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芳  序章 弘历的玩具

类别: 历史 | 清史民国   作者:御炎  书名:兰芳  更新时间:2024-01-17
 
清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三月初四,京师,紫禁城。这一日,风和日丽。

上午,担任大清宫廷造办处行走官职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蒋友仁带着一名行色匆匆的与他差不多相貌的传教士与一大群抬着大箱小箱的宫廷宦官行走在紫禁城之中。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并非清帝国的子民,但是这三名传教士一并身着清帝国官员的服饰,且与随行的宦官们一样,低着头,身体前驱,小步快走。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宫廷御花园,根据前来引导他们的宦官的说法,此时此刻,大清帝国的无上统治者乾隆皇帝弘历已经在御花园与他的后妃和亲近的王公大臣们“恭候多时”了。

一群人走着走着,已经在帝国宫廷中为弘历服务了二十五年的蒋友仁的心思稍稍有些恍惚。

临近御花园的时候,他想起了昨天晚上,他那位刚从法国抵达清帝国的耶稣会的同仁李俊贤对他的提问。

当时,李俊贤一边捣鼓着他熟悉了没多久的抽气机,一边向蒋友仁发问。

“米歇尔,明天御花园真的会有很多清国贵族和高官来吗?皇帝真的会在场吗?我自从来了清国,还从没见过皇帝,皇帝真的会喜欢我们带来的东西吗?”

蒋友仁当时正在用李俊贤带来的最新款式的望远镜观察星空,听到李俊贤如此发问,点了点头,

“会的,放心吧,皇帝很喜欢我们带来的新东西,只要是清国没有的,皇帝都有十足的好奇心,都很愿意观摩,几十年了,从没有变过。”

“这样的话,皇帝会不会答应我们放开传教的限制呢?”

李俊贤一听,便有些兴奋,低声道:“这些都是最新的科学产品,巴黎教会那边花费了很多功夫才弄到的,尤其是这台望远镜,那可是去年才制成的最新产品,我们出发之前,巴黎的主教对我们此行抱有很大的期望。”

蒋友仁没说话,只是面色上稍稍有些落寞之意。

李俊贤没看出蒋友仁面色上的落寞,自顾自地说着:“你也知道,欧洲很多王室对我们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教皇刚上位没多久,位置不稳,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教会给他的压力很大,他虽然想要保住我们,但是缺少时间和机遇。

这一次我们来,就是为了做一次努力,让清国皇帝允许我们传教,这样一来,消息传回去,我们耶稣会达成了几百年来都没有人可以达成的使命,那些反对我们的君主也不敢对我们有什么想法了,毕竟他们可不敢得罪清国皇帝。”

蒋友仁闻言,稍稍叹了口气。

他如何不知道耶稣会眼下在欧洲的尴尬处境呢?

他当然也想要为耶稣会的存续做一些工作,他知道欧陆各国对完全屠灭了称霸中亚的准噶尔汗国的大清帝国的畏惧和忌惮,所以他为那位最高统治者竭尽全力的服务了二十五年,也竭尽全力的游说了二十五年。

但是皇帝的态度一如既往,不曾动摇。

经过二十五年的漫长时间,蒋友仁也渐渐的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还能留在皇帝身边。

无外乎自己掌握着皇帝所需要的绘画、机械、数学、天文方面的知识,可以为皇帝在日常生活和个人享受方面提供足够的便利与愉悦。

比如自己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充满了法国宫廷风格的圆明园大水法,便深受皇帝的喜爱。

他知道,皇帝对待他、以及他的那些传教士同仁们的态度,实质上便是对待一名工匠的态度。

不管他这名“工匠”多么精巧能干,掌握着多少清帝国工匠和天文学家未能掌握的知识,但是在清帝国,工匠的地位始终是低下的,甚至于最优秀的天文学家在清帝国也只能止步于“钦天监”。

蒋友仁很清楚,在清帝国的宫廷序列之中,钦天监官员的地位很低,也没什么权势。

还是那句话,清帝国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有着自己的社会等级制度,和欧洲完全不同。

曾几何时,一位大名鼎鼎的前辈曾告诫他们这些前赴后继的想要在清帝国开拓传教事业的欧洲传教士们,在清帝国,要避免被人认为他们是两种人。

一种是僧侣。

另一种,就是工匠。

一旦被认为是工匠,并且产生了相关的刻板印象,他们的传教事业就真的很糟糕了,所以蒋友仁一直在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是他尴尬的发现,他越努力,他就越像是一个真正的工匠。

皇帝似乎只在意他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并且让他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使他成为地位稳固的宫廷官员,给他很不错的生活待遇。

可蒋友仁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真正的理想,不管他如何的想要否认,他就是皇帝眼中的“大匠”。

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恢复信心,以一名虔诚的信徒的坚定意志支撑着他的前行……

然而在二十五年之后的今天,他几乎快要对自己的传教事业绝望了。

结果,耶稣会在欧洲面临的巨大困境使得这位五十七岁的暮年传教士无论如何都要重新振作起来,向着自己已经摇摇欲坠的理想发起或许是最后一次的冲锋——哪怕他的行动如同唐吉珂德一般可笑,他也要做最后一次的尝试。

看着刚刚前来清帝国、对于这个老大帝国并没有什么了解的同仁,蒋友仁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无话的夜晚过去,他们一行人已经抵达了御花园的门口。

恍惚中,蒋友仁似乎看到了那個衣着滑稽的“骑士”唐吉珂德就在自己面前,脸上带着荒诞不羁的笑容,歪歪扭扭地向着那座风车发起冲击。

此时此刻,他或许就是唐吉珂德也说不定。

怀着如此甚至有些悲壮的想法,蒋友仁在御花园门口挺直了腰杆,在内侍宦官们的引领之下,进入了大清帝国的皇家园林——那位拥有着无上权力、远超任何一位欧洲君主威势的清国皇帝的个人享乐园。

此时正值乾隆三十七年的开春之际,御花园内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好一派争奇斗艳的景象。

困顿于金川战事和云南贪腐案的弘历在经历了去年一整年和今年开年的劳累之后,觉得自己应该抓紧时间休息休息,以备之后万一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还要全身心投入进去。

他今年已经六十一岁了,并不是一个年轻君主了,御极天下三十七年以来,他自认自己勤于政务、夙兴夜寐,竭尽全力把大清帝国推向了兴盛的高峰,为此奉献了他全部的青春和热血。

所以,他对自己治理天下的成绩颇为自得。

可不知道为什么,每当他想要停下来稍微欣赏一下被自己治理的无比兴盛、恭顺的国度的时候,总有些宵小之辈在边远之地掀起叛乱,给他的统治成果抹黑,这让他颇为恼怒。

好在,他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忠良之臣,比如阿桂,比如福康安,比如傅恒,比如海兰察,这些骁勇之将在帝国疆域之中纵横驰骋,将一个接一个的叛乱之贼斩下头颅,竭尽全力的维护着他的统治。

乾隆朝中前期,的确是大清帝国的多事之秋,却也是大清帝国将星云集、军事实力攀登至巅峰的时代。

这一时期,大清帝国打遍周边无敌手,凡有战,最终的结局基本都是胜利,弘历所追求的远超过往历朝历代的堪称第一的文治武功,也在这样一群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将的努力下,逐渐变为事实。

大清帝国在弘历的治理下,已然登上巅峰。

每每念及此,六十一岁的弘历便觉得自己有资格享受这花花天下,享受着这世间一切的美好,所有的宵小之辈纵有不轨之心,到头来也不过是在为他的帝国大业添砖加瓦。

所以在这开春之日,忙过了农业相关的祭祀和政治表演之后,弘历便带着王公贵族、后宫嫔妃们齐聚御花园,在这里观赏来自天下各地的名花名草,享受着从天下各地汇聚而来的贡品,共享乾隆盛世。

王公贵族们也好,后宫嫔妃们也好,面对御极天下三十七年的弘历,除了恭顺,便是恭顺。

他们笑容可掬,口出恭贺之言,双膝跪在弘历面前,大礼参拜,向他奉上最好的美酒,将一切所能想到的全部的恭贺之语全都用在了弘历的身上。

他们所有人都清楚,弘历不仅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也掌握着他们荣华富贵的开关。

只要他稍微动动想法,一开,则鸡犬升天,一关,则万劫不覆。

为了美好的明天,他们情愿放弃一切作为人的尊严,竭尽全力的以“奴才”的身份讨好这位帝国最高统治者,以期从他的手指缝里扣出一丁点的权力,如此,便足够他们全家满门奢侈享乐了。

弘历感受着王公贵族们、后宫嫔妃们的竭力恭贺,面色红润的他此时此刻正无比快乐。

虽然他很清楚这些人为了什么而如此恭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沉迷于这种恭顺之中,因为他很自信,自己的内心深处,始终是清醒的、警惕的。

从乾隆十三年之后,这种警惕便从未消失过。

他可以享受这些人的恭顺,并非为了他们的恭顺,稍微松松自己的拳头,从手指缝里刻意露出一丁点的权力给他们。

然而只要这些人通过这些权力做了一些对他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的事情,那么,他也能轻而易举的收回这些权力,并且把这些人置于死地。

乾隆十三年以后,一度幻想过成为儒家学者口中圣君的弘历就死了,而现在端坐于尊位之上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势的弘历,是一位冷血无情且坚韧不拔的顶级聪慧的独裁统治者。

论帝王权术,论个人能力,千古能与之相较者,寥寥无几。

所以,他温和的笑容之后所隐藏着的,是一张溅满了血的脸,而这一脸的血,正是他得以创造属于他的盛世的根基之所在。

几杯酒下肚,弘历的心情更加不错,而就在此时,他最近很有些喜欢的粘杆处侍卫钮祜禄和珅一路小跑着来到了他的面前。

“皇上,蒋友仁已经到了。”

弘历看了看自己面前这面如冠玉一表人才的年轻人,点了点头。

“让他们进来。”

“嗻。”

和绅应诺,转身离去。

作为这伟大盛世的小小注脚,从西洋之地远道而来的欧洲传教士们也是清帝国宫廷里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从康熙朝,到雍正朝,再到弘历自己的统治时代,这些传教士始终存在于宫廷之中,一波一波,前赴后继,前者死了,还不断有来者,为弘历祖孙三代进行了很是不错的服务。

这些传教士之中,也确实有一些人深得他们祖孙三人的喜爱,比如这位蒋友仁,就很得弘历的欣赏。

和之前的一些水货传教士不同,弘历可以非常清楚的意识到蒋友仁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办事能力,且见多识广,对于他所不能了解的一些知识,蒋友仁的存在则可以给他提供很好的补充。

比如作为大清帝国最大北部边患的俄罗斯帝国。

虽然现在没什么战事发生,但是弘历一直对俄罗斯帝国抱有警惕之心,也曾想过彻底解决俄罗斯问题,但是顾虑到俄罗斯地处极北之地,寒冷难熬,若是劳师远征,难有胜算。

蒋友仁进入他的眼帘之后,他便向蒋友仁询问了很多关于欧洲的事情。

谈论起欧洲的国家之时,他还特意询问了欧洲哪些国家与俄罗斯不和,显然是有着想要搞一搞外交活动、拉拢这些国家帮他分担俄罗斯的压力的想法。

在蒋友仁着重介绍了他的祖国法国之后,弘历甚至想过要不要和法国联盟对付俄罗斯,一东一西牵制住俄罗斯,省得他们天天在东北西北之地搞来搞去。

不过很可惜,限于交通地理和政治上的因素,有些想法始终也只能是想法。

不过通过蒋友仁,弘历的确是对欧洲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欧洲的诸多国家,对他们的王室,乃至于一些特殊的政治体制,比如尼德兰的共和体制,他也有一些了解。

尽管他很不喜欢这种东西就是了。

相较于繁杂且千头万绪的政治与外交,弘历显然更加喜欢自身的奢侈享乐,对于他来说,传教士们最大的用处不在、也不能在于政治外交,而应该在于精巧的机械技术和天文知识。

这些知识体系在大清帝国并不发达,传教士们的到来则多少弥补了一些这方面的不足。

当然,弘历也知道传教士们不远万里来到清帝国的目的以及他们自己的小心思,他当然不可能放纵这些传教士们到处传教,吸取了康熙、雍正时期的经验教训之后,弘历对他们的操作手法就是一套人渣三连——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来,当然可以,我也不明着拒绝你们,我甚至可以接纳你们来到我的身边为我服务,近距离的沐浴我的伟大光辉、感受天朝上国的繁荣昌盛,让你们这些乡巴佬见见世面。

但是,我不可能让你们如愿,传教,想都别想。

这帮家伙虽然长得奇形怪状,身上的味道也挺难闻,但是在机械、天文、数学方面的成就的确不小,把他们留在宫廷里,让他们时时刻刻为自己提供最新奇的玩意儿,是好奇心旺盛的弘历的一个小爱好。

为了留住这些人,弘历当然也不能让他们彻底失望,所以就拿出了放风筝和对付后宫嫔妃们的手段,不断地给他们一些微小的希望,隔一阵子就给他们一点甜头,打一棒子的同时,也不忘给他们一些甜枣。

想传教?

求我啊。

如此,弘历不断的吸引着教会的优秀人才带着一肚子优秀的最新的知识来到他的身边,让他的好奇心不断的得到满足,甚至在远隔万里之地,享受到了法国宫廷的最新建筑艺术,与路易十五、十六观赏着同款喷泉,共享人间极乐。

如果那个时代的通讯手段再发达一些,或许弘历真的可以和路易十五、十六成为不错的神交笔友。

不过此时此刻,这些来自于欧洲的优秀人才所能够给弘历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就是把欧洲最新的科学技术产品带到他的面前,让他知道这些东西叫什么,有什么用,如何操作,然后——

成为他的玩具。

在此之前,蒋友仁就介绍了很多欧洲最新的科技产品给弘历知道,弘历对这些东西也很感兴趣,也很愿意上手操作。

但是对于蒋友仁试图传授给他的日心说、开普勒定律、太阳黑子、太阳自转等等一系列欧洲科学界的最新发现的时候,弘历却只是浅尝辄止,并不深入。

这一点上,弘历就和他那位非常喜欢数学的祖父玄烨有所不同了。

玄烨同样有着充沛的精力,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也对来自欧洲的一些东西很感兴趣,不仅如此,他还深入学习过,尤其对于数学,玄烨经历过系统的研究,有着不错的造诣。

然而很可惜的是,虽然弘历深受玄烨的喜欢,并且成为胤禛可以登上帝位的原因之一,但是祖孙二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只有半年。

玄烨还来不及把自己的喜好传授给弘历,人就没了,所以弘历到头来学得最精深的还是人文学科,而非自然学科。

弘历喜欢新鲜东西,却“不求甚解”,他只管把成品拿来玩,享受成品带来的便利和刺激感,然而对于这一切新事物的底层逻辑和构成原理,他不在乎。

他自信、陶醉于自己的统治艺术,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小道”。

所以,对于蒋友仁进贡而来的一切,比如这一次蒋友仁带来的抽气机和望远镜,他也是怀揣着小孩子得到新奇玩具的想法,表现出了十足的好奇心。

“这就是那所谓的……抽气机?”

弘历背着手,绕着蒋友仁和李俊贤一起调试好的抽气机转了几圈,又上手摸了摸这台从未见过的机器。

“是的,皇上。”

蒋友仁恭敬道:“用这台机器,可以将一些需要密封的容器内不慎进入的气体全部抽出来,使得容器内部保持没有气体的状态,对于一些物品的储存是很有好处的,法兰西在内的诸多欧陆国家都有运用此类机器的情况。”

“没有气?”

弘历想了想之前蒋友仁对自己进行的一些科普知识,笑道:“你之前说过,发明之人用这台机器做过实验,抽气之后,能把火焰熄灭,能把鸟憋死在其中,鱼也会死去,甚至一颗葡萄放进去,六个月不会腐坏,当真有那么神奇吗?”

看着弘历一脸的笑容,蒋友仁恭声道:“是的,皇上,这就是抽气机的奇妙之处。”

“听说伱准备很多实验要给朕看看?”

“是的,一共二十一种实验,臣会和李俊贤一起演示给皇上还有诸位一起观看。”

“好,那就让朕好好的看看你们是怎么操作的。”

弘历扫了一眼站在一边像一只鹌鹑一样不安的李俊贤,轻轻笑了笑,转身走回了自己的御座,施施然坐下,示意蒋友仁可以开始了。

蒋友仁推了一把李俊贤,让他回神,和自己一起操作抽气机。

而同一时刻,年轻的粘杆处侍卫和绅已经满脸警惕的从侧前方靠近了弘历,用自己的身体稍稍遮挡了乾隆和抽气机之间的空间,既不会使得弘历的视线受阻,又能保证万一发生什么变故,自己能第一时间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住弘历。

弘历注意到了和绅的小动作,微微一笑,并未有什么反应。

王公贵族们和后宫嫔妃们自然也是有着好奇心的,就算没有,也秉持着所谓“上有所好”的规律,只要是皇帝喜欢的,就必然是他们所在追捧的,从古至今,不外如是。

一个两个不管是否真的好奇,都纷纷伸直了脖子看着蒋友仁的操作。

蒋友仁和李俊贤小心翼翼而又熟练的操作着这台抽气机,一边进行实验,一边给弘历讲解抽气机的工作原理。

虽然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当弘历亲眼看到火焰在真空的环境下熄灭、看到一只鸟在真空的环境下被憋死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发出了赞叹之声。

这还没完,当他看到一只满是气体的猪膀胱在抽气机的钟罩内破裂、看到一只正在发出声音的机械钟的声音渐渐消失,他更加惊奇。

凡此种种“神奇”的景象,使他对这台抽气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站起身子上前想要操作。

皇帝想要上前,自然没有人敢于阻拦,但是和紧张的侍卫们不同的是,年轻的和绅已经随着弘历的行动而行动起来,保持着微妙的距离,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蒋友仁和李俊贤,似乎正在防范着他们做些什么不好的事情。

对此,蒋友仁早已习惯,李俊贤却觉得很是不自在,觉得自己仿佛被一只猎鹰给盯住了,忍不住看了和绅一眼,然后快速收回了目光。

太锐利了,那眼神实在是太锐利了。

他甚至怀疑自己只要稍微有些不自在的动作,这位没有携带任何武装的年轻人就会瞬间冲上来把自己压在地上,顺便扭断自己的脖子。

弘历对此却并不在乎。

他走上前,与蒋友仁讨教这台机器的操作方法,他饶有兴致地就空气如何能使气压计内的水银柱上升、以及由水银柱位置的改变所反映出的空气力量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对气压之类的事情也多有涉及。

不得不说,弘历虽然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但是他很聪明,他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抽气机的方法,于是他不再满足于看着蒋友仁操作,而要自己操作,给朝臣及后妃们演示空气的压力、弹性、压缩、膨胀等特性。

实验一旦成功,等待他的便是满场赞叹之声,弘历满面红光的享受这种赞叹之声,觉得无比的爽快。

这种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后等待着自己的永远是赞叹之声的感觉,他享受了很多年,但是从未觉得腻味,越享受越是在意,甚至有点上瘾,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他甚至认为,无论他做什么,全天下所有的赞誉之声都应该属于他,而不是别人。

抽气机的二十一种实验很快结束了,熟练掌握了操作抽气机手法的弘历收下了这台抽气机,然后又看向了第二台机器——最新式的反射式望远镜。

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牛顿式望远镜,这款去年才制成的最新式望远镜被称为反射式望远镜,弘历在蒋友仁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番操作之后,很快也明白了这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左看看右看看,又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这这镜底上开的孔会减少反射光线,便询问蒋友仁可否通过调整另一块镜子的位置来消除这一弊端。

蒋友仁则为他解释这种调整另一块镜子位置的做法与牛顿式望远镜所采取的增加反光镜的做法原理相同,但牛顿式望远镜移动不便、很难对准要观察的物体,因而才被底镜上打孔的反射式望远镜所代替。

弘历点了点头,没有多做探讨。

他是皇帝,值得他消耗脑力和精力去探讨的事情永远是国事,而非这些改动器具之类的微末小事,他想要得到这一切,只需要动动嘴巴,宫廷里的传教士们自会为他办成。

该欣赏的都欣赏了,该上手的也都上手了,弘历觉得今天的御花园之会很是成功,他也很高兴,于是顺手赏了蒋友仁和李俊贤一些银两。

顺便,也给年轻的和绅赏了一些银两。

“今儿差不多了,朕有些乏了,就不留尔等用膳了,跪安吧。”

弘历打了个哈欠,摆了摆手,十分满足的在宦官和侍卫们的伺候下离开了御花园。

那台抽气机和那台反射式望远镜也就此成为了弘历的收藏品和小玩具,被宦官们打包带走,随着弘历一起消失在了御花园之中。

弘历走后,跪伏于地的王公贵族们和后宫嫔妃们才起来,唧唧喳喳地讨论今天看到的新鲜玩意儿,笑声盈盈的作鸟兽散。

跪在地上恭送弘历的蒋友仁和李俊贤等人最后抬起头直起身子的时候,热闹喧嚣的御花园已经恢复了原本清冷的模样。

李俊贤对此有些疑惑,小声地询问蒋友仁。

“米歇尔先生,这就结束了?”

蒋友仁目光深沉地看向了弘历离开的方向,又低头看了看自己面前的那些赏赐的银两。

“是啊,结束了。”

“没有后续了吗?”

“这不是还有这些银子吗?”

蒋友仁看着李俊贤,苦笑道:“有了这些赏赐,就说明皇帝陛下非常高兴,很欣赏你我,之后,还会召见你我。”

“那传教的事情……您不去和皇帝陛下谈一谈吗?”

“皇帝想谈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谈,不想谈的时候,谁也无法动摇他的意志。”

蒋友仁喘了口气,颇有些费劲的在李俊贤的搀扶下起了身子,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转身离开了御花园。

相伴二十五年,蒋友仁太熟悉这位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了。

没有人可以改变他的决断。

包括这位最高统治者最在意的老母亲,那位慈祥的老太后。

他总是过于在意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容忍任何人对这份权力的任何染指的行为,以至于他曾经多次为此发起一些在蒋友仁看来毫无意义的政治行动,造成了一些破坏性的结果。

尽管没有把话说死,但是蒋友仁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这一次,他们对于耶稣会的困局,应该是无能为力了,想要让大清帝国变成耶稣会的势力范围,让他们沐浴上帝的神圣光辉,终究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梦。

果然,我就是那个可笑而又荒诞的故事的主角吗?

离开御花园的大门,一阵起自初春的寒风猛烈的吹向了蒋友仁,使他一阵哆嗦,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蒋友仁失落于自己的使命终究无法达成。

弘历则满足于自己亲手缔造的乾隆盛世。

而如此这般心境完全的不同的两个人都不知道,就在这风和日丽的一日,遥远的东印度群岛海域,一名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华人海员因为在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武装船队的遭遇战中立下的功劳而被破格任命为一艘武装商船的代理船长。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