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不要小看每一个活下来的人。
眼前这个儒生看起来有点傻,像是人们口中的书呆子。
但如果只是个书呆子,他怎么活下来的?
所以周县尉对他一直有防备,总怀疑暗处是不是有对方的同伙跟踪。
温故看了看天色,对周县尉说:“你们先休息会儿。”
又转过身来,对这位镇上的儒生行了一个书生礼,请对方到旁边的干燥的石头上坐下。
温故取出一个茶杯,倒了杯热水递过去。
刚才周县尉他们进镇探查的时候,温故让马嫂子烧了一壶水,供大家补充水分。
那儒生拽着手上的米袋纠结片刻,还是起身局促地行了个礼,接过茶杯道:“多谢!”
或许是见温故同样一副书生的气质姿态,看上去也比较好说话,这位儒生喝完一杯水润喉,有些紧绷的面色缓和多了。
也感觉到温故他们确实并非凶恶之人,他还看到几个小孩子呢。
儒生调整心态,做了自我介绍。
这人姓程,叫程知。以前在县城书院读书,那边书院的消息更快,得知世道突变要乱起来,他赶忙回家。
家中还有母亲和兄嫂。
温故坐到旁边,叹了叹气,说道:“我也是出门游学,中途听到各方传闻,眼看世道乱起来,才匆匆返家……却已经迟了。程兄比我幸运。”
听到温故的讲述,程知心中满是唏嘘。这么一对比,他确实要幸运很多,至少最重要的家人都在身边。
温故没有立刻问及对方家事,而是面带困惑,问起程知对邪物背诵的正气歌。
程知刚松缓下来的表情又变得尴尬: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说可以辟邪转运凝聚正气。以前在书院读书,学业不佳,许是断章取义……”
温故心道:这就是所有信息不做筛选,直接收入脑中的弊端。无法分辨真伪,照着做能被坑出血来。
程知羞愧:“每次书院评估,我都是末等。”
如今的书院内部,并不会经常进行考试,但会定期评估。
学院内的考察,学院外的大小文会,他一直是边缘人物。没办法,论学术天赋,论思辨能力,确实是吊车尾的,没那才华。
“白白浪费了家中钱财!”
说到伤心处,程知言语中愧疚甚深,眼中发红。
“小时候在镇上跟着先生读书,被先生称赞天赋非凡,可造之材……”
一句话,让家里做下决定,倾尽家资供他。
镇上的先生还推荐他入了县城书院。
县城对于学业优秀的学子是有很大奖励的,但是他这些年读下来,从未得到过奖励和表彰,考察经常是末等。
他记得录书里的每一个字,却不知道该怎么去用。
不远处的何大几人,喝着竹筒里的水,支着耳朵听那边谈话。
何大还特意挪了两步,稍稍侧身,耳朵对着那边。
正偷听着呢,一个跟班过来对何大说:
“大丘哥,他家这情况跟你们家有点像啊。都是全家供一个读书人……”
没等对方说完,何大怒目而视。只觉得这是他们家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啊呸!”
看看周围又压低声音,但依旧是一连串充满火气的输出:
“哪里像?他也配跟我弟比?!”
“我弟在县城书院一直都是排名前列,谭县令找学子办事,我弟都能被破格收入。这货什么情况?”
“都二十了还没考出个名头,学堂的先生都不看好他。就这脑瓜子,他家里还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都是他积攒了几辈子的福气!”
这就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脑子不灵活,又一根筋硬要走这条功名路,也不看看有没有这天分!
那跟班想了想:“也对,换咱们村,家里有兄弟的都要闹到分家了。”
“可不是,他兄嫂怎么忍得住。”
何大清楚记得对方抬手扬糯米的一幕,他对程知的第一印象极差。
于家那边有人偷偷支着耳朵听,虽然没发表见解,但心中是赞同何大他们的。
读书耗钱,即便是县城,多少条件还不错的家里,读书给读垮了。死读书,读死书,没天赋却硬要走这条路,吸干一家子的血汗。
不过,程知和家人能活到现在,肯定有别的优点。
“以前看过疫病相关的书籍,知道些许应对之法。知道不能吃生水生食,与他人保持距离等等,避过了最初的劫难。我学业天赋平平,也只记忆能力尚可。”程知说。
温故心道:你这记忆能力可不是尚可啊,多少人的记忆水平属于——
打开书“甲乙丙丁”
合上书“啊吧啊吧”
不过本朝文教兴盛,记忆远超常人的文人数不胜数,有的是天赋,有的则是后天训练而成。程知只有记忆力强大,理解力跟不上,书院考察的各种题型应付不全,所以一直排在末等。
面对这种不够灵活的人,话就不能说得太委婉隐晦,必须得直接些,让对方能听明白。
温故拿着炭笔和笔记本,问道:“那你们一家人躲在镇里是怎么活下来的?存了许多粮食?”
程知说:“并非如此。我们起初是住在自己家里,镇上的大商户都跑了,活人越来越少,经常能听到怪物嘶吼和人的惨叫。我们不敢出门,藏在自家,门窗紧闭。
“我娘以前请过神像,在家每天上一炷香。神仙保佑,我们活下来了!”
不远处偷听的小刘很想问一句“你家请的哪路神仙”,但是见那边还聊着,只得忍下来,待会儿再去问清楚。
程知此时已经陷入了回忆,缓缓讲道:“没多久,天冷了,那些怪物行动迟缓,我兄嫂才出去寻了些食物和柴火。”
“后来下了场雪,那些怪物在下雪天不怎么出去,我们实在没东西吃了,我记得隔着一条街那里有家酿醋的。酿醋需要粮食谷物,或许会有不少吃的。”
“那里的住户早就跑了,只是能带走的东西有限。我们在那里找到了不少吃食。他家建得结实,院墙也高,我和家人趁此机会都搬入了那里,住到现在。如今我娘虚弱,兄长累倒,嫂子要照顾他们,我就担起外出寻食物的重任。”
温故记着笔记,轻轻吸了吸气。
垂下眼,没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神。
酿醋的啊,好地方!
程知身上的气味原来是醋。或者说,是醋以及酿造发酵过程中各种气味的混合。
咦?
温故问道:“你们藏到酿醋的那家之后,是不是很少遇到邪物攻击?”
程知连连点头:“对!我娘把神像也请过去了,虽然香已经烧完了,但每天磕头呢!”
温故直白地说:“邪物很可能不喜欢醋味,或者是醋酿造发酵过程中的某些气味……等等,之前你被邪物追杀,是它主动攻击你?”
程知说:“我找糯米时遇到它,于是我敲了它一棍。”
温故:“然后呢?”
程知:“木棍震脱,我抓着米袋逃出来,它在后面一直追我。”
温故:“……”
算了,继续回到小镇布局的问题。
“我们只是路过想在这里补充些物资,并不会久留。所以想请问,镇上大致是个什么样的布局?进镇的入口处客舍、酒家、茶楼、民居,这些是否可能有物资留存?”
程知说:“混乱之初,镇上大部分人离开了,但留下来的,当时还有不少活人,客舍酒家茶楼那些地方很多人已经去过。”
但程知还是给温故说了进镇之后这些店铺的所在方位。讲述非常流畅。
温故笔尖微顿。
记这么清楚?
是记忆超凡还是胡编乱造?
这可不是问何大的时候得到的粗略信息,此时程知讲述的很细致。
连刻意试探的几个颠倒信息,程知也很快指出来。
温故不动声色。
“那,民居呢?”
“民居……”程知仔细回忆。
“带院子的,家里养过牲畜的最好。”温故说。
“喔,进镇不远,那边住着一个货郎,临近糕点铺。那货郎经常挑着货架去各村卖货,留在镇上的时候,也会在他家门口摆一个货摊。”
温故记下。
货郎,行走的杂货铺,简略版百货商店。
他问:“听说货郎还卖药材,不知他家是否会有药材留下。”
“不卖药材,那货郎的货物种类不多,但实惠,我娘在他那儿买过针线剪刀。不过货郎也是一早就离开了。我从县城回镇那天,他家赶着骡车出镇。”
程知想着,货郎离开的那天赶着骡车,那院子里说不定建了牲口棚,再加上平时摆放货架挑担那些物件,院内空间肯定不小。
然而温故的注意点压根不在这上面。
“镇上货郎的消息如此灵通?”温故问。
程知是从书院先得到的消息,那儿不缺有身份的人。即便程知属于边缘人物,但那时候各方混乱,就算瞒也瞒不了多久,书院学子之间最新消息传递也快。
而得到消息之后,程知就立刻回镇了。
货郎收拾家当也需要时间,等程知回镇时,货郎正好驾车离开。
算一算,他俩得到消息的时间差不了多少。这可不是信息时代。
“他卖什么东西,认识多少人,消息能灵通成这样?”温故问。
“这……货郎们走街串巷,认识的人多,消息来源广。”程知迟疑。
“他一个经常去村里卖货,物品种类不多的人,却几乎跟你同时得到消息。”温故说道。
程知不知该怎么回复。
温故笑道:“没事,咱们再说货郎家旁边的糕点铺,一家一家来。”
酒家,茶肆,客舍,民居,糕点铺……
就这么挨个问了下去,程知已经没工夫去注意周围其他人了,此时他专注地从记忆角落里挖出答案。
他自己也想着,是不是漏掉了很多东西,或许能找出来自家用。
与此同时。
队伍里原本悄悄偷听,还小声议论着的其他人,逐渐安静下来。
就连满是意见的何大,此时也跟傻了似的看着那边两个书生。
感觉一连串的信息迎面拍来,一阵手忙脚乱,却没记住几个。
明明那边没有任何凶言恶语,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奇怪的,紧张的气氛。
温故问问题也越来越快。
手上的碳笔唰唰的,一直没停歇。
而不断回答问题的程知,只觉压力越来越大,不断使劲回忆,从记忆里搜寻出对应信息。
脑子开始发胀。
额角渗出汗水。
双眼发直逐渐失去焦距。
咕噜噜——
肚子发出饥饿的催促。
程知今天到现在还没吃东西,也就刚才喝了点热水,又是接连的脑力消耗,快撑不下去了。
温故这时候才停下来,歉意一笑,然后拿出一个小纸包。
里面是干燥的粮食粉末。
“这个我们二次加工过,可以直接吃。”
又让马嫂子端来一杯温水。
程知已经顾虑不了太多了,连连道谢,接过来。
温故转身,抬手招呼周山。
“周县尉!”
程知一惊,差点呛住。
刚那个拿刀的竟然还……还是县尉呢!
温故起身,撕下笔记本上的一张纸,对周山低语几句。
周山即便沉稳,也忍不住面露惊疑。
温故说:“时间不早了,尽快把今晚过夜的地方清理出来。”
“行,我会注意。”
周山去找人商议行动。
温故回身,看着程知,嘴角微翘,又使劲压了下去。
这是什么智能导航人才!
这样的人才放错位置就是浪费!
温故目光清正坦荡。
等会儿再去他家里摸个底,如果没问题,那就……拉过来当秘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