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父您终于决定迁都回顺天府了?”
“当然,明年年关之后就开始迁搬家。
皇室、内阁、六部、府军、勋贵,全都要搬去北京!”
一说起迁都,朱棣的脸上终于是洋溢起了笑容。
“北京?”
“对,以顺天府为北京、应天府为南京。北京为我大明帝国之国都,南京为我大明帝国之陪都。南京亦设六部、五军都督府等官职,为北京之背书!”
其实朱棣的设计还是很合理的,以南京作为保险库存放一套预备班子。若是北京出事了立刻就能重新整顿官员与军队,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组织领导集体。
不过崇祯皇帝似乎是没有领会朱棣的意思,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直接来了一手挂煤山。
皇太子朱慈烺也没跑出去,最后进入南京的居然是福王朱由崧。而这家伙根本没资格服众,这也导致大明帝国两京制的优势是一点都没发挥出来。
史可法前脚刚拥立弘光帝,左良玉后脚就给南京朝廷上眼药。
外藩的马士英、黄得功、刘泽清、高杰,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这帮人不光是不能服南京朝廷,还要搜寻宗室跟南京对着干。
弘光帝在位的时候还算好,弘光帝一挂掉那局势真的就是失控了。各地的将军拥立宗室藩王继承大统,互相不服还互相攻打。南京这个预备陪都,根本就成了笑话。
“基儿你现在明白,我让你提前去北京干什么了吧?”
“孙儿明白!”
“你是我大明帝国的皇位继承人,自然是要提前去新都筹备工作的!”
朱棣这一句话让朱高炽三兄弟的脸色都有些诧异,尤其是朱高煦的脸都绿成了猪肝色。
“大父如此重视孙儿,孙儿自觉惭愧啊!
不如孙儿立刻就返回北京,把大父交待的事情都完成了再回来。现在那边的一切军政事务,孙儿都交给了武都侯贺连成与武城侯王聪去处理了。”
朱瞻基这一句话本不需要加上贺连成,可是朱瞻基之所以这么说还是要在朱棣面前给贺连成刷个脸熟。
“贺连成?就是你亲军第一卫的那个指挥使?
我记得给他加封世爵的诏书已经发过去了,不知道他收没收到?”
朱棣哪能看不出来朱瞻基的小心思,不过朱棣也没有戳穿朱瞻基而是顺着朱瞻基的话往下接了。
“那贺连成是从哪里出来的,区区六七年就封了世袭侯爵。这当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才俊,让大侄子你碰上了!”
朱高煦闷声闷气的说了一句,言语间都是指责朱瞻基任人唯亲。
所谓从“天上掉下来的才俊”,就是暗指贺连成没什么本事但是升官很快。贺连成之所以能升官,都是上面有人在帮忙。而那句“让大侄子你碰上了”是在说贺连成上面的人,自然就是朱瞻基了。
“二叔呀,您听说过北周太祖皇帝与尔朱荣之间的故事吗?
尔朱荣除宇文洛生而留北周太祖,又将北周太祖于贺拔岳帐下。您说这不是养虎为患,斩草而不除根吗?”
朱瞻基这话一来是说朱棣对朱高煦已经非常容忍了,若是朱高煦再胡搅蛮缠那他真就要被收拾了。
二来是在给朱棣递话,不要再让朱高煦和丘福那帮子勋贵们接触了。
尔朱荣放任宇文泰在贺拔岳帐下发展,最终让他成为了北周太祖皇帝。朱棣如果再让朱高煦继续接触丘福等人,难免会有意外之事发生。
“基儿你也别那么说你二叔,人家老二也是好心不是吗?
不如咱们暂且略过此事,一家人先喝些酒聚一聚再说!”
就在朱棣心情大好,准备与朱瞻基喝两杯的时候却被一个人给打断了。
大明帝国在南洋的代理人,满剌加国领主林清泉。
“上位,南洋那边有绝密军报请陛下阅览!”
一个身着粗布皂衣的锦衣卫悄然的从殿旁的小门走入,而朱高炽等人也都是一副见怪不怪了的表情。
朱棣真正的心腹,当年燕府的亲军护卫组成的锦衣内卫。
他们每个人都有随意进出皇宫,在任何时候向朱棣传达情报的权力。
这些人连纪纲都没有权力去调动,纪纲更不敢去得罪他们。
“待会子再说,等朕喝完酒的再来汇报也不迟!”
“可是上位,这是郑和将军的亲笔信。前来传信儿的,还是满剌加国中原子民之领主林清泉将军。”
林清泉被授予大明帝国驻满剌加国使节、满剌加驻军指挥使一职,也算是朱棣心中的红人了。虽说大明帝国在满剌加国的驻军名义上只有五百人,但是实际上林清泉秘密训练当地中原子民充入驻军。
现在驻军的规模有足足一千五百人,足够参与满剌加国的一切政治事务。
“什么?你快快将那林清泉带上来,还有郑和的书信也给朕!”
“是。”
朱棣接过信就直接拆开来看,这一看可是让朱棣的血压就上来了。
南洋诸国的排华事件,风起云涌了。
“末将郑和,问吾皇陛下圣躬金安:
末将于满剌加国停驻之时,闻南洋苏门答腊国(此苏门答腊国是当地马来人的政权,不是中原人梁道明的那个国家)、占城国之国君垂涎于我大明帝国之船队。故而特派舰队赴其港口,以大炮舰船而震慑之。占城国之国君出城认罪,现已被末将拘押于占城之王宫。
而苏门答腊国国王,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鼓动南洋诸国劫掠我大明帝国船队。更有甚者,劫掠南洋之我中原子民。
末将闻之自愤怒万分,当即联合满剌加国之林清泉将军、中原苏门答腊国梁道明国王保护我中原子民。
末将调下西洋舰队之水师将士五千人、林清泉将军麾下之一千五百人、梁道明国王麾下之五千人、招募中原人青壮三千五百人,此共计一万五千人之军队入南洋苏门答腊国平叛。
拘押南洋苏门答腊国国王、爪哇国国王、古麻剌朗国国王、吕宋国国王、渤泥国国王,控制其国主要之城市。
可苏禄国国王拉尔齐、娑罗国国王恰柯图统率叛军盘踞各岛屿,烧杀抢掠我中原子民。
各国乡村末将也无法深入其中,不知当地之情况。
末将恳请上位派天师万余,入南洋救我中原子民于水火。天师既至,则可瞬息而定乱局!”
郑和收了林清泉的部队,然后派林清泉亲自来京城报信。这足以证明南洋局势的紧急,不容朱棣有半分的拖沓。
“传成国公朱勇、水师指挥使何牧莲入宫,在让府军前卫、府军中卫、浙江台州卫、福建泉西卫、广东南海后卫按照朕的旨意各自进军平叛。”
朱棣在小地图上画了几条线,然后交给了身边的锦衣内卫。
朱棣之所以要从应天府、浙江、福建、广东各地调遣军马,还是从大战略层面考虑的。
广东军队从海南岛进行补给,然后直接南下进入加里曼丹岛。
福建、浙江的军队从台湾岛进行补给,然后进入吕宋岛。
京城的府军紧随其后,根据前面两支军队传回来的情报再决定进入哪个地区。
“还有告诉琉球国尚氏国王、朝鲜国李氏国王、日本国足利将军,让他们各自准备好木材、铠甲、弓箭、粮草、布匹等物资。在朕要求他们帮忙的时候,立刻将物资运送到南洋。”
朱棣还是从战略层面考虑,他认为这次平叛前期会很轻松。明军可能只用一个月就能解决大规模的战斗,还可以占领南洋地区所有的大城市。
可是城市之外的小岛屿、乡村,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了的。
而持久战需要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从附属国出可要比从大明帝国拿要强得多。
至于说回报给这些附属国的好处,正好就从南洋诸国来出。
朱棣不愧是一代名将,只用了一分多钟就定下了战略方针。
剩下的就是跟将军们商议一下小节,再放权给将军们去打仗就可以了。
而成国公朱勇,这个家伙终于是要被朱棣起用了。
不多时,林清泉与朱勇、何牧莲三人一起进入大殿中面圣了。
“末将拜见上位(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殿下(太孙殿下、汉王殿下、赵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
林清泉这刚一起身,就要根朱棣诉说一番南洋的情况。
不过朱棣挥了挥手,没有让林清泉开口。
“林清泉将军,你要说些什么朕知道。
朕已经决定派遣一万五千军队入南洋平叛,都是咱们大明帝国精锐的军卫。
朕要让南洋的中原子民们知道,大明帝国的日月五星旗才是他们在危难时刻唯一的信仰!”
“末将叩谢吾皇陛下天恩,南洋之中原子民感念吾皇陛下之恩德必定没齿而难忘!”
“不用道谢,南洋之中原人亦是朕的子民。朕不光是大明帝国的皇帝,更是全天下中原子民们的皇帝。一国之君,护佑自己的子民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朱棣一番话说的林清泉心中暖暖的,林清泉已经彻底被朱棣征服了。
“朱勇!何牧莲!你们两个统率府军前卫、府军中卫与水师一起,按照朕规划的路线与时间进入南洋。
待会子朕会告诉你们朕的安排,你们只要听朕的命令打仗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给朕学丘福,随便更改朕的战略计划可不一定能打赢战争啊!”
淇国公丘福在朱棣第一次北征之前,擅自改变了朱棣的作战计划。差一点导致全军覆没,也多亏了汉王朱高煦的援军及时赶到击溃了阿鲁台部才救出了淇国公丘福等人。
“大父!孙儿也想去南洋,恳请大父恩准!”
“嗯?基儿你也想去?”
“当然,孙儿的亲军六卫也可以赴南洋参战。
顺天府那边还有一支五十余艘船的舰队,足够运输孙儿的亲军去南洋了。”
“你的亲军六卫就不需要调度了,不过基儿你若是真的想去南洋也可以。
大父让你当监军,监督南洋地区我明军的军事行动你看怎么样?”
朱棣本不想让朱瞻基去南洋,可是又想到顺天府那边的事情也没多少。朱瞻基闲着也是闲着,与其让朱瞻基在顺天府作威作福还不如让他去南洋呢。
正好长长见识,看看下西洋具体的状况。
更重要的一点是,朱瞻基可以借机收服成国公朱勇。
而朱棣之所以不想调朱瞻基的亲军,还是怕朱瞻基的亲军接连打仗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
“孙儿自然是愿意的,只要大父同意便好。”
“父皇!儿臣也愿意去南洋平叛,请父皇恩准!”
朱高煦里面又出来争功,这种战争可是捞取功劳的好时候。
“老二你就算了,不过可以派你家那个小子跟着基儿一起南洋平叛!”
朱棣对朱瞻壑的印象还是蛮不错的,不让朱高煦去居然让朱瞻壑去了。
“这......也行吧,我家那小子如果能跟着他大哥一起也是很不错的!”
朱高煦话锋一转,直接开始夸起朱瞻基来了。
“毕竟大侄子少年英才,文韬武略!
我家那小子跟着大侄子身边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且大侄子一向是重情重义必然是不会亏待了我家那小子的!”
朱高炽都要听不下去了,他是没想到他这个二弟能这么的不要脸。
“老二你就消停点儿吧,你再说话大哥可就要跟你翻脸了!”
有朱瞻基在,朱高炽面对朱高煦的时候底气都足了不少。朱高炽一脸的嘲讽,可把朱高煦给气的够老呛。尤其是朱棣听完朱高炽的话之后,还一脸赞同的默许了朱高煦的放肆。
“行了,行了。你们可别吵了,让朕耳根子清净一点不行吗?
基儿你跟朕来,咱们今天晚上商议出一个章程。
老二你也叫你家那小子入宫,他来之后你就可以回去了!”
朱高煦妥妥的被朱棣给嫌弃了,不过朱高煦也不敢说什么只能悻悻的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