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四百八十六章 地宫探测结果....出炉(还是九千大章)

类别: 科幻 | 超级科技   作者:新手钓鱼人  书名:走进不科学  更新时间:2023-03-25
 
2小时18分。拪

姜成谷所给出的这个时限在徐云的告知下,很快传遍了整个现场。

见此情形。

众人手里的速度不由又加快了不少——眼下这个情况可谓是真正的分秒必争。

“电源线呢?小李,再扯一根电源线给我!”

“天线抓紧立起来!风力多少测了吗?”

“风力2级,还算正常!”

“无人机组准备一下,五分钟内遥感标的先上天!”拪

“车里的东西大家再检查一遍,千万别落下啥...咦,后备箱里怎么还有根鱼竿?”

“哦,那是我从总部临走前塞进去的,黄哥,我不是寻思着永陵地宫里积水很多嘛,说不定就自成生态圈有鱼了呢?遇到水坑不甩两杆那还叫钓鱼老吗.....”

一阵忙活后。

上午8点15分。

两辆遥感车上的遥感组成员得到通知,先行将遥感无人机放了出去。

这批遥感无人机数量一共有十二架,都配备有标准的遥感探测设备——会往返传输信号的那种。拪

它们的主要目的很简单,就是此前所说的混淆视听。

算是用来迷惑那些吃瓜党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满足吃瓜党们看热闹的心理需求。

就像现实里的修路。

只要你一搭棚子,挖掘机往外一摆,机器哐哐哐的响起来。

基本上就没多少人会再去探究里头是在真修路,还是在悄咪咪的鼓捣其他东西了。

在飞上天后。

这十二架无人机迅速开始向重门一带飞去。拪

从地理角度上来划分,永陵的地理位置位于德陵正西,景陵正北的方位上。

换而言之。

景陵、永陵与德陵三座陵墓组成了一个标准的l型。

因此在十三陵景区完全封闭的情况下,景陵和德陵内肯定是不存在游客的。

只有永陵重门的西、北两个位置才能待人。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此时此刻。拪

永陵重门两侧的游客休息点内,正坐着大几百位准备吃瓜看热闹的游客。

毕竟明十三陵作为一个燕京周围的知名景点,平日里接待的游客数量就很高,日均人次都是以几千上万为计的。

比如2021年的五一假期。

明十三陵的总游客接待人次足足高达9.6万,只比圆明园的10.8万少上一点儿,在全燕京都能排进前十。

加之新华社刚刚又爆出了永陵挖掘的相关新闻,硬生生将十三陵的热度再次拔高了一个层次。

连王通那种理工男都闻风而动,更别说其他的游客了。

很多人今天干脆就是奔着永陵来的,虽然眼下得知十三陵今日因为探测永陵的缘故不对外开放,但这些人反倒是愈发来了兴趣。拪

有些人三三两两的聊起了天,有些人则独自开启了直播,叽叽喳喳的看起来好不热闹。

“哎,我上次来十三陵还是刚上大学那会儿,一转眼二十年没见,十三陵变化还是蛮大的,我印象中那儿原本是有一堵墙来着......”

“遥感探测应该快开始了吧,也不知道这次要多久才会开始挖掘地宫.....”

“我猜最少还要两章。”

“感谢最爱我家张莹送的一个爱心,什么?代打啾啾啾多少钱?”

“永陵里埋着的万历皇帝在历史上的争议很大,为人荒淫无度,豹房知道吗,就是他建的......”

“那啥....大哥,豹房是朱厚照搞出来的,另外永陵里埋着的是嘉靖皇帝.....”拪

就在众人聊的正嗨之际。

忽然有人朝远方一指,高声道:

“快看,无人机!是不是开始遥感测绘了?”

听闻此言。

唰——

现场瞬间一静。

所有人都扭过头,看向了此人所指的东面。拪

果不其然。

此时东面的重门区域里,正悠哉哉的飞出了四架黑色的无人机,体积比普通无人机要大上不少。

如果视力足够优秀,还能看到每架无人机上都有一台设备正在闪烁着红光。

见此情形。

原本坐在座位上的吃瓜党们纷纷站了起来,涌出了休息点的长廊。

不少小孩子兴奋的朝无人机挥着手,又蹦又跳,看起来像是把无人机当成了摄像机。

更多人则掏出了手机拍起了视频。拪

“家银们,你们瞅着了不?那玩意儿就是无人机!”

“老妈,看到天上的小黑点了吗?测绘开始了!”

“宿舍的儿子们,爸爸在明朝皇帝的坟前祝你们清明节快乐”

说句实话。

无人机这种设备在生活里其实不算少见,现在很多地方或者活动上都能见到无人机的身影。

但它在和永陵这个词关联到一起后,性质也顿时变得与众不同了起来。

而就在吃瓜党们拍着视频的同时。拪

人群中。

几位容貌普普通通,像很多游客那样背着个小登山包的男子彼此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走到了一处无人的角落。

领头的是个个子很高的中年人,他假装像是烟友聚会似的朝一位带着眼镜的蓝衣青年递了根烟,同时低声问道:

“怎么样,探测器有结果了吗?”

蓝衣青年拉了两下登山包的肩带,点点头:

“嗯,截留到了陆表遥感的部分反馈电磁波,换算后的辐射定标符合rsp遥感模型,这是中科大电磁信息空间实验室在研究的课题。”

“也就是说这次探测确实没什么异常了?”拪

“我认为是的,如果是对rsp遥感模型进行实战效果测验,时间上也解释的通了——准备用成果发刊嘛,就像d/10.1038/s41586021043153那篇一样。”

听到同伴的这番话。

中年男子方才轻轻点了点头:

“很好,那我们可以回去打报告了,报酬按老规矩分。”

随后他抬头又看了眼不远处的无人机,忽然想到了什么,对说话之人补充道:

“对了小周,我们捕捉到了无人机的电磁波信号,不会被里头那些人发现什么吧?”

名叫小周的蓝衣青年闻言,很是自信的笑了笑:拪

“放心吧,不可能会被发现的,除非他们配备了工作痕迹对录器,否则接收器必然只能是单向运作——而工作痕迹对录器这是军用设备,你觉得可能出现在这儿吗?”

“要我说,这事儿纯粹就是你和上头瞎谨慎,从头到尾就是个普通测绘罢了。”

高个儿中年瞥了小周一眼,在他后脑勺上一拍:

“就你话多,好了,收队吧,盘古七星自助,我请客!”

而就在这群神秘‘游客’离去后几分钟。

测绘现场。

姜成谷便带着当初会议上见到的那位负责网安的马工程师,快步来到了潘院士和徐云身边:拪

“潘院士,徐博士,你们猜中了。”

“根据工作痕迹对录器检测,重门外确实有人截留了遥感探测设备的回馈信号,还好我们多防了一手。”

潘院士看了他一眼,面色显得很平静:

“不出所料,这是海对面干得出来的事情。”

一旁的徐云也轻轻点了点头。

虽然这年头由于宣传需要,海对面在国内经常展现的是一个又丑又蠢的形象。

但说句实话。拪

海对面丑是真的丑,各种下三滥的事儿没少做,又是偷油又是拱火啥的。

可蠢嘛.....

很多时候就真不一定了。

如果海对面真的蠢,现在兔子们的压力远远不可能这么大。

在很多事情上,海对面的智囊团也不是吃干饭的,

比如这次永陵挖掘。

虽然项目从明面上看起来从头到尾没有半毛线的敏感色彩,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挖掘项目。拪

但立项书终究是个红文文件,海对面完全有可能动用一些除了卫星之外的探测手段。

反正高低就花一些钱嘛,经费就是为这个目的用的。

类似的例子可不是没有过,兵马俑二号坑当初在挖掘的时候就抓到过不怀好意的人。

因此经过事先商讨,最终潘院士和姜成谷等人做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在无人机的遥感模组上配备一套中科大电磁信息空间实验室的遥感模型,把戏份做足。

这个遥感模型理论上比较先进,同时信号又很好识别,很容易被捕捉截流。

这样一来。拪

潘院士和徐云的入场既变得合理,重力梯度仪的保密性也同步得到了增强。

当然了。

需要说明的是。

潘院士和姜成谷他们不是担心重力梯度仪泄露后被彷制——此前曾经提及过,重力梯度仪真正核心的在于测绘模组和结构,这都是徐云通过奖励图纸才得到的突破。

也就是海对面即便知道了盘古粒子可以用于仪器测绘,也依旧很难彷制出来。

潘院士...或者说上头真正担心的,是重力梯度仪本身的存在被外部知晓。

如果海对面或者其他大国知道兔子们搞出了重力梯度仪,那么他们必然会大幅度的增加军费用以核潜艇的升级。拪

这样一来。

除非立刻爆发三战,否则时间一长,重力梯度仪的威慑性恐怕就会随着对方技术的提升而削弱了。

因此对于兔子们来说。

重力梯度仪是一道至关重要的杀手锏。

它就像大毛当初核潜艇破冰上浮一样,不是不能公开,但必须要用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否则就是在浪费。

举个例子。

如果有人以“访问”某敏感地带为由示威,通过外交方式来进行某些博弈。拪

倘若兔子们拥有重力梯度仪的话......

那么不需要武力威慑,兔子们只需要轻飘飘的公布出海对面核潜艇在北极的位置,那么这事儿的结果多半就不一样了。

当初大毛核潜艇破冰上浮后,海对面萎了整整七个月呢。

诚然。

4v那事儿已经过去了有些日子了,没必要也没意义再去讨论。

但眼下兔子们掌握着重力梯度仪,如果今后再有类似的事儿,那么就有乐子看了.....

反正徐云还是挺期待那一天的。拪

总而言之。

重力梯度仪的保密原因和技术复刻无关,而是在于公开后威慑性会下降。

因此在那之前,必须要严密防止消息走漏。

随后潘院士想了想,又对姜成谷问道:

“对了,姜处长,那几个截留信号的人锁定了吗?”

姜成谷点点头,拍了拍身边马工程师的肩膀:

“您放心吧,一分钟都不到,网安的同志就把他们的族谱都给翻出来了。”拪

“这些人都是和旅游有关的视频博主或者从业者,还有就是电子设备的爱好者。”

“其中领头的叫做陈伟志,他的职业比较特殊,在北师大边上开着一家面馆。”

“只是上头想着放长线钓大鱼,就暂时没对他们有什么动作,放任他们回去了。”

说着说着。

姜成谷嘴角忽然扯起了一丝笑意,似乎想到了什么很有意思的事儿:

“不过虽然说没有立刻控制住他们,但该有的监视肯定还是有的。”

“比如陈伟志的面馆,不出意外的话,今后他的面店就要成保密部门的食堂了——据说保密部门的同志已经在打报告了,争取划下来一笔经费,毕竟吃面总得加个卤蛋小肠的不是?”拪

潘院士:

随后潘院士顿了顿,看了眼时间,对姜成谷问道:

“姜处长,现在时间差不多了,咱们的设备是不是该......”

“哦,我正准备和您说呢。”

说道正事,姜成谷的表情便是一肃:

“重力梯度仪的预调试结束好了吗?”拪

设备的调试是徐云负责的环节,因此他很快给出了答复:

“姜处长,重力梯度仪五分钟前就准备完毕了,随时可以起飞。”

姜成谷点点头,看了眼正在对永陵外部建筑进行数据测绘的张子昂,说道:

“既然如此.....徐博士,那就开始吧。”

“收到!”

徐云朝姜成谷道了声是,随后转头看向了身边的张晗:

“张姐,可以让设备上天了。”拪

张晗在几人说话的时候便做好了准备,眼下得到了徐云的指示,立刻便按下了一个键位。

片刻过后。

两架f500中轴无人机同时飞上了天空。

与之前的小型无人机一样。

这两架f500中轴无人机中,同样有一架无人机装着正常的遥感设备,用于混淆视线。

同时它的高度也要比载着重力梯度仪的那架高上三百多米。

除此以外。拪

此次的重力梯度仪在外表上也进行了简易包装,看起来像是面阵式的推扫式扫描仪——面阵式推扫式扫描仪是光学遥感仪器中体积比较大的一种,普及度也很高。

比如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的《百山百川行》记录片中,有相当部分画面就是使用面阵式推扫式扫描仪拍摄的。

这玩意儿你既可以对外说是用于数据探测,也可以说是为纪录片收集素材。

毕竟永陵挖掘这么特殊的项目,从头到尾拍个纪录片再正常不过了,不拍才不正常呢。

除此以外。

最后一辆遥感车辆内,还有一个五人的信息小组在时刻观测着周围一带的各波段信号的变化。

协助他们的是位于燕京上空的卫星,叫做苍穹3号。拪

这是一颗静止轨道电子侦察卫星,性能上对标的是海对面的mentor....也就是顾问卫星。

它拥有着一套天基广域监视系统,可同时监听上千个地面信号源。

必要时还可以搜索低北纬地区的雷达、导弹遥测、手机信号、通信广播等电子信号。

什么,你问为什么是低北纬?

想看越南足球联赛不行吗?

没办法。

虽然兔子们都是稳逼呢.....拪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

这两架f500中轴无人机越飞越高。

在达到一百米的高度后。

其中载着真·面阵式推扫式扫描仪的无人机开始调转方向,逐渐往外部移动,同时高度继续拔高。

片刻过后。

重门附近便隐隐传来了一阵大呼小叫声。

很明显,吃瓜党们又兴奋了。拪

而装载着重力梯度仪的无人机则停留在了一百米处,并且开始沿着宝城绕行。

当然了。

整个测绘过程所需要的数据和具体流程,徐云等人事先已经进行了严密的计算。

无人机的高度、飞行速度、在哪个区域停留时间比较长或者比较短,这些都有严格且清晰的方案。

比如说无人机的准确高度是114.514米,绕圈时的速度只有15千米每小时等等.....

两分钟后。

无人机搭载着重力梯度仪,停留到了事先标注的第一个区域,开始进行起了测绘。拪

趁着测绘的间隙。

徐云也给姜成谷以及刚结束地面数据手机的张子昂做起了介绍:

“姜处长,张院士,两位应该都知道,其实在很早以前,国家方面就对永陵进行过了多次微重力遥感测绘。”

“虽然相关测绘精度很低,没有收集到墓室内的任何信息,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就是永陵地宫内积水,积水高度约莫在6.5米左右,已经接近了墓室顶部。”

“二则是....永陵的地宫虽然在建制上是十三陵中第二大的,但布局却和定陵相差无二。”

姜成谷与张子昂同时点了点头。拪

徐云所说的第一点算是老生常谈,不需过多赘述。

至于第二点嘛......

这算是在进入项目组后了解到的情报。

嘉靖是所有大明皇帝中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拥有足够的时间去修葺自己的陵墓。

因此永陵在建制规模上来说,也是十三陵中的第二大陵。

不过根据遥感测绘显示。

永陵地宫大归大,但在布局上和定陵却是差不多的:拪

它是一个甲字去掉最下面一横的格局。

其中甲字去掉一横后的左、上、右都是宫殿,上边的叫做后殿,左右两边的叫左右配殿。

同时左右配殿的后方,还各自有一个小殿。

中间的一横是过道,那一竖则被分成了三个墓室。

“根据最早的微重力探测结果显示,左配殿距离我们最近。”

地面上。

徐云指着面前的宝城实景说道:拪

“后殿位于我们的东边....也就是左手边,前殿位于大家的右手处。”

“其中嘉靖皇帝和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棺椁,就位于后殿的位置——这属于‘礼制’上的规矩,甚至不需要探测结果支撑。”

随后他顿了顿,从张晗手中接过了一张平面图,继续比划着说道:

“所以我们根据这九间墓室的分布,制定了九个测绘停留点,以此保证先把永陵地宫第一层给探测清楚。”

听到‘第一层’这三个字。

姜成谷抬头看了眼徐云,没有说话。

很早以前提及过。拪

目前世人对于《永乐大典》是否存在于永陵内部,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而在支持《永乐大典》存在于永陵的看法中,又分成了三个小派:

第一种认为嘉靖没有单独分隔墓室,《永乐大典》就在这九个....或者说除了后殿的八个墓室里头,姑且叫它降临派吧。

第二种认为嘉靖在地宫同层开了个密室,单独存放《永乐大典》,就叫它拯救派吧。

第三种则是......

嘉靖不敢破坏固有建制,所以在地宫下方又挖了个第二层,用以安置《永乐大典》——这部分算是幸存派。

实话实说。拪

这三个小派都有道理。

《永乐大典》的总数有一万册,根据明史记载得知每册长50厘米,宽30厘米,但厚度未知。

假设每册厚两厘米。

那么每立方米可放置333册《永乐大典》,存放下一万册只需要30立方米左右。

而一个现代的两室一厅,面积差不多就有100平米。

换而言之。

理论上只要堆到四分之一的潘多拉那么高,这个房间就可以放下全部一万多册永乐大典。拪

虽然如果按照标准的理制下葬,永陵地宫不存在这么大的空房。

但在定陵的发掘过程中,却曾经有过一个异常发现:

定陵整个地宫左配殿内部是完全空置的。

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争议依旧很大,其中降临派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

左配殿原本是作为殉葬妃嫔的墓穴,明英宗朱祁镇废除殉葬后,虽然已经没有了殉葬的嫔妃,但为了保证礼制的连贯,后边的皇帝还是保留了这间空的墓室。

倘若真是如此.....

那么永陵的这间墓室内必然也是空的,确实有可能存放有《永乐大典》。拪

不过赞同这种观念的人不太多,毕竟没有具体证据左证。

同时如果左配殿里存在《永乐大典》,那么它必然已经失去了抢救的意义,所以才被称之为降临派。

第二种观念认同的人就更少了。

因为地宫的布局属于绝对的禁区。

上下层的限制还好点,可同层你要是敢自己开个小门,修建的时候朱元章都能气活过来打死你.....

因此在所有观点中,幸存派才是大多数。

现在看来.....拪

徐云似乎也是个幸存派?

又过了几分钟。

张晗从操作台上抬起了头,对徐云说道:

“徐博士,后殿数据已经采集完毕了,是否进入下一个点位?”

徐云果断点了点头:

“换位置吧。”

“明白!”拪

得到新的指示后。

张晗很快拿着通讯设备,确定起了新点位信息:

“坐标132,544,倾角14.5°,水平从左自右移动8.85米,拓展视差29.954,行动!”

呼呼呼——

天上的无人机很快调了个方位,绕到了宝城右侧测量起了数据。

几分钟后。

“坐标137,602,倾角8.5°,水平从左自右移动59.5米,拓展视差5.677,行动!”拪

就这样。

每隔七分钟左右,重力梯度仪便会完成测量,更换一次位置。

一个多小时后。

时间来到了上午9点27分。

张晗再次从操作台抬起了头,不过这一次她不再汇报起了方位的问题,而是问道:

“徐博士,地宫下方数据已经全部采集完毕,结果正在分析生成中,是否让无人机先行落地待命?”

与此同时。拪

卡卡卡——

操作台的打印机开始自动生成了检测报告。

徐云见状与潘院士对视一眼,沉吟片刻,说道:

“好,让无人机先下来吧。”

“收到!”

一分多钟后。

无人机顺利落地。拪

差不多就在飞机落地的同一时间,打印机也输出了最后一张报告结果。

早先曾经介绍过。

重力梯度仪测绘的是非常精细的数据,单独某段拿出来是看不出对应的实际信息的。

它的所有探测数据都只能在测绘完毕后由计算机分析汇总,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具体的结果如何。

因此即便是一直关注着屏幕的张晗,也不清楚这份报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报告出炉后。

张晗再次将厚厚的一叠文件交到了徐云的手里,然后站在一旁露出了好奇的神采。拪

她不是一个明粉——准确点说不是任何朝代的粉丝,不过事关《永乐大典》,这事儿就不是单纯的粉丝向的问题了。

哗啦——

徐云先是翻开了文件的第一页,上头赫然显示着......

后殿的情况。

毕竟是第一个探测的墓室嘛。

随后徐云一边看着报告,一边核验起了梯度数据库:

“墓室内存放有四具棺椁,纹饰未知,材质未知,结构前高后低、前宽后窄。”拪

“四具棺椁呈现一具在上首,三具在下首的布局分布,上首棺材的棺盖长3.34米,头端宽1.48米、厚0.22米,足端宽1.35米、厚0.19米,底板长3.33米、头端宽1.7米、厚0.22米、足端宽1.5米、厚0.21米.....”

一旁的姜成谷静静听完,摸着下巴说道:

“这四具棺材应该就是嘉靖皇帝和三位皇后的棺木了,布局朝向以及尺寸和我们掌握的都差不多,徐博士,还有吗?”

徐云又对着数据看了几眼,正准备翻页,目光却注意到了某个很奇怪的测量结果:

“咦....这是.....”

随后他停下动作,认真的查阅了一番数据。

接着又在电脑上的数据库核对了一番,眼中骤然闪过一丝错愕:拪

“姜处长,根据扫描结果显示,后殿上首....也就是嘉靖的棺椁内部,出现了一个0.003e级别的梯度阴影。”

“我简单模拟了一下这个数据,复原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十厘米左右的封闭小罐子,内部存在着......”

“三颗直径三厘米,外加强烈水银反应的圆形丸状物质......”

连着三天9000字,求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