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小军将  第四十三章 明抢暗夺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东晋小军将 | 秋霜红蜜   作者:秋霜红蜜  书名:东晋小军将  更新时间:2020-02-15
 
刘牢之已经很久没回来芜湖了。

选好的部曲都已经开始就道,往寿春集结,刘牢之对京口的事做了一些安排之后,便带着侍从队前往芜湖。一则陶素来信反映了一些事情,需要自己亲自回去处理,二来自己这些侍从离家日久,现在要出征了,也应该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家看看。

这几年芜湖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道路宽敞了。道路的拓宽硬化在郑毅任县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了,大抵是刘家出资,县里出役夫,遇到劳役不足的时候,再招募一些县里的百姓做工,也算是为百姓创收了。经过这些年的建设,芜湖县境内的主要道路都已经修好,排水系统良好,下雨天都不会出现泥泞的情况。

再有就是街面上干净了。自从刘家推行《卫生条例》以来,几个农庄的面貌大变,即便是最脏的畜牧场,也大有改观。农庄里人人家里修建了厕所,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厕所的便池不是露天设置在猪圈里的,而是有便池封闭在屋子外面的,便池里面的粪便有专人定期消毒清理,送到农田里作为肥料。刘和之见了很高兴,便命翁龢在县里面推广,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刘家预防“水蛊病”的做法。

预防“水蛊病”,主要就是对粪便消毒,不喝生水,不接触疫水。除此之外,县里还组织百姓专门清理田间、池塘、小溪里面的钉螺。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这几年芜湖县里,挺着大肚子在外走的人明显减少了,刘和之还特意为此事上了一本奏章,详述其事。水蛊病在江南地区流毒很广,如果凭此法能解决掉,也算是一桩善政,可惜奏章上去之后,杳无音讯。

芜湖的大街小巷,田间野外,根本找不到流民和乞讨者,这是因为芜湖县里有“收容所”,衣衫褴褛的流民,会被县里的衙役送到收容所,要么被遣返,要么把人留下来安排做工。芜湖这里的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显示着这里的百姓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作为刘牢之的起家之地,芜湖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仍然是刘家白酒、白糖、调味品、玻璃陶瓷的主要产地,以及棉花、棉布、丝帛的交易中心。除了刘家自产的货物,很多商人也喜欢把从远处贩运来的货物,拿到芜湖来分销,滨江茶楼为这些大宗交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些有实力的商家,还在芜湖建立了分号。刘和之仿照建康,在沿江一带,划出一片区域,专门用来进行商业交易,并派出专人管理。商业的繁荣发展,让芜湖县每年征收到的商税越来越多,单就商税来讲,已经比临近的宣城郡还要多。

芜湖县如此富庶,又是京畿地区,自然会引起诸多高门子弟的青睐。刘和之在芜湖呆了两年,诸事都有翁龢等人操持,他是什么事都没有,每日里悠哉游哉,小日子过得甚是舒服。朝廷中屡次要把他调往他县,都被他以任期不满为由拒绝了。至于以后朝廷方面会有什么安排,还不知道呢。

现在刘家在芜湖除了刘和之并没有别的亲人,所以刘牢之回到芜湖家里,给侍从们放了假,便奔县衙来了。

“娘希匹,这司马家的人一个比一个不成器,这芜湖县令是老子拿一辆价值四千两银子的豪华马车换来的,说好了是六年,这才三年,司马昱便想着反悔?”刘牢之恨恨地说道。

“芜湖令是归丹阳尹管的,搞不好这就是丹阳尹自作主张,会稽王可能并不知情呢!”翁龢在一旁劝解道。在他看来,即便是司马昱真的有意毁约,刘家也不宜与其撕破脸,毕竟朝廷也没有解除刘和之职务的做法,只是调动而已。

刘牢之不满地看着翁龢,冷笑道:“这么多人上窜下跳,司马昱怎么会不知道?他一个主政的王爷,竟然连句话都不敢说吗?”

翁龢见刘牢之不高兴,没敢再说。

刘和之见了,忙打圆场:“阿全且不要着恼,翁先生也是怕你一时冲动,出言不逊得罪了会稽王。现在的局势,还没遭到那个程度!”

刘牢之听了,这才脸色好看些。

“翁先生也是满腹经纶的人,在建康多年,没有门路出仕,只能给人家抄书为生,怎么还没有对现有的朝局失望吗?”

翁龢脸色一僵。他在底层多年,年近四十才得以在这芜湖县为幕僚,要说对朝廷没有怨气,怎么可能?只是世道如此,朝廷的制度便是这样,士族子弟把持着朝廷的清贵职位,年纪轻轻便能身居高位。似刘家、何家这些次等士族,起步也能为州郡佐官,只要有些才学,便能慢慢升迁。唯有他们这些寒庶子弟,没有门路出仕,便是有才学也只能挣扎在底层。若不是刘牢之去建康招人,自己这群人现在还在给人家抄书呢!

“世情如此,便是不满意又能怎么样?”翁龢无力地道。

“这些世家子弟,已经腐朽不堪了。为了些许钱财,便甘愿屈尊小县。”刘牢之也不愿意现在就在部下面前失态,便对刘和之道,“二哥也莫着急,实在顶不住便离开芜湖,我倒要看看,谁这么大能耐,敢到我碗里抢饭吃!”

刘和之忙道:“阿全切莫冲动!”

刘牢之摆了摆手:“放心,我不会硬来的,便是想要动手,也不会杀伤人命!”

刘和之听了,才稍稍安心,这时他不禁暗暗后悔把这些事告诉他了。自己这位从弟,从小习武不辍,精于军伍,这几年他走得太顺了,少遇挫折,独断专行惯了的,以至于遇事不会拐弯。刚极易折,这么下去是会出问题的,当下刘和之也不再劝解,只跟刘牢之说些芜湖的趣事。

刘牢之歇息了一会儿,心里渐渐平静下来,对翁龢道:“这些年刘家的产业不断的做大,各位管事的见每日里有大量钱财进账,不免会起些心思。我的意思,是从你们这些人里招募一些会做账的,成立一个审计部门,让各位管事能有所警醒。有那不像话的,干脆剔除一批!”

翁龢点了点头,这些事他也有所耳闻。只不过刘牢之不提,也没有人会愿意去得罪那么多人。

“这个不难,我们这些人里面会算账的不少。就怕帐目太多,他们算不好!”

刘牢之却道:“我这边自有查账的办法,只要是略懂账目的人,便能很快掌握,等学得会了,再审不迟!”

刘和之却道:“没有不偷腥的猫,御下太严,会让人觉得刻薄,坏了家里的名声!”

刘牢之不解地道:“二哥这是说得哪里话?凡事皆有规矩!我们刘家对家里的管事是有分红的,你且出去打听打听,哪家的管事拿的钱比我刘家多!这样还不能满足,那就有些贪得无厌了!一天到晚想着黑我钱的人,我也不指望他能为我好好办事!”

这个时候社会风气非常不好,官场上下都有一种奢靡之风,贪污成风,有想要严查反而会被人说成刻薄,这也是刘和之有顾虑的原因。为什么会有人打芜湖县令的主意,就是因为这里有钱,可以供自己挥霍。

翁龢点了点头。作为社会底层出来的人,对于贪污腐化有一种天然的仇恨,特别是自己连贪污的机会都没有。

“郎君说的是,一味的纵容那不是办法,对待下人,得恩威并施才行。”

刘牢之点了点头:“二哥,若是芜湖实在呆不得,那就求做宣城郡太守,那里离得也近。”

刘和之失笑道:“我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任期尚不满,哪里敢奢望作一郡太守?能有个州从事也就不错了!”

刘牢之撇嘴道:“二哥忒容易满足,这县令又不是你想不做的,这么个肥差,朝廷难道不需要作出补偿吗?”

翁龢点了点头,也道:“郎君说的是,朝廷里没有硬来,说明也是有所顾忌的,对我们作出补偿也是应当的。若是有人不顾后果硬夺,我们反击起来也能理直气壮!”

刘牢之当即安排翁龢,以自己的名义给老师郑毅写一封信,让他找会稽王圆寰此事。

“这都是什么世道啊!这帮子蛀虫,早晚收拾了他们!”刘牢之恨恨地想。

郑毅一家去建康之后,除了郑华生子的时候去探望过,刘牢之也只是逢年过节派人去送些礼物,问候一下,说起来有些失礼。自己没有出仕,在朝中没有人脉,谢家自己倒是时时联络着,谢安做吴兴太守,自己也时常派人前去联络,可惜他现在不在中枢,能起的作用有限。

“郑华的儿子现在也该满地跑了吧,赶明儿吩咐木匠做些男孩子的玩具送去!”这样想着,刘牢之没有心思留在县衙这边,急忙辞别了二人,回去找刘颂安排去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