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853章 一帧能玩,两帧流畅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打小就清澈  书名: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更新时间:2025-02-03
 
“不过这样一来,为了维持稳定性,就需要在炸弹上方安装这个套件,还要考虑离地高度问题。”

高振东看着他,摇了摇头:“不用考虑离地高度问题。”

“不会吧?这个套件的厚度估计不会太小吧?”张总也觉得搞气动的同志说得对。

“因为你可以把导航套件装在侧面,扔炸弹的时候让它翻半个身就行,如果空间足够,也不用安装在顶部,你装在底部就行,这样你可以压根不考虑套件与飞机的挂接,就用炸弹本身的就可以。那啥,工厂里常用的抱箍,见过没?就用那东西,把套件抱在炸弹上就行。”

高振东这话,说得,让张总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旁边的同志们也觉得,自己也是傻子。一开始大部分人都觉得春雷厂的同志说得有道理。

这个事情上,他们倒是没有去感叹高振东聪明,而是感叹自己傻,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想不到。

“记住,这是个改装套件,只要能达到效果,怎么方便怎么来。”高振东笑道。

有高振东这句话,同志们算是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那弹翼自动展开装置就不用花心思了,机械弹簧直接弹开后锁死,平时靠扎带绑着,展开的时候用倾斜开关触发爆炸螺栓就成。”

“这个开关也不用太精确,大差不差就行,靠飞控系统修正展开后的飞行姿态就完事儿。”

“那就用水银开关嘛,触发角度做得小一点就行。简单、便宜、可靠性好。”水银不算便宜,但是一个水银倾斜开关那点儿用量和复杂控制系统相比,那就算不了什么。

“水银开关会不会因为飞行振动误触发?”

“水银池做深一点,要实在觉得不放心,加一个发射通电才打开的阀板,简单得很。”

空军那头乐得合不拢嘴,而来的其他几个民品配合单位,则是暗暗心惊,原来军用装备研发都是这么搞的,这些大佬这么牛逼的?

如果其他人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告诉他们,一般不这样,今天这个情况是特殊。

“诶,我记得我看到过花旗佬的一种新发明,用那东西好,用那个的话,1吨炸弹和500kg炸弹用的抱箍都一样,通用的,加上这个组件有自主飞控能力,实际上只要满足了炸弹口径的上限,那1吨炸弹和500kg炸弹其实可以用同一个套件,甚至同一套连接件。”

春雷厂的一名结构方面的人员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看得出来,这名同志在工作中也是在不停的充实自己的那种。

能知道花旗佬的新发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振兴电产等渠道在不停的往国内倒腾国外技术资料,但是倒腾进来还要你自己学才行啊。

他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炸弹轻了?那我把控制舵面压一压,调一调,主动适配,也不是不行。

别人都看向了高振东,不是迷信,而是换连接件会带来什么后果,暂时只有他最清楚。

高振东听见这话,就是一喜,这位同志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有实现的可能,就好像一架挂载1吨的滑翔机挂1000kg还是500kg,其实都能挂。

“那你们的飞控工作,可就繁重了啊,哈哈。”高振东笑道。

见高振东没有反对同事的建议,负责飞控的同志很是激动:“您放心,高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能把这个套件的通用化飞控做好。”

高振东点点头:“那就没问题,你们向着这个方向走。不过优先1吨以上的,毕竟这里面可能涉及到风洞等工作。对了,你把那个新发明说给我们听听。”

问这个,主要是为了确认这种新发明的适用性。

听见高振东的话,负责结构的同志在黑板上画出了这个发明。

其实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扎带,MaurusC.Logan于1959年发明,62年获得专利,但既然是第一种,就免不了有缺陷。

想要实现这位同志的想法,也不是不行,就是还差点儿意思。

高振东看完之后,说出了一句让这些同志们大惊失色的话:“啊,原来是这个结构啊,我明白了。这个东西还差点儿意思,我给你们改改,保证比这个好用,咱们用自己的,不占花旗佬的便宜,哈哈哈。”

不是,你速度有这么快?刚看完就能改进?而且这是机械的东西,和你擅长的领域没什么关系。

人和人的差距,有这么大么?

高振东接下来用事实向他们表明,的确有,而且我是挂逼。

高振东站起来,在黑板上画出了后来常用的不锈钢绑扎带抱箍的示意图,这东西他都不用去搜索,因为用过,结构也简单,他随手就能把原理图画出来,对于搞结构的同志来说,有个原理就足够了。

看着高振东画出来的图,搞结构的同志彻底喃喃自语。

“这个的确比那个要好,更适用于不锈钢这种高硬度的材料。”

Logan的发明,扎带本身是要折两次以上的90度,对于钢材来说,有很大的问题,自紧比较困难,但是高总工这个,扎带是一路平着前进的,通过拧动自紧螺栓,非常容易完成自紧。

“对啊,而且这个结构,扎带的突出部分更小、自紧操作施加力量也更容易。”

“诶,这个好,我都想用来用在别的地方了。”

看着高振东当场改进的操作,同志们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

高振东笑道:“这本来就是一种通用紧固件,你们想用在哪里都行,你们自己回去琢磨琢磨,可以多做一些规格,用在不同的场合,记得找标规局那边申请个专利,弄点标准啥的,对你们厂也有好处。”

万万没想到一个课题,居然还能下崽,整出个小课题来。

别管简单不简单,别忘了,我们第一批标准,几乎全是有关螺钉这些工业基础零件的。

就这玩意,就够一些同志吃一辈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高振东想了想,顺手画了另外一种扎带——尼龙扎带。

“我记得花旗人有另一种设计,你们顺便把这东西也弄一下吧,这东西布线好使,给搞飞机、机电的同志,他们肯定喜欢。”

扎带的发明,就是因为飞机布线的需求而催生的,搞飞机、机电的同志肯定喜欢了。

这种小零碎,高振东平时是真想不起来,不过现在既然想起来了,那顺手弄出来也行,高振东抄得毫无心理负担,实际上,第一条尼龙扎带是花旗人于1958年发明的。

春雷厂的张总乐得合不拢嘴,这怎么好意思?这个东西的第一发明人肯定是高总工,但是能解决厂里多少老大难的问题啊。至于尼龙扎带,高总说了花旗人已经搞出来了,那我们就算一个仿制,也能解决一点中低级技术人员的业绩。

“高总工你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好任务。”张总马上拍起了胸脯。

“嗯,这个小事,你们解决就好。现在对于这个电视制导炸弹,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疑虑没有?”

1274没什么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跟着高振东的设计抄,完善工艺就完事儿了。

另一家单位的同志,在经过紧张繁复的计算之后,到此时终于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高总工,可是这个制导方式的前提,是要能基本稳定传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电视信号对吧?”他们是搞电视转播设备的同志,叫他们来,没别的原因,就是为了一个快字儿。

“可是刚才我们算过,在45公里范围内,我们没法稳定传播电视信号,用模拟传输也不行,太远了。”

一般来说,低带宽的模拟传输的距离是要比大带宽数字传输远的,其实都不用做太详细的计算,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香浓定理,带宽大的必定传输短。

高振东没有想着先搞数字传输,这也是最大的原因,他要快!数字的往后放放,先搞模拟的用起来再说。

但是45公里的距离,对于这些同志来说还是有些超纲了,最大的问题是,套件上那点儿空间,也不够他们干啥的。

“套件内空间有限,功率做不大,天线也做不大,就算是功率和天线都上去了,45公里也有些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

其他同志一听,心又凉了,得,这问题才是最大的,其他的都不算问题。

只有防工委的总工和空军的同志丝毫不为所动,这是技术问题对吧?那就没问题了,高振东的风格,他们比谁都清楚。

“我知道,正要说你们这个。你们传输的电视信号,应该是400线,一秒25帧左右,对吧?”高振东笑道。

“嗯,对。”这是公开的,但凡研究过一点这方面的同志都知道。

“但是对于电视制导来说,我不需要你们传输这样的信号,分辨率只需要300线乃至200线,一秒4帧最好,实在不行,一秒一帧也行,能不能做到?”

“一帧能玩,两帧流畅,三帧电竞”这话,在这里含金量十足。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