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态势愈发紧张起来,第一轮的谈判已经破裂。派去谈的町方被百姓给驱赶了回来,而城外的百姓也越聚越多。
广阔的关东大平原好像被彻底遮蔽住了一样,入目处全都是攒动的人影,已经被北风吹得忽明忽暗的火炬照样映红了半边天。
前来参加强诉的百姓已经化身为愤怒的雄狮!
眼看着局面有可能要朝失控的方向滑去,忠右卫门手都颤抖了起来。凭借二百多铁炮手,外加三千城(和谐)管,什么讨平日本肯定是吹牛,连讨平眼前的无数百姓都没什么可能。
一旦乱起来,十万人往前冲,二百支铁炮所在的正面,可能冲不开。可其他地方就未必了,江户城下町只有运河,没有什么高大的城墙。都不用太多人跑进去,有那么十来个腿脚快的,一路奔着全城制高点的江户城天守阁跑去,把上诉状投到城门口,那这事就算完了!
远山景元肩负着阻隔强诉百姓的重任,当然知道绝对不能让百姓逾越进入江户城下。原本应该已经转凉的夜里,脑门上都急出了汗来。
再望另一边的矢部定谦,已经不骑马了,正在组织麾下的人马,构建人墙,随时做好和大量百姓推挤的准备。
毕竟这里是江户,开枪的话影响太坏。所以虽然御番三组的人马已经点燃了火绳,却始终不敢下令开枪。或许那番头在等远山景元下令,有远山景元这样一个完美的背锅侠的话,开枪的责任便能轻易的推卸掉。
忠右卫门这边也出现了骚动,不是老百姓骚动,而是麾下的目明们骚动。目明的来源咱们说过,基本上就是地痞流氓混混之流,谈不上社团组织,只能说是某种在地面上人头比较熟的“闲人”。他们没有任何工资,全靠附庸在奉行所官厅上,从协助管理的地面上得到赖以生活的钱财。
指望这样的人死战,那绝对是开玩笑!
要是眼前不过是一二百农民,或者至多三五百农民。欺压良民惯了的目明只要有三五十名,就敢冲将上去,打他们一个鸡飞狗跳,因为目明们很清楚老百姓是个什么水平。
但是眼前几乎十几万的百姓团聚在一块,官军这边只有区区三千众。目明们同样清楚,猬集起来,满心怒火的十几万百姓绝对不是他们能够扛得住的。
一众江户町的目明町方们正在不知不觉的后退,甚至有些胆小的已经脚底抹油临阵跑路了。往昔欺压良民时的胆魄,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时候剩下的只有胆怯。
当人民群众真正的团结到一起之后,他们的力量足以摧毁一切欺压在他们头上的统治者和帮凶!
越是治理百姓,靠近百姓的人,越明白这个道理。一盘散沙的百姓不过只是任人捏扁捏圆的玩意儿罢了,团结起来的百姓却有改天换日的实力!
“列队!列队!列队!”
骑在马上的远山景元哪里不知道有人正在开溜,但是他还是竭力的保持镇静,希望鼓舞起麾下人马的士气,抵御住百姓的冲击。
“大人,您不过才十七岁,还有大把的青春,犯不着呆在这儿。跑的也不是只有您一个,咱们走吧!”一名目明提着灯笼,跑到助六的马前,或是建议,或是哀求。
单独跑路,将来或许会被问罪。但是若果能拉着助六这个上官一起跑,将来幕府的板子肯定主要打在助六身上,胁从不问。
“滚开!”助六举着马鞭,就朝那人的脸上一鞭子。
人家走是人家的事,助六还是很感念德川家庆的简拔之恩的。如非必要,他还是准备为德川家庆尽忠到底。反正眼前农民的主要目标是强诉,而非是捕杀幕府的官吏。从他们还愿意和幕府相谈来看,杀人的概率不大。
老百姓也不是傻得,眼下不管闹得再大,那也不过就是强诉而已。顶多被官差打几下,然后驱赶回乡。可若要是杀害了幕府官吏,那性质就变啦。
会变成叛乱!
叛乱的处置可不就是打两下这么简单地事情,平时德川幕府好像统治已经很虚弱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叛乱这种事情,幕府的军事机器开起来,也足以让世人胆寒。
那目明捂着脸,讨了个没趣。见助六也不约束属下逃亡,便心中暗骂着转身跑入城下。不少人有样学样,也跟着逃跑离开。
不是忠右卫门和助六不想阻拦,是两人很清楚,凭借两个的力气,是没办法阻拦几十人跑路的。反正等这事平息了,只要两人还在位置上,有的是拉清单的时候,不差这一会子。
反倒是真的去阻拦他们的话,狗急跳墙什么的很难说。被几十个人群殴一顿,不死也要脱层皮,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
连远山景元都不阻拦,或者说拦不住,咱们省省吧……
见官军如此不堪,百姓们很是鼓舞,派出了代表,走到官军阵前,捧着一份上诉状,请求江户町奉行远山景元或者矢部定谦收下。
这怎么可能?远山景元和矢部定谦根本不理,甚至准备拨马后退,避如属下兵马的保护之中。
百姓们见老爷们不愿收下上诉状,纷纷大呼要进城向将军様直诉。而且看样子他们不是开玩笑的,在部分代表的指挥下,人群开始向阻拦的官差队伍靠近。
“开枪开枪!”终于抑制不住的矢部定谦向铁炮手们大喊。
二百支铁炮的轰鸣瞬间响起,前前后后,络绎不绝。但是很可惜,距离还是太远,一轮铁炮射击下来,对面的百姓似乎毫发无伤,都没有出现受伤倒地的情况。
但是百姓们的怒意也被这一轮射击给彻底的激发出来,尚属和平的强诉终于变成了更加暴力的冲击。人群爆发出震天的呼喊,向官军队伍冲锋,试图冲破阻拦,进入到江户城内。那些铁炮手根本来不及装填,只是放了一轮,下一发跟着还没装填好。
“救民大盐平八郎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