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忠谋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一场商业战争,试图通过价格战来锁死炎黄集团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角落,章汝京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
当看到樱花国成功问世157nm光刻机的报道时,他的嘴角不禁牵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看来,这半导体产业,真的是要天下大乱了。”
他身旁的卿云,正悠闲地抖着烟灰,语气中却满是兴奋,
“乱点好,我就怕不乱的。乱了,我们才能火中取栗。”
章汝京听后点了点头,深感此言有理。
市场格局过于稳定,对他们的发展确实不利。
卿云掐灭了烟头,转向一边的梁猛松,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梁总,目前咱们的进度如何了?希望你能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梁猛松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董事长那你很难如愿了。
如果单论光刻机的研发,华国微电子的第三代248nm和第四代ArF193nm的研究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但是,不仅仅是核心部件无法自产,就连绝大部分零件国内也无法生产。
这种光刻机我敢说只能停留在图纸上,都不敢对外宣称研制成功的。”
别人只要一搭眼就清楚这光刻机是万国造的,随便哪个环节卡上一下,这玩意儿就得难产。
章汝京也叹了口气,表示理解,“没办法,光刻机之所以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系统产品,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卿云听后并不气馁。
这是现状,只能接受。
何况,这比前世好多了吧?!
“那成熟度高的呢?我是指国产率能达到安全线的”他继续追问着。
梁猛松闻言笑了笑,“徐老爷子那边I线365nm光刻设备倒是齐活了,只是没法小型化,是你当初那个工厂设想。”
说起这个,章汝京也是哈哈大笑起来,“还是你小子脑子活!光刻机出不来就光刻厂。”
光刻机之所以是系统产品,是因为其涵盖了数量繁多的精密零部件。
但是卿云提出的光刻厂,充满了苏式“大力出奇迹”的风格。
既然没法小型化、微型化、可移动化,那就造大的,就呆在原地不动。
如此,原本很多达不到的公差零部件就可以完美国产化解决了。
“也就是现在如蚀刻机、掩膜、光刻胶等等无法配套,否则KrF248nm其实都可以勉强掏出来的。”
卿云耸了耸肩膀,“DUV不急,一步一步的来。
能造芯片就行,我管它是光刻机还是光刻厂,我又不打算做ASML单纯指着这个设备盈利。”
章汝京看着卿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小卿,你这想法够大胆,不过也确实可行。光刻厂虽然庞大,但只要能稳定生产,成本自然会降低。”
卿云点了点头,“没错,章老,还是那句话,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光刻机生产的巨头。
核心还是在芯片上,而是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快速占领市场。
在这个问题上,半导体产业要算大帐,光刻机的小账我们直接pass。
只要我们能生产出合格的芯片,就不愁没有客户。
只要不愁客户,也就不要担心整体利润的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
梁猛松也插话道,“董事长说的对,如果我们能率先实现大规模生产,就能在价格上占据优势,进一步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卿云闭上眼睛,陷入了长考。
办公室内,时间仿佛凝固,只有窗外的风声和偶尔传来的远处的车鸣声。
良久,他睁开眼睛,目光坚定地看向了章汝京,“章老,要辛苦你了,1微米工艺立刻在华亭建4英寸晶圆示范厂。
同时,0.8微米在鹏城建6英寸晶圆厂,0.6微米在长安建8英寸晶圆厂、0.35微米工艺在锦城建光刻工厂。
但后面三个厂要严格保密,特别是0.35微米光刻工厂,相关部门会配合你的。”
“梁总,0.25微米和0.18微米预研要尽快完成!
连同0.35微米,这三代工艺,未来至少十年都是销量大户,我们一定要牢牢控制住这个盘子。”
任谁都听得出来,他的声音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决绝。
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
章汝京和梁猛松立刻点头。
接着,他又转向一边默不作声的萧雅,“小雅姐,联系上面发布1微米光刻机套件指导文件,引导国内企业跟进。”
章汝京闻言却愣了一下,立刻皱起了眉头,出声反对着,“小卿,这个不妥吧,以上面的名义去推这件事,很容易重复建设的。
到时候……我担心会形成如同当年国内遍地开花的电视机厂一般。”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仿佛已经看到了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1微米工艺虽然是1984年的技术,20年前的东西,在国际上倒不是说已经完全属于落后制程了。
但也属于成熟的太过分了。
本想开口答应下来的萧雅闻言一个激灵,眼神中也是闪过一抹犹豫,
“董事长,章老说的没错,现在地方上都很热情,甚至我觉得是过热了,章老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
说起其他的,她可能还比较迷糊,但章汝京举的电视机例子,这就是华国一个时代的痛了。
最疯狂的时候,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办的电视机厂,甚至条件好一些的县都有。
卿云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松,“章老,不用担心这种情况。1微米工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刚需。
芯片,可不仅仅只有电子产品这些东西能用。
包括大功率类、模拟类、传感器,甚至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都能用。”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纳米级有纳米级的应用环境,微米级有微米级的应用环境,大制程芯片和小制程芯片各有其优势区间。”
大制程芯片制造成本较低,适用于生产大量相同规格的芯片,而小制程芯片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适用于生产高性能、高集成的电子产品。
章汝京立刻出声反驳着,“我知道你说的是未来。
未来很美好,但是这个需求是逐年释放的,而地方建设却是一次性的同时铺开投入。
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挺不到你说的未来,在短期的一个时间点上会出现踩踏出清效应,到时候必定是血流成河的。”
卿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章汝京的担忧,“章老,您的担心我明白。确实,国内建设的热情可能会导致短期内的产能过剩。
但是……”
卿云耸了耸肩膀,“但是我要的,就是踩踏!
如此,才能把价格给低到一个让其他人都无法生存的地步。”
这个说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章汝京疑惑地看着他,“不是……这种情况,你自己也无法生存的,意义何在?”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解,仿佛在质疑卿云的决策。
卿云耸了耸肩膀,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
“章老,你放心,顶天了两年后,我的成本天生就会低一大截的。
到时候,我不仅能生存,还能生活。”
他笑了笑继续说道,“顶天三年后,我就有电子级单晶硅原料了,这将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因为单晶硅是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芯片制造成本影响巨大。
通过自给自足,我可以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成本不确定性,从而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
“其次,您也看到了,我进行了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布局。
不仅在芯片制造环节有布局,还在上游的材料供应和下游的封装测试环节进行了垂直整合。
这种整合使得我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内部供应的光刻胶、掩膜等材料,可以减少外部采购的依赖,降低采购成本和供应链风险。”
这一点章汝京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小子始终是以半导体整体协同作战为考量的。
光是光刻机,其实已经可以上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了,至少可以上到0.25微米。
但这小子宁愿苟着,展现的实力以整个产业里最短的一根短板来计量。
但是,章汝京却没法认同他的做法,耐心地劝说道,“小卿,你这是在破坏行业生态。”
他理解,卿云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
但是此刻……
不是考虑正常商业逻辑的时候,他认为卿云既然作为华国的半导体产业未来扛旗之人,应该有更高的格局和担当。
“小卿,整体产能过剩,踩踏之下,有多少的投资会灰飞烟灭你考虑过没?这都是钱啊!都是国家辛辛苦苦的积累。”
卿云摇了摇头,“章老,这是国运之战。慈不掌兵,可容不得我手下留情去照顾猪队友的。
我现在去谈什么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确保产能的逐步释放和市场需求匹配,你认为他们会听我的吗?
人人都有小九九的,都想占便宜,都想多生产一点,卖得更多一点。
但这个‘一点’各个地方全部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章老,你想想钢铁产能是怎么回事?
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市场的规律。
否则,到时候不用国外的人动手,内部那些企业的背刺就可以让我死无葬身之地的。”
章汝京闻言沉默了。
他知道卿云说得是对的。
两者的信息并不对等,卿云站的角度太高了。
但是他希望卿云的决策能够稍微温和一点。
此时,卿云散过去一支烟,笑了笑,“老爷子,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放心,到时候我会托底的。
市场的事情,由市场来解决,不会出现大量产业工人下岗的问题。”
卿云这么一说,章汝京顿时明白了过来,一脸无语的看着他。
特么的,这小子的心真黑!
到时候估计又是一次大整合。
相当于地方帮他建厂了。
这么说来,他倒是能接受了,肉是烂在锅里的。
只是……
“你要知道,你到时候的整合,面对的是国企,而不是之前PC行业大量的民营企业。
你给出来的价格恐怕就不是打折价了,别人也不好交代的。”
卿云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散过去一轮烟,“老爷子,你对国内国企的运作方式还是不太了解。
一座晶圆厂哪怕是只能生产1微米以上的4英寸晶圆厂,造价都是在8个亿以上。
这个资金规模不是国有企业能摸出来的,必定是地方上发专项债,或者直接出面协调银行贷款。
无论是地方专项债还是银行贷款,都是银行的债权。”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国内金融体系的深刻理解,但这种理解让章汝京、梁猛松、萧雅听得有些懵。
梁猛松疑惑不解地问着,“这有什么区别,地方国企也是国有的,银行也是国有的,无非是左手倒右手的。”
在他看来,还是国内的国有企业好,做正事根本不用考虑资金问题的,有的是钱。
卿云耸了耸肩膀,“很简单,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后经营不下去,自然是要找债权人协商展期或者续贷的。
但你要明白一个逻辑,企业是地方管辖的,银行却是中枢直接管理的。
展期或者续贷,不是完全由地方说了算。
而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事实上的不良债权,他们也是有责任的。
那么,出于考核的目的,他们有甩锅需求。
这种甩锅,根据我们的制度安排,是会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现出表。
就算他们不想出,我们也可以逼着他们出。”
听到这里,萧雅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那算资产流失!”
卿云的眼神里满是狡黠,“这个时候我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去简单粗暴的买打折资产,那肯定是涉嫌资产流失的问题。
但如若我在此时提出以注资方式盘活,同时跟他们签对赌协议呢?
一边是上报中枢打折处置资产,另一边是引进链主企业允诺就业进而盘活资产,你说地方上会怎么选?”
萧雅听得脸都绿了。
怎么选,没得选好吧。
特么的,小屁孩不去混政界真的是可惜了。
这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丧事喜办。
其实事情搞砸了并不是致命的,因为这种事情通常都是集体决策的。
关键在于搞砸锅后,后续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危难时刻,将本金保住,其实就是无过错了。
而后引进链主,这就算招商引资。
签对赌、盘活资产、允诺就业,这就是危机处理能力。
这个逻辑梁猛松不明白,但是章汝京却明白了过来。
这个老爷子是个产业人不假,但他更是一个企业家。
这里面的门道不用卿云说得多清楚,甚至他都可以推测出卿云的实现步骤是什么。
想通了这点,他哈哈大笑起来,“还是你小子心黑手黑的!”
他彻底搞懂了卿云的逻辑。
要这小王八蛋全国去建几十个上百个晶圆厂,他没这个钱。
所以,他让地方上出资先去建,而后经过一顿折腾后,他去运营这些晶圆厂。
这么做,其实从结果来看就是卿云以极低的成本架起了一个杠杆,撬动了全国一盘棋。
成本是什么,就是这个企业前期人吃马嚼的管理费用,而企业生产经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什么的,是地方出的资,它就在那里摆着。
卿云微微一笑,“章老,我只是在利用市场的规律,让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
这次整合,虽然看起来残酷,但最终受益的还是整个行业。
我们会确保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大量产业工人下岗的问题,这是底线。”
章汝京点了点头,虽然他对卿云的手段有些无奈,但也深知这是实现目标的必要之举。
而且,只要不带来社会承压的问题,肉又是烂在锅里的,国有股东并没有出局,对国家来说,无所谓。
不过……
章汝京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缓缓开口,
“你就不怕章忠谋跑内地来跟你打价格战?最迟明年一季度,他们华亭的厂就要投产了。
而且……小子,以我对章忠谋的了解……
面对现在先进制程受阻的局面,他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我认为压缩成本拼成熟制程,将是他最可能的选择,甚至我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
别到时候你自己也被踩死了。”
他的目光在卿云身上停留,仿佛在等待一个合理的解释。
作为一个和章忠谋共事了多年,又争斗了十来年的老对手,他对章忠谋的性格是了如指掌。
梁猛松刚想出声反驳老爷子的观点,认为夷积电一定会继续攀升制程,就像当年他们凭借夜莺计划一举超车那样。
但话到嘴边,他又皱起了眉头,服气的点了点头,“董事长,章老说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发生,本质上章忠谋是一个商人。”
他顿了顿,继续说着,“虽然我不喜欢他,但我也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
请: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