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第一百九十二节 来自广州的订单

类别: 历史 | 架空历史 | 临高启明 | 吹牛者   作者:吹牛者  书名:临高启明  更新时间:2015-09-14
 
第一百九十二节

来自广州的订单

今年开始农场扩大了大豆种植,但是眼下大豆本身就缺货尼克还要他争夺。..勋素济决定不和这马疯子去争抢,干脆就做代用品――蚕豆豆腐好了。

蚕豆易种易活,产量又高,加上根系有固氮的作用,豆壳又是上好的有机肥。农场为了改良土壤的种了许多。货源堪称充足。当年供应困难的年月里,蚕豆豆腐也是常见的代用品。它的缺点是卖相比较难看,做出来是黑乎乎的,而且质地口感远不如真正的豆腐那么细腻。

黄豆不够用,绿豆又是解暑的重要食疗之物,豆腐作坊的豆芽买卖只好继续蚕豆身上找,勋素济用瓷盆和陶罐子做出了发芽豆。

豆腐作坊的生产用代用品上了正规之后,勋素济把移民里找来的人凑出来一个酱园班底。这个班底还真不含糊:破产的酱园掌柜,失业的做酱师傅和杂工,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酱园从业者们汇聚到临高,组成了轻工业部属下的第一家商业实体――天厨酱园。

天厨酱园他没有放食品厂里,而是到东门市找了个冷僻的地方。勋素济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穿越集团已经逐步取消供给制,有了愈来愈多外来移民的加入,酱菜之类的消费也会日益增加。把生产和经营的场所都放东门市比放绿区内的农场要方便的多。

他原先想想把这家酱园取名“六必居”的,但是听人说这会六必居已久北京存很多年了――传说“六必居”的匾额就是大名鼎鼎的严嵩所题。再用未免有冒名顶替的嫌疑。于是就用了这位对中国食品工业有过杰出贡献,中国味精的发明人吴蕴初的天厨味精厂的字号。

“其实天厨这个字号很好,有气派!有意境!”莫笑安天厨开张的时候说,“以后食品厂搞大了也可以叫天厨。”

天厨酱园用传统工艺和设备酿制豆瓣酱、辣椒酱和酱油,同时还腌制各种酱菜、咸菜。产品不仅供应各个食堂,同时也对外销售。酱园里的师傅伙计来自各地,带来了各自家乡的风味。勋素济自己是厨师,对吃得东西是见多识广,又善于杂糅众家之长。没有多久天厨酱菜的名声就传开了。

农委会对这一举措大为赞叹。原本农庄的菜地里的大量蔬菜总有一部分无法及时消耗而被迫改成了饲料,特别是产量很大的白菜和萝卜。现有了酱园,多余的蔬菜就由酱园消耗了一点也不浪费。黄大山几次来酱园搞技术指导,还送来了若干种的发酵菌。

穿越众们对有这样一家酱园也表示由衷的高兴,多一种可以调剂口味的食品总是好事。开张没多久便有许多人来天厨献计献策,贡献家乡制作酱菜干菜的秘法。

勋素济看到酱菜的需求状况不错,红辣椒的供应又充分,便向萧白朗定制了好些个大号泡菜坛子,向酱园的伙计们传授做四川泡菜的技术。很快食堂里就有四川泡菜供应了,清爽适口的泡菜炎热的夏季很受大家的欢迎。连县里的士绅和官吏们,也打发人买来尝。

接着他又动起了海产品加工厂里的小虾米的脑筋。每天博铺的渔获里都有大量不上等级的小虾,除了晒干做虾皮就是直接当磷肥或者饲料用。勋素济想起自己东北吃到过“锦州小菜”,就是用虾油泡得――味道鲜美,口味巨咸,非常下饭。所谓的虾油其实就是用小虾加盐发酵之后提取出的上层澄清液。至于下层的混合沉淀物则是“虾酱”,也是一种调味酱料。

他把想法和海产品加工厂说过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这种“虾油”。“锦州小菜”的特点是大多用“小蔬菜”腌制,小黄瓜、小茄子之类受欢迎,而这些本来就没什么成本――是菜园里筛下来的。

勋素济和莫笑安都没想到,天厨酱园日后成了轻工业部重要的出口企业之一。

莫笑安交接完食品厂的事情之后过了几天,张信回到了临高。这天晚上他吩咐人把张信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来――关于外销品他想听听这位身前线,又是干销售出身的专业人士的意见。

“过我不知道你打算怎么卖味精。”张信说听了他的初步设想之后说,“要我说如果没有粮食管制上的问题,米粉干的思路不错,因为人人要吃的。但是味精就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了。有钱人不需要,穷人没必要。”

有钱人吃东西考究,用得是整鸡火腿慢火熬制出来的高汤,看不上你这人工鲜味剂。穷人吃饱饭都是个问题,想不到要这玩意――再者味精毕竟只是调味料不是罐头汤,放点味精没法“清水变鸡汤”,这使得它的销路大成问题。

“这不就没指望了?”

“不,销路还是有的。”张信说,“这世界上除了有钱人穷人之外还有中等阶层但是你指望它大量出口不可能。还有,来临高贸易的小商人也不会喜欢这个――他们面对的客户不需要。有可能使用的就是餐饮业了。”

“餐饮业也好,能销出去都好。”

“这个我们可以试试看。”张信想可以先起威属下的客栈、骡马店之类的地方的厨房里用用。如果反响不错,自然有人会来找上门来询问。

“如果你要是广东、福建的小商人,到临高来了卖完了货,觉得带什么货回去比较受欢迎呢?”莫笑安列举着,“盐他们大概是不敢的,毕竟是犯法的。糖是大宗货物,他们带个几十斤没意思,而且雷州就有糖,福建也不少……”

“第一要价廉、第二要奇没有的、第三要好用。”张信说,“澳洲货现已经有了精巧好用的名声外,镜子玻璃一般市民消费不起,但是羡慕澳洲货,想用澳洲货的心理已经存了。正如有人不一定买得起奔驰车,但是非要搞个奔驰的标记当钥匙圈是一个心理。”

张信的意见是开发一些价廉物美的奇巧淫技的东西来迎合市场上的这种心态。

“其实缝衣针就不错,钢口好,卖相来说市面上堪称第一了。很能体现澳洲伙货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张信评价道。

“不过缝衣针要用钢材,这是一级管控物资……”

“那能用多少钢,”张信不以为然,“大炮光打出去一个12磅炮弹是多少铁?一个炮弹就能做出很多很多针了。”

莫笑安迟疑道:“还有个生产能力的问题,缝衣针是机械厂生产,它又不是急需的物资,经常被排后。”

实际上缝衣针从总共才生产了不到一万根就停产了。机械厂不但有太多的事情要干,而且大伙对制造这种小五金日用品兴趣缺乏的很。

“这设备不能放机械厂,虽然你们都是属于工能委的――但是机械厂的这群人是玩机械的,一个个搞蒸汽机,造锅炉都嫌不够味,你要他们给你做缝衣针?和督公说一下,让机械厂多制造几台成套的制针设备,划到轻工业部的编制里。工人,你叫机械厂帮你培训,原料由计委拨,这样缝衣针厂才能保证每天开工。”

莫笑安想自己怎么早没想到!机器和人员都别人手里,自然事情做起来就不顺了。

“茅塞顿开!”

“我们也希望轻工业部门多搞些产品销售,老是卖镜子和玻璃器,迟早要审美疲劳的。”

“平板玻璃的销售怎么样?”

“这种东西和玻璃镜子一样,能有多大的市场?”张信对奢侈品的看法是很清楚的――奢侈品虽然有暴利,却不是商品的主要发展的方向。但是如今高处不胜寒,文总提出过的把小型镜子廉价化的举措迄今大家也不愿意推行,毕竟现的利润即可观又稳定。

工能委本身现也不愿意把镜子廉价化,玻璃厂的产能是有限的,一旦廉价化之后销量暴涨,对本身任务就吃紧的玻璃厂来说就吃力了。

“还可以从食品上打打注意,不是味精――有没有廉价的大众小吃一类的东西,一文能买好几个的……比如说――糖”

“糖?”

“糖!”张信说,“对,就是小孩子吃得糖。我小时候住的是湖南的小县城里,有亲戚到广州去出出差,给我带回来一包水果糖。当时就觉得是人间无比的美味……”张信沉浸往事的回忆中。

“会有市场吗?”

“起码广州不可能没有。别忘记温州人当年是怎么发家的。”

“这我知道――鸡毛换糖。”

“鸡毛唤来的糖也就是农民自己农闲时候做得麦芽糖而已。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中国就能让温州人积攒起第一笔资金,大明或许也可以。”

“我明白了,搞糖果工业。”莫笑安点点头。这的确是个思路。首先糖是穿越集团的大宗产品,原料方面不悦匮乏,而且这是属于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现糖价虽然不低,却是论“石”卖,糖果再便宜,也得一文二文。算下来,糖果的利润要高得多。

张信又提了几个有可能大宗出口的物资,首先是书写纸。既然化工部门已经能够出品硫酸和烧碱,大规模批量造纸已经不成问题了,不管是雷州的甘蔗渣造纸还是秸秆造纸,穿越集团造出来的纸肯定是廉价的,掺入高岭土之后,还能做出洁白度高的纸来。

“书写纸很贵的。”张信说,造纸虽然原料廉价,但是过去没有化学品的时代,造纸原料的沤烂成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劳动力,唯一能帮忙的化学品就是石灰而已。

莫笑安的轻工业部属下就有一个土法的造纸作坊,是由从大陆的移民里找来的造纸工人负责生产的,全程土法。莫笑安对土法造纸的低下效率是清楚的。造出来的纸,除了质量较好的供书写之外,多数都是充当卫生纸用了。

明代的造纸业已经相当的发达,但其价值依然不低,官府除了各产纸地要进贡详细到“张”的专门贡纸之外,还搞过“纳纸”的制度:被审问顶罪的囚犯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纸张,到后来干脆涉案的诉讼人都得“纳纸”。

过去的账本用纸已经是极粗极差的纸了,就是这样的纸,张信还看到有人利用它的背面书写。书写用纸当时很不便宜。

“说到纸张之后就要说到书籍,书一样不便宜。我们有机会。”张信说。

广东的书价是多少呢,张信说价格很高,比21世纪的任何国家都高。一套点校刻印上佳的市坊印本至少要一二两银子。

“雕版书明代应该技术很成熟了。雕版就是刻板的时候费工,完事之后不就可以反复用了吗?”

“雕版的成本很高,保存起来也不容易。虫蛀霉烂,每年都要修补或者换一些。这种长期的维护成本是不低的。”

而且雕版费工费料,完成之后又很占地方,如果不能确保长期销售的冷门书籍或者作,书商就不大愿意刻印。所以古代书出版很难,往往要作者自费刻印,囊中羞涩的作者只能依靠寻找赞助者才能出书。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也是得到了南京的刻书家、藏书家胡承龙以及当时的文坛巨子王世贞的帮助才能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著作开始刻版,至于正式出版,则要等到他去世后的第六年才告正式出版。书籍的出版时间跨度之长,花费之巨,是现代人很难想象的。

“这事可以请教周洞天,他搞这个专精。干脆闹个活字印刷厂好了。”

和张信谈了一番之后,莫笑安觉得自己大受启发。写了满满几页纸。张信却有另外一件商业推广的事情要和他谈。

“这事和轻工业部有直接的联系,也涉及到未来我们广州站广州是不是还能占据时尚消费的制高点!”

古代社会同样有流行和时尚。明末广州这个商业气氛浓郁,消费主义思潮至上的地方,占据时尚的制高点,就能很大程度上改变较为富裕的市民的消费习惯,从而使得各种临高产的“澳洲货”顺利的进入市场。

“具体是什么事。”

“紫明楼重装修。”张信说。

“不会是ppi又闹什么妖蛾子吧。”莫笑安对此人本能的反感+怀疑。

“有她的主意内,但是这是广州站的集体讨论。”张信一上来先强调这个“集体讨论”,“我们要把紫明楼作为广州的时尚消费场所……”

“别是大明版的天间吧。这样搞情报拉关系就容易了,高,实是高啊!”

“哪里,”张信笑了,“要复杂些。”

这次改建的指导思想是把紫明楼改造成一个“澳洲式生活方式”的样板。安装各种现代生活设施,向话得起大钱的豪门大户们推销各种享用品,包括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

“注意是生活享用品,不是奢侈品。”

“这有什么区别啊。一般老百姓总归是买不起的。”

“一般老百姓分很多种的,广州的百姓,生活富庶的还是很多的。”张信广州日久,对大明的社会生活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受,广东,特别是珠三角一带的百姓生活还算是安定宽裕的。特别是广州这样的城市里,虽然路倒死人时时可见,乞丐也不少数,但是一般市民的生活状态还是过得去的。

这种勉强可称为“大明中产阶级”的市民阶层,虽然不见得能到紫明楼来一掷千金,但是正如现代的中产阶级特别迷恋“高级”、“典雅”、“奢华”、“极品”、“尊贵”之类的词汇,总要忍耐挨饿买个包,时而也要故作潇洒的到某些去喝杯咖啡就会心疼好一阵的地方去消费一样,有钱人的生活享受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就算不能享受全部,至少也能享受小部份。

“我大体明白你的意思了,紫明楼类似于高级会所、夜总会之类的地方吧。”

紫明楼的样本就是现代时空的高级夜总会,不外乎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方面的享用。只不过这一切,将用来自现代时空的技术、理念和产品进行包装。

“那ppi算是名妓还是老鸨啊。”莫笑安口无遮拦。

“靠,ppi要找你拼命了。名义上她可是郭逸的小妾……”

“小郭的胃口真好。”

“不是说了是名义上吗?”张信不满的说,“你别插科打诨,这是广州站大陆的一次试探性的商业推广活动,成功的话,你的轻工业部就订单滚滚而来了!”

“好,好,我洗耳恭听。”

“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发全套的卫生洁具。”张信给了他一张单子,“洁具二个月内必须拿出来,其他的可以缓一缓。”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