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四百四十四章 第一次朝议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寒门国舅   作者:天子  书名:寒门国舅  更新时间:2025-01-13
 
第四百四十四章第一次朝议

后半夜。

张峦刚睡下没一会儿,美梦正酣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张峦迷迷糊糊醒了过来,心中一阵烦躁……他这人一点儿都不认床,在美人儿身上宣泄完所有精力后,但凡给他个枕头都能睡着。

软玉温香在怀,触手可及滑腻一片,本该是享受的时候,可惜敲门声一直没停歇,无奈之下张峦翻身起床,随便套了身衣服,挪步走到门口打开房门。

“李尚书?”

张峦好奇打量门口立着的李孜省。

李孜省招呼道:“时候不早,咱得走了。”

张峦看了看天色,为难道:“这就……要走?可是我这边……”

“来瞻,有闲暇以后可以再来。”李孜省道,“但我们必须得趁着天亮城门开启时进城,毕竟一早就要去参加朝议。今天可是新皇登基后第一次朝会,商议的事情还关乎到你的切身利益,你怎能在此恋栈?”

“我……”

张峦瞬间无语。

你大老远把我拉京城外边来逍遥快活,我还以为你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

甚至我可以在这里好几天不出门,就如同在天寿山给先皇选陵寝时一样逍遥快活。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一大早就要回城?

“你可别嫌折腾。”

李孜省正色道,“别的事你可以不予理会,但这是新皇登基后首次召集朝议,你必须得参加。

“昨天登基典礼后没议事,今天肯定有涉及你的议题,不信咱走着瞧。走走走,马车已经备好。”

张峦回头看了一眼。

虽然屋子里面黑灯瞎火的,却让他恋恋不舍。

最后他无奈地进房去穿戴衣物,整理规整后又出来洗漱一番,这才与李孜省同乘马车离开。

“来瞻,昨晚陪你的那个彭勉敷的美妾,来自于梁芳馈赠。”

马车上,李孜省做了一些注解,“话说梁芳当初为了请动阁老家公子坑害你,可是下了血本的。”

“是吗?”

张峦昏昏欲睡,完全不想听李孜省的废话。

李孜省又道:“这次彭华很可能要被秋后算账……话说彭华这个人素来谨慎,我与他接触过多次,此人老奸巨猾,不好对付。”

“哦。”

张峦继续靠在软枕上闭目假寐。

“看来昨晚你是没怎么睡啊……等散朝后,回府好好睡一觉。”

李孜省道,“昨夜我就告诉你要少喝两杯,枕席间也是尝尝鲜即可,切忌贪欢,结果你这……唉!”

张峦睁开眼,无精打采道:“李尚书,看你这说话滔滔不绝的样子,倒是休息得不错……”

李孜省无奈道:“这种事,我早就看淡了……你说我一个道门中人,会跟你这般贪恋一时之欢?

“但要说大权独揽嘛……你在新皇登基后,无论做到如何程度,怕是都不及我当年。”

张峦心想,啥叫好汉不提当年勇?

你现在不是也落魄了,非得跟我绑在同一条船上,才能求存?

在我面前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时间很紧,进城后,我们得马上往宫门处赶。”李孜省道。

张峦赶紧道:“李尚书,能否让我回府一趟?昨日我回去没见到犬子,有些事我打算跟他商议后……再入宫。”

李孜省笑道:“怎么,只信你儿子,不信我……是吗?之前一直没问你,令郎到底师从于何人哪?他的见地倒也广博,不知出自谁的悉心教导?还是说你有事隐瞒我?”

“不知道啊。”

张峦见李孜省一脸怀疑的表情,连忙道,“我是真不知道……反正那孩子很有灵性,说话办事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候他稍微一提醒,我就能把事想明白,否则的话……唉!”

李孜省道:“那你是得好好培养你这小儿子。哦对了,来瞻,最近……你身边这么多女人……那个,就没见啥动静?”

“什么动静?”

张峦好奇地问道。

李孜省笑道:“就是有没有添丁的迹象?”

张峦脸色尴尬,摇头道:“未曾有。”

“你这不太对劲啊。”

李孜省诧异地道,“按理说你这年岁并不大,莫不是太过纵情声色,以至于身子骨有些垮了?不然得话,你应该添上几丁了。”

张峦心说,幸好这黑灯瞎火的,你看不到我脸上的尴尬神色。

此时张峦明显感觉自己脸上火飘飘的,却还是生硬地为自己辩解:“我没啥啊,身体可棒了,不然昨夜也不会坚持那么久……但有些事,真的很难说。”

“呵呵。”

李孜省笑道,“或许是你觉得两个儿子够了,不打算再添丁?也是啊,有那么好的女儿,又有那么好的儿子,还奢求什么呢?换作我是你,睡着也能笑醒。”

张峦心想,我现在就想躺下来呼呼睡大觉。

真是的,说是给我个机会,让我纵情声色,却大半夜把我叫起来,非要我去皇宫参加什么朝议。

话说这满朝文武,够格参加朝议的人,恐怕就数我的身体状况最差。

“时间真的不够……你就别回府走一圈了。”

李孜省道,“你与我一道入宫,路上我还有事与你说……今天朝会上我不会与你一致对外,我们得保持一段距离,在人前装装样子。这样或许还能保全你的名声呢。”

奉天门。

早朝。

作为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这次出席的人并不是很多,比如翰林院的中低级官员就没有参加,不过在京正五品以上文官以及勋臣武将基本都来了。

张峦以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身份参加朝会,在文臣中位列几位尚书之后,仅次于左侍郎,跟右侍郎平级。

所以挂尚书衔的李孜省反倒是站在了张峦前面。

天刚蒙蒙亮,朱祐樘便已到来。

这让在场大臣感受到,以后恐怕没好日子过了,得每天都来参加朝会,很可能风雨无阻……

像成化朝时期那般一年到头上朝不了几次,甚至每次上朝都是临近中午……去衙门都可以拖延和请假……这种混日子的生活就此一去不复返!

在新君朱祐樘身边,立着司礼监目前三位地位最高的太监,乃是韦泰、覃昌和怀恩的排序。

简短的开场礼数后,朝议正式开始。

先由韦泰宣读一份份旨意,涉及到最近这段时间朝廷人事方面的变化,尤其是裁撤在京的僧、道,将一些番僧发送回原籍,并且将道士驱离京师。

再便是通报了有关裁撤传奉官的决定。

到最后,韦泰还当众宣读了一桩大案,就是有关邓常恩和赵玉芝等人蛊惑先皇,扰乱朝纲之事。

一套说辞下来,把李孜省吓得够呛。

因为李孜省知道,眼下他既无兵权,也无皇帝的信任……总的来说就是待宰羔羊,如果皇帝真的要下一道圣旨把他给办了,他还得出来谢恩,然后束手就擒。

就在韦泰宣读圣旨时,很多人都将目光往李孜省身上飘,心里在琢磨,既是有心惩戒佞臣,为啥不把最大的这个祸患给解决掉?

当初我们可是受了他不少气,更是在官职升迁调动方面,被他拿捏,到现在还有很多官员外放甚至不得不赋闲在家。

朝堂上呈现出的乱局,很大程度都是拜这人所赐。

韦泰最后道:“先皇宾天后,最近朝中对旧臣的参劾和攻讦,与日俱增,很多都查无实证,陛下之意,乃将此事搁置,科道言官之前参劾的,俱都记录在案,尚未参劾的……暂且放下,等过一段时间再行整理。”

言外之意。

你们现在党同伐异,相互攻击得太过厉害,搞得人人自危。

不管有理没理,你们都先把自己看不对眼的人给参劾一通,就算那些看起来很正直的官员,只要觉得他不是跟你们一伙的,至少也给其安上一个“阻塞言路”的罪名。

这么闹下来,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的,之前没提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新皇都登基了,新朝新气象,你们可不能再胡来。

李孜省听到这儿,稍微松了口气。

这意思是……我的难关暂时渡过了?

参劾我的奏疏那么多,皇帝却让大家暂且放下,并没惩戒到我头上来,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已经可以安全过关了是吗?

大理寺卿冯贯出列道:“启奏陛下,朝中科道言官交相参劾,是为正朝廷风气,不该阻拦。否则将会让奸佞危害朝政……仅以目前朝堂论,就有奸邪长期占据高位,必要将其铲除才可。”

矛头直指李孜省。

之前群臣纷纷上疏参劾李孜省,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皇帝惩戒的名单中并不包括李孜省。

眼下皇帝又说不允许再增加新的参劾。

那似乎就意味着,李孜省可以摆脱制裁,继续留在朝堂上作威作福。

对于朝中大臣,尤其是那些受过李孜省刁难的官员,现在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岂能不当着皇帝的面把李孜省给整垮?

什么一切以大局为重,又什么以稳定为先……他们才不顾呢。

前朝时我们见不到皇帝的面,话递不上去,言路都被李孜省给掌控了。

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岂能让李孜省继续为虎作伥?

韦泰警告道:“陛下的话,你们没听到吗?眼下要以先皇的丧事为先,不宜把事态扩大化……一切等朝局稳定下来再说。”

冯贯讷讷退下。

万安果断出列,有意引导新话题:“陛下,如今您已登基,年号应该定下来,臣等已罗列多个年号,请您定夺。”

皇帝登基后要改年号,这是惯例。

这次是新皇登基后第一次朝议,照理说应该及时把年号定下来。

万安此举也是在警醒冯贯等人,无论你们有多瞧不起李孜省,或是瞧不起我万安,至少现在还有更重要的“国事”需要商议。

难道把国祚定下来,不比你们参倒几个所谓的佞臣更加重要?

怀恩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已确定来年年号,是为弘治,明年就是弘治元年。”

在场的人都有些猝不及防。

年号之事,朝会上群臣不是应该旁征博引,广为商议吗?

怎么成乾坤独断了?

不过最终拍板的还得是皇帝本人,毕竟这关乎到他未来的江山是否永固,人家想定啥就定啥。

“事情无须再行商议。”

怀恩道,“另外涉及先皇陵寝选址之事,已有定夺,正式定名为茂陵。即日开工建设,以保国公朱永为提督,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为监察,工部左侍郎陈政主持营造。工期三月,在此期间务必将玄宫完工,让先皇风光下葬!”

第四百四十四章第一次朝议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