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还没有结束。
但是海绵电池的横空出世,却引起了国内外产业的激烈震动,全球新能源板块的股票出现各种暴跌暴升的情况。
对于海陆丰公司放出来的合作信息,各方都在想办法加入其中。
刘海涛自然知道接下来的麻烦事情会有一大堆,不过海陆丰公司早就有对策。
“各位,我们公司将和京能电池、国电电池统一国内换电型动力电池的规格,同时考虑到收费问题和回收问题,我们也提供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按比例收费。”
听到这个方案,不少人随即反应过来。
“之所以推出这个方案主要是车载动力电池,并不像船舶电池那样固定。”
船舶电池就三家,海陆丰公司、南方蓄电、北方蓄电,别看三家,实际上他们是一家,三家的电池可以混合使用,而且换电站大家统一管理、统一账面财务。
每一个季度,大家坐下来对一下账,按照海陆丰10、南方蓄电45、北方蓄电45的比例进行分账。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电池租金缴纳问题。
但是汽车动力电池方面,想入场的企业太多了,因此必须改变模式。
“我们公司的想法,电池给你们使用,你们每次换电的电量收费,我们公司每度电抽0.1元,至于你们如何收费,那就是你们换电站的事情了。”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三家达成的协议,那就是统一电池标准,同时统一收费标准。
一众蠢蠢欲动的企业高管,也和自己人小声讨论起来。
如果按照这个收费标准,那一立方米电芯,每更换一次电池,海陆丰公司就可以收40块钱,全寿命是600∽900次循环,以中间的750次为标准,每立方米电池海陆丰公司可以赚3万元。
这比租赁还高。
加上电网接下来不会给太便宜的电给换电站,估计一度电价格会来到了0.5元左右。
扣除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损,加上其他配套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电池生产商0.1元的抽成,一度电成本会来到0.75元左右。
因此每一次电池更换,额定放电的每一度电,售价至少要达到0.8元才勉强有利可图。
要赚多一点钱,那就必须将价格提到一度电一块钱的收费标准。
当然,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建光伏板、风车、微生物燃料电池等,自己发电自己卖。
如果这样做,一度电0.5元也可以赚钱。
前提是有资本投资新能源发电设备。
在场的光伏板生产商都快眼冒绿光了。
比起卖电给电网,他们觉得卖电给车主,更加有利可图,毕竟现在光电上网电价非常低,南方沿海比较高高一点,可以达到每度三毛多;西北的光电上网价已经跌到一毛六左右。
之前有补贴的时候,光电一度可以达到六七毛。
现在如果小投资者搞一个光电换电站,以光伏板每千瓦装机容量600∽800块钱的投资成本,卖一度0.5元,只要可以稳定发电1200∽1600个小时,就基本可以赚回光伏板的投资成本。
加上其他投资成本,大概需要3000个小时的稳定发电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虽然光伏板生产商知道,高速公路和城市核心区,肯定会被大企业占据,但农村和乡镇地区,肯定是他们可以进入的地方。
不仅仅可以考虑给提供电动汽车换电服务,还可以考虑发展家用电池业务。
对于农村地区,房子的面积比较大,用空地可以放一个大电池。
这些光伏板生产商已经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推广模式,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乡镇搞光电直接卖电的模式。
这就是电池便宜之后,各种企业会自发想到的业务。
而海陆丰公司等电池生产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种模式,其他企业只能使用这种方式。
为了避免有人使用电池却不付费,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需要确定换电电池的控制系统,只能接入特定的系统,才允许进行充电,这样可以确保收费。
当然海陆丰公司也允许企业或者私人直接买断电池,一立方米电芯就3万块钱。
觉得自己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又可以忍受5个小时充满电的客户,自然可以直接购买电池。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
刘海涛又邀请了一部分相关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了一个多星期,才确定好了车载动力电池的标准。
一共搞了3个规格,分别是5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150公斤级。
还有电池的长宽高尺寸、充电电压和功率标准、放电电压和功率标准等。
这些标准都需要一一确定下来。
搞好了这些事情。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份。
整个四月份期间,国内电池、新能源、电网、汽车、造船的上下游企业,都非常忙碌。
哪怕是鹤城时代这种锂电池龙头企业,都在快速布局,以应对接下来的浪潮。
三桶油借助其在国内的各种加油站,增加换电项目和光电项目。
各个车企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推出换电车型,有些车企干脆连车型都不研发了,直接将插电式电动汽车改为换电式电动汽车,主打一个赶时间。
不仅仅是传统的轿车生产商做出改变。
连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这些工程设备制造商,也纷纷宣布拥抱新能源,要搞电动工程车辆。
不到一个月时间。
光伏板企业的订单就拉满了。
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的电池工厂都没有开始建设,订单就收到了几百亿。
或许担心产业再次过热,官方也这一次也动作迅速,要求各地严格审核光伏项目、风电项目和综合换电项目,不允许盲目和重复投资。
尽管如此,但国内新能源产业还是和今年的夏日一样“燥热”起来。
国内经济一改前几年的颓废,竟然有点像08年到18年期间的发展趋势。
各路媒体纷纷报道这方面的事情。
什么“产业再升级”、“工业4.5”、“黄金时代”、“高增长”等词语,在互联网新媒体的文章之中,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
海绵电池带动的产业升级太庞大了。
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到电网调控。
从汽车电池、船舶电池,到换电服务。
从综合开发、卖电直销,到电池生产。
上下游涉及几千家企业。
影响最大的事情,其实是电价要下调的消息。
不仅仅居民用电、工商业用电要下调价格,工业用电、农业用电也要下调。
电力作为当前的工业基础,每下调一分钱,对于社会生产成本都是一种极大的利益。
根据几个电网的公告,预计要在2030年前,实现国内工业用电全部下调为每千瓦时0.3元;居民用电下调为每千瓦时0.25∽0.5元(分地区);工商业用电统一为每千瓦时0.3元;农业用电调整为每千瓦时0.25元。
这个调整要逐步进行,按照新能源规划的进度一点点调整。
同时要力争在2030年前,将国内火电规模占比压缩到总发电量的20左右;到2050年前后,全面淘汰火电。
欧洲的环保人士和那些企业,此时此刻人都麻了。
按这个标准,他们搞的那个什么碳税模式,不仅仅割不了赛里斯的企业,反而会将他们自己给玩死。
然而那些欧美企业也不是没有想办法,但是面对海绵电池这东西,他们真的无从下手!
采用大豆作为生产原材料,原材料都是地里面种出来的,想控制原材料都做不到了。
毕竟现在赛里斯北方那正在改造的几千万亩沙漠大豆,表明赛里斯的大豆很快就会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大规模出口。
现在巴西等大豆生产地区,也有很多土地被中资企业控制。
各种可以下手的地方都被堵死了。
哪怕他们可以通过以前的老办法,搞乱整个南美洲,其实对于赛里斯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现在国内维持南美洲的大豆进口规模,可不是自己缺乏大豆,而是为了维持贸易平衡。
如果欧美资本还是老一套,那么他们就要思考一下,南美洲混乱之后,他们自己的粮食供应问题了,还有庞大的贫穷人口会涌入北美的后果。
反正赛里斯这边没有什么大影响,南美洲大豆玉米没有了,还可以用自己的,难民又飞不过来。
无从下手的欧美资本势力,只能不断收缩势力,开始建立更加排外的贸易壁垒。
包括严禁欧美车企、日韩车企购买海绵电池,出资扶持南高丽和东瀛的电池企业,让这些企业去天竺、安南等地区建设工厂。
显然这帮欧美资本已经放弃在本土搞电池了,之前扶持了一个电池企业,结果几百亿投下下去,连一块电池都没有生产出来,都给他们搞出心理阴影来了。
本来老欧洲还有几家企业要自己搞电池,结果其他企业一听到这提议,死活不同意,毕竟已经吃过一次大亏了,他们再也不相信在欧洲本地可以搞出电池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