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83章 明天别再来敲门

类别: 都市 | 娱乐明星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作者:坐望敬亭  书名:1980我的文艺时代  更新时间:2023-11-11
 
1997年的除夕过去了。

大清早起来,林为民打着哈欠给闺女穿衣服,裤子愣给小丫头套头上了,她被林为民扶着,连眼睛都没睁开呢,压根没发现。

陶慧敏一把将裤子夺下来,埋怨道:“瞧瞧你们俩……”

这场景要是拍部电影的话,可以叫《被嫌弃的林家父女的一生》。

“爸爸,我们不去拜年了好不好?豆包好困啊!”小豆包哀求道。

林为民脸色严肃,“不拜年倒是没问题,不过压岁钱可就没有了。”

闻言,小豆包眯瞪的眼睛睁开了,困意全无。

可她还是忍不住哀叹起来。

生活不易,豆包叹气。

早上先跟家里几个长辈拜了一圈年,小豆包收获了一堆票子。

她正喜滋滋的打算把钱都装进自己的小存钱罐,不料一个身影突然挡在她面前,高大的阴影覆盖了小豆包娇小的身形。

“姑姑过年好!”小囡囡一个长揖到底,诚意十足。

小豆包又叹了口气,依依不舍的将一张红票子递出去,还不忘嘱咐小囡囡。

“你省着点花!”

陶慧敏看着闺女那故作成熟的可爱模样,忍不住念道:“这个小财迷!”

家里人拜完了年,又吃过了早饭,林为民开车带着妻女来到万先生家里。

过年期间,万先生回到了木樨地家中。

今年过年,万先生家里热闹非凡,万芳姐妹俩带着丈夫和孩子在这里过年,进门就是热热闹闹的喜庆氛围。

可万先生夫妻俩似乎不太高兴,林为民低声问道:“咋了?”

“没什么。”万先生遮遮掩掩。

黎玉茹没好气的说道:“早起我才发现,他昨晚偷吃两块你送的巧克力。”

林为民随大流的批评道:“怎么还能偷吃呢?”

万先生狡辩道:“要不是伱送巧克力,我能吃吗?”

“我那是给孩子们准备的零食,那是给你吃的吗?再说了,什么东西不好吃,非吃巧克力?你不知道你心脏不好?”

黎玉茹冷哼一声:“巧克力多好吃啊!”

万先生自知理亏,不敢再反驳,却瞪了林为民一眼。

“瞪我干什么?你好好检讨!”

仗着黎玉茹在身边,林为民肆无忌惮。

小插曲过后,林为民给晚辈们发红包。

今年的红包跟往年不太一样,不是钱,而是实物,每人一块和田玉的无事牌,林为民给晚辈份发的肯定不是500多块钱的高端“和田玉”。

这批无事牌是京华博物馆搞的文创产品,用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羊脂白玉,对外售价一块就要99999元。

无事牌全名叫平安无事牌,因为整个玉牌上面没有进行雕刻处理,寓意着“无事”,所以玉牌就借取“平安无事”之意。

羊脂白玉价值不菲,但一块99999元的价格纯粹是砸冤大头的。

这一批无事牌做了50块,卖了快半年了才卖出去10块,不过好在这玩意只需要卖出3块就能收回成本了,剩下的都是纯赚,林为民送出去的无事牌是马嘟嘟给单独制作的。

“这太贵重了。”

万芳姐妹俩看着林为民送出的无事牌,连连拒绝。

“就是取个彩头嘛,这东西看着贵重而已。是手下人搞来的成批的玉料加工的,没那么贵。”

林为民还是坚持着将东西送了出去,这就叫礼尚往来。

从万先生家出来,林为民又去了石铁生家。

今年家里没了石父,石家显得冷清了很多,小豆包来了之后在屋子里跑来跑去,让家里多了几分生气。

林为民一家坐着的功夫,又有几位朋友上门来拜年。

“来你们家拜年不错,足不出户就能把人见全了。”林为民调侃着。

待到中午,在石铁生家蹭了顿饭,林为民一家三口回到家中,下午就是一件事,补觉。

囫囵的过完了年假期结束冷不丁恢复工作,大家都需要一个适应期。

一周时间刚刚过去,一个重大讯息突然由各大重量级媒体曝出。

今年春晚上刚刚唱响《春天的故事》,故事里的那位老人便不在了,突如其来的噩耗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整个燕京都沉浸在一股压抑的气氛之中,二月的下旬在这样的气氛中一晃而过。

三月初,今年第三期《当代》如期上市。

沉寂多时的《当代》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过的并不容易,编辑部的所有人都沉浸在一股焦虑之中。

刚刚过去的1996年,可以说是《当代》创刊近二十年历史上最难熬的一年。

这不仅仅是因为销量的不断下滑,销量下滑也是有原因的,除了外部的大环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过去这段时间里《当代》刊发的众多作品并没有引发什么广泛的关注。

一份刊物的影响力,是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堆积出来的结果。

自创刊以来,《当代》从来不缺好作品,历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作品,通过《当代》发表的不胜枚举。

《当代》也习惯了领当代文坛风气之先,冷不丁一年多没刊发什么像样的作品,编辑们焦虑也是正常的。

熬了一年时间,去年年末,林为民的新作终于创作完成,要不是来不及,贺启智都想把这部发表在第二期上。

《当代》1997年第三期,林为民最新长篇力作《明天别再来敲门》正式发表。

在中国,林为民拥有数以千万计的读者群体,他的发表并没有提前预告,但还是在发表两天之后便在国内文坛和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距离林为民的上一部《上帝保佑米国》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不管是读者还是市场,对于林为民的新作都是抱有极大期待的。

刊载着《明天别再来敲门》的《当代》第三期上市当日便迎来了读者们的大规模抢购。

工厂、校园、机关单位、写字楼……阅读这部的读者遍布各行各业的各个角落,全民阅读的八十年代早已过去,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夕依旧能够看到这种盛况,对于绝大多数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

《明天别再来敲门》,主角是个刚满60岁的小老头儿,因为姓石,所以被人叫做老石头。

但他被叫老石头却不仅仅因为他姓石,更因为他那生硬、古怪的臭脾气,邻居们叫他老石头,背后的含义是“粪坑里的石头”。

老石头脾气古怪,整天总是嫌东嫌西,与他打交道的人通常不会有什么愉快的心情。

他会每天以一种规律性的方式巡视家属院和周边,会因为任何一点不符合规则的事情而大呼小叫,乃至动起手来。

作品一开篇,便将一个讨人厌的小老头儿立在读者眼前,生动、鲜活,但又惹人生厌。

好在大家还没来得及讨厌他,他就决定去死了,这种反差带了几分讽刺的黑色幽默。

一个骂骂咧咧的老头子,他对身边的任何人和事物都看不上眼,他愤世嫉俗、怼天怼地,仿佛这个世界欠了他什么一样。

他似乎还生活在过去的那个时代,与日新月异的生活格格不入,丝毫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

可当读者接受到他决定去死的信息时,心中又不免对他产生几分怜悯之情。

然后在他准备执行自己的自杀计划时,一户多事的邻居闯入了他的生活,这一家子人似乎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他们不仅能次次阴差阳错的打断老石头的自杀行动,更能气的他暴跳如雷。

在一次次巧合背后,老石头坎坷崎岖的一生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

两岁丧父,五岁丧母,七岁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1949年,十三岁的他被进城的解放军捡到了部队,十五岁去了朝鲜战场,血里火里滚了一遭,他活着从战场上回来了,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遍布全身的13处伤疤。

二十一岁,他在组织的介绍下娶了一个农村姑娘,跟他一样,也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孤儿,夫妻俩相依为命。

二十二岁,他有了第一个儿子。二十三岁,二儿子出生,他升了营长。二十六岁,家里又多了一个儿子。他笑着说:祖宗保佑,人丁兴旺。

二十八岁,国家动员三线建设,他毅然脱下军装告别妻儿去到了贵州的山沟沟里。

1975年,他三十九岁了,三线建设进入了尾声,大儿子要去当兵了,石家又出了一个解放军,他选择调回了家乡。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二儿子考上了燕京大学,那一个星期他喝的酩酊大醉,他的人生似乎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儿子所在部队被敌人伏击,壮烈牺牲。得到噩耗那一天,他静坐在家门口很长时间,没有流一滴眼泪,只说了一句:军人就应当马革裹尸。

1981年,二儿子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被分到了部委工作。回家探亲,在游泳馆溺水而亡。从那一天开始他变得沉默了。他认为这是老天对他嘴硬的报复。

从那以后,他对小儿子管的比以前更严了,可命运总是无常。

1983年,小儿子处了个对象,因为争风吃醋被人用刀捅死了。

四年之间,送走了三个儿子,老石头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唯有妻子的安慰才能让他平静下来。

儿子走后,夫妻俩相互扶持8年。

1993年,老伴患上了肝癌,求医三个月,最后撒手人寰。

他爱的和爱他的人都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想去找他们团聚。

可他身上还有国家交给他的任务没完成。

1996年,他终于退休了他终于能去找妻儿团聚了。

隔壁新搬来的欧阳一家在老石头生命的最后时刻带给了他很多麻烦,也带给了他很多的温暖,但这些事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

他并不畏惧死亡,也不害怕孤独的活着。

生存或者死亡的形式对他并不重要,他只是想去见见那些他挚爱的亲人。

老石头的故事结束了,也赚取了无数读者的眼泪。

于华的《活着》,写到最后好歹还给福贵留了头老黄牛。

林为民的《明天别再来敲门》却是满门抄斩,一个活口不留。

看完的读者们哭的死去活来,肠子都快哭断了。

发表还没到半个月,《当代》编辑部的一角便被雪花一般飞来的读者来信堆满了。

这些来信当中,夸赞这部的有很多,但骂林为民这个作者的更多。

有读到结尾彻底破防的读者,在信中大骂林为民是“靠写死角色赚取读者眼泪的刽子手,可恨之极”。

读者骂的咬牙切齿,收到来信的编辑部众人却乐得牙花子都快露出来了。

读者们的爱恨交织,就是对作品最高的评价,也是对刊物和编辑部工作的最高认可。

至于读者看完了被治愈,那根本不是问题。

哪个名著不催人泪下?

这就叫经典!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