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信使来到刘牢之的面前,递给他一个竹筒。看竹筒上的编码,这信件是驻守汝阴的林飞发送过来的。验看火漆无误之后,刘牢之取出了信件,仔细来看。
信很短,只说了一件事,豫州功曹吴坦之率随从十四人,准备前往司州,面见刘义之。现在吴坦之一行人被林飞阻滞在汝阴。林飞是想问问刘牢之,该如何处理此事。
袁真此时派信使前来,无非是想要拉拢刘义之,一起对抗桓温。以袁真的实力,对抗桓温就是以卵击石,根本就没有半分胜算,所以刘牢之当然不会去跟他结盟。不过人家要找的是刘义之,他的部将直接拦截下来,刘义之知道了未必会高兴。何况让袁真抱着一丝希望,总好过他现在狗急跳墙,帅兵去攻打刘氏庄园。
刘牢之计议已定,便与范尉告辞,骑马到金墉城里去面见刘义之。
刘义之这些日子也很忙。秦国这半年因为要掺和燕国和晋国的战事,所以没有在潼关发动战事。刘义之难得清闲下来,便开始着手组建司州官府,以及招募亲兵队。司州治下的百姓来源复杂,不但有弘农、河南、河东、河内和荥阳这些司州故地的百姓,还有刘义之从关中搬迁来的人口,以及历次作战抓获的俘虏。刘义之本来想要效仿朝廷,设立侨置郡县来管理这些百姓,不过刘牢之表示了反对。
“设立侨置郡县,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朝廷采用‘九品中正制’取士,这些百姓宥于家族门第,不愿意加入别的郡县。如今司州采用‘考试’的方式取士,州里不再设立大中正,原来的门第已经没有什么用处。在同一个郡内,采取不同的政令,会在百姓之间引起矛盾,闹出许多是非来。让百姓直接落户在当地的官府中,也可以减少不少官员,让百姓们负担轻些。所以,小弟认为,司州不必再设立侨置的郡县。”
刘义之觉得刘牢之说得有道理,所以这位以河内太守起家的将军,大手一挥,直接将河内郡省除,在司州三郡中实行“土断”。至于官员的设置,刘义之依然采取能省则省的做法。州府本来可以设置别驾和治中,作为刺史的佐贰,刘义之统统舍去,直接以各位参军为诸曹从事分管州里的政务。
本来刘义之兼任荥阳太守,河南郡太守是沈劲,三郡之中尚缺弘农郡太守。因刘义之、沈劲各有军务,并不专注地方政事,所以刘义之干脆仿效各县,不设太守,以郡长史总理其事。
刘义之招募亲兵,自然不会全部去找一些新兵蛋子,而是从现有的部队中选拔。一千五百人的队伍,从现有的作战部队中选拔一千二百名,从县兵中招二百名,剩下的一百个名额,才留给各地的豪族子弟。自从刘牢之放出风去,想要参与采矿的人家,必须有子弟在司州官府或者是军中效力,刘义之的亲兵队就成了司州大族子弟的香饽饽,人人抢破了头地想要加入。
刘义之来的时候,刘牢之正在接待关中大族的代表。
关中的这些百姓虽然是被晋军“劫掠”而来,但是刘义之并没有虐待他们,而是把他们妥善的安置在弘农和河南两地的县里。如果这些百姓的家中有子弟参与秦军,并被俘虏,刘义之也会把这些俘虏全部放回去,让他们与家人团聚。虽然关中这些大族丢掉了自己在关中的产业,但是刘义之会按照人口多少给他们分配土地,这些人家的生活也慢慢地安稳了下来。
这次采矿的事,这些人家是肯定参与不了的。于是这些人家便联合起来,来找刘义之请愿。这些关中百姓被征发到司州之后,司州军府并没有从他们这些人家里选拔士兵,也没有赶上司州组织的“考试”,所以这也确实不能说他们不肯为官府效力。
这种事哪里说得清对错?刘义之只好好生安抚他们,然后把司州官府准备在明年春举行第二次考试,以及刘义之自己正在招募亲兵的事说了。听说自己这些人有机会参与司州事务,众人放下了心事,开始和刘义之有说有笑起来。
送走了这些关中的大族们,刘义之对刘牢之道:“阿全多次说,即便是掳掠来的百姓,也不可苛待。这些关中大族,虽然被人抢光了财产,又被全家迁徙到司州来。现在居然也想通过考试和应募亲兵,来加入司州官府。”
刘牢之笑道:“这些人家,哪里称得上大族?充其量不过是些地方豪族罢了!如今他们丢了大部分田产,想要迅速崛起,自然只能依托司州官府。这些人对把他们家产抢光的弘农、河东大族有仇怨,只要大兄梳理好了,就是大兄的一大助力!”
刘义之点头称是。他在司州主政多年,制衡的手段已经运用得娴熟无比了。
“阿全说得对!想把所有的人都拧在一起,毫无芥蒂,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他们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在司州辖下做事,也就是了!这些大族之间有些矛盾,对我们不是什么坏事!”
刘牢之点头称是,又跟刘义之提起黄家和范尉找自己请托之事。
刘义之沉吟道:“范尉这些年主管司州的后勤辎重,鞍前马后地出力不少。范家想要参与采矿,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至于黄家嘛……”刘义之一阵犹豫,说道,“弘农郡的事,多亏黄家出头。阿全,你看是不是让他们多占些份额?”
刘牢之摇了摇头:“大兄,这事万万不可!采矿是个特殊的行业,因为采矿不但需要很多人手,而且还需要护矿队!这些人可以随时组织起来成为军队,是官府治下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一定不能让一家独占!黄家现在自然是拥护大兄的,可是大兄也不要忘了,当初他们一样支持苻廋。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忠心上,殊为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