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426章 刘桃子是个忠厚人啊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北齐怪谈 | 历史系之狼   作者:历史系之狼  书名:北齐怪谈  更新时间:2025-02-02
 
建康江口。

那位侍中袁宪再一次出来接客了。

这次的架势比之前迎接大僧时的都要大,整个江口已经不许任何船只靠近了,水面上有水军开路巡视,陆地上也是有大量的士卒们正在驱赶人群,

设立戒备。

光是前来负责助阵的校尉就超出了二十余人。

陈国挑选出了最为精锐的陆战部队,将他们排列在江口码头的两旁,这些士卒们个个高大,披坚执锐,为了能给汉国展示一下自己的军备实力,袁宪也是豁出去了。

他们从各处拼凑,甚至是临时借调,让这支精锐的披甲率达到了七八成,而且其中许多都是勇猛的军官。

这几千人看起来还真的是有模有样,看起来气势不凡。

真正的大头还是在水面上,陈国人出动了数艘巨舰,就这么守卫在江口两旁,周围那金翅舰之类的更是不计其数,这才是真的有震力。

袁宪站在码头,焦急的等待着。

他奉命来此迎接汉国的使者。

在华皎带着船只投了周,王琳带着水军偷了家之后,陈国迫切的希望能改变如此恶劣的外交环境,正好汉国也有如此打算,淳于量到达前线之时,

汉国已经退兵了,而让淳于量没有想到的是,王琳主动归还了俘虏,又主动撤离了淮水的几个水寨,将其还给陈军。

当然,船只是不可能归还的,尤其是盖天舰,那是打死都不可能给的。

但是王琳毕竟是释放出了善意,淳于量将这个消息告知给自家皇帝之后,陈项即刻表示可以与汉人和谈。

最后决定由汉国派遣使者前来建康,跟陈国商谈双方往后联手的诸事。

陈项对这件事还是极为看重的,生怕周人闹事,派遣了许多军土来保护汉国使者的安全。

陈与汉要联手,周人肯定不会无动于衷,若是搞个刺杀,汉使死在陈,

那可就出大问题了。

袁宪等待了许久,也不见有船只前来,心里愈发的焦急。

这局势变幻实在是太快了,前不久,自家才跟周人联手来对付汉人,此刻,又要跟汉人联手来对付周人。

周围几个官员此刻也是有些不安。

「袁公,我听闻独.::.刘天王出身边塞,他这魔下使者,能说雅言吗?」

袁宪警了些这帮国内名土,没有回答他们的蠢问题。

这帮所谓名士,平日里高谈阔论,可实际上却不曾去过北面,总是会将北面的人想象成茹毛饮血的胡人,齐国还好,过去有过往来,刘桃子因为籍贯,以及魔下的作风,更是被这帮人当成纯胡人,就是那种穿着皮毛手里拿着骨头棒子的。

袁宪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要安排这种‘名士’来跟自己一同迎接,不过,当下陈国礼部这方面,也大多都是这种名士,无人可用。

跟看陈霸先和陈蓓的文武大臣们许多都不在了,陈国也开始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文官这方面,能拿得出手的王佐大臣实在没有几个,治理的政策依旧是按着陈菁时期的来进行,只是执行者的素质在降低,导致成效也在降低。

袁宪清了清嗓子,认真的说道:、「汉国使者前来,是为了大事,诸位都不可对其无礼。」

「我迎接主使,诸位迎接其余众人,这件事关系到陈国往后之命脉,万万不可骄横!不可怠慢!」

「另外,也不要被他们所轻视。」

袁宪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还得给这些负责迎接的官员们讲述这些最基础的东西。

众人都听的较为认真。

他们在这里又等候了许久,汉国的船只终于出现在了远处。

汉国这C55

手则都是阵国的护卫舰来跟随。

看到汉国那艘破破烂烂的金翅舰,又看到其周围的那些高大坚固的陈国战舰,岸上的官员们面有喜色。

我们赢!

袁宪领着左右往前走了几步,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

大船停靠,使者们很快就走了出来。

带头的有两个人。

主使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发色灰白,神色憔悴,而副使要年轻许多,

身强力壮,武夫模样。

双方行礼相见。

「魏公。

袁宪低头行礼,对方在到来之前,就曾发过书信,告知了使者的人员名单,这带头的使者,正是汉国大臣魏收,而副使,是陈国的老熟人了,过去曾代替齐国出使过陈国的高道豁,除了他们,还有一十七人随从,各个都是不凡的人物。

魏收回了个礼。

他因为先前的铁官案受了刑,考虑到他年纪太大,没有让他真的去矿场千苦力,只是罢免为白身。

这老头向来是个闲不住的,家里人都劝他待在家里写书研究学问,就别再往庙堂凑了,可他就是不听。

在家里的时候,老魏头搞了大量的创作,研究前魏和前齐的各项制度,

针对过去的太学和如今的学室,写了几篇学室里供给学子们学习的纲要,又将这些上表给庙堂,而后,他又拿出了自己的藏书,无偿的送给庙堂,觉得可以抄写分发,以助天下求学之士。

魏收如此迫切的再三表达自己的想法,正好汉国与陈国准备议和,刘桃子就安排魏收来负责这件事。

这是对魏收才能以及道德上的双重考验。

看到这些使者们,陈人看了片刻,忽有些失望,这些人怎么穿的跟齐人一样?不像是胡人啊?

袁宪热情的跟魏收寒喧起来,又对周围的人说道:

「诸位,这是魏公!!编写了《魏书》的大贤,真正的北地大家!」

「当初济阴的温子升、河间的邢子才,以及魏公三人,被称为‘北地三才子’,这是有高贤到我国内啊!」

袁宪这么一解释,众人大惊失色,其中还真的就有人知道他。

魏收的名声极大,尤其是这些名土之中。

他本身是最正宗的治经博士起家,无论是在经典,史学,还是诗赋等方面,那都是一等一的大家。

这些人得知来人的身份,有人惊叹,眼里满是崇拜,也有人鄙夷,眼里满是不屑。

魏收的名声大,名声大就容易引发争议,喜欢他的称他是北地大贤,不喜欢他的就说他是北地臣。

魏收先前编写魏书的时候,更是做出了收人贿赂,而后帮人改写的骚操作,一下子就拉低了史料的含金量,也拉低了史学家的含金量,为人垢病。

袁宪可不在意这些,他再次用眼神警告了这些人,而后拉着魏收走在前头,这些人自然是去跟其余使者们对接,亲切的攀谈。

魏收刚刚下船,状况还不是很好。

袁宪就没有急看让他上车,左右的士卒们一同护送,就这么徒步朝看城池的方向走去。

如此过了片刻,魏收的情况才好了一些。

他打量着周围,「我过去前来的时候,也是走的这条路,不过,比起从前,此处的变化倒是极大。」

袁宪点点头,「是啊,您当初作为使者前来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国子博士,听闻您到来,众人皆欢呼不已,我们都爬到院墙上去看您.....‘

魏收笑了笑,!「你们是去看王公吧?」

魏收第一次出使南国的时候,这边还是梁,他当时的名声没现在这么大,是作为顶级名士王昕的副手来的。

王昕当时的名望很大,是妥妥的北地名士,只可惜,后来因为言语问题,被高洋以为是嘲讽自己,杨大肚进行了解释,高洋却说你跟他是一伙的,不能轻信,就把王昕给砍死,尸体丢进了漳水,高洋是挺喜欢往水里丢东西的。

隔了这么多年,魏收再次前来,而他的名声比起当初的王昕,也只高不低。

等到魏收好了点,袁宪这才请他上了车,坐在车内,袁宪才敢说些在外头不敢说起的话。

「魏公,汉主之威名,吾等多有耳闻,心生仰慕,此番能与汉军议和,

实在是两国之幸事..:..只是,国内尚且还有些人,不是很赞同与汉军议和,您也知道,我主仁慈,魔下众人,许多名士....若是有得罪之处,万万海涵」

袁宪说着,迟疑了好久,这才咬着牙,从一旁取出了提前准备好的木盒,递给了魏收。

魏收茫然的接过了木盒,打开一看,里头放着好大一颗玉石,那玉石浑身晶莹剔透,圆润无比,魏收拿起来摸了几下,手感极好,魏收从不曾见过如此品色的美玉,一时间竟挪不开眼。

袁宪的眼里满是失落。

袁宪这个人,也是个名士,但是跟国内那些名士不太一样,他是个较为正直的人,清廉,公正,从未做过行贿这样的脏事。

这还是他头一次。

他本来是不想这么做的,但是皇帝有令,只能去做,就当是皇帝送给对方的礼物吧。

陈项跟刘桃子不一样,刘桃子说要议和,国内的人全部点头,哪怕是有敢叫嚣的,那也是关上门在屋里说,可陈项说要议和,国内就有人敢顶撞,

敢骂人。

陈项对待政敌虽然狠辣,但是对国内这些有名望的文人,还是较为宽容的,南朝在正常的时候大多都是如此,只有少数不正常的皇帝上来了才会大开杀戒,而北方一直都比较严厉,基本上没有太过宽容的时候。

而陈国当下想要议和的想法很迫切,陈国这边的人都担心会出问题,

魏收瞪圆了双眼,看着手里的木盒,沉思了片刻,而后将其收下。

他笑着看向了袁宪,「多谢贵国的礼物。」

「袁君勿要担心,不做成议和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离开的!」

袁宪看到他收下礼物,这才松了一口气。

两人就这么一路来到了南国的皇宫陈项早已做好了准备,带着十余个重臣,在偏殿里召见这些汉国的使者们。

使者们都没有被盘查太多,直接放行,在袁宪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帝陈项尔百预大壹过望在听说来人是魏收的时候,陈项很开心。

一来是魏收名气大,这是个文人,不是那种脾气暴躁的胡人,打交道比较方便,二来是因为魏收这个人是久经考验的贪官污吏,这一生可谓是劣迹斑斑,写史书就收人钱帮人改写,出使梁国就收人钱帮人说好话,在三台上任就收钱帮人免罪,到地方上任就收钱帮人做生意..::

可谓是不改初衷,至死不渝!!

这人既收了钱,那事情就好办了,他肯定是会同意的。

果然,魏收面对皇帝的态度很恭敬,一点都不像是从胡人那边过来的,

一副名士做派。

陈项赶忙请他入座。

这时,陈项方才注意到了站在陈身后的高道豁。

在陈蓓还在的时候,这位曾来出使陈国,当时陈还在场,陈项看着他,笑了起来,「还记得高君第一次前来的时候,曾说起汉主之威名,不想今日竟真成了汉主之臣。」

高道豁是高敖曹的儿子,听到陈这类似调侃的话,他也没有半点的动容,只是平静的说道:「初次前来的时候陛下亦为臣,不曾想,今日却已为君了。」

陈也不生气,反而是笑了起来,吩咐左右开始宴会。

魏收是真的很适合南国的这种风气!

他都不用改变自己,只需要略微调整一下口音,那就是个活脱脱的南国土大夫,他也酷爱音乐,喜欢看跳舞,也喜欢跟着大家一同讨论诗歌文赋。

从神情到言语,都跟这里的人一模一样。

陈越是跟他交流,就越是惊讶,北方也有如此高才吗?

陈项都忘了说正事,只顾看跟陈颈谈论各种学问,无论是儒家,还是释,或者道,魏收都能侃侃而谈,这位过去是写过《释家志》的人物,专门钻研过佛学的,能撰史的人,这肚子里的东西自然是不少的。

看到魏收跟皇帝聊的如此亲近,陈国几个大臣们对视了一眼,而后提议,如此欢快的气氛,应当吟诗几首,来助助兴。

陈自然同意。

陈国几个大臣便先后开始作诗,他们这作诗还不是随意作,那大臣定下了规矩,就以春夏秋冬为例,一人一首,最后选出其中最好的四首,应一个四季诗。

魏收面带笑容,坐在上位,巍然不动。

果然,轮到他时已经是夏了,魏收都不必考虑什么,作诗对他来说显得太简单,也不迟疑,直接张嘴就作了一首诗,虽算不上顶尖水平,但是比这些人的诗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许多名士来回进攻,也没能让魏收难堪,最后这四季诗里最顶尖的四首反而都是魏收一人所作。

众人惊,又有人提议作赋,给彼此出题。

高道豁等人坐在一旁,就看着魏收一人在此大展身手,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陈听了都激动的为他拍手叫好。

南地名士们脸色通红,坐立不安。

他们向来以文化人自居,又将这些北人称为北胡,言语里都是北人不知礼仪,不通文化,皆是胡人。

结果被一个北人在诗歌文赋上吊起来打,这.....成何体统啊!

魏收微微仰起头来,「我这些才学,在北方不算什么,北地多是才俊,

诸位若是有意,可以往北一游,见见北地的才俊...—.」

他将话题引到这里,而后看向了陈项,「我奉我主之令而来,其目的,

就是为了使得南北议和,当下我主已经平定了胡人所引发的灾乱,国内太平,才俊辈出,学室遍地,太学之内,礼乐之声不绝于耳,摩序之中,教化之道不塞于外!」

「我主有意与贵国讲和,往后两国不再动刀兵,开通互市,不设阻拦,

南北之才俊,亦能彼此往来,钻研大道,岂不是很好吗?」

吻2八PX日确实如比。

「汉主心系百姓,放下刀兵而叙谊,实在是菩萨心肠,天大功德,朕又岂能拒之呢?」

在这个话题上达成一致之后,魏收即刻说起了具体的事项。

「多谢陈主!」

「既是陈主也同意,那我们就可以商谈下互市之事了。」

陈笑了笑,对这个并不是很上心。

陈国的结盟目的更多的还是出自军事上的考虑,能跟汉人一两年不打仗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个可以往后再说,不急。」

魏收哦了一声,点点头,「好,那我便先写信告知一声,让他们先勿要将战马送往河南地......

陈拿着酒盏的手忽抖了一下,急忙看向了魏收。

「战马??」

「汉国准备出售战马??」

宴会也寂静了一下,许多重臣都忍不住探头看向了魏收。

魏收一脸的困惑,!「方才陛下不是还说愿意互市吗?」

「啊,不是...战马.!..好,好,我们现在就谈论互市之事!」

陈项急忙看向了宴会,急匆匆的宣布宴会结束,让大部分人都回去,只留下了真正干实事的心腹,跟魏收商谈大事。

陈项本以为刘桃子跟自己一样,结盟只是为了暂时撤兵,给彼此一个发育时间,没想到,这哥们是真的想跟自己互市啊??

周人跟自己结了那么多次的盟,都没说过要给自己卖战马!

刘桃子是个忠厚人啊!!!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