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赶路,走水路太慢,张威带了四个随从快马轻骑走官道往河北而来。紧赶慢赶的晓行夜宿,从金陵城到河北也走了十天。虽说走的是官道,但这一路过来,张威感受颇深,京城附近的一两天的路程内,道路状况还算过得去。过了长江走上半日的光景,官道的状况就显得有点破败了。
到了大名府张威也没有停歇,休息了一夜便继续赶路。一路往北到了河间府辖区内,前方收费官道上的路卡看挺醒目,路边设立的一个大牌子更是显眼,上书一行大字“过路收费,取之于路,用之于路。”
一身便衣的张威抬手示意四个随从翻身下马,牵着马慢慢的走到收费站前。等了一小会,前面的商队便过了卡子,轮到张威上前。
“一共五匹马,十五文,谢谢!”路边收费的差役说话的时候带着微笑,随从上前付了钱,栏杆抬起张威等人过了路卡并不着急走,而是在路边随意的停下做小憩状。里头开辟出一大块空地,靠里头有一个茶棚,张威带着随从过去。
茶棚里休息的人不少,长长的柜台后头架着大蒸笼,里头看意思就是买点包子馒头一类的,边上竖着一个大铜壶,上面贴着一张纸写着“大碗茶,一文一碗。”铜壶边上也是一口大锅,下面小火烧着,里头热气腾腾的满满全是大碗,边上一个老妇在洗碗,洗净了清水里过三道,然后放大锅里滚水泡着。
这茶棚看上去就透着一股子干净,出卖的东西一律明码标价,看着也不贵。走道的累了进来歇脚,喝上一碗茶,吃点东西的人不少。
张威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要了碗茶慢慢的喝着,目光仔细的打量着四周,耳朵竖起来听周围的人说话。
“这一路到河间府,都是平坦大道么?”巧的是还真有外地客商向活计问起张威想听的话,收碗的活计听了笑着答道:“客官您是外地人吧?打这起到雄州城下五百多里地,都是平坦大道。过了雄州城就不好说了,那地界孟大人也管不上。”
“话是这么说,马匹三文,马车五文钱的过路费也不少。每天这么多客商北上,得收多少钱啊?”张威装着随意的样子插了一句,那活计听了立刻笑道:“张威客观,听口音就是南方人。您是外地人吧?回头您去打听打听这些老走北地商路的客观,听听他们怎么说。”
这时边上一个客商立刻笑着插话道:“这位朋友,当初在下想的与你一样。可是一趟走下来,就不觉得这钱多了。从这里到雄州,以前一天走三十里,那叫快的。如今道路平整,一天走六十里那都是慢的。”
张威听着心里暗暗吃惊,暗想这小子不是托吧?于是又道:“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您是没走过以前的道,自然不晓得厉害。早先是不收过路费,可是那官道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坑,带着车队晴天还好,顶多就是吃一肚子的灰。遇见雨天,车轱辘陷进坑里,折腾个半死也走不了多远。再有,以前要过河间府,不论人畜车,一律是十文钱的过境费。如今这过境费不收了,就收点维修道路的过路费。您说,这过路费收的是好呢还是不好?”
“说的好!”人群里一片喝彩。张威心道果然是眼见为实,这一趟没白走。
这时候外头突然有人大声喊叫:“瞎了你的狗眼,看看清楚这是谁家的车队?本大爷穿走过府无数,几时交过一文过路费。”
茶棚里顿时安静下来,有人低声骂了一句:“狗腿子!”
张威放下茶碗出来一看,一趟车队被拦在路卡外,一个身穿锦袍的胖子,正在口沫横飞的冲收费站的差役破口大骂。那差役也不生气,脸上保持着微笑,待他骂的累了才淡淡的笑道:“这位客观,规矩是知府大人定下的,您别跟下面的人为难不是?”
“孟觉晓是吧?他算个什么东西?在京城里给爷爷提鞋都不配!”胖子说完了还自鸣得意的样子,丝毫没反应过来已经捅了马蜂窝。
收费的差役脸色当即沉了下来,探头对外头喊:“来人,差一下这趟货,看看有没有违禁物品。”话音刚落,边上的棚子里一阵尖锐的锣声响起。
紧接着从一排营房里冲出来一个个手持长枪的士兵,快速的在营房前列队完毕,一溜小跑赶到路卡边。从锣响到开到路卡边,前后不到五分钟的样子。而且这队人马不少,足足有一百人,排着整齐的队形跟刀切的豆腐似的。
“你们要干啥?看清楚这是楚王府的旗号。”惹祸的胖子还在那里嘴硬,那对士兵已经分列两行,左右包围住车队。领队的军官一举手,大喊:“举枪!”刷的一声,整齐的声音透着一股肃杀的寒意。
“奉命检查违禁物品,反抗者一律拿下!胆敢暴力抗拒着,杀无赦!”
收费的差役似乎在说一句无关紧要话,说完便挥挥手,示意把车队弄边上去处理。那胖子被一队士兵的阵势给吓着了,双腿虽然微微发抖,嘴巴上还是要硬着道:“小子,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了,这是楚王府的旗号。”
啪!一声清脆的响声,是枪杆子狠狠砸在小腿上的发生才声音,接着是胖子一声惨叫,被一枪杆狠狠的抽打跪在地上,正欲张嘴时黑幽幽蓝湛湛的枪头停在嘴巴跟前,带队的队官阴森森的丢出一句话:“再废话一枪扎穿你的脑袋!”
车队很快被带到边上搜查去,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好!”
张威看着一阵面色凝重,走到那收费的差役跟前拱手笑道:“这位差官请了,借问一句,这么做难道不怕给你们大人招来祸事么?”
张威这话是好心的劝诫,那差役听的出来,连忙笑着拱手道:“这为先生请了,先生器宇不凡,想来不是一般的人物。回先生的话,我们家大人说过,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权利凌驾于国法之上而没有人能约束权利的时候,就是天下大乱的前兆。别的地方大人管不了,但是在河间府则必须人人守法。”
张威听了脸色微微肃然,拱手郑重道:“多谢指教!”
转身离开后张威招呼随从继续上路,这一路上张威的神态变化很大,一直在做思索的样子。官道上依旧人流如潮,走在平整的官道上,每隔上一里地的样子,就能看见一个穿着醒目颜色马甲的人在路边慢慢的走,手里拿着家伙盯着路上看,发现牲口大便或者垃圾立刻上前处理。
修缮后的官道平整且宽阔,足足能并行八匹马的样子。露面一律是三合土整平了,铺上一层细细的沙子。时间长了沙子陷入道路中,即便是雨天也不会太泥泞。道路两旁种了树木,现在看上去还不高,数年后便会绿树成荫。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想不快都很难啊!
张威心里想着,脑子里一直在琢磨,那个年轻的状元,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单单看这道路,就不是一般的官员能修的出来的。
原本预计还要走三天才能到河间府,上了平整的官道后,宽阔的道路上开出了专门拱马匹快行的道路,一路策马快行,一天的功夫便来到献县城下。仔细算了算了,这一天怕不是赶了百十里地,这还是路上歇了几次,如能有马匹换着一路赶,一天的功夫就能到河间府。
在献县随便找家客栈住下,次日一早起身卯时起身,一个时辰后便赶到了河间府城下。一路上穿过的州县不少,没少看见那些州县的城墙破败的样子,看见河间府重新修缮后不下五丈高大平整的城墙时,张威的脸上又露出一丝肃然。再看那宽阔的不下三丈的护城河,站在城下往上看,这样的一个坚固的城池看着就令人头皮发麻,更别说打下来了。
城门处虽然还有兵丁巡逻,但却没有收费,只是维持一下秩序。进城之后张威先找个客栈住下,安顿之后叫来活计问话:“河间府可有好玩的所在?”
活计一听这个便露出暧昧的笑容道:“这么客官,您要找好玩的地方,莫过于步行街里的珠翠阁了。城里有名的角都在里头。”
一听这话张威便晓得活计说的是风月场所,笑了笑道了一声谢过,招呼几个随从出了客栈,问了道路,慢悠悠的在往集市走来。
张威虽然是科举出身,但是家世并不显赫富裕,民间的疾苦对于草根出身的张威而言并不陌生。张威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深知要了解一方百姓的生活水准,还得到集市上去看看。至于步行街,张威听活计的话后,便断定不是寻常百姓能常去的所在。
只有跻身于喧闹的集市,才能看清楚世间百态。张威一直这么认为。一行人刚到集市的街口,远远的便感觉到人流开始密集。正准备进去看看时,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进入张威的视线。
这个年轻人一身很普通的青衫,一个人慢条斯理的走着,东看看戏望望的。张威见了便微微一笑,朝那年轻人身后看去,果然五步之外,一个目光警惕的矮壮小伙子不远不近的跟着年轻人。
“大嫂,这鞋子怎么买?”年轻人来到一个面前摆着一篮子布鞋的大嫂跟前站住,笑着问了一句。那大嫂陪着笑脸,先安抚了一下身边紧张的三四岁大小的女儿,这才对年轻人道:“这位公子,鞋子一双八文钱。东街的店里买十二文呢,您要几双?”
年轻人拿起一双布鞋仔细的看着,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状态,张威看着不禁暗暗好奇,很明显年轻人的心思不在鞋子上了。悄悄的走进到三步左右,张威竖起耳朵,听两人说话,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年轻人。
那大嫂还以为年轻人看不上这鞋子,不禁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道:“这位公子,您真要买还可以少一点。”这时那大嫂身边的小女孩摇着大嫂的手道:“妈妈我饿!”说着话,眼睛死死的盯着边上一个卖包子的。
“乖啊,卖了鞋子妈妈给你买包子吃。”大嫂哄了一句,回头时年轻人已经走开了,正失望时那年轻人手里拿着一个装着四个热气腾腾的包子的草碟子又回来了。
“小妹妹,哥哥请你吃包子。”年轻人笑着把包子递过去,那小女孩反倒是犹豫了,抬眼期盼的看着母亲,那大嫂很紧张的低声道:“公子,这怎么使得?”
年轻人露出一脸灿烂的微笑道:“大嫂,我问你几句话,这鞋子我全包下了,一双八文钱。包子是我请小妹妹吃的,这么可使得?”
“使得!使得!”大嫂高兴的连忙陪着笑回答,小女孩得了首肯,接过包子大口吃起来。年轻人蹲在对面,伸手爱惜的摸摸那小女孩的头,一边随意的问:“大嫂,你是城外安置点来的吧?日子还过的下去么?”
“公子好心肠,奴家正是城外的流民,托活菩萨孟大人的福气,当家的在工地上做活,管吃管喝,每日还能领会来两斤粗粮。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当家的说了,孟大人还要修运河,活有得做,还有工钱,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年轻人听了笑笑道:“大嫂,你一天能做几双鞋子?会做鞋子的人多么?”
大嫂道:“这点鞋子是一个月攒下的。正经的千层底,做一双要两天呢。说起这鞋子,我们那一甲的姑娘媳妇,十有八九都是会做的。”
“哦,是这样啊,如果给你提供材料,你只管做,月底全部按一双十文钱收购,你一个月能做几双?”年轻人又问,那大嫂顿时脸上露出一道喜色道:“这样的话,奴家专心做鞋,一天至少能做一双。”
年轻人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册子来,抽出里头夹着的碳条,对那大嫂笑道:“那么请大嫂留下个地址,回头我好派人去与大嫂联系。”
那大嫂忙不迭的报上地址,年轻记下后笑着摸摸那小姑娘的头,然后对大嫂道:“再见,这位大嫂。”说着站起,继续在街道上慢步行走。跟在后头的庄小六嘟囔着上前对那大嫂道:“多少双,我来给钱。”
张威实在是好奇的不行,快步追上那年轻人,在后头轻声招呼:“前边可是孟六首?”
张威看见的年轻人正是孟觉晓,和张威想的一样,孟觉晓也认为要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所以隔三差五的就会到集市上来转一转。
“这位仁兄请了。”孟觉晓回头惊讶的看着张威,看清楚是一个文士打扮的四十来岁的男子,便拱手笑道。很明显孟觉晓不想暴露身份,所以没有回答问题。
“呵呵,看来这里说话不方便,不如前面找个地方坐一坐,慢慢说话如何?”张威笑着建议,孟觉晓虽然觉得有点突兀,但是见张威不像个普通人,想想点头道:“也好,前面有家茶楼还不错,一起坐坐也无妨。”
两人虽然是街道上巧遇,但是互相感官都不错,进了茶楼找个临街的窗子坐下,客气两句后张威便道:“在下江南士子张士元,来河北寻友。当初孟六首在京城的风采曾得缘一见,所以认得。适才见孟六首与那大嫂交谈,心下好奇,故而冒昧。”
孟觉晓听了也没往心里去,笑着摆手道:“谈不上冒昧,天下读书人是一家,都是孔孟弟子。至于那位大嫂,乃是城外安置点的流民。见她卖鞋子,让我想起城外军营里军士操练艰苦,鞋子费的厉害。当时心里便动了个念头,为何不把城外的流民中会做鞋子的妇孺组织起来,让她们做军鞋,官府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军鞋的花费降低了不少,而且也能给流民家里那些妇孺们多一个增加收入的路子。老百姓只要生活有了盼头,这河间府便乱不起来。”
张威听着这话,脸色不禁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丝尊敬,拱手道:“一路走来,民间都道孟六首是活菩萨,今日一见果然不虚,孟六首真乃我辈读书人的楷模。”
“过誉了,在下不过是在其位某其政。”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孟觉晓借口衙门里还有事情处理,笑着起身告辞。出了茶楼,拎着鞋子跟着后头的庄小六纳闷问:“少爷跟那人很熟么?怎么以前没见过?”
孟觉晓微微一笑道:“这个人不简单,身上带着一股官威,明知道我是知府,当面说话不带一丝畏惧,他的官估计要比我大。”
张威丝毫没有料到自己露了行迹,坐在原地想着孟觉晓说的话,心里暗道这个年轻的知府真不简单啊。心里装着一府的百姓呢,不像当下满朝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