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3章 洛水祭祀,以安人心

类别: 免费 | 历史 | 架空历史 | 操控祖宗 | 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鱼羽渔钰   作者:鱼羽渔钰  书名: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更新时间:2025-02-10
 
洛阳。

昏暗的天空之下。

无论是大汉的庙堂,亦或是百姓之间,仿佛都被遮上了一层阴霾,久久难散。

皇帝崩世了!

当这个消息从宫内传出来之时,天下巨震。

哪怕他只是个孩子。

甭说如历代先帝一般施恩于天下,甚至就连与群臣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但他也是个皇帝。

顾康的学派核心虽是“敬鬼神而远之”。

但“君权神授”亦是其中纲领。

且更何况如今的大汉天灾不断,此时此刻刘隆崩世就仿佛是证实了那些传闻一般。

——人心失散!

但顾熙目前要面对的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国不可一日无君。

刘隆虽年幼,但却亦是皇帝,需修建皇陵。

这一桩桩的事都绕不开他这个摄政大臣。

在这种情况之下,朝野上的非议自然也是不断。

陆陆续续的上书接踵而至。

直指太后邓绥。

且对于该立何人为君,群臣与邓绥之间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

群臣认为刘胜的厥疾并不严重,提议立刘胜为君,并想让邓太后直接将权力交回皇帝。

而邓太后则是想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刘祜自幼便受到刘肇的喜爱。

直接过继给刘肇,让其继承皇位也无不可。

其实按照血脉而言,自是刘胜这个刘肇的长子占优。

但问题就出在他的厥疾身上。

而对于顾熙而言。

他要考虑的与其余人又不同。

相比于其他大臣,顾氏如今是超脱于外的,立何人为帝都不会影响到顾氏的利益。

只要顾熙还在那顾氏便不会受到影响。

他真正要考虑的是天下。

刘胜的厥疾虽看似不严重,但若是真的再出了问题。

大汉在这种情况若是再有帝王崩世。

该当如何?

这岂不是要让天下人都认定了朝廷已经失去了老天的眷顾?

在再三思虑之下,顾熙同意了邓绥要立刘祜为帝的想法。

对于这个决定,群臣只能接受。

在这种情况之下。

刘祜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虽略显随意,但相比当初的刘隆却也好上很多。

毕竟刘祜也已经十三岁了,自己本就能够做很多事。

但也就是因为如此,当即便有人提出让邓绥还政于刘祜。

只让顾熙摄政治国即可。

甚至还有不少大臣前来找到了顾熙。

希望让顾熙如当初一般,起到带头作用,助群臣将邓绥手中的权力废掉。

但顾熙现在又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当初的窦太后可与邓绥不同。

邓绥虽然也提拔了邓氏的几个子弟,但是邓骘等人的才能都十分不错,无当初窦宪那般擅权之举。

而且邓绥从来都没有将主意打到顾氏身上。

这对于当前的大汉便是最重要的。

接连的天灾,致使人心不稳。

这可不仅仅是能抗的过去就能安稳渡过的。

四代明君留下的天下根基确实稳固。

但若是再在此时掀起朝野内斗,极有可能便会动摇国本。

大汉若是真的出了意外。

且不说顾熙这个摄政大臣会在史书上留下什么名号,顾氏几代先人留下的美名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他怎么会容忍这种事发生?

朝堂绝对不能生乱。

这是顾熙的底线。

唯有如此,他才能更好的稳住天下的局势。

顾熙十分严厉的警告了众臣,旋即又安排起了刘隆的丧事。

接连帝崩,这对百姓的徭役压力极大。

若是没有天灾倒是还好。

但如今便要万般从简。

在顾熙的要求之下,刘隆被葬在了刘肇的慎陵区域之内。

对于这事,群臣自然不会反对。

刘隆这个皇帝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能以皇帝的身份下葬就足矣。

随后顾熙便可是着手准备稳定百姓之心。

皇帝崩世的影响太大了。

甚至是就连顾熙他自己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情况之下,要说是直接能稳定住人心是不可能的。

顾熙唯有并加大对灾地的救助,企图让百姓们安定下来。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刘祜登基了,宣布改元“永初”。

期待着万象更新,大汉能从这般接连不断的天灾之中安然度过。

朝政仍由邓绥、顾熙把持。

尽管群臣们对此的意见极大,但有着顾熙的警告,这些人倒也并没有什么异心。

最起码是将情绪全都压了下去。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此次新帝登基能够让这天灾过去。

——但就在永初元年,正月。

颍川郡地陷;

伤亡无数。

三月。

先是天变,后京师洛阳大风,屋瓦皆飞。

六月。

河东地陷,地下涌出黑水;

十月。

豫州新城山水虣出,突坏民田,坏处泉水出,深三丈。

地动、大雨不断引发山洪、风灾、

各地灾情不断,殃及大汉各地,天下人心动荡。

各地术士云集传闻不断,甚至昔日今文学派的理论再次被一一提及。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

谶纬迷信本就已经在天下风行多年,而反观顾康的学说才提出来多久?

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之下。

甚至就连顾熙这个摄政太傅都渐渐有了非议。

不得已之下,邓太后终是下诏罪己。

称“政失厥中,致灾屡降”,并大赦天下。

这确实是个好手段。

维持天下人心不崩溃的方式朝廷确实有很多。

毕竟如今之大汉可刚刚经历了四代明君。

但要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彻底让人心安定下来,光凭着这些又怎么可能足够?

人类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而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

唯有通过相同的未知手段,才足以彻底让人心平定。

.......

长乐宫。

当邓绥听到顾熙说要亲自前往洛水,带领灾民祭祀顾康之时,整个人都愣了一下。

紧接着,她毫不犹豫地连连摇头,目光紧紧盯着顾熙,急切地说道:

“万万不可!”

“如今大疫不断。”

“太傅岂能亲自前往洛水与灾民祭祀?”

“若是太傅受到了影响,朕无颜面见孝和皇帝且不说,我大汉国本定会动摇!”

邓绥的态度十分坚决。

她本就是个十分聪慧的女子,自然知道顾熙如今对大汉的重要性。

若是顾熙当真出了意外,那大汉绝对会彻底乱掉。

哪怕不足以威胁到社稷。

但也注定会人心离散。

对于邓绥的反应,顾熙并不意外。

他并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只是朝着邓绥拱了拱手,道:“太后。”

“赈灾之事,臣已经安顿好了一切。”

“各地粮仓均已安排妥当,但赈灾官员,还需太后监督。”

“臣遍观祖父昔年所留典籍,察觉江南土地肥沃,唯尚未开垦,可迁灾民于江南,助其安家。”

“若是能办成此事。”

“各州压力将会小上不少。”

“还有赐田于民,免受灾之地赋税之事。”

“我大汉历代先帝留下的根基还在,虽连遭天灾,但却不足以彻底动摇我大汉国本。”

“臣都已经做好了一切。”

“唯有人心不定,着实是让臣不安。”

“臣既为摄政太傅。”

“无论如何,臣都必须亲自前去。”

顾熙的表情格外认真。

邓绥一阵沉默。

她自然也明白顾熙最后那两句话的意义。

此事顾熙去做,效果一定会远比她这个女子要好。

因为顾熙姓顾!

当今之天下,顾康已经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圣人。

谁人又不知道他们的好日子是顾康带来的。

如今各地祭祀上天,其中也就包含了顾康。

而顾熙更是顾康的孙子。

此时前去效果绝对要远远超过她。

这么一想,邓绥只感一阵无奈,轻轻叹了口气道:“既然太傅心意已决,朕便不阻拦了。”

“但无论如何。”

“还请太傅要注意身体。”

顾熙点了点头,旋即朝着邓绥拱了拱手:“既如此,臣便不多言了。”

“太后无需担忧。”

“臣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大汉盛世折在臣的手中。”

“若是不然。”

“臣死后亦无颜面见孝和皇帝,无颜面见我顾氏历代先人。”

“还请太后顾好庙堂,还有陛下!”

总有些事要高于性命。

对于顾熙而言,家族先人的声望与大汉的天下就是如此。

说罢,顾熙不再犹豫,转身便直接走了出去。

.......

当顾熙要亲自前往洛水祭祀之事于朝野上传开后,朝野巨震!

洛水本就被称之为神水。

在民间更是不知道有着多少种传说。

在如今这种天灾不断的情况下,几乎每日都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会在洛水旁进行祭祀。

其中又有多少个疫者,无人能知。

听闻如今顾熙竟要亲自前往洛水,当下便有不少人来劝阻顾熙。

但顾熙的态度却始终都是那般坚定。

在察觉到此事劝阻无用之后,亦有大臣愿意同顾熙一同前去,甚至还提出了应该天子率百官全去,方显诚心这种话。

但顾熙却毫无例外,全都拒绝了。

人多显诚?

万民血泪难道还不够?

顾熙本就深受顾康“敬鬼神而远之”的影响。

在经过这两年的经历之后,对于所谓的谶纬迷信更加嗤之以鼻了。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什么祈求上天别再降下灾害了。

顾熙只是要充当那破开阴霾的一缕微光。

让天下百姓的心,安定下来!

在交代完一切之后,顾熙直接便离开了洛阳。

果不其然,当百姓们听说顾熙这个当朝太傅,且还是顾康孙子,竟要亲自带领百姓于洛水祭祀之后,群情沸腾!

顾熙于洛水之侧搭祭台。

率领着灾民举行了格外盛大的祭祀仪式。

无数难民相随。

声声哭嚎声响彻天地。

无数百姓在这场盛大的仪式下宣泄着自己心中的情绪。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心情亦是有些沉重。

大汉的天灾与原本的历史一般,并未有什么改变。

不,伤亡甚至还更大了。

这或许就是因果关系。

顾康的出现,让大汉的国力达到了原本历史难以企及的巅峰。

在人口上都远超原本的历史。

人口的增长,这突然的天灾,自然就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顾易也无法改变这一切。

若是再抽到一个如同天象卡那般能影响到整个天下的神级道具,或许可以改变这一切。

但要说让顾易直接在这段时间直接梭哈了所有成就点,又怎么可能?

甭说抽不抽得到这种道具。

以原本的历史来看。

东汉时期天灾的开始,便是整个东汉的一个明显分割线。

大乱之日已然不远。

他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来助整个家族渡过将来的大乱之日。...

.....

事情并未出乎顾熙的预料。

当祭祀之事渐渐向四方传开之后,那不安的人心竟渐渐真的有了好转。

对于未知的恐惧就是需要用相同的未知来解决。

信仰的力量在有些时候就是能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

如今就是如此。

朝廷本就没有放弃过赈灾。

天下人心的不安皆是来源于未知的恐惧。

只要能解决百姓在这一方面的情绪,便足矣安抚好万民之心。

甚至此事都还影响到了庙堂。

当确定顾熙真的没有患病之后,甚至就连庙堂上的阴霾仿佛都散去了些许。

灾情明明还没有结束,但给人的感觉却好像不再是那么压抑了。

顾熙再次回到了朝堂之上,统筹四方,处理着四方赈灾之事。

大汉的底子确实够硬。

哪怕是面对如此天灾,在统筹得当的情况下,根本不足以影响国本。

尤其是现在人心已安。

顾熙能够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其中。

一时之间,覆于大汉上的阴霾都仿佛是散了些许。

但仿佛就真的是上天的针对一般,大汉的磨难还远远未能停止。

———永初三年,并州、凉州发生大饥荒,人相食;

河东池水变为红色。

此事一出,终于是让大汉各地粮仓感觉到了压力。

顾熙不得不做出调整,更为细致的规划赈灾。

但这还未完。

南匈奴万氏尸逐鞮单于以为汉人因天灾而死尽,决定趁机出兵攻汉。

乌桓率众王无何、鲜卑首领丘伦等与南匈奴骨都侯联合动兵。

五原郡汉兵大败,太守战死。

大汉内忧未定外患又起。.....

......

(ps:求下月票,望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上架一定爆更。)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