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55章 连夜拜访劳教授

类别: 都市 | 都市异能   作者:烤饺  书名: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更新时间:2025-02-22
 
当天晚上,首都中医院招开了全院临床医生大会,会议上公布了与岭南堂合作的20个课题目录。

平均每一个课题的初步经费是500万美元,相当于是3500万人民币左右。

这下首都中医院哄动了,就连背后的北平中医药大学也轰动了。

别说一家医院了,就连一所大学,一年的科研经费也达不到1亿美元,所以说中医药大学是真的穷。

后来林三七才知道,为了抢这20个有限的课题项目,现场差点都打起来了。

不过这是人家医院的家务事情,在得到谷院长的默许下,林三七开心地挥起锄头开始挖人了,连老教授们的地址都是医院提供的。

他的首要目标就是肝病科全国名中医劳康伯老爷子。

林三七和尹涟漪两人拎着一份礼物,里面装了一支30年份的野山参,来到了中医院后面的一个家属院。

林三七看着眼前几幢楼房还挺感慨的:

“那时候这里没有楼房,其实就是格格府原来的后花园,后花园面积很大,还有一个池塘做景观。池塘旁边有一个水榭房,我还在这里住过咧。”

说完,林三七辨别了方向,突然又是双手插腰,冲着前面的一座四合院喊道:

“季鸟猴、王媒婆、那贝勒、嘚啵精老子又回来啦,你们都还活着吗?”

突然从楼上传来一阵骂声:“大晚上的发什么疯?我们这里没有这些人!”

尹涟漪真无语了,悄悄往墙角靠了靠,就怕楼上突然倒下来一盆洗脚水,心想回到花都,死活要让精神科医生给他瞧瞧。

首都中医院家属楼是九十年代建造的,当年也算是首都难得一见的高档公寓楼,家家都有厨房和卫生间,比统子楼好上无数倍。

但是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高档职工公寓也变成了老小区,道路狭窄,通道上停满了汽车,过人非常不方便。

不过人家地段是真好,离着广场也就两公里多点,几步路的事情,一平价格都在10万以上。

林三七和尹涟漪按着门牌号码,终于找到了劳康伯教授的家。

楼道挺昏暗的,楼道灯也不是自动感应的,到门口就是一扇老式的防盗铁门。

林三七品了品味道,虽然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居然在这种老小区里,住的是福利分房,拿的是死工资。

没有外快,没有课题,没有去民营医院兼职,想必这位劳教授的家庭条件应该不会太好。

人无横财不富,医生的月收入顶了天就是4、5万,中医大夫可能还要再低些。

想到这里,林三七自信地敲了敲门。

砰砰砰

“谁啊?”

估计是家属院治安好的原因,里面一位老太太一边询问,一边直接就打开了门,丝毫不怕歹徒。

林三七赶紧满脸堆笑:

“大妈您好,我是花都岭南堂医药公司的董事长林三七,这位是我们公司的财务部经理尹涟漪,我们是来找劳教授的。”

老太太穿着家居服,满脸问号:

“花都岭南堂?哟,还真听说过,卖人参特别好那家,最近在提倡中医现代化是吧?”

显然老太太也是一位中医业内人士,能准备说出这些讯息,绝对是知识分子。

林三七心想你知道就好,也免得自己费尽口舌:

“大妈,是的,就是卖人参那家岭南堂,我们这次是从谷院长那儿打听到您家里的地址,特意来上门拜访的。”

老太太听了就笑了:

“进来进来,老头子,人家岭南堂的人找上门来算账了,谁让你背后在说岭南堂的坏话,哈哈哈。”

林三七一听也乐了,心想真是一个乐观的老太太。

林三七和尹涟漪进到屋里,发现这是一间大约60平米的两室一厅,装修很老旧,入目最多的就是各种书籍。

典型的老知识分子家庭。

从房间里走出一个小老头,胖胖的,戴着老花镜,手里捧着一本书,从面相上看,似乎不是那种刻薄之人。

老头开口疑问道:“岭南堂的人?就是最近在媒体上呼吁中医现代化那家?”

林三七赶紧点头哈腰:“劳教授您好,我就是岭南堂的老板,这么晚了前来拜访,多有打扰。”

尹涟漪也接送上了礼物,其中一个精美的盒子里装的是一支30年份的野山参,绝对的重礼了。

老头没有想像中的冷淡,反而笑着点了点:

“来者皆是客,二位请坐。哟,这可是正宗的野山参呐,现在可是难得一见了。林老板提倡中医现代化,不应该送上一盒人参提炼的药片或者胶囊吗?怎么直接送人参这种原药材了?”

老太太端过两杯茶,轻骂道:

“客人来了,有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就好好探讨,不要说话阴阳怪气,显得没有肚量。”

小老头白了妻子一言,将人参放到了桌上,没说谢谢,也没说拒绝。

林三七笑道:

“中医应该是坚守传统,还是创新发展,从哲学的角度讲,应该是辩证来看待。一个是中医理论,是不是还要坚持什么阴阳五行或者脏腑经络理论学说?

这一套理论太深奥,太玄学,从我的角度来讲,完全适应不了现代医学体系。同时也不适应现在教育体系,现在的大学生照样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

劳教授轻笑了一下,显得有些不屑:

“林老板,你所说的现代医学体系,说白了就是西医那一套,但你要知道,中医有中医的理论,西医有西医的说法,我们是两套理论,两套制度。

就像我们华国跟米国一样,两个国家有两种不同制度,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牺牲自己的制度,去适应米国的制度?这在我看来就是本末倒置。

我举一个例子,例如西医所说的肝脏是属于消化系统,具有分泌胆汁、合成与分解代谢、调控出、凝血功能等等。

而在中医里肝脏主要的功能是疏泄和藏血,这里说的疏泄除了胆汁以外还有情绪、运动、气机升降等等。

西医把人体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九大系统。

而中医分五脏,肝脏不仅仅是一个器官,肝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你可以理解为肝这个器官是集合“肝”中的一个元素。

所以说两种理论不同,治疗不同,怎么可能殊途同归呢?我非常反对把中医理论取消掉,用西医理论来解释病症,这不就是要消亡中医嘛。”

林三七却有些不赞同这个观点:

“我们先不说中西医之争,就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医学始终是要服务病人,服务民众的。

一个病人生病了,非常痛苦,这时候不管你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治好病的就是好医学。病人也不会纠结你是中医还是西医,所以门户之见,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我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医叫肠痈病,西医就叫阑尾炎,虽然叫法不同,但大家指的其实就是同一种病,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这还仅仅只是理论。

从治疗方法上来讲,中医对肠痈病用外敷、灌肠、用药、针灸等方法来治疗,可是劳教授,您也是专家,您说这样的治疗方案有用吗?科学吗?

用中医的话讲,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同时也会延误病人的病情不是?万一中医治着治着,引起了阑尾穿孔或者化脓,那是要死人的。

如果这时候我们用西医的辅助检查设备查一下,用B超确定是不是阑尾发言,再验个血象,看看炎症指标高不高。综合决定要不要手术。

如果是急性阑尾炎,我们就马上手术动刀子。如果是慢性阑尾炎,我们在抗感染的同时,也可以用些通腑泄热、利湿解毒的中药用于辅助治疗。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科学的医疗观念,我们的一切都是从疾病出发,为病人服务。不是非黑即白,用了西医就不能用中药,这是不正确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最简单的面瘫,西医叫面神经炎。

碰到这种疾病,西医的做法就是营养神经药物、激素,然后疗效却并不显著,西医归为自愈性疾病,听天由命。

但是我们中医就不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口服或者外敷,也可以用针炙、艾灸等等理疗辅助,从临床的角度来讲,疗效可能还优于西医。”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