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转进
(……每一次退却,沿途都要面对怨恨的目光和冰冷的面孔,这时的军队很难从老苍生手里获得粮食和其他支援,能在这时给大家帮忙的是那些弟兄,死失落的弟兄……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民)
因为宝应将要举行一场重要军事会议,曹民必须赶回去,所以后边和鬼子和稀泥战斗就交给其他老弟兄指挥了。..[搜索尽在]
北上的全程天上都在飘着细雨,阴风阵阵,一副天愁地惨的样子。越往北走人越多,有军人也有走得慢的难民,泥泞的大地让前进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每一条田埂上都有人在走动,可是却很少听到人们讲话或者呼应,都是死气沉沉的。
在路旁不时会有几个远远看上去像稻草人一样的苍生穿戴蓑衣面无脸色地注视着后撤的人们。这些是走不动的老弱或者铁了心要留在自家土地上的死倔头,他们也从处所上那些负责放置撤民清野的保长甲长们手里获得了两枚劣质手榴弹,那些作坊生产的拉了弦包管不了什么时候爆炸或者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如果鬼子来了他们就靠这些和鬼子拼命。
因为在苏北的战场上更多的是游击战,游击队员们基原本自本乡本土,这连日作战下来的牺牲就让每一条经过的村庄都看到很多人家在挂孝。
有几次曹民很想进去看看,怀念一下这些阵亡的弟兄们,可是很意外的是他们其实不受欢迎,冷冷的目光把他们拒之门外。
“老乡们,咱们把他们的子弟都骗去当炮灰……唉”长叹一声,新近升任了曹民侍卫长的“鱼叉子”很无奈,他也是本地人,因为终年四处驰驱在各乡各地都有熟人,这次他是被骂得最惨的人,还挨过打。
很多挂着孝的房子也空了,那些原本想比及自己的子弟回来一起走的人,在终于接到凶讯后仓促办了丧事便也带着孝离乡背井了。在行进的人群中,经常会看到披着麻布缠着白布的人;这些人多是军属,那些在扬州光复期间被抗战热情鼓舞参军的新兵家属。可是现在曹民却发现他们成了最缄默,最不肯意理睬路上遇到的军队的一群。
“为什么会这样?按事理家里人被鬼子杀了,不是更加应该同仇敌忾吗?”。曹民很是奇怪。
“家里死了人,都是入了军籍的人呢,可是抚恤迟迟都发不下去,打着白条……很多逃难的军属连路费都没有,身上的干粮吃光了就得啃树皮了,他们……”“鱼叉子”摇摇头道:“我们总队还算好的,听几支从后边支援过来的保安团已经有三个月没发军饷了;当官的现在一发军饷人就会跑光,所以更加不克不及发……”
军饷、粮食、作战物资乃至处所上的种种人情世故,当曹民听完“鱼叉子”的一番话后,立时感到头大了。以往这些他都不大管,基本交给谢忠去措置;除非是出了像“神仙”祸民等大事时才会伸伸手;现在他才真正体会到一场战争牵动的各个方面有几多,打赢一场战争需要做的有几多。
还有,直到听了“鱼叉子”解释,曹民才明白为什么他常在路上看到很多抬着尸体退却而不在路上把尸体埋失落的军队:那些死去的弟兄都是本地人,拿着尸体去报丧,家主一般会招待上一顿热饭就为了一顿饭把尸体抬上一两天
如果是没带着尸体受命快速转进的军队,沿途是很难获得民众帮忙的,他们会被视为“怕死鬼”,是因为他们怕死才害死了那么多本地新兵。所以无论哪一支军队转进,只要没有急行军任务的,城市抬上很多尸体,轻伤员装成重伤员……只有这样赢得了路上民众同情的军队才可能获得一些帮忙,否则连做饭的大锅都可能借不到没带着死伤的往后退的军队就不是抗战的兵?那奉命转进的军队呢?曹民脑海中呈现了在槐泗河遗尸无数的五十七军,这支东北军恶战连场几乎把顶在前线的军队打光了,他们在槐泗河边战死数以千计,但紧急退却时几乎一具都带不走,弟兄们是流着眼泪频频回头看着遍地战死同袍的尸体离开的……
就这样一路听着“鱼叉子”的介绍,没试过跟着大军队后撤的曹民算是狠狠补了一课,种种的心酸和沉重一阵阵压在他的心里。
黄昏的时候,曹民到了歇脚的地址,那里是一处不算太偏僻的村落,这座大村落和其他处所有点不合,逃难的人不多。村长是在村口等了很久迎接曹民的,一见面就客气得不得了,各种高帽马屁集束地扔过来。
“老人家,怎么另外村落都跑光了,们这里就没动?”曹民很是受惊,他很清楚这次的撤兵要撤到哪里,这座村落注定要成为沦陷区
“没事,没事,这日本人来了也要吃饭,他难道就不要人种田?那个第六师团听是残暴些,但也是要粮饷的嘛……”村长回道:“看看另外村落,那样逃难,这一路也不知道能逃到哪,与其在路上饿死冷死,我看还不如受点气算了,日本人总不至于见到一个中国人都要杀光少字”
曹民一愣,他真没想到在苏北还有这样想法的苍生。
看到曹民发楞,村长有点害怕,怕曹民把他当汉奸办了,连忙弥补道:“固然,我们也做好最坏筹算,如果鬼子要进村,我们是坚决不让的,他们要进来我们就死拼……对了,这次我们村捐的军粮可是这一带最多的……”
曹民没想过把村长当汉奸办了,虽然这个时代国共两党的军队都喜欢干这事,借机打家劫舍。他发楞是因为村长的一句话:……那样逃难,这一路也不知道能逃到哪,与其在路上饿死冷死,我看还不如受点气算了……。
村长的这句话其实是很真实的一种情况评估,那些害怕第六师团到来大屠杀而全村逃难的人们,一路上挨冻受饿,不时还会被空袭;地面上也还会不时有些发国难财的土匪、乱军……在这样的情况下逃难,妻离子散、客死异乡的人实在太多了不逃,不见得一定被杀,逃,不一定能逃降生路;苍生难曹民除内心哀叹乱世人不如太平犬,还真的不知该什么好了。
虽然曹民身份很高,可是在这样的世道村里也拿不出太多工具款待他,只是做一锅杂粮饭,并且是数着人头做的,等他们到齐了米才下锅。炊烟升起,曹民就在村长和几个父老的陪同下到村里视察抗战功效。
村里的主要建筑墙壁和道路两旁的街道上都用白灰擦着各种抗日口号,如“拥护中央政府领导抗日”“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日”等等,但更多的只是很简单的抗日两个大字。很多的口号内容其实和抗战并没有实际相关意义,好比“恢复总理遗教实行的三民主义”“言论结社自由”“实现民主政治”等等,乍一看过去还以为这是在向政府的搞示威。像在扬州核心地区那些细致化的号召参军、捐军粮、揭露鬼子暴行的宣传根本不见,却是一些在曹民眼里觉得很不切实际,在后世被人笑称“地图抗日”的工具占据了最大的街道宣传栏。那上面画了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在曹民眼里看起来很不习惯,因为其实不是他在后世常见的“大公鸡”形象而是那一块被蚕食的桑叶。地图旁边的口号更是让曹民啼笑皆非:坚决要求中央政府收回东北、察北……
晕要是中央政府还有能力想到收复这里收复那里,抗战还打得这么艰辛吗?曹民真不知道这些宣传是哪位天才搞出来的,可是从内容的涵盖来看却不是那些迂腐或者无知的人搞出来的样子。
“这些,是谁搞出来的?”曹民不由好奇了,看这村落不像是有这样知识丰富并且好高骛远的人物存在的处所
“是们的军代表黄主任……”一个父老道:“来了有两个月了,们不认识?”
“哦?大概是军政部的人吧……”曹民沉吟了一下:“走,咱们去见见这个黄主任……”
“唉,真不巧,今天早上黄主任和他带的几个兵都要出外处事,中午就走了,要见他估计得要几天功夫吧……”村长道:“们黄主任人不错,来了之后就当起教书丈夫教村民们认字,还和大家一起干农活;手下几个兵也不错,特别是两个女兵,会认字会唱歌,咱村里的伙子看着都眼馋……”
女兵?当教书丈夫又唱歌的军人?这个黄主任和他的军队究竟是怎么回事?曹民开始觉得很好奇,他真的想比及这个黄主任见上一面……
(进入雷区了,接下去的内容要十分心地表达,懂的……)
第二四四章转进.
第二四四章转进(上,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