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龙年立春,尼古拉·特斯拉的绳子第一部致暗频率也即将完本了。
感谢书友们的“致暗忠诚”!
作者无以为报,借起点发起的新年写信活动,也给书友写一封信。
表达谢意,提前拜年!
为了便于书友阅读和快速取舍,加之作者江郎才尽,难以长篇大论,作者将按主体、主题分段完成此信。
关于读者:
书友最亲,读者第一,第一段当然要谈谈读者。
作者在起点是新人新书,作品形式“老旧”(竟然还有楔子),情节也远非直给的爽文。
刚开篇时,既期待又惶恐,当我看到读者年龄层大数据后,我的惶恐才真正开始!
致暗频率63%的读者是24岁以下的!
我这么说,一下就暴露年龄了,哈哈~
很多书友叫我“大大”,后来在运营团队引导下,也有书友叫我”弦哥”。
大大、哥?我有那么老么?
为什么不称呼作者为:“小兄弟”或是“弦弟”呢?
后来才知道,“大大”是起点书友对作者的一种通用称呼(非要理解为尊称就自作多情了)。
在起点,读者的平均年龄就是远低于作者平均年龄的(布劳恩教授统计的)。
把作者的称谓往大里叫,是读者的智慧、幽默,体现了网络世界的开放和平等。
而对作者来说,更为现实的问题是:
年轻读者能看懂吗?会喜欢吗?
果然!
致暗频率刚发布前几章,就有网友(不敢称书友)炮轰:
“看不懂,外国地名、人名好烦呀,记不住。”
“几章了,还不知道主角是谁。”
更有网友根本不看小说正文,只看简介,评价:
“看这简介,能写出来吗?能不崩吗?”
“一看简介就知道,不适合起点。”
运营活动开始了,引来了新读者,也引来了更多吐槽。
至此,评论者更无需看小说内容了。
作者大大又涨了一辈儿!
“京爷,有钱!”刷屏了!据说“恶名”还火到了话题广场,甚至是站外!
慢慢地,有些书友开始静下心来读小说了,也有就事论事的评价了。
讨论作品,讨论内容,无论褒贬,作者都欢迎!
开始有忠实粉丝了,“致暗忠诚,为弦哥服务!”成了QQ书友群的流行口号。
运营团队开始发起各种活动,评价最新两章,在免费章节找伏笔等等。
运营问我:
“为什么群里同样的人,反转的这么快,发表的评论完全不同了呢?是因为被作者回复后会得到小奖励吗?”
当然不是!
看着书友们对小说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见地独到的评价;
发现痴迷的书友找出上百处与真实事件的对应和伏笔。
再后来,发布第42章,以一个7、8岁小男生的视角观察深沉的父爱,体会温暖、柔软的母爱。作者写这章的时候,压抑住滔滔江水般的激情,以平和舒缓的文字尽可能地给读者留白。因为作者相信:
每一个男人,无论年龄,心里都住着一个7、8岁的小男生。
都有过,第一次感受到光和温暖的甜蜜。
每当遇到困苦时,总会想起,
那感觉,是糖也是药!
可是~
我的读者能看懂吗?会共情吗?
书友们看懂了,共情了,有书友评论:
“读到这一段,我已热泪盈眶!”
作者大大看到评论时,更是热泪盈眶!
曾经,有“作者大大”担心“80后”,认为他们只顾享乐,没有追求,后来到2000年,“80后”借互联网异军突起!
曾经,又有“作者大大”担心“90后”,认为他们迷恋网络,没有社会经验和责任感,后来2008年汶川地震,“90后”迸发出的责任感让担心者大跌眼镜。
如今,又有好多“作者大大”们担心“00后”了!
“00后”,24岁以下,不正是致暗频率的主力读者群吗?
哎!这帮“倒霉孩子”呀,连我的小说看都不看,只管刷屏看热闹,一句嘲讽的酸言酸语立刻引来高楼跟帖和一众点赞。
可是,还是这群“孩子”,看了小说,认真起来之后。
作者大大惊讶地发现:
原来,“孩子们”崇尚科学,满怀好奇,有知识有思想,更有大大不及的脑洞和创造力!
移动互联网已经给所谓的孩子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吃咸盐多”成正比的千年定律已被打得粉碎。
谁说年轻人不懂呀?谁说年轻人只会冷嘲热讽呀?
记得前几年有一个乐队主题的综艺节目,作者大大是个老乐迷,对崔大大和后来的彭叔叔情有独钟。
看那個比赛秀,作者大大想,比什么比呀,冠军一定是彭叔叔(后来果然“咸盐”定律起了作用)。
其中有一期,出来两个从未听说过的年轻人,当前奏炸响,当客家山歌的高亢转为震爆的嘶吼的那一刻,作者大大被深深震撼和感染,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把脸贴近屏幕,看那个同样炸裂的歌名:
莫欺少年穷!!!
作者大大问自己,致暗频率是写给谁的呀?
当然是写给拥有未来的人!
关于科幻:
作者理解的科幻首先区别于玄幻,分界线是“凭空”二字。
科学幻想小说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强调的是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的连接性和延展性。
人类的思想(或者叫想法)是不设限的,没有边界。
但科幻小说,尤其是所谓的硬科幻是有边界的!
关于科学的边界问题,作者在小说中已经提到,无非十六个字: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被证伪,能够预言。
那所谓的科学边界之内都有什么呀?
只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公理,一个叫定理。
定理好理解,是基于科学方法,运用数理逻辑,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之上推导证明出来的。
公理是无需推导(也无法推导)的。
这不就矛盾了吗?
随便说句话,也能叫公理吗?公理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公理是人类经验和常识的自然延伸(请注意人类包括你,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代表人类)。
这样,就好理解作者大大心目中好的科幻小说了。
作者认为,也尝试这样写作:
科幻小说是人类现有科学和技术的自然延伸。
科幻的两个翅膀——新奇性和连接性,侧重那个呢?
这还用问?辩证法嘛,既要……又要……,两手都要硬!
如果一定要排个优先顺序,作者选择连接性。
为什么呢?
新奇引人幻想,连接给人希望!
新奇爽后,你会觉得太遥远,而连接过后,你会问:“几时能?”
这就是区别!
起点上有许多定式评论,比如“打卡”、“标记”等等,还有一条,扎心大大了:
因为现实不能,所以看网文!
为什么不能?谁规定不能?
是因为没考上好学校?刚从大厂“毕业”了?
游戏太费钱?女朋友分手了?
生活不易!大大知道。
可是呀,作者大大这辈人总是放不下一个执念,那就是,写小说读小说要有意义!
人生一世不能虚度!
谁不喜欢爽呢?苦哈哈地打拼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爽吗?
还有这样的小说吗?
读时引人入胜,脑洞大开,读完,掩卷深思,畅想之后,不是把人打回冷冰冰的现实,而是重燃起读者心中的那团火。
如果此时读者觉得一切并没有那么遥远、那么虚幻,能够触手可及,至少相信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那样多好!
若有人说:“你的科幻与现实连接得再紧,对我也没用,我本来就是科学盲呀!”
那怎么办?
不大懂科学知识,你心中的火就灭了吗?
不会吧?与科学无关但与希望有关的可干的事多着呢,比如晨练,比如与老板“智斗”。
跑题了吧?不是说科幻的连接性与读者有关,给读者希望吗?
我是小白,我能吗?
记得千禧年之交,国内某大型移动运营商,适逢手机市场大爆发,其利润和客户规模也大涨。恼人的是有两个竞争对手纷扰,运营商不差钱,向全社会重金征集广告文案。
几轮筛选过后,重金买来的广告语,只有两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
我能!
亲爱的读者朋友,或许你正年轻,读完致暗频率之后,拉着罗姗娜和达芙妮的手,一起来吧!对作者大大和布劳恩教授大声说:
“我能!”
关于写作:
致暗频率的写作手法采用了非线性叙事。
起初,给读者造成了困扰,连好心的编辑都为作者捏了一把汗。
非线性叙事加上硬核科幻,阅读有门槛呀!显然不适合起点。
编辑是对的,刚发布的时候,有读者反映太乱,看不下去。
善意的读者说,有点像美剧,就是镜头转换太快,结论还是不适合起点。
对于文学来说,起点这样的网络平台是特殊的吗?
作者大大笃信科学,信奉一元论和普适规律。
最反感人家说:“太阳系是特殊的,只有地球的多个巧合因素才可能孕育生命等等。”
但现实就是现实,线下的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似乎真的是不相容的!
最有意思的是,线下和线上形成了两大阵营,而且都自认为处于鄙视链的顶端!
说回到非线性叙事,典型的代表是大导演诺兰,他的电影总是把故事线打散,时间顺序打乱。对观众来说,确实不太友好。
致暗频率的结构也是这样,地点在亮洲、欧洲、中东甚至大洋洲变来变去,时间从1936年到2028年跳进跳出,事件一边围绕着节拍器,另一边又为饭盒揪心。
就不能顺着写吗?为什么要这么拧巴呢?
其实,非线性叙事也有优点,就像多条簧片,把一头卷紧,另一头会自然弹开。
从弹开的一头进入,无论经由哪一片,都会觉得散、乱,没有章法。
但是,越接近卷紧的一头,越收敛,越紧张,也越有不断拧紧、上了劲儿的爽感!
内卷,向内卷,作者准备的、书友容忍的绵长的伏笔,繁杂的铺垫汇聚、爆发的时候,读者体会到的爽感是平铺直叙无法比拟的。
至此,作者大大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像线性叙事一样,日复一日地被命运裹挟着,重复着生活的剧本,变化是偶发的,无法改变是经常的。
你相信,在现实世界里,你明早醒来,会在另外一个时空吗?
你想吗?
如果做不到,你不妨注意一个可能被你忽略了的问题。
回忆,回忆过去,是非线性的!
那么,展望未来呢?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线性地看到伱十年二十年后的未来!
来吧!用非线性手法谱写你的未来吧!
活出人生精彩,体验无限可能!
龙年新春将至,作者大大提前给致暗频率书友拜年!
致暗书友龙年吉祥!
致极宇外扯一弦,
暗送低频入粉圈。
书页掀开三国斗,
友执评断两星悬。
龙鲸虎豹遮黑子,
年月日时数耀斑。
吉兆临春立正本,
祥云传信问君安。
致暗频率作者王一弦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