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和孟海把这个事情聊了一下,然后就坐着吉普车去何玉清家,和何队长把事情说了一下。
何玉清不在家,她媳妇说他在地里干活呢。孟海知道何玉清的地,让李龙带着他去找。
去到苞米地里,孟海下车后大声喊着,何玉清从地里出来,李龙看出来他也不是干活,这时候玉米地也没啥活好干了,他是在割草。
抱着一抱子草的何玉清看到李龙有些惊喜,快步走到地头,问道:
“李龙同志你来了,有啥事?”
“李同志说今年扎大扫把的活来了,比去年多,比去年贵,这不找你说这事嘛!”
“啥?下来了?太好了太好了!前几天我们还说这件事情呢,想着都比去年晚一些时候了,咋还没来呢?”
何玉清有些激动,抱着过来的那半捆子青草也不要了,直接扔到地头提着镰刀推着自行车跟着李龙他们回队。
回到院子里,何玉清才细致的问了情况,李龙又重复的说了质量标准,时间和价钱,何玉清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好好好,太好了。眼下正是闲的时候,趁这功夫能挣一些钱,太好了!我现在就去给队里通知,李同志,你别忙着走,呆会儿在家吃饭啊。”
“不用在你家,我出来的时候家里已经宰鸡了,呆会儿在我家吃。现在你和李同志再说一说,我现在去找陈老四,他今天应该下网了,我找他买些鱼回来一起做。”
孟海说完就匆匆走了。
“这个老孟!”何玉清摇了摇头,“每回都抢……李龙同志,下次先到我家行不?这样我这个队长当的失职啊。”
看着他们两个对话,李龙想笑,听何玉清说这个,李龙急忙说你去先通知大家吧。
何玉清的妻子端了碗茶水过来,又给李龙拿了个板凳过来。李龙接过来喝了一口才看出来,这水里放了蜂蜜的。
他坐着喝蜂蜜水,何玉清进屋通知全队。大喇叭一响,事情一通知,李龙都能看到隔壁和四邻一下子都从屋里出来了。
虽然没过来到这边,但看着何家门口的吉普车,知道是真事了,然后一些人回屋,一些人直接骑上自行车或套上马车驴车就出动了。
心急的人哪里都有。
想想也正常。去年州社给任务比今年要早半个多月,李龙去山里给哈里木他们打草的时候,牧民们就帮着李龙把杆子给砍回来了。
今年通知的晚了,这杆子就只能让大哥李建国他们砍,当然让队里人多赚一点钱也是真的。
扎大扫把和扎苇把子算是普惠性质的,不光让自己赚点儿,也能让全村,包括这个清水河村赚一些钱,这就挺好。
何玉清通知完后,从屋里出来也提个板凳,和李龙坐个对面聊了起来。
没过多久孟海也匆匆赶了回来,身上带着一些鱼腥气。
何玉清问他:
“鱼搞好了?”
“搞好了,陈老四捞了两三公斤,我都让送我家去了。我看了看,眼下鱼挺肥的,正好。”孟海说着接过何玉清媳妇递的茶水喝了一口,接着说道:
“回来的时候碰到好几个人出去割芨芨了,我都给他们说了,今年质量要高,不然人家不收。”
“大喇叭里我也给说了。”何玉清得意的说,“听到了吧?”
“听到了,不过我估计大家都不在意,想着先扎好再说。”
“这个质量真的很关键。”李龙心想这回还是显摆一下,不过这回可不像是在家里说八卦那样,而是带着一些警示的作用。
他把从李向前那里听到的关于自治区领导用大扫把的事情挺严肃的说了一遍,最后说道:
“咱们这质量可是脸面啊。如果这回大扫把扎不好,以后这活可能就没有了。没有的话,那这钱就只能让外人挣了,你们说亏不亏?”
“那肯定亏啊!”这一回扫把的数量多,价格也高,算下来一家怎么也能弄个几百块。要是这收入没有了,家里许多开支就得紧缩,不说周转不开,至少不会变好。
所以何玉清和孟海两个人都清楚这其中的重要性。
“等下午咱们一家家去说一下,这事必须得重视。虽然到时扎的质量不好能退,但那不影响进度嘛。”孟海属于性子略微急一些直一些的,当时就表示,这事当天解决。
何玉清自然没意见,这扎大扫把说是家家都会,但质量真就是参差不齐。要不提醒,说不定真有人不重视。
聊了一会儿,孟海起身就叫李龙和何玉清到他家里吃饭。
李龙也没拒绝,一起到孟海家吃了饭。
大米饭很香,这让李龙想起来队里今年好像有两家还种了稻子。
四小队种稻子的历史挺长,但前年包产到户后,因为稻子种的麻烦,许多人就不种了。到今年就剩下两家还在种。
李龙隐约记得上一世本公社其他大队还有种的,不过种到两千年前后,基本上慢慢就都不种了。
主要还是太麻烦了,而且价格也不高,经济效益不行。
再往后,小海子下面当时偶尔有人种那么一块两块,加起来不到五亩地的样子,就是自家吃的。
再后来就彻底没人种了——这玩意儿太依赖水。
所以他打算今年队里种稻子的收的时候,去买一些新米存着。眼下没有真空封口机,但这时候的米是真好吃。
大米饭,一盆炖鸡,一盆炖鱼——就是高山泥鳅和小白条的杂鱼,味道是真香。
三个人坐一桌,孟海的妻子和孩子在厨房吃。孟海拿了酒,让李龙给拒绝了。
“下午要去石城办事,喝不了。”李龙说的是实话。
“行吧,等抽空能在这里呆了,到时好好喝。”孟海便把酒收了起来,“这话上次我就说了,但这次还是喝不成。”
“那你也知道的,家里孩子还小,我办完事肯定是要早早回家的。”李龙边吃边说。
何玉清笑着说道:
“那老孟你也不能把酒收了,我也能喝啊。”
“你喝啥喝?下午咱们也有事哩,得去给大家通知一下。”孟海很清楚的说。
何玉清苦笑,夹了一块鸡肉说道:“那我吃总行了吧。”
大家都笑了起来。
吃过饭,李龙开着吉普车匆匆离开。挥手送走李龙,何玉清对孟海说:
“老孟,你说咱们是不是得给这李龙同志送点啥东西感谢一下?人家这是把钱送到咱们队里了啊。”
“这事我也想了啊,但没想出头绪来。你说人家都开小汽车了,那肯定是不缺钱,送钱人家也不希罕。咱们队上能有点特色的就是那蜂蜜,去年就送了,今年他生娃娃又送了,还有啥哩?”
孟海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了。
“咱们慢慢琢磨琢磨,这事得在大扫把弄完前办成,不然咱都不好做人了。”
李龙开车到乌伊公路上,然后往西拐,开往石城。
路上李龙碰到一些拉麦草的车,还有拉货的汽车。路过玛河大桥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河边的石头滩上已经有人来回走着,大概率是在捡玉了。
看来,什么时候都是掌握信息资源的人更容易来钱。虽然这里有玉,好玉也挺值钱,但李龙知道,玛县这时候九成九的人都不清楚这里有玉,剩下的零星知道这里有玉的,也不知道怎么分辨玉。
他开车先去的老街,打算先去看看姐姐李霞,然后快下班的时候到糖厂,如果宋明有空的话今天就能拉一车糖渣去四小队。
如果宋明没空,那也把事情说好,以后差不多一个星期送一趟过去,这样宋明能挣到钱,落个比较稳定的额外收入,老马号那边也能有稳定的饲料来源,不用担心后面到收牛羊的时候没饲料喂了。
老街依然热闹,秩序也还可以。管理人员时不时的巡逻一趟,喝斥一些手脚不干净的人,也会让一些摆摊不守地方的人把摊子挪好。
李龙把吉普车停到大院子那边,步行在老街里转着。
卖的东西品种越来越丰富,李龙买了一筐鸡蛋和两只鸡,提着就往姐姐李霞家去。
他路过食品厂的摊子时,那里围了不少人,陈兴邦正在给人切肉,李龙便没过去打扰他。
到了李霞的院子,李龙看门半开着,进去扫了一眼,有些意外。
院子里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造,花墙中间那里新砌了一眼土灶,上面有口大锅,上面盖着盖。
菜里已经种上了菜,园子的东面和菜地隔绝开来,砌出一个猪圈来,此时李龙能听到里面猪在哼哼。
原来姐姐李霞在家闲着没事,红琴也上学了,她便喂起了猪。
靠着东南面猪圈北面的的墙和花墙挨着,那里放着两袋子麸皮等饲料,平时应该就是喂这个的。
李霞在屋子里听到动静开门走了出来,看到李龙后有些惊喜的说道:
“小龙,你咋来了?快进屋,我给你切瓜吃!”
李龙提着鸡蛋和绑好的鸡进了屋子。他把两样东西放在厨房,顺便看着屋子里的摆设。
厨房里放着一些从菜地里摘的菜,辣子、茄子、洋柿子等;厨房里米面都在砖垒的台子上摆着,几个西瓜在角落里放着。
李霞抱着西瓜放在小桌上,又去取了菜刀,拿水冲一下便过来切瓜,边切边问道:
“这回是过来办事?俩孩子咋样?晓霞上班了吧?家里老爹老娘都好吧?……”
一连串的问题问过来,李龙还没来得及回答,李霞这边已经把瓜切开,挑了最大的一块递给了他。
“家里都好着,老爹回老家了,说是要重修家谱,他得回去,把咱们的名字,包括娃娃的名字都给上上。”
“那哪能上上?”李霞摇了摇头说,“你们的名字能上上,我们女人的名字哪能上?”
“老爹说去找找安民,安民管修谱。到时悄悄写上,那就谁也不知道啊。”李龙说出来当时商量的打算,“能写上当然最好,写不上那也没法。”
“嗯,也是。那你俩孩子呢?大哥那边咋样?”
“大哥今天去山里砍杆子了。我又找了个活,能挣一些钱。我家俩孩子现在都好,有个大姐帮看着,晓霞已经上班了。”李龙吃着西瓜说着情况,然后又问:
“红琴也上学了?”
“上了。”李霞自己拿了块瓜边吃边笑着说道:“食品厂那边给找的关系,上一年级,天天回来说新鲜事。还有就是我的户口落上了,以后就是这里人了。”
北疆虽然偏远,但至少目前的生活对李霞一家来说比原来好太多,加上父母哥哥弟弟都在这边,因此也就把这里当家了。
“安顿好了就好,我看你养了猪了?”李龙吃完一牙瓜,又拿起一牙边吃边问。
这时候还没什么无籽西瓜,西瓜籽被他吐到桌子上,拢成一小堆。这都是家里的习惯,啥玩意儿的籽都留着,后面种着就不愁了。
“看你吃着多仔细,也不咋滴水,红琴吃西瓜就满脸满衣服都是。”李霞比较着说道,“对了,就是养了两头小猪,可能吃了。”
“还拿我和红琴比,我多大她才多大?”李龙笑了,“大了就好了。”
他清楚,在哥哥姐姐那里,自己还是算孩子。
吃过西瓜,两个人来到院子,李龙去看了看那两头猪。
这猪抓的晚,眼下才不到四十公斤,看着挺活泼,听到动静立刻就凑到门口哼哼着讨吃的。
“我这回是到糖厂商量拉糖渣的事情,到时给你送一些糖渣过来,你喂猪也省饲料了。”李龙想了想说道,“给你弄个十袋子,应该就差不多了。”
“够了够了!”李霞也是知道糖渣的,其实闲了她也想去拉糖渣,只不过眼下家里缺辆板车。她听说别人捞糖渣一天能捞几百公斤,那能喂多少天猪啊,可省不少钱!
这事说定,李龙也没多呆,和李霞告辞后便往糖厂而去。
糖厂那边宋明刚卸一车糖渣回来,就碰到了李龙。
李龙下了吉普车,和下车的宋明说了这件事情。
“你是说以后每个星期都要送一车糖渣过去?”宋明听了真心挺高兴的,“那没问题啊!快下班我就能把糖渣送过去……”
“这个月先来五车。今天第一车,”李龙掏出钱包数出一百交给宋明,“今天你能不能放十个麻袋,我姐也在养猪,在老街那里,我送一些过去。”
“好,没问题啊。”宋明一数钱,冲李龙扬了扬,“多了啊。”
“没事,多的还是你的。我这边每次要加麻袋,后面送糖渣我也不在,得你来打点,这多的就算那钱了。”
李龙敞亮,宋明自然也高兴,心里想着后面的这活可要干的漂亮点儿。
他让李龙在这里等着,自己开着车进了厂子,去找库管要了十条麻袋,拿到装糖渣的那里开始往麻袋里装。
卸糖渣有专人,不需要他出力,他就看着让装满。
宋明经常从库管那里要麻袋,库管早先是不愿意的,只不过后来胡科长打了招呼,那就让他拿吧。反正给报备的,而且每个月都有限额,也就不用管了。
这玩意儿真要拿出去卖倒也值几个钱,但也不至于。
等最后一车糖渣装满,剩下的糖渣出来的时候不够一车,也快下班了,宋明让把糖渣放在池子里,等明天来拉,他自己则开着卡车,拉着糖渣从后门出来,李龙见状便开了车在前面引路,一路拉到李霞院子的时候,卡车基本上不怎么滴水了。
李龙把吉普车停在院子外面路往前的位置,给卡车腾出位置,他下车后快速去把大门打开。宋明一看情况就知道怎么办了,他调整着把卡车倒进院子里。
李霞听到动静急忙出来,看到李龙,再看到卡车就知道啥情况了。
卡车停好,李龙上去把麻袋往下顺,这玩意儿也不能扔,宋明就在下面帮忙往饲料那边的墙跟上摆着,十个麻袋放完后,李霞也切了西瓜拿了出来。
“姐,这糖渣明天早上你扫出一块地方来,得晒干。这么多不能都放麻袋里,会捂坏的。”
“行,我知道了。”李霞点点头。
李龙他们吃完瓜便离开院子,开着车往玛县走。
这些糖渣最后全卸到了老罗叔那里,李龙他们到了之后,去叫了几个棒劳力帮着卸车。老罗叔专门清扫出一片地方来把糖渣卸下来堆好,准备这些天翻晒。
回城的时候李龙是想着请宋明吃顿饭的,宋明着急着回家,谢绝了。他今天提前赚了一些钱,想着回家和家里人分享了。
想想这一个月突然一下子多出这么多钱来,兴奋的已经不觉得饿了。
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在工资五十块钱左右的时候,突然每个月能额外挣一百块钱的。
李龙能理解宋明的心情,便也没再留他,自己也开着吉普车回大院子了。
杨大姐那里倒是给他留了饭,李龙简单的洗洗便开吃起来。
今天活干的不少,累了,也饿了,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