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一百五十章 向太后吾必杀汝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要离刺荆轲  书名:我在现代留过学  更新时间:2024-07-05
 
八三看书,我在现代留过学!

元丰八年五月甲辰(十二)。

两宫诏:科场推恩,可依治平四年故事,正奏名诸科进士,吏部给敕优牒;特奏名进士,中书给敕优牒(熙宁变法,罢进士给敕优牒制)。

朝请郎、太府少卿宋彭年外放提点江南西路刑狱。

嗯,这是个傻子。

上个月曾经胆子大到居然上书去议论三衙管军阙官的问题,还提议设置七八个管军。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两宫再迟钝,也不可能让枢密院外的文官士大夫,插手禁军特别是殿前司的人事。

所以,宋彭年被罚铜、训斥。

他自己也明白,似乎碰了不该碰的东西,赶紧请郡,先出去避避风头。

知邵州关杞,终于上报了完整的有功归明人以及本地乡绅有功名单,一共三百三十二人。

两宫命有司,酌情在故事的基础上,推恩赏财帛,有官者予减磨勘或迁官。

同时授给了新归附的各部领三班借职一类的武资官阶。

本日,降授中大夫吴居厚,延和殿陛辞。

两宫都是训斥了他一番,当面告诫:汝至庐州,当以京东都路为戒!

赵煦全程沉默,没有说话。

然而吴居厚依旧再三谢恩,叩而去。

在吴居厚心中,他一直觉得,若非少主在位,他不死也是被贬岭南。

现在,还能去庐州担任知州。

这只能是少主和两宫求的恩典。

不然,难道还是见都没有见过他,而且对新法充满了敌意的两宫?

回了大内,赵煦和向太后依旧在保慈宫里,陪着太皇太后说了一会话后,赵煦才告辞,回福宁殿去休息。

等赵煦一走,太皇太后就忽然和向太后道:“太后,上个月枢密院不是报告说,找到了昭宪皇后亲弟之后吗?”

向太后点点头。

昭宪杜皇后是太祖、太宗的生母,也是传说中金匮之盟的订立者。

然而,杜氏外戚,早已经消失在了汴京。

至少,真庙开始,这汴京就没了杜家的影子。

直到上个月,杜家再次浮出水面。

杜家人就剩下三兄弟了。

而且,官职也沦落到了左侍禁、右殿直这样的低级武臣,最小的弟弟甚至还是布衣。

他们浮出水面,是因为两个哥哥,恳求朝堂将他们的战功分给弟弟,以便给弟弟一个官身。

这种小事本来是不可能到御前,在吏部或者枢密院就解决了。

可他们的请求,一送到汴京,相关官吏按照制度查他们在吏部的脚色,查出来是外戚之后,不敢怠慢,直送御前。

“昭宪皇后外戚百年后,已是布衣……”太皇太后叹道:“我高家,汝向家,百年后未知又在何处?”

向太后听着,知道太皇太后要说什么,于是盈盈一礼,拜道:“娘娘,儿孙自有儿孙福……”

“何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乃是天理……强拦不得的!”

太皇太后道:“总归要尽人事,才能听天命……”

向太后于是拜道:“臣妾唯娘娘旨意是从!”

太皇太后欣喜不已,扶起向太后,说道:“老身也是为了长远计议!”

高家、向经,能多富贵一天也是好的。

下午,赵煦午睡醒来后,现向太后已经在他榻前了。

“母后怎来了?”赵煦微笑着问道。

“母后来看看六哥……”向太后微笑着:“六哥好像又胖了些呢!”

说着,就伸手在赵煦脸上摸了摸。

小官家的脸,确实是比上个月又圆润了不少。

不再是最初那个在庆宁宫里,抱着她哭,无助的祈求她保护的瘦瘦的小皇子了。

现在的他,已经是官家。

也胖了不少,脸上有肉,身子也沉一些了。

“再过两年,母后怕是要抱不起六哥了!”

赵煦轻轻依偎在向太后怀中,说道:“儿就算再长大,也是母后的儿子……”

向太后被感动的眼眶一红:“母后有六哥,真是菩萨保佑!”

她扭头对帷幕后侍立着的石得一吩咐:“石得一,去将今日通见司送来的各地边报、奏疏拿来给官家看!”

“是!”

没一会儿,石得一就带着通见司誊录好的边报、奏疏副本进来。

第一封奏疏,来自京东都路都转运使熊本。

熊本报告了,履任后的措施。

先是针对保甲保马法的罢废,做了微调对民间养马户提高了收马价格。

四尺以上,可以用于作战的马匹,提高收购价到五十千,四尺以下,依旧依照制度,命民自便。

其实就是,强制百姓必须将四尺以上的战马,按照五十千的价格卖给官府,然后官府再送去河东。

赵煦知道,这肯定是吕惠卿写信给熊本了!

吕惠卿贯会做这样的事情。

然后就是京东都路,其他榷法调整了。

榷盐法、榷铁法,害民过甚,全部罢废!

徐州宝丰下监铸钱所,乞令罢废,以铁脆难铸。

但榷酒法……熊本说:京东百姓皆以为乐,乞留之,比年可入封桩钱百万贯……

赵煦看着这些文字,听着向太后的讲解,不时点头。

一封奏疏,一刻钟左右就已经讲解的差不多了。

而在这奏疏的最后,熊本弹劾了一个人。

新知淄州赵子几熊本说这个人都已经七十几岁,耳朵都听不清别人说话了,却还能新迁知州,实在不能理解!

赵煦看着,也佩服熊本的胆子大!

要知道,一般人遇到这种事情,肯定是能不管就不管的,以免得罪人,给自己的子孙埋雷。

蔡确成功复仇的故事,才过去几年?

即使向太后在宫里面,也是知道这个故事的。

所以和赵煦讲解完,就感慨道:“熊本为国,可谓奋不顾身!”

“却也不好叫熊本难做!”

于是,命石得一进笔墨,向太后当着赵煦的面,在其上批示:赵子几可特授宫祠官,这就是强令其致仕,但依旧给体面。

宫祠官多少是有些俸禄的。

养活一家人没问题。

不至于闹到出现新的蔡确!

看完熊本的奏折,就是边报。

来自鄜延路,鄜延路兵马都监张之谏上书,弹劾资政殿学士、河东经略使、知太原府吕惠卿,擅自兴兵,劳师动众,甚至越权指挥鄜延路兵马,怀有叵测之心,请求朝廷严查!

向太后看着,脸色就铁青起来。

胸脯更是剧烈的喘息着,显然已经动怒了。

也就是当着赵煦的面,才没有作!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赵煦,道:“六哥记住了……”

“往后六哥若遇到这种武臣上来便弹劾文官重臣的奏疏,不要去看,也不要去问!”

“直接派人去将这等跋扈武将押回汴京审讯就是!”

赵煦点点头,乖巧的说道:“儿晓得,以文驭武,祖宗制度!”

赵煦也是在心中冷笑。

这个张之谏,他当然知道,上上辈子吕惠卿被责贬的罪魁祸。

也是元祐初年投机成功之人。

以一个武臣跳反,让一个资政殿学士翻车!

他算是名动天下了!

可是……这是取死之道!

吕惠卿岂能放过他?

所以,绍圣元年,吕惠卿起复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一上任就把这个张之谏点名叫过去,然后在白虎节堂里,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其以军法收押械送汴京。

从上到下,都没有人关心,这个张之谏是不是冤枉了?

御史台迅速结案,将之丢去了广南西路。

这就是文臣对武臣的碾压优势!

现在,这个张之谏更是昏了头!

也不看看,两宫之一的向太后是什么出身?

她可是士大夫家的女儿!

即使再讨厌吕惠卿,可屁股也会坐在士大夫这边!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今天武臣敢弹劾资政殿学士,并指责其擅自兴兵。

明天,武将是不是就可以学晚唐藩镇,不听中央号令,自行其是了?

要知道,吕惠卿是资政殿学士!

是执政出外,代表天子,坐镇边关,守土一方的帅臣!

向太后更是在此时想起,现在在朝堂上的右相韩绛当年以相出镇陕西,主持横山攻略,本来进展顺利,却因为武臣跋扈不听号令,甚至闹出兵变,导致功亏一篑的事情。

她就越愤怒!

这种事情,绝不能开先例!

但,那个张之谏,也是个遥郡官,不大好直接处置。

也需要和保慈宫商议,才能做出决定。

所以她才强忍着怒意,没有当场作。

然而,下一封边报,彻底点燃了向太后的怒火。

资政殿学士、河东经略使、知太原府吕惠卿上报:臣奉两宫慈圣旨意皇帝陛下四月戊子手诏,亲率河东大军巡边,幸赖两宫慈圣指点,皇帝陛下明见万里,斥候探知,贼果聚大军于其伪左厢神勇监军司明堂川等地……

贼臣鄜延路兵马钤辖张之谏,不听将令,阴藏叵测之心,怀奸诈之计,坏军国之大事……

今臣已查明,西贼大军,乃欲趁我新丧,举兵入寇葭芦寨……

使其得逞,我边寨失陷事小,皇帝陛下为四夷轻慢事大!

幸皇帝陛下神武睿知,早授臣军国之计,臣以河东第一将訾虎、管勾麟府兵马公事邢佐臣等各将兵入葭芦寨左右……臣亲督府州兵马及弓箭手在后……

必可令贼无可趁之机!

然贼臣张之谏,坏军国之事……臣之本意,乃是以河东、鄜延兵马,东西对进,合围西贼入寇大军于葭芦寨下……

今战机已失,臣肝胆俱裂……非为臣之微功而痛,而为皇帝陛下圣明洞察,早知敌机而痛!为两宫慈圣殚精竭虑之精妙布置而痛!

向太后看到这里,就已经再难忍耐了!

其他的她都可以忍!

独独是吕惠卿说:皇帝陛下神武睿知,早授臣军国之计,让她痛心疾!

六哥新即位,主少国疑,四夷轻慢。

她本来就为此忧心!

特别是辽人使者很快就会抵达汴京!

若这个时候,河东吕惠卿在六哥的圣旨指挥下,打一个大胜仗!

辽人必定战战兢兢,不敢嚣张跋扈。

六哥威权,也可以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起来!

世人都会知道,天子虽然年幼,可军国敏锐,早就察觉西贼的图谋,秘授河东吕惠卿布置,狠狠地教训了贼寇。

但现在……

从吕惠卿的报告文字来看,这个胜仗就不要想了。

这叫她如何不怒?

“贼臣张之谏!”哪怕是当着赵煦的面,向太后也终于骂了出声:“吾必杀汝!”

于是,拉起赵煦,道:“六哥,走,和母后一起去保慈宫和太母诉冤!”

“我儿神来之笔,圣明布置!”

“竟因一贼将不听号令而空!!”

“不杀此贼,天下难安!”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