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四百三十八章 朝事归朝事,家事归家事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寒门国舅   作者:天子  书名:寒门国舅  更新时间:2025-01-13
 
第四百三十八章朝事归朝事,家事归家事

覃昌见过朱骥后,马上回宫。

回到司礼监值房时,恰好见到怀恩刚去见过朱祐樘回来。

怀恩回到京师后,虽然在司礼监中位列第三,却时常见太子,凡是有太子不明白的地方,他一律都会跟太子详细解说,逐渐得到朱祐樘的信任。

覃昌和韦泰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却没任何办法。

一来是因为怀恩资历老,懂的东西的确多。

二就是这会儿能跟怀恩较量的人太少了,或许只有张峦有资格跟怀恩叫板,其他人包括东宫讲官在内,只能与怀恩相安无事。

“我已跟太子进言,在正式登基前,以先皇遗旨的方式,裁撤在京法王和道士等僧道人士,将他们打发出京,分流到各地安置。”怀恩一直都很守规矩,直接跟覃昌说明情况,免得被人觉得他僭越奏事。

覃昌道:“只是僧道?”

怀恩微笑着点头:“还有一些传奉官,尤其是僧道入朝,以道录司等衙门居多,其中还有以道士位列部堂之位的也得裁撤……只是这件事太子还在考虑。不过有几人,必须得予以追究。”

覃昌皱眉道:“你不会想说梁芳吧?”

“嗯。”

怀恩直接点头,道,“以我回京后所知,梁芳和韦兴等人,竟在万妃过世后,妄论易储,乱臣子纲常,必须要严厉惩戒。哪怕先皇已经处罚过他们,但明显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罪责,必须得补上惩罚。”

覃昌听到这儿,不由咽了口唾沫。

他在想,怀恩不会是因为之前有可能被梁芳派人刺杀过,打算事后报复吧?

别人不知道这件事,当时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对此清楚得紧。

那时候我没有为你伸张正义,你不会为此记恨上我,也要秋后算账吧?

怀恩继续道:“除此外,太子已决定,将回乡的妖僧继晓给捉拿回京问罪!很快就要派人去南方拿人……你作为提督东厂中官,当谨遵上意,不得借故推脱。”

“这个……”

覃昌想了想,点头道,“回头我就安排下去,等圣旨一到就出发。”

继晓,那是梁芳派系的人。

跟李孜省既是朋友,也是竞争对手。

不过继晓已经离开京城很长一段时间,朝中人都快记不得他干过什么,主要是继晓之后,李孜省在朝中闹出的动静更大,僧道出身的那些个奸佞,干涉朝政的程度加起来或都没李孜省一个人多。

怀恩道:“厂卫之事,你得盯紧了……锦衣卫指挥使朱骥立场存疑,或不能托付重任。”

“啊!?”

覃昌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朱骥做事老成持重,之前也不见他犯错,难道连个借口都没有就要将其撤换?甚至是问罪?”

“等太子下旨,你就知道如何安排了。”

怀恩显得漫不经心,摇头道,“我只是提前告知你,让你有个心理准备。这几天积压的奏疏太多,我已做了批阅,你跟韦泰有时间复核一下,适当时便分发下去,朝事可不能因国丧而停辍。”

覃昌听到后,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儿。

你还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呢,怎么说话办事却完全是以上级的口吻呢?

我们敬重你,才拿出与你平起平坐的态度,你也不能这么无礼吧?

果然。

怀恩把事告知覃昌后不到两个时辰,太子那边就让韦泰前来传手谕,派人去继晓的老家江夏,将人抓回来问罪。

与此同时,还要捉拿梁芳和韦兴等人回京,却没说一定要问罪,只说把他们抓回来,让锦衣卫给审问一下,大概太子对梁芳参与推动易储之事,心存疑虑。

“韦公公,你说这是何意?”

覃昌看看左右,凑到韦泰跟前低声询问。

韦泰苦笑道:“梁芳妄议立储等事,证据确凿,无可争议……咱家正想问问覃公公,陛下此举是何意呢。”

覃昌显得有些无奈,道:“或是太子觉得,易储这件事若无陛下授意,光凭梁芳一介中官,哪里敢造次?所以太子拿他回来问清楚,若一切都是先帝的意思,或许就……”

“唉!”

韦泰也在叹息。

人走茶凉。

朱见深一死,内宫体系几近崩坏,很多人都将面临被撤换的命运。

韦、覃二人都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不过覃昌已经历过宦海沉浮,还好一点,韦泰却很不甘心。

我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没几天呢,怎么皇帝一死就要把我给换了?我也没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这就得给人让路?

“这几天……”

韦泰谨慎地问道,“那位张翰林,没什么动静吧?”

覃昌摇头道:“的确没见他蹦跶……自从天寿山回来后,就一直很低调,不过偶尔去趟翰林院,但愿意与之交流的官员少之又少,虽有人到他府上拜访,他却基本上不见客。”

韦泰道:“你说,翰林院这位新晋的掌院学士,真就放弃入阁了?”

覃昌分析道:“其实入不入阁,影响并不大,谁是阁臣真有那么重要吗?就像万安和刘吉,如今是阁臣吧?但太子有事也不会听他二人的。再说咱司礼监,你说现在谁掌权……”

韦泰听到这话,心中不免生出感慨。

我们俩,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一个首席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都不如下面一个怀恩管用。

这就说明,官职只是个名头,最重要的还得看太子听谁的话。

就好像皇帝活着的时候,只听李孜省的,几时见过参详万安和刘吉的意见?这也是现在朝中清流对李孜省喊打喊杀的根本原因,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政治规矩,不能因为皇帝的喜好便让固有规则作废!

朱祐樘登基大典迫在眉睫。

此时朝中御史言官最为忙碌。

成化朝时,他们受朝中奸佞的气太多,当时皇帝可不听他们的话,或者说直接就把言官撂到了一边,从不把他们当回事。

现在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太子愿意听取谏言,自然是对着朝中一些在朝或是已经致仕的大臣,好一通参劾。

在朝的待遇还好点儿,毕竟言官有所顾忌,生怕直接撕破脸以后不好相处。那些已经离朝的,比如说之前连朱见深都看不过眼的彭华,瞬间成为他们的主攻方向。

这天下午日落时分,怀恩带着几份参劾奏疏,去端敬殿拜见太子。

因为再过两天,就是太子的登基典礼,怀恩自己也希望太子能拨乱反正,在他看来,韦泰和覃昌二人也是朝中动乱的根源,需及早撤换下来,所以现如今他做事基本上是绕过那二人,只对太子负责。

“怀公公,您不能进去。”

覃吉在殿门前将怀恩给挡下来。

“为何?”

怀恩皱眉,不解地看向覃吉。

他跟覃吉都是宫里的老人,当然以地位论,怀恩比覃吉高了不知多少。

但现在覃吉作为太子身边的长随,很有可能会象征性进入到司礼监或是御马监充任管事太监,怀恩自然得重视一些。

至少覃吉不作恶,也能规劝太子向善,怀恩是挑不出这人身上毛病的。

覃吉叹道:“今日太子妃之父进宫,正受邀在里边用膳,一场家宴才刚刚开始。太子有吩咐,不许任何人进去打扰。”

“哦?”

怀恩听到这里,不由点头。

不可否认,怀恩对张峦抱有极大的戒备心理。

不过问题就在于,张峦并没有对怀恩表现出敌意,反倒在他回朝这件事上,张峦还出过大力,再加上张峦之前帮太子扫清登基障碍,在皇帝弥留时挺身而出给朱见深治病,而不避嫌疑……

从各方面来说,张峦算是尽到仁臣职责!

“那我就先等等吧。”

怀恩丝毫也不介意。

我这趟能回京,等于是白捡的机会,难得这把老骨头临入土前,还有机会对朝政进行拨乱反正,帮太子扫除奸邪,并维持朝廷清明,那我这条老命算什么?

就更别说是在这里站一两个时辰,耐心等候里面的宴席结束了。

“嗯。”

覃吉也不阻拦,做出邀请的姿态道,“请到偏厅等候吧,那里边有椅子和茶水,可以慢慢等,不会很难熬。”

“有劳了。”

随后怀恩便与覃吉一起到偏厅去。

端敬殿内。

张峦正在跟女儿、女婿一起吃饭,旁边还有人作陪,却是同时受邀入宫来的张延龄。

对倪岳和李华,甚至是怀恩等人来说,跟太子相见,说的一定是朝事。

可老张家人不一样。

哪怕是张峦现在正陷入到朝中某些争议事件中,还在等最后结果出炉,但这并不妨碍他带着儿子来看自己的女儿女婿。

朝事归朝事,并不影响一家人团聚。

“岳父,这时候不太方便,请恕不能敬您酒。”

说这话时,朱祐樘挠挠头,表现得有些不好意思,丝毫也没有帝王的架子。

张峦赶紧道:“太子殿下您实在太客气了……臣能进宫来与您同席用餐,已是莫大的荣幸,就算不喝酒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祐樘笑了笑,转变话题道:“先前天寿山选皇陵之事,实在难为你了。”

“不为难。”

张峦道,“或许是臣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才会让倪侍郎参劾我。有些事,我也是秉公之言。”

张玗白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一眼,道:“说那些干嘛?先吃饭吧。”

“对,先吃饭。”

朱祐樘又笑着看向张延龄道,“延龄,动筷子啊……你喜欢就多吃点儿,千万别跟姐夫客气。”

张延龄道:“太子殿下,您很快就是九五之尊,贵不可言……让我这个小孩子先动筷,合适吗?”

张玗白了弟弟一眼,斥道:“这么多好吃好喝的还堵不上你的嘴?别学你哥,吃饭的时候还多嘴多舌。”

朱祐樘道:“岳父,其实我刚得到李孜省的一份密折……他单独给我上奏,说其实去年有关地动的谶言,都出自你之口,尤其是应在东朝之类的言辞,也都是你拜托他向父皇建言。

“其实你对于天机演变之事,乃真正的行家里手,有关堪舆玄空,或是给父皇选皇陵,根本就不在话下。”

第四百三十八章朝事归朝事,家事归家事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