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02 首先排除一个正确答案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肥美的韭菜   作者:肥美的韭菜  书名: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更新时间:2021-02-16
 
在搞定了《焦耳》的模板后,许秋开始撰写文章。

这篇约稿文章说是综述,但严格来讲,格式是“Perspective”,直译过来就是“观点”,侧重于提出观点,进行前景展望。

和之前许秋写的那篇非富勒烯“Review”文章有所不同,“Review”直译过来是“综述、评论”,侧重于总结前人做的工作,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和提炼。

也确实,现阶段一篇“观点”比一篇“综述、评论”更有意义。

因为现在是处于ITIC类型非富勒烯细分领域的萌芽阶段,科研成果并不多,需要一个先行者站出来给同行们进行指引前方的道路,而非简单的总结过去的工作。

这个先行者自然就是许秋,而且他也当之无愧。

在现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没有人比许秋更懂ITIC了,他就是真的懂王。

当然,在实际撰写的时候,“观点”和“综述、评论”两种格式综述的内容,其实有很大的重叠部分。

比如“观点”文章,肯定也是要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不然总不能不讲过去的工作,干巴巴的只讲展望吧,那明显也不合适,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

因此,许秋打算还是按照之前写“综述、评论”综述的思路写“观点”文章,先进行总结,后展望一波。

到时候把展望的内容写丰富一些就是了,给同行们好好指一指路。

一方面,总结的部分,许秋打算按照并列的形式撰写。

首先是ITIC的起源,也就是如何从学姐的IDTICIN分子发展成为ITIC。

这就需要描绘一下心路历程了,但许秋并没有对应的心路历程,于是打算现编一个。

其实,做科研很多时候是没有理由的,就是突然想到了某个想法,然后去试了试,结果试成功了,一篇文章到手。

科研这东西,不论是材料性能的改变、还是某项物理、化学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们主观的想法并不重要。

但谁让人们就是愿意听故事呢,哪怕是“马后炮”,也还是得编一个。

之后的几项内容分别是:

对ITIC这类ADA非富勒烯分子的D单元进行改进,包括改变D单元共轭长度的FNIC,改变D单元侧链的IDIC等,主要是许秋和邬胜男的工作;

对A单元的改进,包括IT4F、ITDM等,主要是许秋的工作;

分子结构从ADA到AπDπA,包括IEICO体系,主要是陈婉清的工作;

宽带隙、中等带隙给体材料的合成,从FTAZ到H22再到H43,从PBDBT到J1再到J2,主要是韩嘉莹的工作;

三元共混体系,主要是莫文琳的工作。

全小分子体系,主要是龚远江的工作。

此外,还有其他课题组发表的、不成体系的工作,许秋到时候也会把它们放在综述文章中,但是不会说的太详细。

另一方面,展望的部分,许秋打算按照之前“百篇文章”计划进行撰写。

也就是把给体、受体以及器件的三种改良路径列举出来,加速这个行业的发展。

其中,半透明、叠层和在ITIC系列分子中引入氮原子,是许秋目前和不远的将来打算进行的研究,需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写在综述文章中。

思索片刻,许秋决定:

半透明可以提,因为这个领域是属于玩票性质的,类似于之前的PDI体系,许秋不打算做的太深入,所以告诉别人,给他们分点文章也无妨,反正他能喝上头汤就好。

叠层也可以提,因为制备叠层器件的门槛比较高,且属于公开的想法,基本上同行也都能够想到,但有实力做出来的寥寥无几,就算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也不怕别人去做。

最后,计划写入重点项目申请书中的引入氮原子的思路,许秋不打算写进综述文章中,因为一旦这个想法写进去,可能很快就被其他课题组给优先做出来。

毕竟大组几十号人火力全开的话,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

事实上,现在许秋已经把模拟实验室III,50的“算力”都放在了引入氮单元子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分子结构,只是合成难度还是偏高,进展缓慢,暂时还没有拿到太好的材料。

不过,这种事情确实也急不得,慢慢来就是了。

周二中午,十一点四十分。

许秋、吴菲菲和陈婉清三个人提前吃好中饭,一起结伴来到材二401,打算参加国家奖学金答辩。

他们到达的时候,这里已经围了好多学生。

毕竟是国奖答辩嘛,大伙们都非常积极,要是因为迟到没赶上答辩被取消了资格,那可就悲剧了。

负责现场指引的是材料系的一位老师,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镜,年龄约莫30多岁的男性。

许秋只见过他几次面,不是很熟悉,只知道这位老师应该不是教学岗,而是文职岗。

许秋问了问旁边的两位学姐,陈婉清摇了摇头,吴菲菲表示:“这位是高翔老师,材料系的一个教务,办手续的时候偶尔会遇到他,找他加盖材料系的公章。”

见401门口的学生越围越多,都快把楼道给堵住了,高翔去门房要来钥匙,开启了旁边402会议室的门,安排学生们进入等待。

许秋在高翔老师那边签到、拷贝PPT后,和两位学姐找了个位置坐下,然后扫视了一圈现场的其他人。

现在已经来了十多位同学,但除了组里两位学姐,其余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倒是吴菲菲和陈婉清偶尔和熟人招招着招呼。

之前收到辅导员鲍伟的通知,和许秋同一级的还有一个直博生和一个硕博连读生。

那个硕博连读生,许秋肯定不认识,班会的时候,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写《自然·能源》的文章,根本没怎么听其他人讲。

他也没有认识新同学的打算,因为没太大的意义,大多数同班博士生之间都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不过,那个直博生许秋肯定能认出来,因为直博生一共有五位,除了自己其他四位他都见过面。

他突然有些好奇,的另外一位直博生会是谁呢?

首先,排除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穆雪,她是从清北大学保研过来的直博生,总不会是她吧。

其次,排除室友孙一凡,之前和他聊过,孙一凡只有半篇Small,这样的学术成果肯定是进不了国奖答辩的。

另外两个便宜室友,许秋并不是很熟。

而且也没听说同一届有科研非常厉害的同学,难不成这个人比我还低调?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用排除法,进入国家答辩的人,就只能是他们两人之一了。

正在许秋暗自分析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道略微熟悉的妹子的声音:“哈喽,许秋”

他抬头一看,居然是穆雪。

“哈喽。”许秋点点头,回应了一声。

他的心里微微惊讶,这姑娘有点东西啊,清北大学的本科生跑到魔都综合大学来直博,结果还进了新生国奖答辩。

穆雪见到许秋倒不是很惊讶,她是博士班的班长,对每个博士生同学都专门了解过,而且在收到辅导员的邮件后,第一时间就去查询了学号对应的信息,自然知道许秋入选了答辩。

本来,穆雪签到完想坐到许秋旁边聊几句的,她其实挺好奇居然还有另外一个直博生进了国奖答辩。

硕博连读生进国奖答辩虽然难,但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而直博生和博士生PK,还能进答辩,基本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结识一下总没有错。

并且穆雪她知道自己能进国奖答辩,其实不全是她科研水平的原因。

不过,穆雪看到吴菲菲和陈婉清一左一右坐在许秋两侧,便没有走过去,而是随便找了个角落坐下。

十一点五十分,入选博士生国奖答辩的众人全部到齐,高翔老师开始组织抽签。

许秋三人抽完签回到座位上,相互交流着。

“我是1号,”陈婉清轻叹一声:“哎……居然是第一个上场,有点紧张怎么办呀?”

“放心啦,总共就三分钟的时间,你随便讲两句主要的工作,然后把学术成果列出来就行了。”吴菲菲安慰道:“再说了,魏老师不是在下面坐着的嘛……”

陈婉清弱弱的说道:“你不提他还好,一提他我更紧张了怎么办。”

“唔……”吴菲菲想了想,说道:“我教你一个方法,你把下面的老师们想象成木头桩子,然后放空自我……”

“这真的会有效吗?”陈婉清将信将疑:“好吧,我试试。”

许秋能理解学姐这种在平常熟人面前演讲不紧张,到陌生人面前就会紧张的情况,但他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靠多练习,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

吴菲菲继续说道:“我是6号,在中间的位置,嗯,只要许秋你不是5号就行……许秋你是多少号?”

许秋回应道:“14号,倒数第二个。”

“那就好,”吴菲菲点点头,随后话锋一转:“就是15号,有点惨啊,排在了许秋的后面。”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全集TXT电子书!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