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第624章搞大事

类别: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绑定慈母系统后 | 我摆烂了 | 北海游   作者:北海游  书名: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更新时间:2025-02-20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各个地方。

南郡的朱大人一看到《云州周报》,心里就暗道不妙。

果然,没过两日,就得知手底下有不少胥吏想要请假去河中府参加考试。

“顾南夕是真的损!考试时间居然定在十二月,地点是河中府。”

留出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就算是坐马车,也能从南郡赶到河中府。

更何况河中府水路通达,坐船又便宜,冬季本来就是万物休养生息的时候,大家伙有的是时间!

幕僚拿着《云州周报》翻来覆去,足足看了七八遍,这才放下报纸,长叹一声。

“不愧是云国公!技术官员垂直管理,使其专业化分工,量化考核,独立监督!这种管理模式,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吗?”

大周官场三冗的毛病,几乎每个有识之士都能看明白。

云国公新提出来的经界法以及经界所,则让人眼前一亮。

幕僚还从没见过这样简洁专业的的设置!

虽然这样的官员设置不可能用于整个大周甚至其他部门,但从中也能看出,云国公对未来官场的规划倾向。

那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减少官员臃肿。

朱大人则看的更深远:“她还为以后留了余地。现在她手里只有三个郡,等到她手里有十个郡,甚至更多,提举所将会升为全国提举所,再在中间设一层路经界使,就能实现大范围面积的垂直管理。”

除了经界所,经界法更让朱大人感到心惊。

土地制度向来都是朝廷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经界法则是明确地把改革利剑指向土地制度。

“顾南夕的目的是想通过系统清丈土地,明确产权,整顿税负,解决因战乱导致的土地兼并,税收混乱等问题。野心昭然若施啊!”

顾南夕手底下一共才三个郡,云州,朔州和河中郡。

这三个郡里,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是河中郡,但顾南夕直接收归国有,没必要在此时进行这么大的改变。

那么,经界法针对的是谁?

自然是土地兼并极为严重的京都以及江南。

顾南夕这是把京都江南,甚至是整个大周都看成她的囊中之物了。

朱大人站起身,走到门口,望向北方,眼神里是止不住的担忧。

顾南夕和官家终有一战,只是不知这场战争要打多久,要持续多久,又有多少百姓会因此流离失所?

遥远的京都,街道熙熙攘攘攘,运河依旧繁忙。

老百姓照常过着自己的日子,准备为过冬储存干菜,殊不知,京都的士子和官场因一份《云州周报》产生了一次大地震。

“真是胡闹!我们苦读数十载,历经县试,乡试,殿试,才能披上这层官衣,戴上这个官帽!而云国公,却像招伙计似的,招聘官员!把我们当成什么了?!”

真是破大防!

虽然这招的都是明算科的官员,但这是一条垂直上升的通道,有明确的晋升路线和岗位设置!

这一点和以前是大大的不一样。

以前明算科出身的官员,九成止步于从七品,同级别官职俸禄,明算科出身的人比进士科出身的要少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进士科的正八品月俸37贯,同样正八品的明算科,只有30贯。

而且,明文规定,明算科的不得担任御史台,翰林院等清要职位。

明算科出身的,最好的职位也就从八品户部清吏司主薄,正八品勾院判官,从七品都水监丞。

“实在是过分!这个什么破经界所,一个提举居然是从四品,同提举居然是正五品!这让我们老老实实走科举的学子,

如何作想?!”

有进京赶考的学子拍桌子,噔噔响,五官扭曲,显然是愤怒至极。

另一人也很不服气:“就连前朝女皇时期,也没出来个正儿八经的女官!这陆红娘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敢担任从四品的提举?!”

不仅是准备高考的学子生气,进士科出身的官员更生气。

这就好像一直被自己瞧不起,踩在脚下的邻居突然暴富,并且有可能发展的比自己更好,站的位置比自己更高。

这件事让人完全无法接受!

“李阁老,您可得管管这件事!只要通过算术考试,就能成为三郡的官员,这对天下学子,何其不公?难堵悠悠众口啊!”

“没错,李阁老。这陆红娘何德何能,居然能担任从四品的提举?她既没读过四书五经,又没有考过科举,何以服众?!”

“李阁老,云国公颁布经界法,增设经界所,实乃动摇国本之举,却未曾上书禀告诸位上官及官家,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没错,要我说,就不该惯着云国公,以至于把她的胃口养得越来越大!”

一群不服气的官员集体拜访李阁老府。

《云州周报》在大周各郡畅销。

李阁老自然也知道此事,他原本还在闭着眼睛听诸位同僚的抱怨,却听见有那不识数的竟敢口出狂言。

李阁老猛地睁开眼睛,望向方才说狂言的几位官员,眼神冰冷:“官家好不容易放下与云国公的芥蒂,若是你们中有谁,敢因一己之私,在其中挑拨离间,莫怪我容不得你!”

原本愤怒的气氛被泼下一盆凉水。

在场的众人这才惊醒,对面站着的人是谁?那可是云国公!

云国公请罪的折子都不是自己写的,官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云国公拿下宋守节一事,都不曾高高拿起,就直接这么轻飘飘过去了。

官家甚至都没跟云国公提出放宋守节回来。

屋子里的所有人,全像被掐住脖子的鸭子,吃了一肚子气,却坑都不敢坑一声。

云国公的嘴和腰杆子,就和他们云州的枪杆子一样硬气。

她没有在云州或者河中府登基,就已经是很给官家面子了。

如果不想和云国公正式翻脸,对于经界法和经界所,别说是他们,就连官家也得捏着鼻子认下此事。

比起进士科出身的人,明算科的官员们得知此事后,弹冠相庆。

“云国公,云国公英明!”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