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  101、雨来风满楼

类别: 历史军事 | 天萼 | 静好居   作者:静好居  书名:天萼  更新时间:2013-05-26
 
绍兴七年六月初一,自从岳飞奉旨,执掌举国七层兵马后,岳飞相信,大宋军团在他的率领下,将所向披靡。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将不再是梦想。

翌日,当宰相张浚和枢密使秦桧,收到了皇帝赵构的圣旨,要他们全权办理,大将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移交手续,而移交的对象,正是拥兵十万的岳家军统帅,南宋最年轻的节度使岳飞。

看到圣旨之后,张浚和秦桧彻底地懵了,皇上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张浚和秦桧面面相觑,相顾无言。此时,两人的心中都波涛汹涌,赵构的这一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南宋经营多年,实力已今非昔比。五大军团和御前的三司,总计41万人马左右。如今按照赵构的安排,岳飞直接接管刘光世的军队,同时节制,除韩世忠和张俊之外的所有南宋军队。那就意味着,直接由岳飞,控制的军队就有十五万之众,间接控制的军队达到十万。

若是岳飞有异心的话,凭着他绝世的军事才能,又手握朝廷大部分的兵力,只要岳飞登高一呼,南宋境内再无人是其敌手,那结局将是改朝换代。

陈桥兵变的阴影,顿时不详的笼罩在张浚的身上。此时的岳飞跟当年的太祖皇帝实在是太相似了。不追名逐利,洁身自好,善于收买军心,作战英勇,让敌人闻风丧胆。这样的将领,比之于张俊、刘光世之流要厉害的多,也危险得多。一旦岳飞心怀二心,那局面绝对不好收拾。

短短的一瞬间,张浚将最坏的局面想了一遍。事实上,甚至连自己心中那个难以启齿的想法,都忽视了。

张浚始终忘不了,自己亲自掌握的都督行府,事实上,并没有一支可以掌控的军队。因为这些军队,都各有主帅,几乎就象个人财产。自己处心积虑,对刘光世威bi利诱,为的就是要掌握他的行营左护军。如今,好不容易下了刘光世,这种机遇自己岂能轻易错过?

另外,按照岳飞和赵构约定,岳飞“宣抚诸路”,事实上已经取代张浚军事长官(军委副主席)的地位。张浚这个都督行府、都督,便是无军可督了。若是将来岳飞收复中原,成就不世之功,那未尝不能打破祖宗家法,让岳飞出将入相。心高气傲的他,又岂能让资历尚浅的岳飞,在他头上指手画脚?

张浚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上天选定的那个,收复中原的最佳人选,其他人只能辅佐自己,决不能取代自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张浚弄走了赵鼎,自己独相,好不容易独霸朝堂,怎么又冒出了岳飞呢?

思来想去,张浚感觉一股寒意在心中蔓延。抬起头来,张浚看到的是一张苍老的脸,秦桧那张平静的脸,似乎这件事情与他无关一样。

其实,秦桧在刹那之间,已经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和应对的措施。

目前,正是南宋主战势力最强大的时候。皇帝赵构,宰相张浚,将帅岳飞,这三人都是铁杆的主战派。三人合力,可谓是珠联璧合,天下无人是其对手。

从北国回南国的时候,秦桧就已经确定,那就是掌控天下,而且只能通过主和来掌控天下。当然,主战也能主宰天下,但秦桧深知如果自己主战,那在南宋朝廷绝对连号都排不上。你主战能比张浚吗?你主战能比岳飞吗?

如今,主战派大势已成。为今之计,只能先阻止岳飞掌握刘光世的军队,然后再伺机挑拨张浚和岳飞的关系。如果能成功离间两人的关系,甚至使二人反目成仇,那么自己就还有机会。

但具体如何Cao作,秦桧心中还没有定策,他隐隐觉得赵宋王朝的祖宗家法,应该是自己最有利的武器,搬出祖宗家法,就是皇帝赵构也要投鼠忌器。

看着面无表情的秦桧,张浚十分满意,他知道自己没有表态,秦桧绝对不敢有任何意见和举动。事实上,秦桧的表现一直让张浚很满意。

保住礼部尚书位置后,秦桧一直很低调,低调到别人忽视自己的地步。绍兴二年的失败,使得秦桧明白,要在波诡云谲的朝堂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低调,绝度低调,让所有人都不知道你的意图,要让你的敌人忽视你的存在,甚至让你的敌人信任你。

秦桧知道,张浚推荐自己成为枢密使,无非是需要一个,绝对服从于他的枢密使,而不是可以跟他分庭抗礼的同僚。张浚不需要第二个赵鼎,因此秦桧无论大事小事,都先请示上峰,然后再实施,完全没有朝廷高级官吏的派头。

在外人看来,秦桧就是张浚的一条狗,但谁都不知道这是一条狼狗。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要露出獠牙,咬死一切敢于挡道的人。

当张浚告诉秦桧,要阻止岳飞接收刘光世的军队,需要秦桧的支持时,秦桧费了很大劲,才掩盖住自己内心的狂喜。

秦桧,正愁如何阻止赵构的任命,如何离间张浚和岳飞的关系,张浚竟自己送上门来。此事之后,无论事情如何发展,岳飞必定心存芥蒂。主战派势必分裂,那时候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张浚和秦桧二人,当即入宫,要求面见皇帝赵构。

张浚要说服赵构其实并不难,只要将赵宋开国的历史,跟赵构讲一下就足够了。凭赵构的智慧,应该很容易知道张浚的想法。

听完张浚的陈述之后,赵构陷入沉思。自己一直想的是收复中原、中兴赵宋,却未曾想背后的代价什么的。

冷静下来的赵构,隐隐想起了岳飞这些年来的表现。

自己曾经要为岳飞,在临安修建府邸,岳飞回答:“北虏未灭,臣何以为家?”后来是吴央给代办了。当时的自己很开心,还直夸岳飞的公心来着。

自己曾经问岳飞:“天下何时可太平?”岳飞回答:“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当可太平。”当时自己还很得意,若是武将都象岳飞这样,何愁不能打败金国,恢复故疆。

现在想想,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岳飞,莫非岳飞的雄心壮志,并不在敌国?这么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将,与古之名将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不就是太祖皇帝的翻版吗?

想当年太祖皇帝也不想造反,奈何手下大将bi迫,这才无奈的做了皇帝。万一将来岳家军内部,也来个黄袍加身,那他岳飞是反还是不反呢?

赵构虽然狐疑不已,但还是果断地下旨,取消了自己原先的命令。

望着满腹疑问的赵构,张浚内心狂喜不已。行礼之后,招呼秦桧一起离去。望着张浚的背影,秦桧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知道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了。

赵构的反悔如当头棒喝,顿时敲昏了岳飞。岳飞实在是不明白,之前还说的好好的,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时刻,直接考验着岳飞的政治智慧。若是狡猾如朱胜非,肯定表面上,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而后秘密探查,到底是谁在背后阴损自己。但岳飞就是岳飞,直接冲到了皇宫,找赵构麻烦,希望赵构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要出尔反尔。

毕竟是自己反悔,赵构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原谅了岳飞的出格举动。耐着性子问道:“照你所说的去做,恢复中原的过程何时可以完成?”

“三年足矣!”岳飞不假思索地答道。

赵构不以为然,缓缓说道:我现时住在建康,实际上就是依靠,驻守淮南的军事实力作为屏障。如果抽拨了刘光世那支淮甸之兵,即能平定中原,我当然舍得那支队伍。但如因调动了淮西的这支部队,不但不能恢复中原,却先把淮甸丢失了,那么,势必连建康和临安也难保安全,那问题就十分严重了。

望着赵构坚定的眼神,岳飞知道事情是彻底没戏了,只好黯然离去。

望着岳飞落寞的身影,赵构心中也有点不好受,于是,他紧急召来宰相张浚,要他去安抚岳飞。他相信张浚,一定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可惜,他信任的宰相,直接造成了赵构和岳飞,关系进一步恶化,让人唏嘘不已。

如今,岳飞擅离职守,剥夺岳飞军权的机会来了。

于是,张浚派出自己的心腹,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元,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判官,准备趁机剥夺岳飞军权。

岳飞的突然离去,张宗元的高调出现,让岳家军的士兵们人心浮动。恰在此时,岳飞的心腹将官张宪也因病告假,岳家军的士兵们纷纷猜测道:“难道朝廷要对付岳家军?”岳家军,人心惶惶。

岳家军的参谋官薛弼,眼看岳家军中人心不稳,害怕发生兵变,赶忙将生病中的张宪拉了出来。在张宪和薛弼的安抚下,岳家军中的不安情绪,总算是被暂时压了下去。

与此同时,薛弼紧急上书朝廷,要朝廷赶紧把岳飞找回来安抚岳家军。

这一切的变化,都在赵构的洞察之中。

当年的苗刘之变,给了赵构很深的刺激。赵构心中,对于武将难免心存芥蒂,但赵构终究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君主。收复失地,建立千秋功业,始终是赵构心中不灭的梦想。

赵构本人,并不怀疑岳飞对自己的忠心。岳飞自从军以来,从来都没有象张俊和刘光世一样,公开地拒绝朝廷的命令,总是随叫随到。这也是赵构最欣赏岳飞的地方,但欣赏归欣赏,岳飞终究是武将,对朝廷的威胁太大。赵构不能拿朝廷的未来,赌岳飞的忠诚。这样的代价他承受不了,赵宋王朝也承受不了。

在武将不能相信的情况下,赵构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彻底地掌控朝廷境内的每一支军队,将来即使武将有异心的话,赵构只需派几个军门高手,就能一网打尽。

因此,当张浚派出张宗元,前往鄂州岳家军军营的时候,赵构并不反对。但根据薛弼的奏折来看,显然时机还不成熟。没有岳飞的岳家军还是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现在,赵构只能请回岳飞。

朝廷的尊严,赵构的皇权威严,绝对不容挑衅。这是一个底线,谁都不能逾越。面对岳飞,赵构采取了强硬的态度。

他给岳飞最主要的助手参谋官李若虚,统制官王贵二人,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让这两个人前往庐山,必要时在岳飞的住室旁,搭一间房子住下来,敦请岳飞复职。如违抗此令,或者做不到,就把李若虚、王贵等并行军法。

于是,李、王二人,只好来到庐山东林寺,劝说岳飞出山。岳飞很恼火,坚持不肯,原来说的好好的,说反悔就反悔,当我岳飞是什么?

不禁,回忆起自己辞职的由来。

朝廷宰相,兼都督张浚,见完皇帝后,召集大将岳飞到都督府议事。

张浚的意图很简单,就是告诉岳飞,此前皇帝许诺你的事情,都不算数了,你哪里来还是回哪里去,不要想太多。

张浚就是搅局“移军”的幕后黑手,岳飞怎么能够想到?

但岳飞也略微猜到,张浚召集自己的意图,无非是说客一番吧,但他不知道张浚会是什么态度。为了表示,对这位名震天下的,主战派领袖的尊重,岳飞还是老老实实地待着,听从上峰的指示。

看着这位急速崛起的大将,张浚突然感觉,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直接告诉岳飞,皇帝害怕你拥兵自重,将来造反,这样肯定不行。

张都督,最后采取很不明智的办法,那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装模作样地征求岳飞的意见:“淮西这支部队很服气王德,现在准备任命他担任总管,郦琼担任副总管,再让吕祉,以都督府参谋的名义统领。岳太尉你,以为如何?”

很显然,张浚的话绝非是征求岳飞的意见,而是通知岳飞,刘光世的军队朝廷另有安排,你就不要过问了。

按照岳飞的个性,肯定不可能愉快地接受,但他还是克制地说道:“淮西军多是盗贼出身,发生变乱就在一瞬间,王德和郦琼素来不相上下,而且互不服气。这种安排必然导致二虎相争。吕祉虽然是位通才,可是毕竟是位书生,不习军旅,恐怕难以服众。我觉得必须选择合适的大将,来安抚淮西军,不然,局势不可预测。”

“张俊如何?”

“我本来不敢说三道四,但是为国家利益考虑,恐怕张宣抚性子太暴躁,缺少谋略,尤其是郦琼会不服。”

“杨沂中应该高出这二人了?”张浚脸色有点阴沉。

“沂中虽勇,和王德差不多,怎么驾驭得了这支部队?一旦处置不当,变乱可能在弹指间就会发生。”岳飞摇摇头说道。

张浚十分生气,说了一句相当伤人的蠢话:“我就知道除了你岳飞,其他人都不行!”

岳飞更加生气,腹诽:有话就直说,拐弯抹角干什么,当别人是傻子吗?这件事肯定是你张浚在背后搞鬼。

岳飞也忍不住了,愤慨地说道:“都督你正儿八经地问我,我不敢不据实回答。难道,我是为了图谋这支部队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说的,双方不欢而散。

张浚基本上认定岳飞,为了增加势力,而图谋这支行营左护军。岳飞也基本认定这次皇上收回成命,是张浚从中作梗。

岳飞离开都督府,立即上了一道奏章,以与宰相议事不合为由,请求辞职。然后未等批复,就把军中事务委托给助手张宪代管,自己径直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去了。

岳飞的行为,在古代官场是极为忌讳的事情,与宰相议事不合,就敢以此为由辞职,这分明是以下犯上。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就擅离职守,这分明是藐视君王,侵犯皇权。

张浚十分恼火,他对骄兵悍将从来都不客气的,也不知妥协为何物,对于岳飞当然也是如此。得知岳飞擅离职守之后,张浚多次上奏皇帝,坚决弹劾岳飞:“岳飞处心积虑,一门心思地就想兼并别人的部队。此次辞职,真实的意图是要挟皇帝。”

气头上的岳飞,丝毫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做的后果。他希望能以赌气的方式,来唤起欣赏自己的君王的觉醒。真是,太天真了!

在中国的帝制长河中,任何人将普通人的感情,加诸于帝王身上,那是大错特错的行为。须知,帝王行为,绝不可用常理揣测。

此时的赵构,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老是哭哭啼啼的赵构了。多年的磨难和历练,使赵构的信念异常坚定。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之下,他的皇权尊严,终于获得朝野的认可。他绝不允许任何一个臣子,挑战自己的皇权尊严,哪怕是自己很欣赏,很厚爱的岳飞也不例外。

事实上,此时的皇帝对岳飞极为恼怒。他将岳飞的举动,理解为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和对自己的大不敬。赵构基本上接受了张浚的说法,在心理上关闭了,对岳飞理解与信任的大门,至少在这一刻就是这样。

面对赌气的岳飞,张浚的出手也毫不含糊。

张浚虽然是坚定的主战派,但他毕竟是文臣,祖宗家法一刻未曾忘怀,防范武将一直是张浚行事的准则。

张浚之所以不让岳飞,掌握刘光世的淮西军,原因之一,就是赵宋防范武将的历史传统。他本来就一直想,将朝廷各大将的军权收归朝廷,由文臣掌控,然后再挥军北伐,收复失地。

岳飞回忆数日前,于都督府的一幕,不由怒从中来。

李若虚非常无奈,这岳飞简直比牛还倔,好话说尽也没有用。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到第六天,李若虚不得不对岳飞,说了一段极其严厉的话。

“岳飞,难道你是想造反吗?难道让你出来主持军务,不是好事吗?你坚持不干,朝廷怎么会不怀疑你?想想看,你不过是河北的一个农夫,受天子委托,掌握这么大的兵权,你是不是觉得可以和朝廷抗衡了?如果你坚持不再复出,我们二人将受刑死掉,我们和你无冤无仇,也没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死了,你难道一点都不觉得有愧于我们吗?”

这一番话,很有可能就是赵构,想说而没有说的话。

岳飞终于意识到,事情闹大了,不得不出山。

岳飞下山后,直奔建康。

六月初七,岳飞入见,引过自劾。帝诏放罪,慰谕之。

“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

即,皇帝说,对于你这一次的轻率举动,我并没有生气。要不然,必有惩处。这就是太祖所说的:犯吾法者,惟有剑耳。之所以还让你统领部队,把中兴大业托付给你,就是因为我没有生你气的意思。

面对惶恐的岳飞,赵构冷冷地说道。

这一番话看似不软不硬,实则杀机四伏。我相信岳飞,应该是深刻地感觉到了赵构的怒气和杀机。岳飞回到鄂州大本营后,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章,在并统诸军北伐的计划夭折后,请求率领本部兵马出兵北伐。

赵构本人并不反对收复失地,因此他很快就给岳飞回复,表示欣赏岳飞的忠诚,“恢复之事,朕未尝一日敢忘于心。”同意岳飞单独北伐。

于是,六月26日,岳飞复职。

于是,岳飞提起精神,厉兵秣马,准备出击。

可怜的岳飞,就这样,似乎是被“戏耍”了一把。六月初一,获得掌管全国七层兵马,踌躇满志尚未捂热,初七就引过自劾。一来二去折腾不少日子,近月底获得复职。

如果,单是岳飞前脚大喜过望,后脚冷水盖顶,大大倒霉一把,倒也罢了。

然而,宰相张浚、御营使秦桧的搅局,不仅直接导致岳飞鸡飞蛋打,而且事情发生了急遽性演变,而且演变得一塌糊涂,最终酿成了重大历史事件——淮西兵变!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