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说,研究顾学很有意思呢?因为顾陆依旧在创作。所以我们这门课程是成长型的课程,很多理论都没定论,甚至你们能够研究出推翻我观点的成果。”陈教授就是这么一说,用来鼓励学生们。他认为这世界上没人比他更懂顾陆,包括顾陆自己。
陈教授继续说,“今天就来说说顾陆文风单元具有非常强烈的进化属性,《侏儒》《生存卡》以及《呆儿木什》……”
广外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的课堂上,本节课是陈教授开的“顾陆特殊风格的形成”,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真不少。甚至课堂上,比陈教授主要科目的氛围还好,主要顾陆的作品学生们距离近很多。
陕大的“走进乡土文学贾平凹”课程,南师大的“苏童艺术特色”课程,内大的“阿来的意义”等等课程,作家活着被研究的例子不多,但也绝不罕见。只是好像顾陆这类还没毕业,人生路刚开始就被当做一门课程被人研究的例子,用歇后语来表明吧,大橘的爆发——绝无仅有!
学生们或走神,或记笔记,或补瞌睡,陈教授在课堂上的脾气比较好。
“《呆儿木什》是顾陆最新在人民文学连载的作品,或许你们还没看过。”陈教授说,“生存卡和侏儒你们都看了吧,有什么感想。”
一问三不知,哦不,还是有学霸仔细研究过的,学霸回应,“想象力非常丰富,和顾陆刚开始写书的作品一样,文字插着翅膀。”
“对,”陈教授投以赞许的目光,“顾陆在写作初期,思想和文笔都比较稚嫩,如墙上的窟窿、好心、想成为上帝的巴士司机。”
转身在黑板写上[想象力],陈教授又圈住这三字,“顾陆经过五年的蛰伏期,无论文笔和思想都有质的提升,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民文学连载的作品,看作是故事会连载的进化版。甚至能够一一对应,想成为上帝的巴士司机对应生存卡,对时间的思考。好心对应侏儒,社会和他人期待的驯化……”
台下唰唰记着笔记。
严格来说,大多数辅修这门课程的同学对顾陆的作品都还挺了解,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有趣。
但——经陈教授一讲述,“有趣”认知从学生们脑中剥离,就只剩下“哦哦作者好厉害”的感想。
“好了,我这里有一篇书单,是顾陆的阅读书单。”陈教授拜访黎老师时,记录下来的。因为顾陆一开始买不起书,看到的书籍都是黎老师给的,所以陈教授的研究中,顾陆的前期写作路线和黎老师的文学品味关系很大。
研究顾学,陈教授是认真的!
他一天的工作时间,研究西语占据6成,那么顾学也有4成。
“我们这堂课的作业是看这个书单,能不能试着分析出,顾陆创作的时间线和这些作品有什么关联。”陈教授布置了课后作业。
刚好下课了,陈教授走出教室。
他手机时刻关注着互联网上那些个攻击顾陆的作家。
[“下一届鲁迅奖,他获奖的几率很高啊。”“不一定,太奇幻也不受评委组喜欢,他们更爱写实的风格。”“也对,好是好,但不一定被认可。”“顾陆如果把写传记的能力融合到短篇中,前途不可限量啊。”“顾陆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我一早就说……]
大西北文学圈,要么删掉了自己之前的言论,要么就前倨后恭。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本以为可以出手的,没想到一个能打的都没。”陈教授感慨。
《人民文学》上卷首的推荐作品,就是本期最优秀的,或者是主编个人偏好的。
无论是那种,三期连续上,都足够坐实顾陆作品中的文学性。怀疑?你是看不上人民文学,还是对编辑部有意见?!
“一步步走打碎质疑。”至于奇幻元素太多?陈教授有信心顾陆会再度进化。
那么咕噜大王还能超进化成魔戒呼噜吗?
得看能否抽到《指环王》,反正蓝星是没有这部作品的。
“戒指难道不是指环王的重要物品吗?为什么没用?”顾陆在商场吃完自助餐,路过SANFU(一个精品店),余光瞧见装饰用的戒指,他神色一动。就买了一个。
没触发合成列表,难不成默认魔戒不是戒指?顾陆有点迷惑了。
可当他踏出精品店的时候,熟悉的感觉却出现了,但触发的并非他期待的那部作品。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头号畅销书作家通宵之王
“通宵之王,这个称呼好像我知道,有点印象,我听说过这位大师。”顾陆思索。
走出商场,他回忆起来了,是肯·福莱特,被誉为只要翻开他作品看10页,就会想要通宵看完的作家。
因为肯大师作品的题材,他一直没去读,但却知道江湖中流传着他的传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那就不是圣殿春秋,我记得圣殿好像是中世纪的故事。那么金额……是巨人的陨落!”
《巨人的陨落》有多牛呢?仿佛曾经是畅销书巨人斯蒂芬金真的陨落,而肯·福莱特成为新的巨人。地球2007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仅书名和数百字的梗概,全球各大出版商争相开价。末了,班坦图书公司和企鹅出版集团拿下,预付稿酬5000万美元。
当然,价格高是和作者的知名度关系更大,《巨人的陨落》出版也是化为巨人血肉的——10年时间横扫了十六国销量榜,让肯成为比肩斯蒂芬金的畅销书作家。
且前者的作品都是大长篇。顾陆就记得他没啃肯大师的作品,有个原因是太长,得有五六十万字吧?
这长度对网文或许才开始,但对实体书可是结结实实的三大本。
本来想指环王,没曾想触发了这样一张王牌。和《指环王》差不多,如此大长篇是能给作家打下根基。以后再如何拉胯,也不会跌落神坛。
《小王子》也能,但或许得等到顾陆死后。
“这么一部作品,如果写出来可以从亚洲畅销书作家,直接成为世界畅销书作家。”让顾陆感到可惜的是,完全不知道的内容,没办法走捷径。
“以一战为背景的话,我最近也要尽可能往这个方向贴,才能有触及到。”这书顾陆是真喜欢,一点也不想错过。
所以把主观能动性发展起来,他找了半天,找到在万富美术馆里有“一战照片展览”,顾陆买票。毕竟一战时期是二十世纪初,照相技术没那么发达,但相关照片还是挺稀有的。
很及时,唯一的缺点是万富美术馆在魔都。也没关系,顾陆瞧一眼课程表,有时间的。
为何他能快速的找到相应的展览呢?
很简单,下载一个iMuseum就行,喜欢看各类展会可以查看。
你看,爱与不爱真心很明显。触发其余关键词,他也会想办法合成,但没这般急不可待。
不仅是第一时间订购万富美术馆相应的票,还准备去拜访北大研究一战很牛的教授,顾陆连走路都在用手机敲字。
“手机尾号报一下。”司机道。
顾陆念尾号,暗号对齐,车辆行驶。他正想继续联系历史学教授来着,就接到一个电话。
被打断了——
“顾陆老师,能不能……帮一个忙啊?”
“是知道顾陆老师很忙碌,如果不是没办法,也不会麻烦顾陆老师。”
电话那头说话者是老李,前前任《故事会》红版A组副审编,前任“多多啦公司内容负责人”,现在的——什么来着?老李还未说呢。
即便求人帮忙,不过老熟人话语这么卑微,仍然让顾陆顿了顿。而且比起记忆中,语气变了非常多。
“李哥,有什么事你直说,只要能帮我一定帮。”顾陆给了一颗定心丸。
穿越初来乍到,身为故事会审编的老李帮了太多。
“就——唉,中年失业,没想到被我遇到了。”快奔五十多的老李叹气,带着怨气地讲述自己经历。
多多啦是一家“网文”公司,为何要打引号呢,因为走的并非传统网文,是公众号、百家号等渠道的软文。前几年是挺挣钱,但近两年短视频兴起,营收越来越少,老李再度失业。
为什么是再度呢,因为故事会他也是被裁的……按理来说他这类老审编,只要不犯大错误,是不会出事的。
还记得老李的优点吗?出版圈人脉广,可以说什么杂志的编辑都认识。可这也是缺点,当他遇见欣赏的作品,就喜欢把作家介绍到更合适的杂志去投稿。
等于是挖自己公司墙角,两次被裁员都是因为这原因。当然补偿是拿足了的。
顾陆怎么评价呢?老李确实不对,可他是既得利益者啊,当初正是老李帮他,通过《砸碎小猪》将其介绍给《少年文艺》杂志社。
“那么李哥……你现在是想马上创业,还是?”顾陆把话延续下去。
“四十五岁往上啊,是人生最难的阶段。孩子要成家立业,家里需要补贴,老父亲老母亲身体也开始逐渐的出问题。另一半呢,基本也无法给予情绪价值了,成为亲人。”老李现在的说话方式,都是先埋怨一圈再说事儿。
他道,“即便有一点存款,但不敢休息啊,不能休息。”
“准备做什么?”顾陆问,如果是借钱创业,对当前的咕噜大王来说,反而是最简单的事。
“我入住了当当网,接了一个新项目。”老李说,“虽然说是项目负责人,但目前是光杆司令。成功了才能站稳脚很。”
“当当网不错的平台,在国内应该称得上top10的电商平台了吧。”顾陆说,虽然他并数不出十个电商来。
顾陆说,“那主要负责什么项目?”
“当当网想让客户在网页和APP的停留时间更长,所以启动了一个,当当电子书的项目。”老李说,“我就负责这个。”
他真正想问的是,都有这业务的情况,如何能提高停留时间?更关键拿什么和豆瓣和QQ阅读竞争,真有人会先看书时点开当当吗?产品经理怎么想的。
以上的所有问题,都伴随老李的下一句话给出了答案,“想要搞独家,签约更多书籍的独家电子版。”
“独家电子版——”顾陆想了想说,“我的书电子版应该都售出了。”
这个其实顾陆不关注的,比方说《平面国》就能在QQ阅读瞧见两个版本,一个是少年儿童出版社授权的版本,还有一个是川科出版社授权版本。
反正钱是给顾陆分红的。
“我知道,这我肯定知道。”老李说,“主要是先问问顾陆老师你新作,可不可以……”
“你提前打招呼了肯定没问题,但我电子版一般是这实体书出版半年后才上架,这远水解不了近渴吧。”顾陆说,“我这有一个办法,李哥你可以参考一下。”
顾陆说了自己的想法,老李听完瞪大眼睛,这不好吧……
另一面,说说咕噜大王发送给闻理事长两份报告的后续反应吧。
大外交国际智库的专家们正在开大会。
有七八位专家到场,还有五位用视频会议方式参加。他们是真正意义上对国家有关的专家,并非互联网上的砖家虫豸。
瞧瞧头衔就知晓,大英问题著名学者、对法政策询委会专家,又或是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
“辛苦各位专家了,这两份是顾陆专家的实践报告。”闻理事长下发文件。
专家们神色各异,或疑惑(时间太短),或冷漠,或高兴。
其中,大英问题著名学者韦龄赏快速的过一遍之后,第二份文件还未来得及看,就直截了当地问,“闻理事长这份报告的数据是否属实?”
身为大英问题专家,对大英的政治构成,以及文化圈层是有一定了解的。
正是了解,才会对眼前第一份文件产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