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  第五百三十四章 眼神不好的两脚兽,你倒是回头啊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凉拌豆腐脑  书名: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  更新时间:2025-02-25
 
获救的落水者们并不想去救人,他们只想早一点安全的回到岸上。

但对于救援队来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们不想看着落水者在他们眼前失去生命。

还没等救援队长说话,获救者其中之一猛地站起身,面向同伴开口。

“我们获救了,但还有跟我们命运相似的同伴急需救援。我相信救援队会成功救出其他人,你们难道没有信心吗?”

“可是,可是风浪如此大……”

陈影插了一句,“最新通知,海啸可能会在75分钟后发生,我们过去需要二十多分钟,救援半个小时,再回到最近的一个海岛上躲避海啸,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顺利完成救援任务。”

“那还等啥子,赶紧走噻。”

旁边一个落水的阿姨直接飚出了川普。

直接开到最大速度,他们赶到的时候,还有一只救援船已经先一步抵达现场。

什么话都不用说了,甩开膀子就是干。

陈影借着在甲板上安抚海豹们的,传授了一些救援小技巧。这事儿还得豚群配合,它们可以携带防浪拖网协助救援,而海豹则可以引导落水人员快速冷静下来采取自救。

先前第一波海浪浪高三四米,救生浮毯被卷入其中,而其余人也被推离散开,救援难度陡增。

幸好第二只救援船来得及时,现在海面上等待救援的人只有二三十人了。海水下面还有没有目前暂时还不知道。

三艘船相互协作,花了十五分钟时间,把散开的落水者全部拉上船,目光所及之处没有看到落水者的身影。

而这时,海豚群发出的高频哨声突然变成连续断音,陈影连忙告知救援队长,危险即将来临,他们必须做好应对准备。

正常来说还需要潜水员下潜搜寻,但目前情况很紧急,必须保证已经救起来的这一百多人安全。

三艘船无奈之下放弃继续搜寻,调转船头准备回航。

海波带着俩弟弟也跟着船走了,而海豚群在救上人之后已经先一步离开这里。海洋生物自然有它们自己的躲避方式。

然而刚走不多会儿,三艘船接到指令,需要开往深水区躲避即将到来的海啸。

根据过往应对海啸的经验和专家的建议,有足够时间和燃料的话,行驶至深水区应对海啸是最稳妥的做法。通常水深100米的外海区域,海啸波在此处大概率≤1米。

他们所处的海域最深处有四百多米,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加快速度往深水区行驶才能顺利躲避即将到来的海啸。

一路上所有人都揪紧了心,刚才获救的落水者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又要面对更大的危险。

好在救援船上没有多余物资,相关的救援设备准备很齐全,包括保温救生衣,EPIRB(应急无线电示位标),还有捆绑了淡水和应急食物的救生筏。

陈影一直陪在海豹们身边,神色忡忡。

突然,一只眼熟的豚反复跃出水面,发出的声音让陈影微微一愣。

“队长,跟上那头伪虎鲸,它会带我们躲避危险。”

听到陈影的话,队长迟疑了一秒,果断改变航线跟上了那头伪虎鲸。

另外两艘船还没来得及询问,就接到了这位队长的通知,负责驾驶船只的人想都没想直接跟了过去。

二十分钟后,感觉海浪似乎变小了一些,但三位队长的表情却更加凝重。

“近海的海浪高度骤然增加至八米,临海的一些船只和房屋保不住了。”

三艘救援船的船舱里,获救的落水者们被颠簸得很难受,但没有一个人出声指责救援队员们,他们尽力稳定自己的身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还有几个小孩子是重点保护对象,被大伙儿默契的保护在最安全的地方。

看到伪虎鲸停下,三只海豹也发出声音安抚陈影,他徐徐吐口气,松开抓住护栏的手指,小心翼翼的进入船舱。

“这里应该不会有危险了。海豚们已经停下,附近应该还有其他海洋生物在躲避风浪。”

三位队长相互询问了几句,又跟岸上的救援指挥中心联系后,决定就在这里等待海啸过去。

陈影没有掺和进救援队的行动指挥里,他只是个兽医,救援知识也只知道点皮毛,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等待的时间过得极慢,三个小时后,才接到通知可以慢速回航。

此时的海洋生物们已经散开,海豚群去进食了,三只海豹也下海逛了一圈,一只豹叼着一条鱼回来准备投喂陈影。

回航之后的救援工作陈影插不上手,他联系了村长,确认还没有联系上克里斯大叔的儿子,但有消息说他和他的同伴正在附近岛屿参与救援。

临近陆地时,三艘船的获救人员进行了合并转移,空出的一艘船携带补给物资调转方向去参与沿海救援了。

海啸虽然过去,但风浪并没有立即停止。

即便是做出了预警,损失依然很大,还有一些渔村的村民躲避不及时,被海啸卷走,生死不知。

这一次的海啸强度并不算大,造成的损失都排不上号。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没落到头上就是万一,落你头上就是一万。

被卷走的人的生命不可能再重来一次,被摧毁的房屋和船只也只能重建或者重新购买。

陈影选择跟随救援队奔赴渔村进行救援,毕竟带着三只海豹,还有一群海豚随时协助的他,在海洋救援上的优势无人能比。

这次运气不错,刚到渔村附近就碰到了大叔家的孩子,几个年轻人忙得飞起,帮忙运输物资,救助受伤的人,佩加多奶奶的小孙子还加入了本地临时救援队,负责潜水搜寻遇难者。

在这里呆了三天时间,终于完成了任务。

陈影带着三只海豹立了大功,还有海豚群,居然学会了合作拉网以减轻海浪对岸边救援者的冲击。

风暴减退后,所有人和动物们都疲惫得不行,海波带着两个弟弟完成了临海落水者的搜索,累得躺在沙滩上,半点不想动弹,连捕食的力气都快没了。

这时,几位家里遭了难的渔民却提着小桶过来投喂三只海豹,还有在附近海域巡游的海豚们也得到了投喂。

收拾好东西,陈影招呼三头海豹赶紧吃,吃完可以上船了,他们要早点赶回去,家里人在催呢。

救援队不急着返航,他们还要留下来处理余下的事,还有几位落水者没找到,虽然是凶多吉少,但也要再尝试寻找。

几小时后,天色已经开始昏暗,陈影搭乘克里斯大叔家的渔船返回自己家。

他们那边离震中比较远,虽然受到了波及,但好在损失不大,就是海波的水池需要清理重新引水。

另外花园里的植物被摧毁了不少,隔壁老太太说这事儿交给她来处理,保证陈影下次来这边时,会看到一个崭新的花园。

这次海啸波及的范围不算大,到他们最北端这里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海豹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因为被驱赶到这边的鱼群数量增加,开启了大规模的暴饮暴食。

海波回到熟悉的海湾后,跟陈影打了个招呼,带着两只豹弟弟开始四处炫耀去了,连陈影的离开都没能阻止它的炫耀。

这次的行动,陈影成功神隐,但救人的三只海豹和海豚们却被广为传颂。

当地的环保组织也适时展开了环斑海豹的保护工作。

而其中最受瞩目的小鲸豚兽也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还有了属于它的个人网站。不少摄影爱好者和网红们纷纷前往它们家族常出没的海域,期望和这只独特的小精灵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回到研究所的陈影被同学和老师追着问了救援的细节,除了不能说的部分,陈影一五一十给他们讲了一遍,居然还有个新来的学生遗憾自己没有遇到这事儿,不然就轮到自己上新闻了。

海啸过后的重建工作自然是不用陈影操心的,他老师把他叫回来,是要让他出个差,去阿拉纳山脉观察上半年放归的那头伊比利亚猞猁马蒂尔的情况。

“马蒂尔的定位项圈意外脱落,目前观测人员已经找到了项圈,但附近没有发现马蒂尔的踪迹。”

教授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马蒂尔和你关系不错,去试试看能不能偶遇它吧,至少我们要清楚它的活动范围,要是有机会的话,给它再戴一个项圈。”

马蒂尔是成年雌性伊比利亚猞猁,经过了两年野化训练的它在野外完全能养活自己。

教授担心的是它今年是否能顺利揣上崽子,以及第一次当妈妈的它,能否在野外的环境下生产并养育孩子。

事不宜迟,陈影收拾好东西,在研究所呆了没有三天,再度整装出发,前往阿拉纳山脉。

研究所选择建立观测站的地方在比利牛斯地区,这里生物性丰富多样,具有欧洲西南部典型的生态系统。

除了濒危的伊比利亚猞猁外,还有比利牛斯岩羚羊和西班牙帝雕。

他们上次选择的地方位于山脉终端,这里地形复杂,森林茂密,可以为猞猁提供隐蔽的栖息地。并且附近有世界遗产“比利牛斯山脉佩尔迪多山”,生态保护十分严格,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绝人类活动对伊比利亚猞猁的干扰。

而且这里的海拔梯度显著,从一千米到三千米,可以监测到伊比利亚猞猁对不同气候带的适应性。

总而言之,这里是他们为马蒂尔精挑细选的生活区,但不知道为什么,马蒂尔居然不太喜欢这里。

上次发现它脱落的定位项圈的位置在西比利牛斯山脉的边缘,这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猎物丰富,兼顾了低海拔森林和山地环境,也是猞猁比较喜欢的生活环境。

而在之前几年,他们曾经在这里放归过两头雄性猞猁,可惜其中一头在放归后的半年内因病死于野外,而另一只在跟其他动物的打斗中受伤,并且项圈也随之脱落,众人猜测它估计也无法活下来。

比利牛斯山脉的监测点位于国家公园内的高山草甸和森林的过渡带附近,环境美得像一幅画,如果是退休后在这里生活还挺不错的,前提是不能长期在这里呆着。

陈影不是一个人过来的,跟他一起前来的是三人小队。

监测点的小木屋是那种典型的原木风,欧洲最常见的两层带阁楼的类型。

阁楼有两间独立的卧室,陈影和团队的一位博士大哥一人一间,同队的另一位女性动物学博士则住进了一楼西侧的小房间,房间带独立的卫浴,虽然小,但这环境下有就很不错了。

大一点的房间用可移动的家具分成了两个部分,是原本留在这里的观测员的卧室。在东侧还有一个公共的浴室卫生间,四个男生轮流使用并清理卫生。

“这里就是我们发现项圈的地方,附近没有任何的打斗痕迹,也没发现其他猫科猛兽的痕迹。”原先的监测员搓了一把脸,“我们俩已经排查了这周围十二公里范围,除了几只西班牙帝雕外,还生活着一头棕熊。其他的常见动物数量也不少,这片山脉的保护还是很严格的。”

陈影仔细查看了地图,决定去实地看看再说。

他对这里的山地情况不是特别熟悉,由一位老监测员陪他一起,另外两位男士需要去之前放归马蒂尔的地方查看,希望它回到以前的地方生活了。

这时,女博士安娜突然出声,“在靠近西比利牛斯山脉范围内还生活着数量稀少的欧亚猞猁,你们过去的时候要注意下它们的突然袭击。”

陈影比了个手势表示明白,之后跟老监测员背上设备前往五公里外的停车场,他们需要开车前往西比利牛斯山脉,然后徒步进入其中。

到时候会有其他人负责把车送回监测站,他俩则需要步行往回走,希望能在回程途中找到马蒂尔的下落。

车停在森林边缘,这里也有个监测站,主要任务是监测环境的变化。

在这里挤了一晚上后,次日清晨,陈影和老监测员进入森林,寻找猞猁的踪迹。

他俩没注意到的是,在他们斜后方的一处裸石山崖处,一只毛发颜色和岩石相差不大的猞猁在紧盯着他俩的背影。

(没见我这么帅的雕?)

(以及“糊才是我的保护色”的大猞猁)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