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911章 中心开花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打小就清澈  书名: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更新时间:2025-02-22
 
同志们一边急行军,一边议论,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是没有同志掉队。

在他们的头顶上,十多架飞机带着风雷,一掠而过。

在他们前方一两公里的地方,敌人的残兵正在通过一片预备队的集结地。

遍地的尸体,四散的残肢,凝固的血泊,惨痛的呻吟……

这一切,让这帮刚从血火里溃逃下来的敌人更加心惊胆颤,遍体生寒。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快跑啊!魔鬼来了!”,一群人更加惊慌,甚至连最基本的队形都维持不了,彻底溃散。

也有没溃散的敌人,在激光制导吊舱的眼里,那一片片的小光点,就是最好的目标,一枚枚的集束菠萝弹从天而降,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到底有多少敌人逃了回去,已经无从考究,敌人出击的6个营,建制已经被彻底打散,不论敌我双方,根本没法统计。

不过作为胜利者,我们倒是有更好的条件,战后统计,就在这片敌人出击回撤溃逃的地带里,找到的敌人的尸体、伤员、俘虏,一共是3700多。

只有不到300敌人丢盔弃甲的逃了回去,是真的丢盔弃甲,为了逃跑能轻快点儿,他们中的一部分连枪都特么扔了。

被俘的敌人里。其中有300多敌人,别说作战,是连逃跑都放弃,枪一扔,手一举,膝盖一跪,爱咋咋地,反正爷投了。

逃回去的敌人,也并没有多好受,被炸破胆的他们,挑着坚固工事躲。

巧了么不是,我们的激光制导炸弹,也挑着坚固工事炸。

敌人不少核心工事,在我们步兵还没到来的时候,已经一个接一个的被掀了盖子,而那些躲那里的溃敌再次享受了一番烟花的招待。

白跑了,还不如在半路就投了。

多年以后,当我们放回去的俘虏在回忆这一幕的时候,甚至很难回忆起系统性的画面,也没法组织起有条理的语言,“爆炸、血、火焰、弹片、逃跑、惨叫,我就记得这些,相信我,你们绝对不要尝试去面对这一切……不,我绝对不去,不去。”

接下来的战斗,就是前面多场战斗的组合和翻版,穿插、迂回、攻坚,该上火箭上火箭,该上榴弹上榴弹,实在不行了找天上要个大炸弹。

这么宽的阵地,又是敌人经营多年的区域,11000人的重兵防守,战斗耗时不短。

噢,对了,现在没有一万一了。

相当一部分时间里,战士们在和敌人赛跑,这很吃力,毕竟战士们追的是功劳,而敌人们逃的却是他们的狗命。

敌人逃跑速度快得一批,备着20公斤以上装备的战士们想要和彻底放飞自我的敌人比速度,还是有些难度。

于是战场上到处都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一个火力点被拿下之后,里面能跑的敌人撒开脚丫子,什么都不带,一溜烟就跑了,简直是比博燃……不是,比博快!比博尔特还跑得快!

而我们的战士们收拾装备,处理一下战场,带着负重,在后面就追。

不过跑掉的占多数,毕竟真跑不过,生物规律在那儿管着呢,3000多米的高原,负重20公斤往上的人想追上全部体力都用来逃跑的牲口,难度有点高。

不过战士们也不急,跑?后路都断了,你们能往哪儿跑?

战线在缩短,到了下午一点,一个好消息传来。

负责穿插歼灭敌软腹的穿插部队,已经成功歼灭了该地敌人的两个营,共计消灭470余人,剩下的敌人和在旁边隔岸观火的那个营一起,向着敌阵型的尾巴逃跑了,那里是敌人的指挥部,以及小部分敌人。

打了一个漂亮歼灭战的同志们没有在意,那股敌人不急,现在重要的是巩固阵地,消化好占领的要冲,将十多公里宽的正面敌人之间的联系,彻底切断。

敌人阵型看起来像是一张网,但实际上是一张星形网,一条条的分支分布在正面阵地上,而这些分支汇聚的那个“交换机”,就是他们刚打下来的这个地方。

此地一断,各个分支上的敌人将很难相互联系和支援,只能被我们正面进攻的同志一块块的分割包围,然后被吃掉。

至于敌人阵型尾巴上的那部分有生力量,完全没被这支部队放在眼里,敌人如果有胆子过来,就算天上没我们的飞机,就只是从被我们占领的5号阵地上,就能直接打到敌人过来的必经之路——一道狭窄的河谷。

任何想经过那里的人,都免不了先被5号阵地刮一层皮,远的不说,就刚才从那里逃跑的敌人,都被5号阵地上的迫击炮收了一道“什一税”。

占领高地就是这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空军就是更高的高地。

前指立刻将这个好消息通知了前沿的指战员们,没别的意思,就是告诉他们,门已经关上了,这些狗东西慢慢打就行,别急,不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战斗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一打,就是一天。

巍南西段打得如火如荼,京城这边的人们也没闲着。

就在这场战斗开始的第二天,高振东逗过了一龙一凤,告别了娄晓娥,乐颠颠的来到单位,一上班,就接到一个通知,去防工委一趟,有个专题会议需要他参加。

高振东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向防工委赶过去。

等到他坐下,发现这里的人的确既有防工委的,也有部队的,甚至还有外事部门的。

这倒也正常,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和外事部门也是密切相关的嘛,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外事工作是政治的社交,没毛病。

只是不太正常的是,部队上的同志,和上一次开第一阶段总结会的时候那批人不太相同,这就纳闷了,就算是搞轮战,这也轮得太快了点儿吧?

不过会议一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猜错了,今天来,的确是和打脏三的事情有关,但那只是个引子,真正讨论的对象,是这个引子引发出来的边际效应,只是这个边际效应牵扯到的对象比较重要。

那就是老毛子对我们到底是怎么在几分钟内就报销了敌人一个坦克团,非常感兴趣,兴趣大得不得了,都有些出乎我们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的意料。

高振东听见相关同志这话,差点笑出声来,他急了他急了,老毛子急了!

高振东自然是最清楚老毛子急什么的。

而这个专题会议,议题就一个,到底要不要向老毛子交流这个技术。

总的来说,会议上是各抒己见,持什么态度的都有,比如说考虑到减轻老毛子的军事压力,有部分同志还是倾向交流的。

这话没什么毛病,在当前环境下,能和老毛子抱团取暖还是最好的。

至于毛熊千古这个事儿,其实是不可逆的,毛熊不可能因为一点外部变化就转了性子,不去踩帝国坟场那个大坑,他们国内的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不会就此消失,不药而愈。

就好像外部温度变化能影响到是否感冒,但是影响不了遗传病和基因缺陷一样。

不过怎么交流,在高振东看来那就有讲究了。

照例,他这个技术带头人、末敏弹的发明者是要提供意见的,而且还很重要。

“振东,你怎么看?”陆军的领导转头看向他,都不用防工委领导发问,他先问了出来。

“我啊?我倾向交流,但是只交流一半。”

这可没有什么交流不彻底,就是彻底不交流的说法,有得看就不错了,要什么自行车!

“噢?说具体一点看看。”高振东这个说法,看起来像是在和稀泥,但是不论是部队的同志还是防工委,都很清楚高振东不是那样的人,他必定有自己的想法。

当你觉得他看起来在和稀泥的时候,那也许这个事情真的有和稀泥的道理,至少在他负责的范围和角度来看是这样。

“我说倾向交流,其实主要倒不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而是威慑,增加他们的压力。毕竟东西再好,不让人看见它到底有多好,他们就尊重不起来。”

对于高振东这个常人初听起来有些离谱的答案,防工委和陆军的领导一点都不意外。

高振东对老毛子的态度他们心里有数,表面合作拉拢,但是在内心高针对老毛子戒备是极深的。

说穿了,他们甚至都知道,别看末敏弹这东西开张是在身毒人头上开的张,但是高振东搞这个东西的真正目的,从来都不是身毒人,他们压根不配。

甚至二代坦克、步兵战车、远程火炮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奔着老毛子去的,别的都是顺带。

而且他的这个戒备是对的,来自北方的压力,不止他感受到了,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所以末敏弹彻底成功之后,最高兴的不是高振东自己,而是陆军老大哥。

只是脏三实在是跳得太高,才先在他们身上小试牛刀而已,身毒人这行为,算是典型的“出头的椽子先烂”。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