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杨口掠影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晋末长剑   作者:孤独麦客  书名:晋末长剑  更新时间:2025-02-08
 
符宝慵懒地靠在金线软枕上,侍婢们来来回回,如穿花蝴蝶一般,捧着各色妆,为她梳妆。

桓温坐在一旁,看着妻子精致的妆容,说道:「官船运不了许多货。我找习家借了些船,应该够用了。这些船就跟在运兵船后面,一路上可保无碍。」

「习家愿意借你船乃至船工,这人情可不小了。」符宝说道:「你笨啊!欠了人情了不知道么?」

桓温沉默片刻,道:「陛下不许官船私用。」

符宝无话可说了。

父亲是宠她,但有些事情也不会毫无缘由地迁就。

乘坐官船,你随身带一些行李乃人之常情,不会过多苛责。

朝廷为了贴补运兵,还充许每人携带一个固定大小的箱子呢。箱子里放什么不管,一般都是装一些紧俏的货物,到目的地后找相熟的商徒卖掉,赚取两地间的差价。

运兵如此是明文规定可以这么做,官员没有这项便利,但随身带几个箱子也没人苛责,一般都不会说什么。可堂而皇之地载运货物,确实过分了一些。

侍婢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鎏金香盒,香味顿时弥散开来。

此为龙涎香,一般来说都是西域胡商长途转运而来。至于他们从哪里得到的,却无人知晓了,兴许他们也是二道贩子。

这会符宝所用的龙涎香是合香,即调和其他香料后的成品,但依然价比黄金。若非她讨人喜欢,也不会得到这么一整盒。

香盒打开后,符宝取了一点,涂抹在手上。想了想后,又往肩颈、耳后抹了一点。

桓温在一旁默默看着。

龙亢桓氏可没这么奢侈,一个是他们家族是刑家,颇受打压,另外他们确实也没渠道买龙涎香一一魏晋之时,不但女人用龙涎香,男人也用,甚至用量更大。

娶了一个公主回家,好养吗?

「家令刘渺会跟你一起过去,还有许昌来的五十个人。」抹完香料后,符宝站起身,走到桓温面前,轻笑道:「香吗?」

桓温扭头看了看,侍婢们纷纷低头。

看着符宝逼视的目光,桓温笑了笑,轻声道:「娘子玉骨冰肌,暗香自生,

胜却兰麝龙涎。」

符宝噗一笑,轻轻抱住了桓温,道:「有我父几分火候了。」

桓温听了只能尬笑。

「行经杨口之时,把货交给宛城赵家的人即可。赵氏以前是南阳国的,受家舅(刘泌)简拔之恩,他会想办法与晋人联络的。」符宝松开手,轻声说道:「夫君,我日常用度很大的,以后货殖之事要多勤勉一些哦。」

桓温点了点头。

娶了公主,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明摆着的,坏处则是花销真的大。

不过符宝也没花他的钱。以龙亢桓氏这个财力,怕是有点困难,最现实的方法还是通过货殖多多赚钱,然后再想办法营建庄园,细水长流。

不过,做买卖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诸葛恢出任荆州都督后,普廷很快罢湘州,诸郡悉数并入荆州。

又以光禄勋陆哗为荆州刺史,聊为制衡,

不过在这种边防重地,即便不是不领兵的单车刺史,陆哗也控制不住诸葛恢。于是乎,边境贸易就慢慢展开了。

这是一桩双方明面上都不支持,但又都乐见其成的灰色贸易。

目前知道的人不多,还没大范围传扬开来,符宝也是听父亲和舅舅说的,于是让家令刘渺想想办法。

刘渺的办法是召集一批许昌商徒,让他们准备货物,然后跟着运兵船南下,

等于是蹭运兵的安全保护。抵达地头后,再依靠田曹尚书刘泌的关系搭上普人做买卖,条件是事成后分润好处。

当然,符宝的庄园(景福苑)也准备了一些财货,一起发送至杨口,与普人互市。

这项买卖现在很有赚头,参与的人多了以后就没那么赚了,所以符宝打算趁着现在狠赚几笔,把建庄园的钱弄出来一一她本来就是一个小财迷。

二十一日,桓温带着一千运兵离开了襄阳。

一时间,停泊在洄湖、蔡洲河面上的船只悉数南下,浩浩荡荡奔向杨口。

杨口城池经历了一番修,城头飘扬着「梁」字大旗。似乎还有些军兵,但不知哪来的。

在城下的河浦停船之后,桓温忍不住登上了座船顶舱,俯瞰四野。

只第一眼,他就惊了。

地图上只画了沔水、杨水两条河,可你若真按这地图打仗,绝对会被坑死,

盖因两条大河之外,还有密如蛛网般的小河沟。

这些河沟太小了,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有,但却是真真切切的河流。

再远处,泥泞的土地上芦苇丛生,偶有几只水鸟掠过,激起一圈圈涟漪。

八月下旬的天还是很热的,这会正值午时,桓温仿佛感受到了天地之间那匐盒的水汽,让人汗淡淡的,连呼吸之间都充满了潮湿闷热。

这鬼地方,竟比江南还热。

一群群穿着粗麻布短打衣服的人行走在松软的泥地中,挥舞着锹镐,不断挖掘着湿润的泥土。

有些泥土在水底浸润了千万年,无数草木乃至人畜尸体腐烂其中,被挖掘出来后堆积在岸边,反复夯实,形成一道道黑色的堤坝。

水底不断有气泡涌出,散发着难闻的味道。但正在劳作的人们已经习惯了,

对这一切熟视无睹。

在他们的努力下,被芦苇和水泊包围的沙洲渐渐被垫高了,表面铺满了黑色的淤泥。

一间间芦苇编制的草屋出现在沙洲上,光着屁股的孩童打打闹闹,嬉笑不已。

桓温注意到,所有沙洲上都还没种上庄稼。

人们似乎只是清理了上面的草木,并将沙洲低洼卑湿处用淤泥垫了一下,然后便是修筑长围,把沙洲团团围护起来,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岛屿。

或许明年才能种粮食吧。

他又走到船只另一侧,看向杨口城城池附近居然已经有部分人在种粮食了。他听说过这些人:颖川庾氏介绍来的商屯百姓。

庾家可真是风光啊!

杨口城附近是有一片好地的。也许在数百年前和远处的那些淤泥沼泽差不多,但自三国以来屡经改造,已经形成了陂池、灌渠、农田一体的耕作区,乃东吴世兵部曲军屯之所。

直到去年秋天,这片地似乎还收了一季粮食,现在被庾家介绍来的商徒占了不过他们也不全是坐享其成。

桓温观察到,商屯民壮在农田边缘处继续向外扩张,填平了两条小河,疏浚了又一个沼泽,似乎想将其改造为第二个陂池,灌溉第二片耕作区。

是了,他们终究是要靠种粮赚钱的,开垦出来的田地越多越好。

如此看来,倒也不算太过分。

桓温很快下了座船,当他踏上坚实的陆地时,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辆牛车。

十余人哭哭啼啼,跟在牛车旁边。

车上是一卷苇席,鼓鼓囊囊的,从席子边缘露出的一双青黑色的光脚来看,

定然是尸体了。

他叹息一声,情不自禁顺着牛车前行的方向望去:东边一处荒芜的河滩上,

已经堆起了数十座新坟。

坟很简陋,远远望去像是不起眼的土包一般,一如这些在开荒中无声无息死去的卑微百姓。

这几十座新坟,其实只是个开始罢了!

桓温收回目光,来到了杨口城北这里辟出了一块地,用低矮的篱色圈了起来。

篱笆墙内,人头赞动,声浪四起。操着各种口音的商徒在此汇集,口沫横飞地讨价还价。

有些人完全就是一副不屑的表情,嘴里的话更是刻薄无比,将别人的货贬低得一文不值。但当货主被说得恼火无比,让他滚蛋时,这人却如脚下生根一般,

就是不走。

还有人看着就是一副江贼水匪的模样,一边随意挑抹着货物,一边暗中观察说他们是纯粹的水匪可能冤枉了,因为他们自己也做买卖,但就是给人一种凶狠、阴鹭、贪婪的感觉。

所以,也别怪许昌商徒求到景福公主门下,桓温这个手握三千运兵的度支校尉真的是荆北地区炙手可热的人物,仅次于水师都督杨宝。

周围地形这么复杂,人烟又是如此荒芜,杀人越货之后划进小河、躲进芦苇荡里,真的很难追捕。甚至于,很多贼匪就是本地民户,临时出去劫掠一番,然后躲进乡里,当地人还会故意隐瞒、保护他们,你怎么查?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道理商徒们最懂了。

「诸葛道明还真是看得开」在篱色墙外转了一圈后,桓温感慨无比。

公主家令刘渺听了,笑道:「诸葛道明怕是只想守住武昌、夏口,压根就没想着收复失地。来杨口的武昌商徒,却不知有多少是诸葛家的。我看哪,若是上点心,一年货殖百万不成问题。如此数年,诸葛家俨然巨富矣。」

诸葛氏参与这些买卖了吗?桓温不知道。

但易地而处,桓温觉得他绝对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哪怕货殖得来的钱财自己不用,也可以养军啊。

你清高不爱钱,但手下将佐要钱啊,土兵们要吃饭啊。

只是一一买卖做得如此兴盛,还有心思打仗吗?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