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大朝会以及徐青托梦(第1更)
严山见了苏怜卿之后,好几日都心神不宁,尤其是昨晚,他居然梦见坐馆了坐馆还特麽知道今天大朝会商议陛下南巡的事。
严山这回是真相信坐馆死了,不死怎麽托梦?
他现在不单是六科给事中,老皇帝一时兴起,还给严山加了翰林侍读学士。
其实正常来说,严山的品级不够格加翰林侍读学士的头衔,但此事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总归是简在帝心就行。
有了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严山在内阁的话语权虽然不能和阁老相比,却也是阁老之下第一梯队了。
等于原本被砍掉一半权力的兵科给事中权力,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还有多的。
严山心里也清楚,陛下的恩赏是有用意的。
大约是想让他代替坐馆的生态位?
生态位这个词还是坐馆教他的,很是精妙。
陛下可太高看他严山了!
他何德何能啊。
只是坐馆说过,有利于国家的事便去做,无论成败,只要问心无愧即可。
既然陛下加担子,严山只能勉强试一试。
而且他昨晚得坐馆托梦,对于今天的大朝会多少心里有了底。
今天大朝会,所以来的文武百官很多,但也比往常少了一些人。严山清楚是怎麽一回事,从昨天傍晚开始,好些个科道言官被绣衣卫和内厂抓走了。
京师这地方,说大确实大,可消息瞒不了人。
昨夜可以说是鸡飞狗跳。
但也只有关系特别硬的御史才能被捞走。
如今好些个都陷在诏狱里。
别看平日里言官巴不得挨廷杖,但没人想去诏狱。
挨廷杖那是光荣,都要抬在街道溜达一圈的,论得意,堪比中三鼎甲。而且对于普通三甲进士而言,挨了廷杖,等于改善先天灵根资质,直接可以堪比二甲进士的根基。
若是进了诏狱绣衣卫那帮畜生才不管你是什麽进士,钱不给够,哪怕四五品的官儿,一样一通收拾。
就算你死灰复燃,东山再起,还不好报复。
因为诏狱里的狱卒都是关系户,铁杆的保皇党,人家跟你文官就不是一个系统。要抓这些人,顺天府甚至刑部都不够格,都是内审的。
说白了,官场的权力各系统之间是封闭的,要跨界施展影响力,需要很高的地位或者很厉害的手腕才行。
坐馆为何厉害?
人家是各个系统都能通吃,能不厉害吗!
严山一边上朝,一边想着心事,周围没有文官过来打招呼。
别看他现在是复社二把手,实际上坐馆身死的消息传出后,严山在朝廷里有点像瘟神,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
梁阁老倒是态度一如既往,但许多人都看得出,没有坐馆的话,梁阁老拿什麽和王尚书斗。
哪怕梁阁老是现任首辅,大家也不觉得他有多厉害。
江湖传言,惹到梁阁老,那就等于惹到棉花了!
所以前朝有纸糊阁老,梁阁老现在人送外号「棉花阁老」。
棉花还是比纸珍贵的。
民间嫁女,要是能陪几床棉被,新娘可不要太有面子哩。
尤其是现在每年冬天都很冷,哪怕京师有仙煤供应,但能有棉被保暖,也是极为舒服的一件事。
好在,如今工部在方仙道帮助下,改良了织机,现在京师附近的纺织厂产量提升了不少,棉被的价格也逐渐下落。
如果一切顺利,将来冬天有棉被盖的普通人家会越来越多。
这些都是文官们看不到,却实实在在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
背后都是有坐馆在推动的。
因为有报纸和复社的宣传,京师内外的老百姓,多少还是知晓徐青在其中的作用,所以许多都感念徐青的恩德。
对于徐青的身死,复社众人更多是对前途的茫然,伤心成分很少,反而贩夫走卒杀鸡屠狗之辈,为此伤心得更真诚一些。
虽然南直隶会馆内,复社的京师堂口对联是: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这也是坐馆常说的,主义是主义,生意是生意。
严山心里叹口气,坐馆这麽通晓天人之道,怎麽会傻到去找黑山老妖拼命呢,不明白啊。
他又记起昨晚坐馆托梦说的话,
「如今科举读书不是让人变得更聪明,而是能藉此换个平台。人的成就,多来自于时运。你现在有了这个平台,自然能施展才华。我做的事,没什麽难的。
你放宽心,好好去做。」
这也是坐馆给他的鼓励严山一阵胡思乱想之后,大朝会开始。
很快有督察院的科道清流弹劾昨天绣衣卫丶内厂抓人的事。
其实今天的议题是皇帝南巡,但没人傻到挑这个头。
但昨天那些科道言官为什麽被抓,不就是因为要上奏阻止陛下南巡吗?
弹劾此事,就能把事情绕到陛下南巡的事上。
而且还能救同僚。
老皇帝淡淡道:「陈忠,昨晚的事,怎麽个情况?」
陈忠:「昨晚一共抓了十二个贪官。」
「哦,原来是抓的贪赃枉法之徒。」
有言官立刻出列反驳,说这些被抓的言官个个都清廉如水,绝不可能是贪官污吏。
但陈忠立马比对帐本,说这些官员,个个家里都有几百两来历不明的现银。
言官们气笑了,几百两能叫贪官?
还真是!
这是大虞朝太祖制定的律法,明文规定的。监守自盗四十两,受财枉法,都可以判斩刑。
好吧,这麽算的话,满朝文武都活不下来几个。
老皇帝于是询问梁阁老看法。
梁阁老说道:「这刑罚过于苛刻了,哪有八十两就判斩刑的。」
老皇帝阴阳怪气道:「祖宗之法,不好改啊。」
百官们都无语了。
您老改了多少祖宗之法,心里没逼数老皇帝为了把自己亲爹抬进太庙,让他太爷爷的爷爷都滚出太庙了!
真是孝不可言。
这时候严山出列。
他侃侃而言,说了这些官员的钱不是来历不明,而是火耗和炭敬。严山又提了内阁提议火耗归公的计划书,趁此机会,提到铸币的事。
如今白银渐渐增长,正是国朝重新铸币的机会。
不是铜钱,而是银币。
因为西洋人喜欢银币。
而国朝的茶叶丶丝绸等紧俏货物,都是西洋人十分钟爱的。这也是海贸中最重要的利益。
自来中枢铸币都是大事,一个不好,就会导致民生凋。
而且银币比铜币价值更大,也更容易出乱子。
其实大虞朝也缺铜,因此铜钱在民间流通,早已乱象频繁。
当然,缺铜有一部分原因是许多铜钱都被带到王公贵族帝王将相的陵墓里。
铸造银币的事,显然是一种试探,但仅限于海贸和官员薪俸,算是小心翼翼的尝试。
严山一出手,话题就带歪了。
大家本来是打算引出皇帝南巡的事,但严山这一圈子绕下来,成了火耗归公和铸币的事。
而且还能改贪污罪的刑罚总体而言,乃是百官得利的。
要知道,大家贪归贪,但是律令条例在那,心里多少有些膈应,比如这次,
不就把大家膈应了。
关键是老皇帝对此事一直不松口,就是要留着膈应人。
现在可好,老皇帝终于松口了。
这实际上也是利益交换。
南巡的事不用再议,可以给大家加工资,并修改律令。
这套路,百官们嗅到一丝熟悉的味道督察院的左都御史霍景和吏部尚书王巩面面相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幽灵,一个名为徐青的幽灵飘荡在朝堂中。
简直阴魂不散。
如果百官们默认严山提出的事,那麽就不好再反对皇帝南巡了。因为再反对,那就是给脸不要脸。
不过也只是明面上的反对消失。
南巡的路很长,走水啊,龙舟出事,行宫出现意外,运河堵塞这些问题,都是客观会存在的。
群臣此时不得不让步,但许多人心里都有了默契。
没有徐公明捣乱,是时候让陛下见识一下大家的力量了。
徐公明为何可恶?
因为他天生就该是文官阵营的领袖,结果却背叛了文官集团。
许多事被徐公明翻云覆雨一弄,大家都只能吃哑巴亏。
关键是徐公明武力值还高,马仔也不少,还有老皇帝丶前任首辅撑腰。而且这人老爱认兄弟,又舍得花钱。
你都这配置了,直接造反不行吗!
让世人看清他的嘴脸啊。
然而事实令人欣喜也失望,徐公明不但不造反,还舍生取义。
成为天下万民心中的白月光!
现在哪怕再不要脸的言官,在这个时候,都不好喷徐青了。
只能等玉亲王上位再说。
抹黑这种事,得长时间发酵才行。
这一套,文官们玩的贼溜。
下朝之后,严山被老皇帝召见。
「严山,你今天做的不错。朕都打算开一开杀戒了,没想到你将事情处理得如此妥当,有点徐青的味道了。」
「回禀陛下,臣不敢居功。这是徐大人昨晚托梦,教导臣——」
严山老老实实说了徐青昨晚托梦的事。
事君以诚,则无往不利。
这是严山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
他没有坐馆的天分,就得当个老实人,
「徐青托梦?」老皇帝淡如九天高远的神态,一下子坠入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