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兄此文妙哉!
行文浑如天成!
余有幸得阅,实是人生快事也!
小弟以为,此等绝妙好文刊登于报纸之上,定会引来无数赞誉之声,除却方密之、郑鸣山那两份西游笔录外,宗子兄此文也可为报纸引来更多读者!
某所憾者未能早日结识宗子兄,不然定会与兄结伴畅游与雪景之中!
美哉,妙哉!
今日当浮一大白!
惜天寒却无雪,否则弟当邀约宗子兄前往北海一游也!”
京师东城一座院落中,来回穿梭奔忙的几名吏目书办都被一间屋子里突然发出的大呼声吓了一跳,随后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后,便一边小声谈笑,一边各自忙碌而去。
这个院落是一座三进的民宅,但门口一侧却挂着一块竖匾,从上至下刻有“皇明报社”是个大字。
在经过一番审慎的思考之后,朱由检还是决定成立报社,把舆论阵地建立起来再说,至于未来是不是产生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那就留给后人解决好了。
毕竟任何制度都要与时俱进,自己也不是后知五百年的神仙,不可能保证制订的策略都会在任何情况下符合以后社会的现状。
考虑到交通和猜忌信息等各方面的不便捷,报纸将会采用周刊的形式发行。
主编由朱舜水兼任,副主编有两人,分别是吴伟业和张岱,另外还有人数不等的文人士子,以及礼部派来的一些吏员书办,专门从事文稿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工作。
这些文人士子都是生员身份,家境虽算不上清贫,但也绝不是有余财供其挥霍的,而报社三两银子的月薪自然非常具有吸引力。
刚才大声叫嚷的就是吴伟业。
他为张岱写于崇祯五年的一篇小文拍案叫绝,而令他赞不绝口的便是后世曾入选小学课本的一篇短文《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西湖雪景,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i)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碗)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吴伟业手里拿着这篇短文,摇头晃脑地诵读着,仿佛已经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之中,整个人都与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了一体般。
“梅村贤弟过赞矣!
此文只能算作茶余饭后消遣之作,哪里有贤弟所言之精妙!
不过就是描景叙物而已!”
年过四旬的张岱手捋胡须微笑回道,话语虽然谦逊,但脸上的自得之情却是显露无疑。
“当得当得!
所谓文章,所具之功用,无非就是宗子兄所言,描景叙物,借以抒发胸臆也!
此文虽短,读之却是清丽鲜活。
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令人遥想神往,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实为西湖传神写照也!
难怪朝廷将宗子兄安置于此,报纸所刊皆以文字为主,此正是兄之所长啊!”
本来在南京国子监担任司业的吴伟业是在秋末之际,突然接到吏部调令,让他北上来京担任新职,原本以为自己被打发到南京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后,仕途前景已经十分渺茫的他顿时惊喜万分,随即便在数日内交接完本职,带着仆从乘船来到了京师。
其实要是论资历才能,这位(圆圆曲)的作者、后世鼎鼎大名的梅村先生,在仕途之初还是被众人一致看好的。
崇祯四年,年仅二十二岁的吴伟业便会试中榜,殿试候,以一甲第二名榜眼的上佳名次,被授翰林编修,并于同年娶妻,随后在第三年便担任东宫讲读官,但因其才华被人所忌,在屡次被弹劾后,被打发到了南京国子监任职,一待就是七年之久。
南京国子监司业的职位虽然清贵,但当做升官的跳板还可以,若是长期处于这么一个位置,远离了皇帝重臣的视线,想要翻身可就难办了。
吴伟业对此当然是心知肚明,但苦于朝中没有靠山,所以只能在极度郁闷中苦苦挣扎,内心期盼着,皇帝会不会偶尔想起他。
但不论是他还是亲朋好友,都已经暗自认定,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别说一个国子监司业,就算原先南京六部那些堂官,最后的结局除了致仕就是闲置,他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官,皇帝那里还记得。
在急急忙忙地赶往京师的途中,吴伟业左思右想,始终在琢磨吏部最后会给他安排一个什么位置,虽然最后也没想到是到底回去哪里,但他心里清楚,只要离皇帝近了,什么位置都可以,千万别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就好。
在到达京师并去吏部报备之后没过数日,吴伟业接到吏部派人通传,要他第二天赶往吏部衙门,听候堂官训话,然后,如在梦中地吴伟业被带入宫中,与朱舜水和张岱一起觐见了皇帝。
在场的还有温体仁、孙传庭、陈奇瑜等三位阁臣,以及礼部的几名堂官。
度过了久未见天颜的紧张和期待感后,吴伟业等人在忐忑不安中聆听了皇帝关于报纸重要性的说明,然后各人都领取了一份如何办报的要义和方法,最后皇帝鼓励他们可以创新思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发挥皇明周报的重要作用,促进大明整体建设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吴伟业和朱舜水,张岱便在现在的公房内,照着朱由检亲自起草的办报纸的有关思路和方法,一条条、一件件的加以了讨论和落实。
在人员和设备相继完备后,皇明周报第一期的内容也校对完毕,并准备送入宫中供朱由检御览后进行刊发,张岱的这片短文便会刊登在的皇明周报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