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作者:落叶凋谢  书名:大唐天将军  更新时间:2024-08-07
 
辩驳的大臣,皆不提誊录。

因为誊录的出发点太好,无法质疑誊录,所以他们都拿科举糊名说事。

“启奏陛下,公平取士乃是科举之根基,糊名之法和誊录之法可先在明年科举试行,以测试糊名和誊录制度下,与以往有何不同之处。关于德行考察之事,可后续再议如何完善补充,务必使我大唐科举既能公平公正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又能兼顾德行操守之考量,为我朝江山社稷选出真正的贤能之才。”

李瑄也向李隆基一拜,说出一个折中的想法。

只要能试验一次,他就能保证将两法推行下去。

“啪啪啪……”

李瑄话音落,裴宽以笏击掌,表示赞同。

紧接着席豫、吴兢、李岘、杨慎矜、杨璹等大臣迎和。

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吏,大多数都迎和李瑄的话。

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曳白”和“野无遗贤”,科举糊名有待商榷。

这两件事情朝野非常不满,连士人都知道,如果大臣弄权,他们家世即便再好,也无法进士及第。

索性赞同李瑄改革科举制度。

况且李瑄在辩论的时候,压制反对者,有理有据,让他们觉得十分有说服力。

自始至终,李林甫没有提出一句话。

因为李瑄针对他的意思很明显,野无遗贤已是事实,说不如不说。

后悔啊!

本以为只是李瑄不在之时的一个小手段,讨好圣人的同时,让圣人对他更信任。

李林甫不明白圣人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他已经可以预料到此事传出去后,朝野会对李瑄一片赞扬。

同时还会带来对他的嘲讽。

“既然宰相和大臣大都同意科举糊名和誊录,从明年科举开始试行。李相亲自招募文笔好的文人,为誊录文吏,以期明年可以直接派上用场。”

李隆基抬手示意文武大臣停止掌声以后,向诸大臣说道。

依旧将此重任交给李瑄来做。

誊录文吏,属于流外官,不可能有品级。

但一定会有不得志、生活拮据的文人愿意充当行列。

李隆基都这么说了,其他的官吏再劝也是徒劳的。

只能默认科举改革。

朝堂上李瑄和李林甫博弈,李瑄又一次大胜。

野无遗贤事件,相当于是李林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受到威望打击的不单单是李林甫,还有以他为首的“保守派”。

他们不禁怀疑李林甫能否为他们争取利益。

可朝堂上裴宽表面上中立,实则偏向李瑄。

除了李林甫这样李瑄的政敌,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顶梁柱了。

只希望李林甫能快点振作起来,寻找常平新法的漏洞,对李瑄进行有力的回击,稳定士气。

“退朝……”

“恭送陛下……”

随着监礼官的退朝声,文武大臣的齐声送李隆基离开。

“右相脸色不太好,我看今日就不必去中书门下堂了,回去休息几日,这里有我和左相足矣。”

前往中书门下堂的时候,李瑄看到一脸铁青的李林甫,明知故问地说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就算是死,也要像夏侯婴、公孙弘一样死在任上。”

李林甫说了一句气话,他用西汉的两位丞相,表达自己的志向。一定要与李瑄这个乱政之人,斗争到底。

“何必呢!按照辈分,我要称呼右相为叔祖父。我们都是一家人,你该安享晚年才对,你看我父亲那样无忧无虑,多舒坦呐!更何况右相年长我父亲不少,怕是以后没机会享天伦之乐。”

李瑄笑着向李林甫说道。

李林甫的握紧拳头,他觉得李瑄的话十分刺耳。

他与李瑄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自称辈分大过李适之,却被李瑄反问辈分比圣人还大一辈,难道入皇宫不需要禀告吗?

同样是扯血脉关系,李林甫却觉得是羞辱。

这是在骂他老了就该好好回去休息,趁早退位让贤。

“李相,我一直认为你很聪明。可你变法显得太糊涂了。你看不清形势,迟早会骑虎难下!”

李林甫深吸一口气,向李瑄还击道。

这是他的心里话。

他承认自己有些地方败给李瑄。

但这一点,他绝对没有看错。

“右相莫要乱我道心,变法强国,势在必行。我一定会让国家安定,百姓安乐,我们拭目以待!”

李瑄看着李林甫,突然笑了一声。一副自信的笑容。

甚至李林甫都有些被感染,目光错愕。

难道李瑄真是白璧无瑕,和表面上一样高风亮节?

两人明明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却还是一同走向前往中书门下堂的路上。

同一条路,却形同陌路。

李瑄在中书门下堂,与李林甫和裴宽一起观看从地方来的文书。

探讨该如何处理,今日李隆基未来。政事决于宰相。

中午的时候,李瑄回到吏部衙门。

此时,李瑄对吏部的官吏已经熟悉,哪怕是小小的书令史,李瑄也知道他们的名字。

作为宰相,本是高高在上,但普通的官吏,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李瑄的平易近人。

以往吏部侍郎,都不可触摸。

现在宰相兼吏部尚书,却能和书令史谈话,问吏部情况。

一句“大有可为”这个四個字,不仅仅是鼓励,也让低级官吏更加努力。

礼贤下士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应的。

相比于李彭年主持吏部的时候,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李瑄为消弭李彭年在吏部的影响力,所以每天下朝后基本都会来到吏部,主持事务。

当然,李瑄也没有忘记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通过查验,发现吏部的吏部司郎中徒有虚名,于是上奏将其免职。

举裴遵庆为新任的吏部司郎中。

“启禀李相,新任的考功主事杜甫来吏部报到,现正在衙门之外。”

小吏向李瑄禀告。

“嗯,让杜主事来见我吧!”

李瑄向小吏交待。

“是!”

小吏退出去后,不一会儿,一袭青色官袍的杜甫,迈入正堂。

“杜甫拜见李相!”

杜甫入正堂后,满怀感激地向李瑄一拜。

此时他心情起伏,无以言表,

“子美不必多礼。”

李瑄请杜甫入座。

李白是被李隆基“赐金放还”的,李隆基不喜李白的性格,使李瑄无法将李白调回京。

其实李瑄非常遗憾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现在也只能在大江南北游荡,为华夏民族挥洒浪漫的艺术。

“下官未能制科及第,幸得李相看重,授予重职。今后如有事务,请尽管吩咐,必倍力而为之。”

杜甫向李瑄感谢道。

“是朝中有奸佞作祟,否则以子美的才华,何至于落第呢?不过子美也不用太在意及第的身份,我相信子美一定能处理好事务。”

李瑄动情地向杜甫说道。

先让杜甫在考功主事,时机一至,李瑄会让杜甫加入新法的事宜中。

“下官虽卑微,但必全心全力支持李相。’”

杜甫听到李瑄对他的信任以后,心中更感激。

李瑄让裴遵庆带杜甫到工作岗位上,既然在吏部衙门办公,会为杜甫安排住处。

杜甫在衙门内,很快就得知科举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即将颁布。

都是由李相提出。

他感叹两法对寒门的意义重大,这是对李林甫弄权的抵制,使杜甫对李瑄的仰慕和支持,坚定不移。

放衙的时候,李瑄邀请杜甫到宋国公府中请他喝酒。

在宋国公府杜甫见到李适之,并有机会和李适之这饮中八仙饮酒。

凡是李瑄请入府中的人,李适之都会以礼相待。

哪怕杜甫只是小官!

杜甫品得美酒,诗兴大发。

他今年夏天刚到长安,就去拜访过汝阳王,喜好玩耍的汝阳王立刻邀请杜甫饮宴。

这在期间,杜甫结交许多文人,知道一些长安中的“酒仙”,这些人或已去世,或已离开长安。

杜甫灵感喷发,当即寻来纸笔,写下《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杜甫不按地位,按照资历和年龄,依次把“饮中八仙”刻画出来。

嗜酒、豪放、旷达,饮中八仙彼此相似。杜甫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这篇诗是开先河之作,可叹的是后世没人能模仿如此精简的群像诗。

李瑄观读以后,点了点头。和历史上的《饮中八仙歌》差不多,就是李适之的部分有些变化,李瑄反而觉得更有韵味。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了解李白的,还得是杜甫。

李适之觉得此诗歌要经过他的手好好宣传一番,心想被七郎看重的,果然有才华。

十天时间转瞬过去,进入寒冬腊月之中,人变得更为慵懒。

这十天的时间,只有一半的时间上朝。

其余时间李隆基都在留恋飞霜殿的温暖。

只要百官在衙门中,将琐事处理,李隆基一个月不上朝也无所谓。

这一日,李瑄从衙门回到宋国公府,李霅向李瑄说道:“七郎,下午的时候,陇右将十几车棉花送过来。”

李霅见识到李瑄所说的棉花,却不知这些棉花具体如何。

只觉得摸起来,手感非常好。

“大兄,带我去看看。”

李瑄面色一喜。

他之前吩咐过王难得,如果棉花成熟,弹好以后,先送一些到宋国公府,而非皇宫。

到时候由他进献圣人。

李霅将李瑄带入院子中,这里有十七辆车子,每辆车子装满弹过的棉花。

李瑄打开一个袋子,将手插进去,蓬松柔软,摸起来感觉还不错。

他立刻请裁缝,按照他设计的样式,用上好的彩缎,缝制几床被子。

还试着缝制棉衣,为李适之穿戴。

等被子缝制好,就拿到华清宫献给李隆基,让李隆基慎重对待棉花种植。

李瑄预计到过年以后,他提拔、任命的僚属,才能陆陆续续回到长安。

届时他就可以大施拳脚。

纵然知道可能是“庄周梦蝶”,李瑄也会全心全意,满怀期望地去对待常平新法。

在诸法没有开始实施的时候,李瑄想要低调一点。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

山东雪落不止,大雪压垮许多百姓的房屋,已经造成严重的雪灾。

朝廷下令赈灾的时候,也有流言蜚语传出,说山东雪灾是因为李瑄变法,惹得苍天发怒。

这种介于真与假的谣言,非常难处理。

这个时代是很残酷的,每一年在大唐都会有各种灾害轮流发生,就看灾害的大小。

在保守派的刻意引导下,山东雪灾被传成变法导致的。

他们鼓吹“天命”论,认为祖宗之法不能变。

在李瑄罢免三原令后,威慑其他太守、县令,直面豪强。

使地方豪强虽然愤怒,但不敢真造反。

因为损失的是利益,不是生命。

真要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才可能造反。

但豪强大族也没有善罢甘休,地方官吏不敢上奏,他们自己拟订文书,发动不知情的百姓,签字成“万民书”。

以形成本地万民皆反对变法的景象。

这些所谓的万民书,在中书门下堂堆得跟小山一样。

李林甫在看李瑄的笑话。

长安的百姓,好像有组织一样,来到华清宫下。

请朝廷取消男女到十八岁才能结婚的命令。

这事惊动李隆基。

但李瑄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将这些长安百姓打发走。

又一日,数百名长安文人士子来到李瑄的吏部衙门前,在外面叫喊着取消新法,其间还夹杂着几声“乱政”。

李瑄派遣监察御史、侍御史去调查山东的雪灾。

没有和反对他的士人辩论。

因为李瑄知道自己无法说服这些士人,不用浪费口水。

对于最近的事情,李瑄写下一句话抨击他们。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和攻击不足以忧虑。

李瑄保持自己的步伐,等待去革新,排除万难,敢为人先。

这三句话传出后,敬佩的人对李瑄更敬佩。

恨李瑄的人恨得牙痒痒。

还有一些人觉得李瑄太过了,过犹不及。

他们担心这么刚强下去,会为国家带来灾祸。

这“三不足”对朝野的冲击力非常大。

古往今来,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大逆不道和乱政的声音多了起来,一些文人士子向李瑄写信,苦口婆心想要劝说李瑄,不要行过激之事。

但李瑄并没有听从。

他的第一次变法,一定如雷而过,响动天地。

要给天下百姓来带震撼。

李隆基看到李瑄的决心,依然力张李瑄的常平新法。

他告诉李瑄,那些所谓的“万民书”,以后无需向他上报,自行处理即可。

以后豪强的上书,哪怕是其他事宜,也会在李瑄的手中石沉大海。

风愈刮愈烈,李瑄岿然不动。

他将这股妖风阻碍在兴庆宫外,李隆基也不喜欢听这样的事情。

这也使李瑄能在中书门下堂处理事务,与李林甫抢夺权力。

使李林甫的日子愈发艰难。

他觉得李瑄已经疯狂了,朝野上下,这么多人都无法动摇李瑄。

李林甫在等李瑄变法的时候,寻找机会,让圣人看到变法失败的因果,停止变法,罢免李瑄。

十二月中旬,李瑄带着一些棉花,和缝制好的被子,来飞霜殿拜见李隆基。

“七郎的三不足,让我觉得新法实施后,一定可以顺利推行至郡县。”

李隆基让李瑄起身后,赞叹李瑄有这种决心说出这样的话。

若非力图变法的人,绝对说不出。

“臣必不辱使命!”

飞霜殿外,李瑄回答道。

行百步者,九十才半。

更何况李瑄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李隆基觉得变法很快会成功,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阻力大,必然会让李隆基失望。

李隆基可能是因为自己年纪原因,从军事上,到政治上,不论干什么都想速成。

“三郎,七郎不是说要献一些稀奇的物品,我们还是看看吧!”

杨玉环不想让李隆基多说变法之事,转移话题说道。

“好啊!据说那叫棉花。之前昭武九国进贡的布,好像就是这棉花制作的。”

李隆基不再问变法,想要一睹棉花的玄奇。

“圣人,娘子,请过目……”

李瑄将一箱棉花拿到李隆基面前。

雪白的花絮,如一团团最干净的羊毛聚合在一起。

杨玉环伸出玉手去触摸棉花,软软得有弹性。

一点也不粗糙。

李隆基也是捏起一团棉花在手里搓来搓去。

“就是这些,可带给人温暖吗?”

少顷后,李隆基向李瑄问道。

“回圣人,棉花可制造纩衣,还能制造被子。这是臣令人为圣人缝制的被子。”

李瑄又从箱里取出一床彩缎被子。上面绣着各种花朵,非常漂亮。

“夜间睡觉,换成棉被,更轻便保暖……”

李瑄捧着被子向李隆基介绍道。

李隆基接过被子,在手中是很轻盈。

在这寒冬腊月,手裹在里面感受到温暖。

“这一定跟七郎所说的一样!”

杨玉环将被子的一角裹住肩膀,她觉得这绝对比翡翠衾更舒服。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