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郡,连口。
距离县城不远的海面上,有十余艘大船缓缓停靠。
这些船只体型庞大,有的甚至比汉国的战船都要大得多,看起来各个膀大腰圆。
而距离码头不远的一处空地上,众人正忙碌了起来,有人在修建栅栏,
有人在修建房屋,看起来都是格外的忙碌。
姚雄带着几个士卒,就从这些人之中走过,打量着周围的众人,他的眼里有些困惑。
跟南人的互市要开始了。
皇帝亲自下了诏令,让姚雄来负责治安,并且表示,若是有一个商贾在姚雄治下被强盗劫掠或者被水贼杀死,那就要拿姚雄这个地方大将来问罪。
姚雄是一点都不敢怠慢,分出军队将海州以及周围几个山林的贼寇是清扫了一遍又一遍。
而后联系王琳,调度水军,将入海口边上的岛屿也都洗了一遍。
他确定自家辖区以及周围都找不出什么盗贼了。
今日是正式开市的首日,姚雄又亲自前来进行巡视,他在很多地方都安排了士卒,有些精锐都穿上了寻常百姓的衣裳,混迹在其中。
只要等开头这几天的情况稳定下来,姚雄也就可以渐渐撤手了。
跟在姚雄身边的这几个军士,此刻也是满脸的无奈。
他们明明都是沙场厮杀的猛土,此刻却要来做什么游激的差事,负责市场治安??这是他们该做的事情吗?
「将军,这样的差事,随便派几个游前来不就好了?何以要我们亲自来做呢?」
「是啊,连您都跟着来了....
姚雄瞪了他们一眼,「尔等懂什么?!
「兄长的诏令都砸我脸上了,我还敢只派个游徽前来??」
「我可告诉你们,谁都不许大意,这要是出了事,我可无法跟兄长交差,不说死罪,反正这鞭刑是少不了的,兄长向来公正,有功就赏,有过就罚,可不看你与他是什么关系:.:
「原先那崔刚,就因为御史台文书记录有三处微小的错误,就险些被革了职,罚了一年的俸禄呢!原先说的升迁也都没了...可不敢马虎!」
军士们纷纷称是。
此处已经开始聚集了许多人,大多都是听到消息赶过来的商贾。
在齐国的时候,河水以南的商业较为发达,商贾的数量很多,经过了许久的战乱洗礼,那些所谓大族名门之类,也都放下了身段,若是在两汉时期,谁家大族子弟去经商,绝对是要被嘲笑的,除了经学,一切都是下贱的事情,包括器械学,医学,商业,甚至连诗歌和文赋都只能算作是小爱好,
谁要是专心搞小爱好,忽略经学,还是要被嘲讽。
但是几百年的战乱改变了这种价值观,土人们普遍不再有崇高的个人使命感,同时也不再觉得这些爱好是丢人的,魏普开始,大家都扑了这些小爱好的身上,这也导致很多大族子弟都开始搞医学,数学,机械这些过去不算主流的学问,诗歌文赋的地位也是不断高升,至于经商,那再也不是一件令高门羞耻的事情了。
河水以南的这些汉人豪强们,普遍都有自己的买卖,地主们使用大量的佃户,经营一些经济类作物,谋取利益。
名门也参与其中,拼命捞钱。
姚雄也不理会这些商贾们,继续走在周围,
远处那些大船靠岸之后,就看到许多挺着大肚子的家伙们快步走下了船这些人一看就不是北人。
他们穿着太过鲜艳,跟北人在装扮上就不一样,穿金带银,恨不得将有钱两个字刻在脸上,若是在北国,谁要是敢穿成这样外出,那盗贼们都要直呼过年。
北国这边的勋贵太不当人,就是大富大贵之家,也不敢太招摇,总能遇EK
日更不要脸的人这帮人叽叽喳喳的上了岸,开始好奇的打量着周围。
过去两边不曾互市,南国的商人就得小心点,至少也得是那些有人脉有时日还愿意投入的人才能到光州附近来跟北人做生意,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家都可以来了。
这些人明显是第一次来到这边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展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
而他们最好奇的,竟是那些守在周围的士卒。
他们看着这站的笔直,披着甲胄,手持长矛,眼神凶狠的甲士,一直都在低声的嘀咕着。
「胡骑!」
「还真是胡骑啊!」
「听闻胡人里有山,苍头,犀角,大力等军,不知这胡骑是哪一种?」
「五大三粗的,应当是大力吧?’
「你说他能说汉话吗?
那甲士就这么听着他们用整脚的雅言谈论,嘴里低声骂了一句,而后转过头去。
姚雄吩咐军士们看好这里,自己却先离开了,他不喜欢这帮人。
这些人东看看西瞧瞧,边走边聊,终于,正式来到了这片商贾聚集的市。
此处的商贾们可没有什么轻视南人的想法,他们看着面前这些南人,各个都像是闪烁看金光的宝贝,纷纷上前来叫卖。
这帮商人也是聪慧,他们知道第一批到来的肯定都是有钱人,故而所兜售的也都是以奢侈品为主,例如像珠宝,字画,纸张,好衣裳,首饰...:
快马。
这些东西都是能引起南人们兴趣的东西。
他们很快就各自散去,有的买了北国的衣裳,穿在身上,笑得很是开心。
有的则是去买些首饰之类的。
但是最多的,都是去买快马。
马匹在南边是属于很少见的货物,价格极高,贵人们都很喜欢,都喜欢拿来比,谁家要是能凑出个同色的四匹快马,那尾巴都能翘上天。
但是在北面就比较常见了,有几个贩马的商人,拉着他们去参观宝马。
汉国并不禁止马匹交易,这战马和寻常马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官府的马场养的都是战马,可民间还有许多的牧民,这些人的马就是正常的马匹了,主要功能是代步和运输,而不是作战。
那马商将几个南人忽悠过来,便指着自己提前栓起来的好马炫耀。
「您看看这匹,这体格,便是北国都找不出几匹来..:.这都是做战马的苗子!
「您看这牙齿,这鬃毛...
南商挺着肚子,看的是目露精光,
「有没有跟这匹相同颜色的,就这体格的,我要五十匹!!」
马商的手抖动了起来,「能找到!能找到!您要是多买,我还能给您降点价..」
「价格无所谓!我只要好马,最好的那种!」
一时间,原先略微寂静的市猛地就喧闹了起来,处处都是人声鼎沸,就像是忽然活了过来一样,那些士卒们都惊呆了。
在第一批贵人之后,南国商贾源源不断的前来,其商贾也不都是这些来进货的大佬了,开始出现来贩卖南国商品的商贾,大量的商品和钱财涌进了海安,那个狭窄破败的市,热闹程度直接超出了隔壁的县城,百姓们都听说这里有南人商贾,纷纷前来观看,有的只是好奇,有的是来买东西的。
先前的战争,使得河水以南地区的商品短缺,物价飞升,百姓的日常生活非常不便,商贾们却能解决这些问题。
最初就只是海安,接下来开始往周围扩散,从海州,到楚州,就这么一路沿海不断往上,来到最富裕的光州,甚至有商贾开始出现在河北,来到幽州营州等地,想直接从这里收购马匹铁骑之类。
因为祖斑的与南通商之策,使得国内的商业活动顿时变得频繁起来,商税不再是一不振的状态,出现了巨大的上涨,这些活跃的商贾们充实了地方市场,让死气沉沉的河南地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河南那边刚刚上任的几个刺史们,都是不断的发来文书,告知地方的诸事。
甚至连北方都传来捷报,营州的袁刺史,他在当地种植的那些昂贵草药,终于迎来了买主,营州官府和民间都大挣了一笔,几乎就要丢掉大汉最穷州的名头了,尽管袁刺史并不想丢掉。
邮城。
魏收此刻正坐在刘桃子的身边,将文书献上,讲述自已跟陈人的谈判结果。
国内那些最厌恶魏收的人,此刻也不得不夸上一句,这事他干的很出色。
互市的谈判上,魏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正确让一切条款都对汉国更有利,例如在货币问题上,物价问题上,税赋问题上,他都拿到了最优的承诺。
刘桃子看着手里这张密密麻麻的互市文书,第一次对魏收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这满脑子都是钱的人,处理钱的问题就是透彻,知道什么才是关键的。
他开口称赞道:「魏公这次做的不错,有功。」
魏收赶忙低头,回答道:「臣无功,皆是陛下之功也,大汉强盛,陈主惧怕,故而我之提议,未有敢不从....:
听着老魏的话,刘桃子也不打断他,任由他拍完了马屁。
「我听说,陈人给魏公送了许多的礼物,都是过去魏公一直想要拿到的,放在了什么地方啊?」
魏收又即刻回答道:「陛下,那些陈人都以礼物相赠,臣为了大事,不得不收,只是,作为使臣又不能真的带回来,否则便说不清楚,故而都留在了海州,送给王将军以备水军,王将军向来廉洁,定不会作他用。」
刘桃子点点头,看向了一旁的武士,「去将那东西取来。」
片刻之后,就看到有武士端看木盒快步走进来,将木盒递给了刘桃子。
刘桃子则是将木盒又交给了魏收。
「这是我送给你的。」
魏收轻轻打开木盒,里头装着一个飞马造型的大玉,这块玉足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通体漆黑无比,隐约能看到其中夹杂看些绿色。
「陛下!这...
「这是他们过去抄高元海的家时所发现的,他们都不敢留着,就送到了我这里。」
「我也是在搬来邮城时才发现自己还有这东西...正好,送给你了。」
魏收惊,不知作何言语。
「陛下,臣...
「拿着吧,你明明有才能,何以为了钱财而玷污了这些本事呢?这东西也值不少钱,勿要再收取贿赂了,安心做事吧。」
「臣,谢陛下!!」
魏收满脸感动的走出了大殿,险些跟要进来的祖斑撞在一起,祖斑只是侧着头冷冷看着他,又看了看他手里的木盒子,冷哼了一声,而后大步走了进去。
祖斑走进来后,先是行礼拜见了刘桃子,而后直接问道:「方才进门,
看到魏收装模作样,手里捧着木盒子,眼神贪婪,莫不是骗得了陛下什么赏赐?」
刘桃子许久无言。
祖斑也不再提,只是笑着说道:「陛下,我策成矣。」
「此通商之策,如今便已见成效,河南宝地,往后的恢复速度也会更快,想来,距离我们平定伪周的时日,也就不远了。」
尽管当下大家所夸赞的都是魏收,但是祖斑却坚定的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
随着通商开始,往后的进度只会越来越快。
祖斑现在已经开始研究大一统的对手了。
刘桃子却很沉稳,「不必着急,先安定国内之事,再说其他。」
祖斑也就暂时放下别的心思,再次拿出了自己的几个奏表。
整个汉国的战略和国策,基本上都是老祖一个人出谋划策,随看他几次战略策略的巨大成功,国内的大臣们也愈发的不能与他抗衡了,就是高和路去病,在这种大方向上都不能跟祖斑相提并论了。
他此刻又掏出了几个构想,主要就是解决过去政务的弊端。
当初汉国为了普及民间的农具而进行专卖,考虑到陈国人进来,他主张取缔部分的铁器专门。
祖斑无论是在战马还是在铁器上,都觉得可以不对陈人吝啬。
陈人要买,卖给他们就好了。
现在三国拼的都是发育速度,谁先整合完国内的破烂事,谁就先得头筹,汉国唯一的缺陷是南部的问题,只要能换取大量的粮食,其余物资,解决南国的困境,少量的马匹和铁器不算什么,甚至都无法对当下的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南人有了战马和铁便能横扫北方吗?
你陈还是先管管那些疯狂兼并土地的垃圾吧,这些人都管不住,还他妈的想养战马?
这边开设马场,那边就被这些特权给拿来驾车了。
三国之中,陈国看似太平民富,实际上烂事最多,土地兼并最为尖锐,
其余矛盾层出不穷,他们自己制定的科举法,现在自己都用不起了,而陈项还跟宇文邕刘桃子不同,他没有革新的能力,摩下也没有能支持他完成革新的大臣,刘桃子这里人才济济,宇文邕更是不必多说,他陈魔下有谁?要靠袁宪毛喜之流来进行革新吗??
魏收对陈项说的还真不是假话,祖挺是真的一点都看不起南人。
他觉得天下之争就在周与汉之间,陈人就是个战利品,等着赢的那一方过来收割就可以了。
祖斑此刻满脸的得意,他抚摸着胡须,狡诈的说道:「那宇文邕自以为得了便宜,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已经找补了回来!」
「此刻陈汉结盟,互通有无,宇文邕只怕是再也睡不着了!」
就在此时,忽又有武士快步走进来,将一份急奏递给了刘桃子。
三店的看差那急奏刘桃子看了片刻,眼里有些困惑而后,他将这篇奏表递给了祖斑。
这份急奏来自营州,是袁刺史所发的,内容格外的简单。
袁刺史称奚,契丹,高句丽等派遣使者到达营州,希望能归附称臣。
这些年里,刘桃子在北面就只跟突厥可汗作战,双方打了许多年,你来我往,突厥可汗也是相当的有毅力,每年秋后都会来打一波,好像把这当成自家练兵活动了。
而对东北方向的奚,契丹,高句丽等部,刘汉倒是没有什么往来,双方算不上有仇,也说不上有交情。
刘桃子看向了祖斑。
「祖公,这是什么缘由?」
「这都是因为臣啊。」
「哦?祖公在邺,这千里之外的事情,如何能与你有关联呢?」
祖斑放下了奏表,脸色再次变得得意,「通商。」
「高句丽我不知道,但是奚人和契丹,过去都是通过与营州等地的贸易来求活的,各地虽然都有回暖,但是营州之外,依旧是常年的冰天雪地,这些人过的很穷苦,虽然知道如何耕作,但是能种粮食的地方不多,产量也是如此,但是,他们有矿。」
「尤其是契丹人,他们的境内,铁矿极多,他们甚至还会冶炼,做出来的东西也还凑合。」
「过去他们契丹八部,常常侵略高句丽,又欺辱奚人,势力颇大,后来高洋上位,领兵攻打,契丹八部被他打没了两个,斩获十万余众,契丹被迫迁徙..:」
「这些时日里,他们跟奚人亨靠着跟边塞州郡的贸易才能维持生计。」
「我的通商马策,让边塞各州有了新的贸易对象,商贾们都跑去跟南人做生意,连官府都费如此。」
「而突厥人又一直想得到他们的铁,常常派人袭击,雪上加霜。」
「固然他们方才遣使中原,想求个活路罢了。」
「他们有多少人?」
「怎么,陛下有意在边塞开疆扩土,彰显武功?」
「我非高洋。」
ps:出去买了点东西,老规矩,明天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