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江淼夫妻俩还在京城。
不过对于公司和国内外的事情,江淼还是时刻关注着,每天至少会抽出两个小时来查看和处理这些事情。
‘西班牙那个开采汞矿的公司,CEO出车祸了?呵呵,反应过来了吗?’他看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内容,心里面冷笑着。
打开公司内部的资源储备数据库。
这近四个月以来,海陆丰公司的马甲子公司,从海外各个渠道,累计进口了1.27万吨高纯度的朱砂矿,相当于1万吨纯汞。
这些矿砂分别储存在琼州、岭南、辽东、齐鲁的沿海小城市。
对于国外进口渠道的不稳定性,江淼早有预料,毕竟汞矿属于比较少见和少用到的矿物,因为国际上曾于2013年通过《水俣公约》,限制了汞和其制品的开采、使用等。
至于寻找替代品,目前海陆丰公司的147实验室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实有,那就是使用镓单质,同样可以和特定纳米硅管组合之后,形成常温超导体。
问题是镓目前的全球已发现储量才28万吨,其中赛里斯大概是19万吨。
但是镓矿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矿物,它普遍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于铝土矿、铁矿、煤矿、铅锌矿之中,因此生产镓的核心方式,主要是通过铝土矿电解铝之后的尾矿进行二次提炼。
如果单独从铝土矿中提炼镓,每百万吨铝土矿才可以生产大约一吨镓,这能耗可以让绝大部分的企业和国家崩溃。
要知道,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1.4万度电和5吨左右的铝土矿,处理100万吨铝土矿,大概需要28亿度电。
如果不在电解铝生产体系之中,将生产镓的生产线加上去,镓金属的生产成本会狂飙。
那目前谁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地区?
答案不言而喻。
因为电解铝非常耗电,谁是全球最大发电地区,谁就是全球最大电解铝生产地区,这是捆绑在一起的。
据国际铝业协会(IAI)数据显示,2026年全球电解铝产量预计为7463万吨。其中赛里斯电解铝产量预计达到4697万吨上下,占全球产量的六成左右,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
没有电解铝产业,就没有镓金属生产产业。
目前全球电解铝产业不仅仅没有像西方设想的那样,向东南亚、天竺转移,而是越发集中在赛里斯。
原因就是电费下降了。
随着一个个储能基地投入使用。
一部分地区的电费已经下降了好多,比如滇省的电费就下降了,云铝集团的电解铝用电费用,从之前的每度0.47元,通过自建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目前用电费用为每度0.36元。
而云铝集团的电解铝用电成本,也从之前的每吨电解铝6345元左右,下降为目前的每吨4860元左右。
下降比例非常明显。
这进一步拉开和国外电解铝企业的距离,让国外的电解铝性价比下降,难以和赛里斯的电解铝进行竞争。
不过虽然国内是全球最大的镓金属生产国,但江淼却没有打算使用镓金属作为常温超导体的原材料。
毕竟镓的市场价为每吨180万左右,而纯度99的汞,每吨才84万左右。
加上镓在电子产业、航天航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应用广泛,如果现在再加一个常温超导体的用途,估计价格要上天。
而汞则相对比较好一点。
当然,如果汞可以生产常温超导体的消息泄露,价格同样会狂飙突进。
江淼看向书房的地图,将目光聚焦在前段时间他路过的甘省东南部,作为秦岭的一部分,这里存在不少汞矿,其中还有几条大型的矿脉,储量加起来不下于26万吨。
这些矿区可想办法开发一部分。
至于国外的进口渠道,虽然很不稳定,但海陆丰公司不会放弃,接下来还是要继续进口。
虽然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汞矿进口渠道出问题了,但其他地区却不一定,毕竟有些地区的其他矿物没有多少,本身又需要钱,出口汞矿就成为了经济命脉。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西方资本势力可阻挡不了当地人想赚钱的念头。
只要海陆丰公司一天不公布汞矿用途,就可以压低价格继续进口汞矿。
而开发常温超导体的产业,短时间内只能内部使用,而且只能使用在一些机密产业之中,避免消息泄露出去。
想好了产业布局的思路,江淼打了电话,吩咐投资事业部去甘省东南部进行投资,重点要拿下几个秦岭山区的探矿权。
这些水银矿物,未来绝对是堪比白金的东西。
同时,他还吩咐马甲采购办公室那边,加大对各种稀有元素的进口,特别是公司未来需要使用,或者目前正在使用的稀有元素,都要尽可能进口,哪怕是用不完,也可以储备起来。
反倒是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一类的能源矿物,海陆丰公司表现得兴趣乏乏。
这些能源矿物的地位,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脱胎换骨,未来肯定会继续下降,只剩下化工这个用途。
甚至连化工这个用途也会被进一步削弱。
毕竟豆丝制品可以替代很多塑料制品,而明年要在漠南大规模种植的新品种橡胶草,又会生产庞大的天然橡胶,进一步挤压合成橡胶的占比。
这肯定会让石油和煤炭的化工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反倒是稀有元素方面,无论是时代如何发展,这些稀有元素的价值是不会下降太多的,随着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密,对于稀有元素的需求量,也是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
因此现在不断进口国外的稀有元素,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其实不仅仅海陆丰公司在加大进口,国内其他现金流充沛的企业,以及官方都在想方设法加大稀有元素的进口。
这些进口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很多稀有元素的国际价格,但这也有利于贸易平衡。
很多地区通过卖矿,再从赛里斯这边购买大量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形成了全新的经济循环模式。
这让西方势力想阻扰赛里斯企业进入全球各地采矿的计划,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
毕竟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导致很多地区的地头蛇,越发不喜欢配合西方势力搞事情。
除非西方的大财团愿意以差不多的价格采购这些矿物,不然无论是谁成为地头蛇,都不会放弃这种买卖。
断人买卖,如杀人父母。
要让别人乖乖听话,就要给人一口饭吃。
别看海陆丰公司搞了榴莲,导致国内榴莲价格下降到每公斤15到22块钱左右,但东南亚的榴莲进口规模并没有减少,只是利润减少了而已。
而目前海陆丰公司推广的榴莲种植规模,就是250万亩,每年生产大约1500万吨鲜果榴莲,人均10公斤鲜果榴莲,以35左右的出肉率计算,就是人均每年3.5公斤榴莲果肉。
这个消费量并不大。
特别是平均到每年365天之后。
而且大马的猫山王之类,还是占据着高端市场,就是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了,也不敢随便乱来了。
因为经过海陆丰公司的榴莲冲击之后,东南亚各方一清二楚,现在如果还不知死活,那海陆丰公司随时可以推动其他品种的榴莲国产化,甚至可以将山竹、红毛丹之类的热带水果一网打尽,直接干崩整个国际市场。
到时候东南亚的水果产业,就真要完蛋了。
榴莲冲击只是一个小小的教训。
而今年六月份之后,国内在东南亚地区获得采矿许可的企业数量,短时间内就增加了16,显然当地放宽了采矿限制。
各种小金属、稀有元素的矿点不断被勘探出来。
很多企业也和海陆丰公司那样,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储备体系,毕竟不购买多一点矿物,就没有办法消除贸易逆差了。
为了扩大工业产品的销售,扩大矿产资源的进口,已经成为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
思考着矿物的稀有元素和小金属,江淼又想起来另一个“白金”产品。
那就是大豆。
其生产的大豆豆粕、大豆油、豆丝,还有其他衍生产品,在国内大豆产能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基本就成为一种“白金”。
以前棉花也被叫白金,就是因为其在纺织品、化工行业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现在大豆也被国内的很多从业者叫白金。
特别是西北地区,随着今年几个沙漠沙地的改造农场,在秋季获得了大丰收,大豆带来的产业升级,已经开始全面影响到国内的各行各业。
网络上,很多时事评论博主,将今年称为“白金时代”的开端。
当然,白金时代的大豆之中,仙丝大豆才是其中真正的“白金”,其豆丝蛋白的价值,每吨可以达到6000块钱左右。
目前农场出售的仙丝大豆,每吨价格为4000块钱左右。
每吨含水量15的仙丝大豆,可以提炼出200公斤左右的大豆油,以及650公斤豆粕,这些豆粕中,大概可以提炼出450公斤豆丝蛋白。
这些产品的价值不小。
目前西域各地都在京城找关系,希望可以和江淼见一面,显然他们是希望海陆丰公司可以去当地投资,同时将高价值的仙丝大豆引进当地。
这些天江淼也见了不少人,但是并没有马上答应过去投资,要投资一个地区,必须提前考察好当地的情况。
目前适合仙丝大豆种植的区域,西域南部和北部都可以,但考虑到保密要求,还是封闭度比较高的西域南部塔里木盆地比较适合。
不过除了封闭性,水资源也是一个要求。
虽然海陆丰公司已经有高效低成本的净水技术,完全可以使用城市的生活废水来进行工业生产,但当地的水资源上限,仍然需要考虑。
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就在当地投资建设大豆农场,以及一小部分的大豆深加工产业,然后将绝大部分大豆通过运输飞艇输出到东部地区。
就在江淼处理了今天的一些事情之后。
书雅拿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进来书房。
“忙完了?”
“嗯,刚刚忙完。”
他叉起一块菠萝,吃了一口:“阿雅,今天去五道口大学做学术交流,感觉如何?”
“还好,五道口大学在基础领域的积累不错,他们还邀请我参观了一些研究成果。”书雅一边给他揉肩膀,一边平静地说道。
江淼没有太在意:“毕竟是国内的顶尖学府,积累的人才肯定足够庞大,有一些成果也正常。”
“我看到比较有前景的一个项目,或许公司可以考虑投资一下。”
“真的假的?有时候技术有前景,不代表有投资的价值。”江淼再次叉起一块芒果:“你说说看,是什么项目?”
书雅倒是没有反驳这一点,她笑着说道:“那个项目是纳米传感器项目。”
“纳米传感器?”江淼放下叉子。
“这个项目的研究团队负责人高树远博士,向我介绍了他们项目的一部分详细情况,他们这个项目在几年前就成立了,直到今年才获得突破性进展。”书雅坐下来,进行说着今天的见闻:
“他们的项目可以获得突破,还是和我们公司有关系。”
江淼眉头一挑:“碳化硅纳米管?”
“我就知道,只要一提这个事情,你肯定可以猜到。”书雅笑着继续说道:“高博士的团队,之前虽然已经制造出纳米传感器,但是他们却一直因为材料问题,没有办法保证纳米传感器可以长期稳定运行,这让纳米传感器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可靠性也提不上去。”
“直到今年九月份,他们接触到了我们公司生产的碳化硅纳米管,才让项目获得突飞猛进。”
江淼躺沙发上,轻轻地揉了揉眼睛:“他们项目的传感器具体是应用在哪个领域的?”
“人体检测。”
“人体检测?”
书雅缓缓解释起来:“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在碳化硅纳米管的内部,沉积、烧结、化合出特定结构,这些结构就是特定的传感器。”
听到这里,江淼也来了一点兴趣:“可以测量什么东西?”
“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对于很多血液指标的检测,包括常见的血葡萄糖、甘油三酯、血尿酸等,15个的血液性指标,都可以进行测量。”
江淼摩挲着下巴的胡茬:“准确度呢?”
“根据高博士的描述,准确度要看下针的密度。”
“下针密度?”江淼随即便清楚了这个项目的技术大体方向:“他们的单个传感器精度是不是不高,因此打算通过密集的纳米针,增加整体的准确率?”
书雅笑着回道:“没有错,单个传感器的准确率大概只有20到30,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成分的干扰,因此高博士团队通过密集的纳米针,加上专门研发的算法模型,加上AI辅助,可以提升整体的准确度。”
“目前血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纳米针,需要15根左右,才可以保证准确率达到98左右;血尿酸需要22根纳米针,才可以达到98的准确性;其他指标也是在15到25根纳米针这个范围内。”
江淼思考起来,如果按照这个指标,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虽然看起来数量非常多,但这毕竟是纳米级别的细针,哪怕几百根加起来,直径也才十几微米而已。
直径十几微米是多大?
人类的头发丝,平均直径才40到400微米。
被如此细小的针刺入体内,甚至不会感到疼痛。
加上碳化硅纳米管的硬度和强度非常高,哪怕是受到猛烈撞击、按压、冲击,这东西都不会轻易断裂。
如果普通碳化硅材料,却硬度虽然非常高,但其强度却不行,很容易碎裂,但是碳化硅纳米管却不一样,其强度同样非常高。
这就避免纳米传感器断裂之后,残留在体内。
要知道碳化硅纳米管在生产过程中,其防护级别和生产加工石棉制品的级别是一样的。
因为碳化硅纳米管形成的细微纳米针,进入体内之后,很难被人体分解和排出,其危险性和石棉相差无几。
好在这东西的强度非常高,不容易断裂成为碎片,加工固定之后,只要不强行破坏其结构,等到其自然分解之后,危险性就会大大下降。
“他们应该不缺投资吧?”江淼突然问道。
书雅点了点头:“五道口大学确实不缺资金,但毕竟碳化硅纳米管是咱们公司的专利,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股份的方式,引进我们的战略投资。”
“可以,你明天将这件事交给投资事业部那边,让他们去和这个团队接洽。”
“需要控股吗?”
江淼摇摇头:“没有那个必要,要20到30股份就可以,我们就做财务投资。”
“好,我明天交代一下。”
这种项目虽然有价值,但海陆丰公司并没有贪得无厌,虽然医疗设备的潜力巨大,但海陆丰公司自己掌握了技术的基础原材料,根本不需要担心对方翻脸。
甚至对方还要担心海陆丰公司会不会仿制,毕竟检测纳米针的技术并不难,归根结底还是材料的问题,这恰恰是海陆丰公司的强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