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231章 技术支持

类别: 科幻 | 超级科技   作者:红酒花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更新时间:2023-10-09
 
高启涛的事在林炬这里只能算小事,但无管制空域和自由飞行确实已经给新远周边市县带来了不少困扰。

虽然阿美航空比华国更开放,小型私人飞机持有人数更是几十上百倍,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阿美是大平原地形,人口不算多,大部分地区都是大农场,飞行密度不算很高,所以影响也就一般般。

但新远周边就不一样了,人口集中,而且虎山机场的飞机多啊,这才几个月,进驻虎山机场的中小型运动飞机数量就超过了1300架。

这么多飞机,尤其是新远飞行学校那几千的学员数量,经常有菜鸟瞎飞到城市上空,每天空管一睁眼,雷达上就是密密麻麻一大片,飞机多到让人神志不清。

虽然还没发生过什么大事故,但是每天近千架次的飞机呼呼的飞来飞去,在一边给周边带来巨大的配套设施以及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7月份几个与新远合作的高校放假了,近3800名学生里有87%选择留在这里学习飞行,然后教官们趁机带着先几批毕业的学员来了此展示飞行。

没什么花活,就是编队飞过周边三个县和两个市的上空,数量嘛……470架。

周围的居民是切实感受到了千机大轰炸的场面,近五百架飞机密密麻麻地从低空飞过,感觉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航空发动机的声音下,黑压压的一片确实挺震撼,但是太tm吵了!

现在就连上面都有点后悔了,原本想的是给新远这样的企业批点自由空域用来试飞飞行器什么的,也算是一种奖励,但飞行学校这种吧……

这个空子钻的太有技巧性,现在也不好收回,新远两千多架飞机怎么办?虎山机场这个对地方极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怎么办?半年多来建立的配套产业怎么办?

上级领导也在头疼,而且新远现在地位也很重要,贸然出现变化肯定不高兴,要稳妥。

至于林炬本人只觉得高启涛事件意味着新远搭建的人才储备库终于有成效了,未来的新员工就是下可埋头造火箭,上可月球挖氦三的全能型人才。

说到月球,林炬现在就在京城,某试验基地观看着一次试验。

在一片荒地里,一个着陆器样式的东西被固定在四周柱子上的铁链拴着,然后其下方的发动机启动,喷出淡蓝色的尾焰将着陆器带到空中悬停了十几秒,又减小推力砸在地上。

“这是我们为登月准备使用的8吨级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从YF75D改过来的,现在叫YF75M。”

这里的负责人介绍道,由于是在真空工作,所以这台YF75M的发动机喷管特别大,但在地面因为测试的工况不一样,又与实际有一点点变化。

现在曙光计划中,月面登陆器质量在25吨左右,着陆发动机就是这台YF75M,8吨推力,对于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来说完全够用。

登月方案也确定了,飞船携带3名宇航员,1名在近地轨道留守,2名登月。

这里要提到一点,在曙光计划执行后,航发委内部认为既然国内已经准备执行地外登陆任务,航天员这个称呼就可以被抛弃,转而使用“宇航员”更加贴切。

虽然没有正式文件,但是官方使用中宇航员出现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多。

林炬还知道,如果2020年之前YF90,富燃补燃循环220吨级氢氧发动机成功,那么长征十号的二级将换用这台发动机,月球轨道运力提高到50吨,到时候就能带四名宇航员,尝试三到四个人登月。

但是,YF90的前景显然不太乐观。

陪同林炬在这里的,就是曙光计划的总负责人佘院士。

佘院士:“YF77检测结果出来了,12处生产缺陷,7处设计缺陷,六院保证说6个月内解决好,但我还是觉得有些麻烦。”

岂止是有些麻烦!

林炬可是知道,YF77在原世界线,在2019年测试时还发生过故障,也是在这一年才彻底稳定下来,随后老长征五号才迎来了高频次发射时期。

可以这么说,在上个世界线,要不是YF77拖后腿,空间站应该在2020年之前就建成了。

所以虽然现在YF77因为曙光计划的高投入肯定也加大了人员和技术投入规模,但能不能提前三年变得可靠,实在是不好说。

氢氧发动机跟航天局似乎有点八字不合,YF77比冲、推重比、推力三大指标在直接上都显得有些落后,但还是磕磕绊绊,也不知道是哪里卡了。

但佘院士显然是预见了这一点,所以前几天一院就下了个订单,购买1台H240和一台H80。

显然如果YF77实在不够可靠,就用一台H240和一台H80取代长征十号二级和三级的发动机,但这是万般无耐之举,顶多用于第二次发射,后续尤其是正式登月肯定还是得用YF77。

长征十号的最大意义,是航天局用自研火箭把航天员送上月表,每一个字都很重要。

林炬:“新远会全力支持曙光计划,只要我们有的,都可以提供给长征十号,这样吧,如果YF77的设计和材料遇到一些困难,新远或许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佘院士有些吃惊。

自从K120以后,新远再没有对外进行任何航天发动机技术交流,也不需要,他们的发动机技术高到惊人,就没见过失败!

但航天局对K120的评价极高,比冲高、推力大、推重比也高,体积还小,简直是一款精致的作品。

K120的潜力也很大,六院评估后认为如果继续提高燃烧室压力,稍稍放大喷管直径,可以发展出200吨级的单燃烧室大推力煤油机,只是这个计划被更强大的YF135取代了而已。

但即使是YF130和YF135,也依然带有K120的血统,可以说是传家宝了。

而对于航天局的技术支持林炬也没有太看重,航天局又不是没实力,而且在他们计划中为长征九号研制的YF90和YF79,尤其是后者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可以说是同级别世界最先进。

传统技术,就当推一把CASA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