口限制越来越多,海绵电池作为国内独有的技术,大概率是不会允许技术出口的。
只能购买电池,不能拿到电池技术,欧美企业考虑到风险,肯定不会采购海绵电池,海绵电池再便宜,他们也不敢购买。
虽然从检测报告上来看,海绵电池还非常环保,电池报废之后,电池液可以拿去提炼生物柴油,电池内芯可以粉碎作为有机肥。
可欧美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环保,还有政策风险。
王国信苦笑着说道:“李总,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海绵电池不会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而且随着海绵电池挤压国内的动力电池、蓄电电池市场,锂电池产能过剩,必然会导致各种稀有元素的市场价格暴跌。”
“希望如此吧!”李频微微点头。
不过锂电池成本再低,也是干不过海绵电池的。
作为从业者的王国信和李频都清楚,海绵电池的各种原材料都是稀松平常的东西,如果不考虑研发成本和加工工艺,加上其可回收可复用的特点,原材料成本估计只有锂电池的几十分之一。
这种成本下,锂电池成本再低也打不过海绵电池。
除非他们马上发明一种成本非常低,性能可以媲美海绵电池的新电池,不然很难抢回市场
各大电池生产商吹得天乱坠的固态电池,估计也没有希望打败海绵电池。
或许固态电池可以在蓄电放电性能上打败海绵电池,问题是固态电池的成本非常高。
对于大型船只、发电站而言,电池的性价比才是王道。
搞一套成本高昂的固态电池,到时候要如何收回成本?
总不能指望官方一直给补贴吧?
在场的人都看得差不多了。
刘海涛才慢吞吞开始说下一个话题:“第二点,是关于海绵电池定价的问题,我们公司统一采用租赁模式,每立方米电芯全寿命的租金为1万元,保证金1万元。”
对于这个情况,一部分人已经知道了。
而那些还不知道的人,此时也知道了。
“租赁?”
“一立方米1万元?”
现场再次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刘海涛继续说道:“对于汽车电池的租赁管理,我们公司未来计划授权给了两到三个企业,形成专门的换电网络,也是为了方便统一回收电池。”
对于这一点,在场的不少人立刻躁动起来。
显然他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只要可以拿到海陆丰公司的汽车换电授权资格,那就意味着可以拿到一大块市场。
已经布局换电的未来汽车,还有其他一些相关企业,都不由自主地蠢蠢欲动。
当然,要拿到汽车换电授权,大概率还是汽车企业为主,因为他们才是电池的采购方,如果他们不愿意改进汽车,以配合海绵电池的布局,那只能靠未来汽车这些愿意推动换电的车企,慢慢将市场抢过来。
不过,这些车企但凡脑子没有进水,都不会放弃换电模式。
毕竟充电再快,肯定比不上换电,特别是对于赶时间的大货车车主,肯定优先考虑换电。
而且大货车使用频率非常高,大货车不像私家车,有很大一部分私家车使用频率非常低,这导致其电池循环次数使用不大,因此哪怕是五六年之后,电池衰竭情况仍然不严重。
可是大货车、大客车之类的车辆不一样,这些车辆使用频率非常高,加上电池非常大,一旦电池使用寿命到了,重新更换一套电池,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因此高频使用的电动车,其车主优先考虑换电模式的电动车。
而蔚来汽车的老总已经在心里面快速盘算起来,他对于海陆丰公司的租赁报价非常震惊,同时也冒出另一个想法。
他的想法非常简单。
那就是通过更换电池赚钱,而只卖车不卖电池。
如果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不要钱,那电动汽车成本可以下降40∽60。
因为电池成本在电动汽车的整车成本之中,占比往往可以达到40∽60,越高级的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就越高。
现在采用租赁模式之后,电池就不属于车企和车主了,而是属于海陆丰公司的。
既然如此,那电池成本自然不能计算到整车成本之中。
比如未来汽车中的萤火虫,采用了欣旺达的磷酸锂铁电池,采购价格是3.25万,电池重量250公斤,蓄电量为50度,电池能量密度为每公斤0.2千瓦时。
如果砍掉这个磷酸锂铁电池,成本下降3.25万元,电池改用海绵电池之后,250公斤级别的海绵电池可用电量为55.5度。
原来14.88万元一辆的萤火虫,价格可以压到11.63万元。
蓄电性能提升了。
驾驶体验感更好了。
用户购买费用降低了。
当然,还有更加便宜的电动汽车,如果考虑极致性价比,去掉动力电池之后,一辆微型汽车的成本压缩到两万以下。
未来汽车老总非常清楚,接下来国产汽车将进入新一轮的降价,中端车型将压缩到8∽12万的区间。
这一场行业的大洗牌即将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