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黄金时代  第832章 华科电子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 1979黄金时代   作者:睡觉会变白  书名:1979黄金时代  更新时间:2025-02-25
 
庆功宴结束,第一件事是研究李连结的薪水问题。

他属于借调,工作关系还在武术队。陈奇特意给京城发消息,请了武术队和体委领导过来商讨。

随着《黑侠》成功登陆,保不齐有好莱坞的片方找他拍戏,那给的就是美金了。到这个阶段,陈奇才松开一点缰绳,答应他出去接戏。

三方商议。

陈奇表明态度:他出去,但接什么片子要公司审核,有辱国家和华人形象的不接。

武术队和体委的态度,嗯,就是要培养费。

李连结借调来东方公司,拍东方公司的戏,都属于体制内部运作。但接外面的戏,尤其是接好莱坞的戏,那又不一样,因为他本质上还是武术队的运动员,有编制的。

就像姚明去NBA打球,要给上海队和篮协钱的。

还有刘翔的开发,他自己拿50,教练员拿15,培养运动员的地方体育局占20,中国田协留15。

现在虽然没有具体的规定,却也避免不了武术队和体委的意思,而且张嘴就要一半。陈奇还要用李连结呢,居中协调。

最后定在10,暂施行到借调期限为止。

这日。

办公室里,陈奇和傅奇在研究《血战台儿庄》。

“9月份上映吧!”

“李宗仁的夫人和儿子都沟通好了,某些将领的后代也会来,再把剧组主创请来,尤其演老蒋的赵恒多。媒体一造势,首映就成了。”

“10月份是国庆,刚好在此之前热闹热闹。”

“那些录像带已经送进台湾,把《血战台儿庄》的拷贝也弄进去,让老兵们都看看。唉,也不知台湾人民看了录像带都是啥反响,那位姜思璋还能过来么?”

“他一年一次机会,再想见就得绕道美国。”

“那也行啊,在敌后建设根据地,信息畅通非常重要。”

二人敲定计划,立即着手准备。

宣传《血战台儿庄》是上头派下来的任务,一定要让台湾关注这部片子,不知不觉,上头也不把陈奇当做一位纯粹搞电影的同志了。

而在忙这些工作的同时,陈奇抽空去了一趟华科电子。

香港的新界面积非常大,山岭连绵,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

70年代以来,新界不断开发新市镇,荃湾、沙田、大埔、屯门、元朗等等。大埔在新界中部,刚开发不久,人口还比较少,这里有一些规划的工业村。

华科电子便在工业村里。

郭友荣很够意思,亲自陪着陈奇前来,见到一位负责人。负责人对陈奇的到访也莫名其妙,但来者是客,非常热情的招待。

几人进了厂区,规模不算太大,崭新的厂房矗立,职工们却有点垂头丧气。

“1979年,华润与香港科苑公司合资,各取一字,便有了华科,华润占股30。”

“83年,因为入不敷出,科苑公司退出,航天部底下的一家公司接管经营。这些厂房也是当年建的,所以非常新。”

陈奇问:“那现在就是华润与航天部共同占股?”

“对对!”

“听说你们是做电子表、玩具、小型电脑用的芯片,这都是热销产品啊,怎么还能亏损呢?”

“呃……”

他问的直接,对方很尴尬,道:“我们产品过时,美国还对我们技术封锁。我们东拼西凑引进了一条旧的四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用于生产2微米以上线宽的芯片产品,为彩电和电脑配套……”

他见陈奇一脸迷茫,问:“您不懂这个?”

“不懂!”

那你特么参观什么?

负责人郁闷,陈奇笑道:“您只需说,这个东西先进还是落后?”

“不算先进,也不算落后。”

“但就是效益不好?”他问。

“对,效益不好!”

陈奇点点头,继续参观,装模作样看了一圈没看出什么门道,在郭友荣和负责人齐齐翻白眼的鄙视中滚了出去,都以为他突然抽风。

回去的路上。

陈奇坐在车里问:“华科到底亏损多少钱?”

“1亿多港币吧!”

“啥?!”

他震惊不已,道:“这还没黄?”

“航天部和华润两家支撑,怎么黄?不过航天部意见很大,觉得这是个烂摊子,想退出去。”

郭友荣也问:“你小子又不懂研发,你来这干什么?”

“你看啊,他们的产品不算先进也不算落后,就是说还有需求对吧?那为什么亏损呢?简单啊,市场没找准!或者说,他们压根就不会找市场。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我是不懂技术,但我懂人民群众喜欢什么东西!”

“这……”

郭友荣眯了眯眼睛,他知道一些华润内部的动态。

如果华科明年再亏损,航天部估计就退出了,华润想把这摊子接过来。高层与陈奇的判断差不多,就是销售问题,而华润销售经验丰富,说不定能让华科起死回生。

但话又说回来,在琢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回事上,谁比得过陈奇同志?

郭友荣心里一跳,说不定真能合作一把,只是对方跨界跨的也太离谱了。

台北。

张德山的馒头店在这条街上颇有名气,他操着一口山东菏泽的口音,蒸的馒头又白又软,生意非常好。街坊都知道他平时节省,勤劳能干,攒钱供孩子读书留学。

这日下午,张德山一反常态的提前关了门。

骑着自行车还有点鬼鬼祟祟的来到一个地方,这是一座独立的二层小楼,有个小院,主人经济条件不错。

“高大哥!”

“老张来了,先坐一会,人还没到呢!”

主人是个50多岁的老头,文质彬彬,他叫高炳涵,是名律师,老家也在菏泽。这些老兵大多粗人,没文化,有事都找高炳涵商量,慢慢形成了一个菏泽乡籍的小团体。

不多时,大家陆陆续续到了,竟然有十几人。

“哟老张,烧饼吃了么?”

“舍不得吃,你吃了?”

“我也舍不得,耿饼我也没吃,红枣让我儿子吃了。”

“我们家也是,红枣、山楂都给孩子吃了,我尝了一口,还是那个味儿。”

大家说着说着,忽然叹息起来。

这是不久前,一个移民阿根廷的山东大姐,回去了一趟菏泽,特意绕道台湾来看他们,带了一些家乡特产和一包菏泽的泥土。

每人分得烧饼1个、耿饼3个、山楂5粒、红枣5粒和一把泥土。

他们定期在高炳涵家里聚会,抱团取暖,以为今天也像往常一样聊聊天,喝喝茶。谁知高炳涵见人齐了,把门锁上,窗帘拉上,小心翼翼的摸出一盒录像带来。

“这是姜思璋先生给我的,大家一起看看。”

“什么啊?”

“高大哥你学坏了,聚众看小电影?”

“你放屁!”

高炳涵骂了一句粗口,把录像带塞进机子,他自己也没看过呢,紧张又期待的盯着电视屏幕,喃喃道:“这是俺们老家,俺们老家!”

(冇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