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辩结束,但带来的影响却依然没有消减。
大汉朝堂内外诸多事宜悄然发生着改变。
首先就是朝堂上的变化,庞统初入内阁,任典籍一职,穿梭于内阁文书之间。
典籍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的话也不小,因为只要进入内阁,那以后要是有哪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有空缺,肯定会先从内阁中递补。
所以进入内阁,就是成为大学士的第一步。
此外庞统的才华也是十分出众的,与阁臣探讨政务时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他也因此逐渐在内阁站稳脚跟。
至于诸葛亮则整日忙碌于国子监的教材编修一事,为此他广邀法、儒、墨三家的饱学之士日夜研讨。
这时候辩论会取胜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如今所有人都理解了新学何物,所以对于教材的编撰也格外配合。
外加上诸葛亮的名气摆在那里,所以在他发出号召后得到了各方响应。
编修之所每天都灯火常明,所有人围绕经史子集、农桑水利、算术之学、典刑律法等内容各抒己见。
如今教材纲目初定,只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郭嘉负责的国子监事务也进展顺利,首批学子从国子监内毕业,顺利下派到各地学塾支教。
虽然目前公共学塾仅仅在各州人口比较多的郡县内开办,但这只是开始罢了。
而且目前得到的反馈还是很不错的。
由于是免费,许多平民百姓家孩子都主动跑到学塾里面听课,这在以往是根本难以想象的。
朗朗书声开始回荡在大汉的各个角落。
新学的种子就此播撒了下去。。
至于徐庶虽在辩论中未多发言,却也因这场胜利,在朝堂有了更多关注。
他辅佐郭嘉暗中筹备察举制改革试点,挑选世家势力薄弱、民风淳朴之地,与世家大族中关键人物私下周旋,阐明改革利弊,试图为日后推行减少阻力。
而郑玄所荐之人也陆续进入了国子监。
儒学虽然有种种弊端,但也有着种种好处,郑玄在辩论中有一句话说得是对的。
儒学之根本,在于正人心、厚风俗。
仁义礼智信是绝不能摒弃的。
这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
这也是为何国子监会把儒学纳入到政治一科中,让学子们继续学习。
有了这些大儒入驻国子监,国子监的师资力量的不足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因为身为大儒,精通的不仅仅是儒学,更会触类旁通,对数算、刑律也是颇有见解的。
儒者,师也,
若是连学识都不渊博的话,怎么担得起“大儒”二字的称呼?
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大汉的未来,正朝着新的方向缓缓前行。
今年冬季尚无雪,更不知何时落雪。
距离渭水之辩已经过去了六个月,又是一年冬季来临,天气越发寒冷。
如果说东北一带的冬季是寒风凌冽、就如同刀子一般刮在人脸上。
那么长安这边冬季便是一种刺骨寒冷,教人穿再厚的衣服也挡不住这份冻骨的冰寒,冻彻心扉。
未央宫,宣室内。
刘协站在窗户旁边望着外面那天空,哈出一口白气,搓了搓手。
一旁侍立着的宦官见状,马上将一只有些老旧的暖手炉奉上。
刘协接过暖手炉,手心里很快便温暖了起来,仿佛身上的寒意都被驱散了。
“都已经快一月份了,这天依然还没下雪,倒也真是奇怪。”
刘协目光望着天空说道。
冬季是雪灾频发的时节,每年朝廷都要花费很大的物力财力去应对雪灾。
不过今年倒是有些奇怪,到现在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却连一片雪花都没落下。
“陛下治国有道,便是上天也感陛下之诚,所以今年才不降雪,这正是嘉奖陛下之勤勉啊。”
旁边的宦官一个马屁当即奉上。
然而刘协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根本没将这种话放在心上。
“孝直,你们让下面的人多多注意,千万不能放松。”
“防备雪灾一事关系到上无数百姓们的安危,尤其是冀州那边,朕不想听到有几十万百姓受灾消息。”
刘协背对着宣室内的众人说道。
此时在宣室里面,法正以及鲁肃、杨修三人都在各自的小桌案后处理政务。
今日是他们几人轮值。
法正闻言从桌案后起身,朝刘协躬身说道:“请陛下放心,臣等定不会松懈分毫,随时准备应对雪患灾情!”
听到法正的回答,刘协点点头。
随后他想起了一件事,转头问道:“今日仲达告病在家,可是感染了风寒?回头你们替朕去探望他一下,顺便带着宫中的太医过去。”
司马懿平日里颇为勤勉,基本上每天都在宣室处理政务,但今天却告病在家了。
如今的司马懿到底是和历史上的司马懿不同,到现在为止都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便是刘协也挑不出毛病。
所以该有的关怀还是得有的。
杨修闻言脸色顿时有些尴尬,而一旁的鲁肃则是想笑又不敢笑的模样。
只有法正无奈地摇了摇头。
见到三人的反应,刘协眉头皱起,有些担忧地问道:“怎么了,仲达他病的很严重吗?”
“呃……启禀陛下,中书令他并没有生病。”
法正看了鲁肃和杨修一眼,随后开口解释道:“昨日忠义侯诞辰,杨侍中邀请我们去他府上赴宴。”
“席间有一名舞女不小心摔倒在了司马中书的怀里,丝巾刚好挂在他的身上。”
“我们当时都喝多了没注意,而司马中书对此也不知情,就这样回了府上,然后被他夫人发现了这方丝巾……”
法正摇头叹息,没有继续说下去。
而刘协的脸色也同样变得古怪了起来,心中顿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司马懿是出了名的妻管严,而他的夫人张春华更是为人善妒,性情狠辣。
历史上的司马懿曾为躲避曹操征召而装病,一次晒书时突遇暴雨,他下意识去收书,被家中婢女撞见。
张春华担心泄密,竟亲手杀了婢女。
可见其绝非一般女子。
“这次司马中书回去后被他夫人挠破了脸、无颜上朝,所以才告病在家。”
鲁肃笑着补充道。
一旁的杨修满脸惭愧之色,叹息道:“都是我害了司马中书,改日定要好好向他赔礼道歉才是。”
听完整件事情的刘协也想笑。
但是他却忍住了,故意板着脸说道:“没想到司马懿竟然欺君,等他来上朝后朕定要治他一个欺君之罪!”
说完后他自己便绷不住笑了出来。
杨修几人也都是忍俊不禁。
这时一旁的宦官提醒道:“陛下,朝会的时辰要到了,可别误了时辰呐。”
今天是举行朝会的日子,虽然刘协不喜朝会,已经把朝会从十日延长到了十五日,但终究还是要上朝的。
听闻此言,刘协无本来还算不错的心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朕今日身体有些不适……”
刘协话未说完,法正便一脸严肃道:“陛下不可,您已经罢了一次朝会,岂能再罢?”
上次的朝会就被天子以身体不适为由给推了,今天他提前入宫,就是为了专门盯着天子。
刘协闻言撇了撇嘴,将双手背在身后,闷闷不乐道:“走吧,上朝去。”
说完就大步向宣室外走去。
法正等人连忙跟上。
承明殿。
金乌初升,熹微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承明殿巍峨的朝堂之上,映出一片金黄。
百官身着朝服,依照品阶序列恭敬站立。
刘协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而不失亲和,他微微抬手,声音沉稳有力:“众卿平身,今日早朝,诸位可有要事启奏?”
话音落下,郭嘉率先出列,朗声道:“陛下,截止到年底,公共学塾已经于大汉一百一十个县内设立完毕。”
“明年将会继续增设,预计在五年以内让全国各地的主要郡县普及开来。”
“此外,关于初中、大学的创立也在计划中,年后臣将提交一份具体的施行内容。”
公共学塾为的是普及教育,普及教育是为了科举制改革打基础。
按照刘协的设想,公共学塾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小学、中学以及大学。
小学就是在各地的县内设立,等到小学毕业后,成绩优异者考入进入一郡中的主要治所读中学。
中学毕业的成绩优异者,则进入各个州内的治所读州立大学。
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三年一阶段。
大学需要交学费,小学和中学则是学费全免,等到大学毕业后,就可以报考国子监了。
这才是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流程。
目前设立的就是小学,在小学的全面铺设过程中,中学和大学也会慢慢设立。
“爱卿辛苦了。”
刘协点了点头,看着郭嘉憔悴不少的脸色,心里也是有些心疼。
郭嘉为了科举制改革当真是拼命啊。
回头得让华佗去给他开几副补药,不然照他这样下去搞不好会英年早逝。
诸葛亮也上前一步补充说道:“陛下,国子监以及小学的教材也都已编撰完毕,并交给了冶造局刊印。”
诸葛亮办事刘协自是放心的。
闻言倒也没有过多追问。
两人禀报完以后,其他大臣们也都各自上奏,围绕着赋税、律法修订、商贸往来等诸多国家大事各抒己见。
一时间,朝堂上气氛热烈,文官们你来我往,讨论得热火朝天。
不过在这热烈的讨论中,一旁的武将们却显得格格不入,百无聊赖。
吕布身姿魁梧,靠在立柱上睡觉,甚至已经发出了鼾声;而张辽虽站得笔直,可眼神中也透着几分无聊,正偷偷摸摸用手里的笏板戳吕布的屁股。
黄忠微微闭目,像是在养神,其他武将们也都是差不多的神态。
这些曾经在沙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如今在这文绉绉的朝堂议事中,实在插不上话。
毕竟天下一统,各路叛贼皆被剿灭,再无战事,他们擅长的排兵布阵、冲锋陷阵,在此时毫无用武之地。
“陛下!”
这时一道突兀的声音忽然响起,打破了朝堂的讨论节奏,只见崔林站了出来,神色严肃地道:“温公竟在朝堂之上打瞌睡,实乃殿前失仪,有辱朝堂威严!”
崔林是殿侍御史,有监察百官失仪的权利。
在朝堂上打瞌睡自是不被允许的。
殿内群臣目光瞬间聚焦在了吕布的身上,吕布的鼾声顿时一停,睡眼惺忪地睁开了眼睛,一脸迷茫之色。
“啥?”
崔林一脸不悦地看着他,说道:“温公,这是朝堂,不是睡觉的地方。”
“陛下面前,岂能失仪?”
听闻此言,吕布翻了个白眼,一脸不耐烦地道:“你们在这儿说些文绉绉的事儿,我又插不上嘴,不睡觉还能干什么?”
他听这些文臣说话就跟在听苍蝇叫一样,只觉得眼皮子直打架,困得不行。
当着百官的面,刘协自是不好公然偏袒吕布,只能说道:“温公,御前确实影响不好,下次注意。”
吕布有些郁闷,拱手道:“是,陛下。”
张辽见此稍作迟疑,说道:“陛下,我等武将习惯了战场上的厮杀,如今朝堂议事,实在难以参与。”
对于武将而言,战场才是他们的天下。
朝堂确实不适合他们。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文官们闻言皆面露不满,而武将们则感到十分委屈。
“文远说得对!”
吕布上前一步,大声说道:“陛下,既然如今朝堂之事臣等难以插嘴,臣恳请陛下恩准臣等免去上朝!”
“也省的再御前失仪,被人挑毛病!”
这话明显是在刺崔林。
崔林闻言脸色有些难看,怒道:“朝会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身为臣子岂有不上朝之理?”
“温公即便功勋卓著,也不该如此藐视朝堂!”
“陛下,臣请治温公之罪!”
崔林相当头铁,他可是敢直面马超和高句丽王都破口大骂的人,又岂会怕得罪吕布?
要是真因为得罪吕布而死,他反倒能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