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0782章:好了伤疤忘了疼

类别: 都市 | 异术超能 |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 菠萝炒土豆   作者:菠萝炒土豆  书名: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更新时间:2021-11-02
 
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方的北魏王朝,那是中华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王朝,隋唐的根基来自北周,北周的根基来自北魏。

所以你说北魏重要不重要?

可问题是,北魏自身的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在皇权更迭的问题上,基本上没有让人省心的时候!

拓跋珪是北魏的开国之君,原来他是跟着后燕慕容垂混的,慕容垂作为拓跋珪的舅爷爷,给了拓跋珪不少支持,让他逐渐恢复了代国昔日的气势。

结果拓跋珪做大以后,公然和后燕翻脸,这可把慕容垂给气坏了,当时慕容垂年纪大了就让自己的儿子慕容宝带兵出征,结果在参合陂之战中,拓跋珪把慕容宝揍了一顿,坑杀后燕4万降卒。

梁子就这么结下来了,70岁的慕容垂勃然大怒,亲自出征,可惜没多久便病死了,拓跋珪躲过一劫,这才逐渐壮大北魏,成为了北方强国。

可是拓跋珪到了三十多岁,就喜欢嗑药,每次嗑药结束,这脑子就不太好使,常常疑神疑鬼,一言不合就要杀个大臣祭天。

这可把大臣们给吓傻了,甚至有卷铺开跑路的,光杀大臣还不够,有一天拓跋珪发现自己的妃子贺夫人犯了点错,索性就准备处死他。

贺夫人连忙偷偷联系上了自己的儿子拓跋绍,希望他来救自己。这下拓跋珪玩大发了,拓跋绍是个愣头青,得知老妈出事了,二话不说就冲入皇宫解救,顺便宰了自己的老爹拓跋珪。可怜拓跋珪被杀时才不过39岁而已。

拓跋珪一死,北魏皇位就空缺下来了,开国之君就被刺身亡,还是自己的儿子干的,这还真是没见过。拓跋绍弑君以后,还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继位,结果被哥哥拓跋嗣带兵诛杀。

因此拓跋嗣这才继承了大位,史称明元帝,拓跋嗣继位以后,励精图治,拓展地盘,陆续从南朝夺取了青州、兖州、豫州、司州等地,甚至拿下了北方重镇虎牢关,堪称一代雄主。

可惜拓跋嗣32岁,就因为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他的儿子拓跋焘年仅15岁,便登上了帝王宝座,他便是北魏赫赫有名的太武帝。

太武帝拓跋焘实在是太猛了,刚登基就遇上了柔然南下的麻烦,他果断亲自带兵抵挡,因而小小年纪,便掌握了军政大权。

稍微年长一点以后,拓跋焘开启了自己一统大北方之路,他先后攻灭了赫连家族的大夏、慕容家族的北燕,沮渠家族的北凉,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还曾经两次抵挡住了刘宋王朝的北伐,尤其是在第二次刘义隆北伐的时候,太武帝拓跋焘带兵将其击溃,饮马长江。要不是军中出现了瘟疫,早就南下灭了刘宋了。

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按道理会有很不错的结局,可惜这位老兄过了40岁以后,也开始昏庸了起来。

他的脾气相当差,跟他爷爷拓跋珪一样,一言不合就要杀个大臣祭天。结果导致北魏政局动荡,人人自危。尤其是太子拓跋晃和拓跋焘的政见完全不同,再加上宦官宗爱不断在说拓跋晃的坏话,直接导致拓跋焘逼死了自己的太子拓跋晃。

这下好了,拓跋焘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他终于开始感到后悔。可不等他后悔,他身边最亲近的宦官宗爱,居然担心拓跋焘对自己下手,提前动手宰了拓跋焘。拓跋焘去世时,年仅45岁。

早年拓跋焘害死了自己的太子拓跋晃,心里很不舒服,所以就常常把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带在身边,当成接班人培养,称之为世嫡皇孙。

宗爱诛杀拓跋焘以后,大臣们连忙组织在一起开会,商量着该由谁来继承大统。他们分成了两大派:

第一部分人以尚书左仆射兰延为首,他们支持拓跋焘的儿子拓跋翰继位。理由是皇孙拓跋濬年幼,不适合主政。

第二部分人以侍中薛提为首,他们支持皇孙拓跋濬继位。理由是皇孙拓跋濬没有过错,不应该失去继承权。

正当两帮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宗爱却瑟瑟发抖起来。因为不管是拓跋翰还是拓跋濬继位,自己都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宗爱开始谋立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南安王拓跋余,并且以皇太后的名义,将拓跋翰、兰延、薛提等人骗入宫中,全部诛杀。

自此北魏皇位落在了拓跋余手里,而权力则落在了宦官宗爱手里。由于宗爱有拥立之功,被拓跋余册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等职务,甚至封为冯翊王。

由于宗爱的势力越来越大,拓跋余也深感不安,因此想要找个机会除掉宗爱。这事儿被宗爱知道后,人家可没有拖延症,二话不说就把拓跋余提前给宰了。杀皇帝,对宗爱来说,那都是家常便饭了。

好在这个时候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立刻把皇太孙拓跋濬立为皇帝,这才稳住了局面。拓跋濬继位以后,果断诛杀了宗爱,为自己的爷爷、父亲和叔叔们报仇雪恨了。

拓跋濬灭了宗爱以后,北魏的乱局稍微告一段落。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拓跋濬年仅13年岁而已,压根就不能自主执政。

等到他稍微年长一些以后,意识到北魏当年战乱太多,应该休养生息了,因此北魏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宁的时光。可拓跋濬命不长,26岁就去世了,没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拓跋濬去世以后,他那个年幼的长子拓跋弘继位,年仅13岁。又是一个孩子,北魏真够倒霉的,全都是少年天子,自然很容易就被别人欺负。

这回欺负拓跋弘的可不是权臣,而是他的嫡母冯太后。北魏有一种传统,那就是子贵母死。

也就是说,儿子被立为太子,那么做母亲的就要自尽,以防止吕后乱政的局面,因此拓跋弘的生母李氏就这被赐死了。

但是身为皇后,嫡母是不需要这么做的。因此拓跋濬的皇后冯氏,顺理成章成为了架空拓跋弘的关键人物。

冯太后的出身也不简单,她的爷爷就是北燕皇帝冯弘,所以说她怎么说也算是个郡主。

本来拓跋弘生下了太子拓跋宏以后,冯太后也不打算管理朝政了,安心在后宫弄孙为乐。

可拓跋弘却非要干涉冯太后的私生活,贬谪了一批冯太后的面首,这还得了?敢动老娘的男人?

于是冯太后和拓跋弘之间的战争就这么爆发了,以至于拓跋弘开始厌倦朝政,专心研究道佛学说,结果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拓跋弘打算传位给叔叔拓跋子推,冯太后带着一帮人表示反对,无奈之下,18岁的拓跋弘只好传位给了年仅5岁的儿子拓跋宏。

此后拓跋宏手里还有一些权力,依旧干涉朝政,可冯太后却不太愿意再让他出现了,因此没多久,拓跋弘就被冯太后幽禁,随即意外去世了,年仅23岁。

如果说前面的北魏皇帝,都在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元宏可就是动真格的了。过去北魏皇权更迭,基本上都是宗室、宫廷内部进行的。可元宏却偏偏要对整个北魏下手。

元宏是冯太后养大的,所以冯太后前期执政期间,元宏是没有权力的。等到冯太后去世以后,24岁的元宏正式亲政。

这位老兄可太会玩了,他立志于汉化改革。为了迁都到更靠近中原的洛阳,甚至撒了个谎,扬言要南征。吓得大臣们连连答应就在洛阳建都好了,何必南征呢!

刚才不是拓跋宏吗?咋变成元宏了呢?这也是他的改革成果之一。为了汉化改革彻底,元宏从北魏皇族自己人下手,把拓跋这个姓氏改成了元姓,从此北魏皇族都改姓了元。

同时他也鼓励鲜卑各大贵族更改自己的姓氏为汉姓,用汉语取代鲜卑语,参考南朝的法令来治理北方。为了改革,元宏不惜打压鲜卑贵族,甚至处死了自己的太子元恂。

这可真是个猛人啊,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之下,北魏的汉化程度十分明显。但是也埋下了隐患,因为鲜卑贵族们都很不服气,这就是北魏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

元宏自己33岁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一个改革还没彻底的北魏给自己的儿子元恪,可见北魏的未来会怎样。

北魏的崩盘,源于改革过于仓促。

元恪虽然也支持老爹的想法,但是能力有限,无法调和旧贵族和改革派之间的矛盾,以至于北魏国力开始衰败。

33岁的元恪去世以后,北魏再次出现了大混乱。年仅6岁的太子元诩被立为皇帝,他的母亲胡太后执政。由于胡太后的胡作非为,甚至毒杀元诩,导致尔朱荣入京稳定局面,北魏彻底迎来败亡结局。

胡太后毒杀元诩后,把元诩的女儿元姑娘冒充为皇子,立她为帝,结果事情败露。不得已只好改立元钊为帝。可惜尔朱荣掌权后,元钊又被他给宰了。

此后尔朱荣立拓跋弘的孙子元子攸为帝,元子攸趁机灭了尔朱荣,结果他本人又被尔朱兆给宰了。此后的元恭、元晔、元朗、元修都是权臣高欢手里的傀儡,其中元晔、元朗被高欢所杀,元子攸被宇文泰所杀。

北魏的皇权更迭过于混乱,得以善终的皇帝实属少数。

先后死于非命的就有拓跋珪、拓跋焘、拓跋余、拓跋弘、元诩、元钊、元恭、元晔、元朗、元修,这还是在北方统一的基础上,出现的这种情况,绝对不正常。

究其根本,我们可以看得出,鲜卑文化融入汉文化的这个过程中,造成了一系列麻烦,这才是北魏皇权更迭、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太武帝灭佛,而他的子孙后代却信佛。比如说太武帝前期重用崔浩这样的中原士族,后期又把这帮人给灭族了。

我认为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元宏在改革的时候,脚步快了点。

他什么都想要一步到位,鲜卑贵族们压根就吃不消,矛盾自然也就彰显出来了。

再加上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的接班人接力,直接导致汉化改革进入了尴尬局面!

公元589年,隋灭陈。占领建康城后的一天夜里,随军出征的开府仪同三司王颁“发陈高祖陵,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即挖开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陵墓、取出残存尸骨、焚成灰烬后冲水喝下。

如此骇人听闻的举动,起因其实很单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在公元555年,王颁之父王僧辩被曾经的战友——陈霸先诱杀。

在除掉这位强劲对手后,陈霸先经过两年奋战,成功取代梁朝、建立陈朝。

但如果我们回看王、陈反目的来龙去脉,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次典型的政治斗争,双方并无对错之分;

陈霸先甚至占据了民心与舆论优势,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一戏剧性的事件,也是侯景之乱后剧烈动荡时代的缩影。

公元548,侯景带着区区8000人起兵,却令人意外地攻下了健康城。在这个过程中,梁朝暴露了自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

统治群体的高度腐朽、巨大的贫富差距、严峻的阶级矛盾......南朝本身的问题,最终都成了对侯景有利的武器。

这次战乱,带给梁朝的不仅仅是赤地千里、荒无人烟的惨状,后续的影响更为致命:萧氏宗室本就散布在各地掌握兵权,当侯景围困建康时,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岳阳王萧詧等人却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

梁武帝萧衍被饿死后,这些子孙不仅不思平乱,反而执着于互相间的倾轧、内讧。

但在历史上的任何危难时刻,都会涌现出一群敢于力挽狂澜、力挑重担的脊梁人物,在那个南朝的危亡关头,脱颖而出的正是陈霸先、王僧辩。

当初侯景之乱爆发的消息传到南疆时,出身贫寒、凭借卓越战功威震一方的陈霸先立即着手北上勤王,但却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掣肘,广州刺史元景仲、南梁宗室萧勃先后阻止他北上。

无奈的陈霸先只好派人前往江陵,投到萧衍的第七子、湘东王萧绎麾下,以实现自己的救国抱负。

公元550年,陈霸先率军出发,沿路披荆斩棘,先击败萧勃部将的拦截,后战胜侯景一党李迁仕,终于在下一年顺利往北推进,目标直指侯景。

就在同时期,为了迎战西进的侯景,湘东王萧绎派部将王僧辩等人率军东进,并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军,逼迫对方由攻转守,战场局势发生了逆转。

王僧辩,本为鲜卑乌丸氏后人,其家族曾在北魏世代为官。南梁初期,他跟随父亲王神念南投,常年为湘东王萧绎服务。

当初侯景之乱爆发时,萧绎曾派王憎辩率领一万军队前去勤王。但当他们赶到时,建康城已陷落、梁武帝已死。随后,实力强劲的萧绎与萧誉、萧詧展开了皇位争夺战,让侯景得以继续肆虐。

不久,随着侯景号称20万的大军西上,军事才华出众的王僧辩被赋予重任,在取得巴陵守卫战的胜利后,他率军乘胜东下、收复江州和郢州,剑指建康城。

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他与陈霸先的勤王军队实现了会师,王、陈二人的军事才能同样出色,但初次见面,他们的格局立即呈现出高下之分。

起初,由于陈霸先早已名声在外,引起了王僧辩畏忌。得知友军缺粮,陈霸先大度地从自己的五十万石军粮拿出30万石送给对方,这不仅改变了王僧辩对自己的看法,也让整支西路军对自己顿生好感。

公元552年,两军齐心协力,经过艰苦卓越的血战,终于彻底摧毁了凶残的侯景势力。随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他论功欣赏,王僧辩被提拔为司徒、镇卫将军,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正当王、陈二人在东边收拾残局、抵抗北齐入侵时,西边的萧绎却惹上了大麻烦。

首先,萧绎即帝位之前,成都的武陵王萧纪已称帝于益州。为了争夺正统身份,他调动兵马与萧绎争锋,后者情急之下竟向西魏求援。这对宇文泰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他派尉迟迥趁虚而入,轻松吞并了蜀地。

此后,战胜了兄弟的萧绎却好了伤疤忘了疼,他对宇文泰翻脸不认人,结果迎来了西魏5万兵马的强攻。当时的王僧辩、陈霸先远水救不了近火,江陵沦陷、萧绎被杀。随后,宇文泰扶植梁朝岳阳王萧詧为傀儡,把江陵弹丸之地划给其统治,这就是西魏的附庸政权西梁。

在这种情况下,身在东线的王僧辩、陈霸先就成了无主之将。面临西、北两大强敌,二人一度齐心协力,拥立其子萧方智为帝。但不久就因利益与立场问题分道扬镳。

下一年(公元555年),趁火打劫的北齐发动大军护送萧衍侄子萧渊明(早年间被北齐俘虏)南归,意图扶植一个亲近自己的傀儡皇帝。

这种动作,无异于“掩耳盗铃”,名为护送、实际上就是入侵。王僧辩试图抵抗,但却胳膊扭不过大腿,在对方答应保证萧方智当太子后,他接纳了萧渊明。

在当了多年的俘虏后,萧渊明竟逆袭成了皇帝,随后他任命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在这种情况下,南梁实际上已成了北齐的附庸国。面对这种屈辱,无数江南血性男儿义愤填膺,其中自然以陈霸先为代表。

当初,由于联手灭掉强敌侯景,王、陈二人“甚笃”,甚至结成了儿女亲家。但当王僧辩决心接受萧渊明时,两人出现了裂痕,陈霸先激烈反对,先后四次派人前去苦口婆心劝说,却没有起到丝毫效果。

这也让本就雄心勃勃的陈霸先找到了借口,他抓住王僧辩犯下的致命错误,开展了秘密而又全面的准备工作,目标直指曾经的亲密战友。

王僧辩错在哪里?

第一,他废除了旧主萧绎的直系儿子萧方智,拥立具有北齐背景、且非梁武帝直系出身的萧渊明为帝,这属于严重的政治错误;

第二,王僧辩是鲜卑乌丸氏人。

当初西晋灭亡、衣冠南渡,虽然北方各股势力你来我往、政权频繁更迭,但从整体的格局而言,南北对立已成常态;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模式更是常态化。

但纵观过去的200多年来,南朝虽整体上进攻乏力,自保却从没成过大问题,甚至在刘裕、桓温时代,还能偶尔创造主动成功北伐的壮举。

时至今日,却是罕见的空前屈辱期:把江南搅得遍地废墟的侯景本是羯人,西梁傀儡政权的萧詧是鲜卑化匈奴人宇文泰所立,

如今萧渊明又依靠鲜卑化汉人高洋的支持登堂入室,眼见南朝被逐渐蚕食、控制,这让那些以文明正统自居的军民情何以堪?

陈霸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对南朝将士慷慨激昂:“王公一旦改图,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即把除掉王僧辩与抵御外侮之间划等号,成功地占据了舆论优势。

不久后,陈霸先与亲信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人密谋后,连夜在石头城(健康外围)袭杀王僧辩父子。随后他废黜萧渊明、迎回萧方智为帝,自己则担任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南梁实权。

对内拥立正统皇帝、对外举起御辱大旗,陈霸先打出了一手出色的政治牌。随后,他一边铲除国内异己,一边亲自率军抵抗强大的北齐。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面对来势汹汹、实力强劲的齐军,陈霸先团结所有力量,沉着应对,鼓舞将士,双方在淮河以北展开血战时,南朝百姓隔河围观、欢呼加油声震天动地。

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陈霸先外退强敌、内平叛军,在公元557年建立陈朝,并且留下了自力更生、顽强奋战的政治遗产,让国土狭小的陈朝在敌我实力差距空前悬殊的情况下支撑了30多年。

在能人层出不穷的南北朝时期,南方帝王中最受肯定的只有俩人:一个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另一位就是陈霸先。

而且,陈霸先的功绩尤其难能可贵:南朝面临内外交困的空前浩劫,丢掉了半壁江山;在这百年难遇的生死存亡之际,出身微寒的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守住了南朝的半壁江山,令后人敬佩不已。

当然,当时的南北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但在其位、谋其政,任何努力奋斗的人物配得上尊重。

另一方面,曾经与陈霸先并肩战斗的王僧辩同样优秀,可惜他的格局、战斗意志存在巨大缺陷,没有意识到时代大潮下军心、民心所向,不幸地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请:m.yqtxt.cc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