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廷的至高议会,圣域一切决策的起始点,说这里是教廷权力最中心的位置也丝毫不为过。
而现在,你将“权力”握在了手中。
你的手中握着议员的头颅,这一幕令人毛骨悚然。周围的人几乎都失去了行动能力,他们惊恐地看着你,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欧帕尔小姐——那位先前还在维护你的“圣女”小姐,此时已经彻底吓懵了。她的身体僵硬,瘫坐在地上,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恐惧和震惊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无法动弹。
两位最先对你出手的“主教”的圣躯与其他被你屠杀的议员一样,姿势不雅地瘫在议会中央。他们的身体扭曲,血迹斑斑,曾经的威严和神圣已经荡然无存。
你不由得感慨,即便是如此“深入”命途的神职者,在死后也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能够如此顺利的“清剿”教廷议会,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你的实力比起之前扮演“灰袍尊者”时还要强上些许,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要感谢议会内这四位“主教”的轻视了。
如果不是他们的“轻视”给了你先发制人的机会,想要处理刚才的局面或许还要多费一番功夫。
实际上,即使有着与灰袍尊者“持平”的战绩,也并未引起他们的警觉。
因为拥有实力的“大主教”一方与拥有权力的“议会”一方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同一“阵营”,所以在针对灰烬院这一事件上,双方其实是持有不同态度的。
这些主教普遍认为在灰烬院事件上的失利主要源自于议会所作出的错误判断,损失最大的那次战斗也是误判了“无火使徒”艾维菈的实力,并且因其“斩首行动”发生在灰雾笼罩之地,在命途本就有所削弱的情况下,又被那位灰袍尊者找到了机会,强行拆分成了两次对单与一次二打一。
而且罗修·诺维茨基的“持平”战绩本就十分微妙,因为是“灰袍尊者”主动撤走,而这个“主动”就包含了多种可能性了。
毕竟如果罗修·诺维茨基有高于灰袍尊者的能力,这场发生在圣域内的战斗,就该以灰袍尊者的“败走”为结局了。
你留下了议会中“部分”人的性命,但在经历了刚才的那些事情后,他们看向你的眼神中早就充满了恐惧。
这些人都是你经过考量后留下的——毕竟议会的存在还是有必要的,控制人总要比控制一个脱缰的体系要容易得多。
正如伱所承诺的那样,你将引起这座圣域腐败的根源展示给全圣城的人看
所谓的内审本就不合规则,内审便意味着其中的内容不适宜展示给圣域中的其他人来看,所以你早在内审前便做好了准备。
这场“内审”在你的手段下,几乎同时展示给了全圣城的居民观看,内审成为了“公审”,而这一切是议会内的众人未曾想到的。
不符合流程的审判,违背民意的判决,再加上那些议员荒唐的话语。
一切都如同你最初在圣城所说的那般——圣域衰落的根源在于教廷的腐败。
这场“内审”让圣城内绝大多数人都看到了议会上层的丑恶嘴脸
在你的引导下,他们的积压已久的迷惘,怨气,困惑,全部都宣泄到了具体的客体之上。
于是,你以圣序之名手执审判的全部条件都凑齐了。
接下来,你的每一次手起刀落,都是在替圣城之人挥下。
最后,你捏着那位宣判你罪行的“议长”,走到了画面前。
这位议会中掌握着极大话语权的老者此时却狼狈之极,丑态尽显
“审判”距离他的脖颈仅仅不到一厘米。
你说道:
“——斯罪已昭”
“长夜将明!”
话落,你的刀对着他的脖子,插了下去。
你隐约听到了圣城各处所传来欢呼的声音。
圣城拥趸,拨云见日
你步出议会,不知何时,议会前已聚集了无数人,他们的眼神狂热,如同信徒对神明的崇拜。他们的声音如潮水般涌动,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教廷的尖塔和穹顶上,微光亮起。人群中,信徒们手持蜡烛和鲜花,如星辰般点缀。
以往的教皇必须经过“议会”决断,经由审判庭审核,最后才会在圣序之光的见证下登上此位。
但现在,议会已经被你毁了一半,审判庭也不敢“审核”,你的行为绝对算得上大逆不道,但这最后一道程序,却意外的完成了。
你站在议会大厅的废墟中,四周是断壁残垣,空气中弥漫着血腥,血液染红了你的神袍。
那原本洁白无瑕的衣衫,现在被殷红的血迹所覆盖,你的脸上,头发上也沾满了血液,形成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然而,尽管你的神袍和身体上沾满了血液,圣序之光却依然落在了你的身上。
这道光芒是如此的纯净和明亮,它似乎洗涤了你身上的血迹,让你看起来宛若圣序的化身。
巨大的十字架被高举在人群中,它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仿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庇护所。
你知晓,今日过后,万膝必向你跪拜,万口将凭你起誓。
翌日,教廷缄口,议会之事似从未发生过。
同一日,教廷门槛被无数信徒踏破,信徒们如潮水般涌入教廷,他们的脚步声在大厅中回荡,眼神中充满了敬仰和狂热。
他们的声音汇集成一片,高喊着“异端已除,新皇当立”。
圣城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个声音,人们站在街头巷尾,高举着手中的旗帜,圣城各处无不呼赞“罗修·诺维茨基”之名
圣历二一六年的令月土曜日,“血染议会”事件后,议会权力极大削弱。
罗修·诺维茨基以圣序之名清剿议会,根除毒瘤,在其步出议会后,民众聚集,眼神狂热,圣歌赞美,声如潮水
在几乎全圣城人的拥趸下,罗修·诺维茨基登上了新的“教皇”之位。
此即“独裁教谕”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