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19章 历史线的收束

类别: 历史 | 清史民国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作者:听风煮雨夜  书名: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更新时间:2024-12-08
 
李奕闻言,脸上露出一个感兴趣的表情,接着询问道。

“然后呢?”

“清妖的这次内斗斗出个什么结果?”

李梁接着说道。

“回陛下的话,这次清妖内斗,斗的非常激烈。”

“先是桂良率军埋伏于行宫内,在议事中摔杯为号,忽然杀出,当众杀了睿亲王仁寿,肃亲王华丰等人。”

“强令清廷高层通过了向我大唐赎回奕的方案。”

“随后,在清廷众高层离开行宫之后,庄亲王奕仁,郑亲王岳龄,礼亲王奕龄等各自召集旧部,包围了行宫。”

“想要借兵变之威胁,迫使满清朝堂改变决议,另立新君。”

“桂良等自然是不肯的,而后双方便在承德城内杀做了一团。”

“随后,桂良战败,率部护卫着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和皇后瓜尔佳氏一同往辽东退去。”

“而剩下的清廷余孽则是留在承德,另立了道光帝的皇七子奕譞为新帝,年号宣统。”

“如今,满清已经分裂成了两部分。”

李奕听罢李梁的叙述,脸色着实是古怪的很。

满清内讧不奇怪,但内讧完之后满清给新君起的年号,则是让李奕有些无力吐槽。

宣统这年号,听起来是挺不错的。

既有宣扬正统,也有宣传统治的意思在里面,这个寓意可谓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他不吉利啊!

这可是清倭帝溥仪曾经用过的年号。

如今却是被清廷给提前用了。

李奕只想说,这个世界还真是挺奇妙。

李奕琢磨着,看来接下来他得努努力,尽量争取让宣统这个年号,成为满清的最后一个年号了。

嗯,这个就叫做历史线的收束。

说罢这些,李梁目光灼灼的盯着李奕,开口询问道。

“陛下,我大唐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奕稍稍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既然满清内斗,那便让他们斗。”

“时刻派人关注着些就好,多余的事情不需去做。”

“接下来,我大唐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关内方向。”

“尽快完成关内的统一,然后再行北伐。”

李梁闻言,抱拳表示明白。

随后,他便转身告退。

而李奕则是继续处理起了手头的政务。

最近李奕手头的事情实在太多,不说别的,光是对直隶,山西等几个刚刚收复的省份的地方官员的安排,就是一份相当复杂麻烦的事情。

除此之外,就是越南方面。

大唐在拿下越北之后,李奕便下令在越北设广南省,置总督,巡抚,布政使等职务进行管理。

总督,巡抚的人选也得李奕考虑!

日暮西垂。

通红的夕阳照洒在大地上,将紫禁城的森森宫禁都给染成了一片血色。

仿佛是象征着皇权交替的血腥。

下值时间到了,张之洞离开班房,和站岗的禁卫师军士点头打了声招呼,迈步走出紫禁城。

在城外的坐上了马车,张之洞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一旁的车夫一边赶车,一边询问道。

“少爷,咱们接下来去哪里?”

“回府吗?”

坐在马车内的张之洞闻言,摇摇头说道。

“先不回府,去一趟鸿胪寺。”

“陛下吩咐本官先去代为接见一下沙俄派来的使者,这事情不能耽搁。”

李奕虽然没交代张之洞什么时候去见沙俄使者。

但在张之洞看来,这个时间自然是越早越好。

为人臣子的,岂能对君主的吩咐不当回事?

车夫闻言,当即应了一声。

随后,他便赶着车往鸿胪寺的方向而去。

马车走在京城内的石板路上,车轮骨碌碌的碾过地面。

在橡胶轮胎和弹簧的双重减震之下,马车行的很是平稳。

张之洞坐在车内,静静的想着事情。

忽然,他听到马车外传来一阵喧哗。

他下意识伸手掀开车帘,将目光向外看去。

只见路边,一个年轻人从漆黑的小巷中跑出,被几名百姓追的抱头鼠窜。

“鞑子,别跑!”

“铁穆,老子就知道是你,站住别跑!”

“踏马的狗鞑子,你以前不是很嚣张吗?说自己是八旗子弟,天生就比我们汉人高一等,现在你跑个鸡毛?”

百姓们一边追,一边大喊着什么,显得非常激动。

张之洞见此,从车窗外收回了目光。

他知道,这是京城中的百姓正在帮助朝廷搜捕八旗余孽。

百姓们之所以这么卖力,不光是因为往常汉民和八旗之间的冲突和仇恨。

更是因为大唐朝廷针对那些八旗余孽,开出了悬赏。

百姓每协助朝廷抓捕一名八旗余孽,便赏赐大唐银元十块。

只要确定人没抓错,赏银当场便会兑付。

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十块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十块银元,很多百姓辛苦一年也未必能赚到这么多。

也正是因为朝廷出钱悬赏的缘故,现如今的京城中,那些侥幸从大唐的抄家活动中逃过一劫的八旗余孽,几乎全部变成了阴沟里的老鼠。

在大唐朝廷的追捕下,惶惶不可终日。

几乎每日里都有人被抓出来。

当然了,这些八旗余孽即便被抓到,其实也不会被杀,最多就是被送去劳改而已。

现在黄河大堤上正缺人呢。

这些八旗子弟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如果没有必要,李奕是不会杀他们的。

张之洞收回了视线,心中并没有什么感触。

只是催促车夫加速,尽快前往鸿胪寺。

很快,张之洞便来到了鸿胪寺外。

在向鸿胪寺的警卫出示证件之后,张之洞迈步走进了鸿胪寺之中。

并在一间房间内见到了沙俄使者尼古拉·伊格纳提耶夫。

两人刚一见面,便十分热情的相互握招呼。

“亲爱的张,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上次尼古拉在济宁面见李奕时,他便和张之洞碰过面了。

两人之间也算熟悉!

张之洞也是笑着回道。

“尼古拉公使才是风采更甚往昔。”

两人一阵寒暄之后,在一张茶几前坐下。

张之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开口询问道。

“不知公使阁下这次前来京城所为何事?”

尼古拉闻言,也没有卖关子,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沙俄帝国与英法在克里米亚开战的消息,想必大唐这边应该也已经知道了吧?”

张之洞点点头,然后说道。

“确实。”

“大唐已经得知了克里米亚开战的消息。”

“本官在这里祝愿贵国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嗯,张之洞这句话明显是在客套。

即便今日他对面坐着的是英法的使者,他也只会说同样的话。

反正好话不要钱。

而且克里米亚战争的输赢,和大唐又没有什么关系。

不管谁输谁赢,大唐都不少赚。

那边打的越热闹,大唐看热闹看的越起劲儿。

尼古拉闻言,却是十分感动。

“多谢张大人的祝愿。”

自从克里米亚开战以来,沙俄帝国已经经历了数次可耻的背叛。

奥地利和普鲁士全部都背叛了神圣同盟,站在了英法那一边,一起针对沙俄。

这使得沙俄在欧洲的外交场上陷入了孤立之中!

战场上也是十分的被动。

可谓节节败退,几乎全靠那么几座要塞来抵挡英法联军的攻势。

所以,当尼古拉从大唐这边听到一句难得的好话之后,心中竟然生出了难言的感动来。

张之洞闻言,面色不禁有些古怪。

他就是客套客套而已,眼前这家伙何至于此?

尼古拉继续说道。

“本官今日前来大唐京师,便正是为了克里米亚一事。”

“随着克里米亚那边的战场开战,我们沙俄帝国在军械武器上有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本官这次前来,便是想要让大唐这边尽快交付之前的军火订单。”

“这对我们沙俄帝国非常重要!”

张之洞闻言,忍不住面露思索。

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

“这件事不是我大唐不愿意帮贵国。”

“而是我大唐的兵工厂那边的生产订单已经排满了,且我唐军各部也急需军械装备军队……”

这件事张之洞没办法答应。

一是因为他没权力去干涉兵工厂的交付程序。

二是因为目前大唐的国策就是给沙俄上一上强度。

既然如此,自然不可能给他们破例先提供军械。

听到张之洞的推脱,尼古拉也有些着急了,忍不住开口说道。

“我们可以加钱。”

尼古拉知道这件事没那么好搞,所以,已经做好了要加钱的准备。

嗯,在这个世界上,一句加钱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的问题。

剩下的百分之十,也只是因为钱没给够。

张之洞闻言,忍不住有些迟疑。

虽然大唐目前的国策是先给沙俄上强度,但是就以他对李奕的了解。

自家皇帝是个死要钱的性子!

如果沙俄肯加钱的话,这个强度也不是不可以不上。

当然了,之所以死要钱,并非李奕对金银之物很贪婪。

而是当前大唐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修黄河大堤需要钱,修铁路需要钱,扶持工业发展需要钱,修葺基础设施需要钱,唐军扩军需要钱……

可以说,李奕现在每天一睁眼,便是一屁股饥荒。

真不怪他对钱充满执念!

PS:求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