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是纸媒的黄金时代。老百姓仍旧如同七八十年代那样,对于纸媒保持着虔诚的信任。
但可惜,这帮媒体的素质和道德底线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呈断崖式下滑。
这其中当然跟某些带头搅屎棍有关系,一个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汤,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调节的作用,博取关注度和销量已经成了如今不少媒体和记者的第一要务。
林为民是眼看着这些年这些媒体如何堕落的,但这事不是他能管的。
《文汇报》向《英雄》开炮,不同于评论一般的电影,这部电影上映后的火热程度远超一般电影,不仅引起了电影行业诸多业内人的热烈讨论,也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林为民是绝对不会让这股舆论就这么轻飘飘的过去。
这倒不是因为他生气,市场竞争嘛,这都是大家各自施展手段,只要不是恶意抹黑和攻击,都不是大问题。
主要是这股舆论关注难得,现在《文汇报》已经先开了炮,要是就这么白白放过,实在是浪费了这一波舆论热度。
莫不如双方打打嘴仗,为各自的电影增加增加热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了嘛!
在舆论引导这方面,没有比经历过后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潮流的林为民更在行的了。
“好好,我明白了。”
于东接着电话,如同应声虫。
等挂断电话后他坐在那里思索了一会儿。
社长打来电话,指示他要尽快在权威性报纸上对前两天沪上《文汇报》的一篇文章作出回击,并且态度一定要强硬,其余并没有解释太多。
《文汇报》上的那篇文章他也注意到了,《英雄》上映这些天,抢了不少同行的饭碗,挨几句骂于东丝毫不意外。
他压根没想着要回应,可社长这通电话却让他迷糊了。
于东认识林为民几年了,自诩对他是了解的,社长绝非小肚鸡肠的人,《英雄》现在在市场上战无不胜,按理说他们应该保持胜利者的姿态,尽量不要去理会这种舆论。
可社长的操作……
于东心中疑惑着,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以前在一起吃饭时林为民曾说过的话,那场饭局因为有刘燕明这个做的在,大家自然而然聊到了现在日益火热的市场和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也要配上好的宣传手段,眼球经济嘛!”
眼球经济!
这四个字在于东的脑海中炸开,他心中瞬间理解了林为民这通电话背后的含义。
想通了这背后的含义,于东立刻开始联系媒体。
两天后,新一期的《燕京青年报》上市。
一篇标题为《〈英雄〉为中国电影开辟出崭新道路》的文章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报纸头版上,这篇文章一经发出便引起了众多电影圈有心人的注意。
“我们注意到最近有媒体和同行对《英雄》在影院排片上受到的优待有些意见,他们的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
影院的排片资源就那么多,《英雄》的排片多了,某些影片的排片就少了,他们发几句牢骚也是正常的,但我对某些媒体和同行打着所谓‘为行业着想’的幌子谋求私利的行为很不耻。
《英雄》的排片多了就是对中国电影的伤害,他们的电影排片多了就是对中国电影有好处,合着他们就代表中国电影了?外国大片占着影院排片的时候怎么没见他们跳出来?
《英雄》的排片不是靠抢来的,是影院主动加的,为什么加?因为观众爱看!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才是好电影。
我们文华对《英雄》的定位是中国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现在的成绩足以证明我们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我想这也是为中国电影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拓宽了中国电影的路径。
上周《英雄》刚刚在香江上映,预计八月份我们还会在米国上映,后续也会在更多海外国家上映。
我们的一些同行和媒体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想想怎样提高自身竞争力,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贡献一份力量——燕京文华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东。”
跟《文汇报》上那篇《大片垄断影院排片对中国电影是巨大的伤害》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是旗帜鲜明的反对《英雄》,而《燕京青年报》上的《〈英雄〉为中国电影开辟出崭新道路》态度立场同样清晰明了,就是要《英雄》。
同时报纸上对于东的采访内容更是不加修饰,打破了常规采访文章的克制,任谁都能看出其中的针对性。
这篇文章一出中国电影行业的火药味逐渐弥漫开来。
一个巴掌拍不响,前有《文汇报》,后有《燕京青年报》,两篇文章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气氛跃然而出。
《文汇报》的文章上有谢晋这个知名大导演炮轰,《燕京青年报》上也有于东文华影视这个影视行业重量级公司总经理的回击,双方一来一往,舆论瞬间便被带动了起来。
这两份报纸一南一北,两个发声者同样代表了国内南北两个派别的电影势力,舆论风向一起,不少两地媒体也纷纷下场。
今天这边的媒体发个评论文章,明天那边的媒体出个采访稿,双方或是明褒明贬、或是明褒暗贬。
短短几天时间,一场口水仗便骤然兴起,打的不亦乐乎。
不仅仅是电影行业的圈内人在吃瓜,连原本不关心国产电影的很多普通民众也关注到了这场隔着大江南北和报纸的骂战。
有了关注,就有了了解的动机。
《英雄》的热度再次被炒到一个新的台阶,连《鸦片战争》这部已经上映一个多月、热度早已过去的电影也重回了大众视野。
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英雄》和《鸦片战争》两部电影的排片均有所上升,这段时间上映的其他国产电影几乎被赶尽杀绝。
《英雄》和《鸦片战争》的口水仗充分诠释了一句话。
老大、老二打架,死的往往是老三。
不少身在其中的当事人在排片没了之后才恍然回过神来,欲哭无泪。
吃着吃着瓜,家都被偷没了。
他们愤恨的咒骂着,不过这回又多了一个新的对象。
“只是宣传手段嘛,我跟谢导也是老熟人了,不至于这点深浅都没有。你去院线里瞧瞧《鸦片战争》的排片不是也增加了一些嘛!”
周五这天下午,韩山平约林为民去滕金贤那里坐坐,第二天到了滕金贤家里,他便询问起了林为民报纸上的事,林为民只好笑着解释了几句。
《英雄》和《鸦片战争》的嘴仗打的火热,一方的背后是国文社这个庞然大物,一方的背后是谢晋这个地位崇高的大导演。
真要是闹的太僵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滕金贤这次打电话来,也是受人所托。
《鸦片战争》的制片方之一是峨眉电影制片厂,这是老滕起家的地方。
“谢导有点牢骚我当然是理解的,你不会以为我连这点肚量都没有吧?
报纸上骂归骂,但也仅限于此,只是宣传手段。”
林为民见滕金贤表情犹豫,又说道。
滕金贤点点头,“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然后他又感慨了起来,“唉!真是没办法想象伱们一部电影竟然能够创造如此高的票房,那些好莱坞大片也没做到啊,不敢想,放在我们那时候根本不敢想。”
林为民笑道:“也不能这么说。要是按照观影人次来说,《英雄》的观影人次可远远比不上当年的《少林寺》《牧马人》《庐山恋》。”
滕金贤摇了摇手,说道:“时代不同了。八十年代初那阵儿虽然全国的观影人次已经在下降,但一年可是二百多亿人次,现在全国一年的观影人次还不及那个时候的二十分之一,按照比例来算,你们的《英雄》可不比《少林寺》弱。”
一旁的韩山平笑言道:“不管什么时候,好电影永远是有市场的。这回的舆论战里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英雄》的成功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燕影厂是《英雄》的制片方和发行方之一,光是收取发行挂靠费用,他们这次就能收获上千万人民币,再加上制片方票房分账,燕影厂赚麻了。
“确实。电影改革到现在也四五年了,大家总抱怨市场大环境不好,抱怨我们不该把好莱坞电影放进来,就是不会反省自身。
现在《英雄》出现了,事实证明,我们中国电影人是可以拍出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好电影的。”
滕金贤是电影改革的拥护者,也是参与者之一,这些年他眼看着电影行业一路走下坡路,却有心无力,对国内众多电影制片厂的溃败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话你回头对跟老田说说,让他多我们的工作。”林为民玩笑道。
闻言,滕金贤用手指点着林为民,满脸笑容,“你啊你,真是不知足。他还要怎么你们?连我这种退休的老家伙都被动员去看电影了,包场的票钱你们没拿着吗?”
“这是他欠我的好不好?当初要不是他逼着我,我也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搞《英雄》。”
“得了便宜卖乖,说的就是你这号人。”滕金贤挖苦道。
韩山平说道:“《英雄》投资这么大,确实比一般的电影风险要大的多,不过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
他说到这里,滕金贤问道:“现在票房过两个亿了吧?”
“早过了。上周票房是8130万,三周累计票房已经2.272亿了,《英雄》现在是中国影史票房第一。”韩山平抢着说道。
“好家伙,你们这是奔着三个亿去了?”
林为民摇头道:“不好说。现在盗版有点防不住了,第四周的票房估计跌的会多点。”
为了《英雄》的上映,文华影视和几家出品方、发行方投入了超过500人的监察队伍,严厉打击偷瞒漏报票房和盗版现象。
偷瞒漏报票房其实不难对付,难的是防盗版,这东西防不胜防,前面二十一天监察队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严防死守,结果是不错的。
但盗版这东西光靠着这几百人是不可能防得住的,《英雄》上映第四周,盗版光碟已经在市场上大规模的流通起来了。
韩山平说道:“我觉得倒是不用太悲观。我们搞大片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盗版影碟的视听效果是远不及影院的,还是会有很多观众会选择在电影院观看电影。”
林为民脸上笑容淡然,“山平的话有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