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封王的书信来自乌斯藏,是火落赤的古如、拉尊、摆言三兄弟一同上表请求封王。
刘狮子就在心里寻思呀,我他妈还不是个王呢,你们倒好,先让我封你们为王。
在他心里,乌斯藏眼下就是最好的状态,外有康宁府封锁昌都、内有火落赤兄弟在那镇着,几乎不会出现过多牵扯元帅府精力的事,能让他腾出手向东作战。
但是这哥仨找他要王位……刘承宗不是不想给,他只是觉得火落赤兄弟有点急了。
在肃王府的承运殿,他拿着书信,一脸诧异地看向杨鼎瑞:“先生,这哥仨脑子坏了?”
杨鼎瑞知道他说的是火落赤三兄弟。
他早前是康宁知府,对乌斯藏的事最为熟悉,何况这是今年夏天就送到新城的表文,杨鼎瑞跟刘向禹已经研究过好几遍了。
他们的研究结果非常简单:“若无元帅府之支持,火落赤兄弟败亡只是迟早。”
“败亡?”刘承宗诧异道:“他们入藏作战似乎并未吃过大亏,先生是从哪里看出他们必将败亡?”
“从康宁府啊。”
杨鼎瑞说得理所应当,道:“海寇过去数度入藏,每次进军都很顺利,但撑过一段时间就会露出败象,这是因为物资不足、军心不定,这次他们能在藏地驻扎两年,也是因为背后有康宁府提供物资支援。”
对于杨鼎瑞说的支援,刘承宗略有耳闻,严格来说那不算支援,而是贸易。
摆言台吉把进藏战争所得的人畜财货,经由类乌齐运入昌都县,再向康宁府购入所需兵甲、火药、木炮,以及军士出征所需的挂面、酱菜,捎带着还有每隔几个月,康宁府就为他们修理一批兵器甲胃。
康宁府每隔几个月,都会通过驿站向西宁府送来一份关于乌斯藏的报告,实际上在刘承宗发起北征甘肃的战役前夕,他刚刚看过一份来自康宁府的报告。
他从报告中分析出的情况,是火落赤三兄弟在乌斯藏逐渐站稳脚跟,手下已经拥有修理兵甲的匠人,能够满足军事所需。
因为他们已经不向昌都运废旧兵甲了。
但刘狮子想象中的事情,并不是真相,杨鼎瑞摊开手道:“我任职康宁时,向乌斯藏派遣过一些僧侣,假借礼佛之名,探明其地情况,今年年初那些僧人回来,火落赤的形势并不像战报表现出的那么乐观。”
“先生是说,火落赤给我送了假情报?”
刘承宗皱眉道:“战报上他们已占领乌斯藏绝大多数土地,马队一遍遍荡涤贵族领地,只剩下藏巴所占据的日喀则宗山堡还负隅顽抗。”
“唉。”
杨鼎瑞无奈地叹了口气,点头道:“火落赤没骗人,是我们对乌斯藏的情报做得不好,他们控制了以当雄、那曲等地的草原,依靠黄教僧人把藏巴压制在拉萨河谷以南。”
“即使以整个地形图来看,火落赤控制的土地,也比藏巴多四五倍。”
杨鼎瑞说着不禁露出苦笑:“但世上从来不是谁的土地多,谁就能赢的,若以元帅府为例,就相当于藏巴统治着河湟谷地,火落赤占据河卡与格尔木,大帅以为孰强孰弱?”
刘承宗眨眨眼:“先生这么说我就懂了,火落赤占据的都是不毛之地。”
“对,藏巴虽在战场上不能力敌,却掌握拉萨河流域数百万亩灌既田地,有土地、有人口;火落赤攻势如火,但他们的蒙古兵、蒙古马是有数的,死一个就少一个。”
杨鼎瑞微微摇头:“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变成当雄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到那个时候,为了生存会抢掠周围所有能抢的地方,不会仅限于拉萨河谷,还有昌都甚至康宁。”
刘承宗本能地皱起眉头,想问出一句:他们敢抢我?
不过紧跟着他就释怀了,甚至觉得自己这种心态有点滑稽……他就是农民起义的叛乱者,对将死之人攥住救命稻草的行为应该很理解。
是现在就死,还是抢完再死,真到那时候没人在乎。
“正因如此,火落赤亟待元帅府更强烈的支持……比如元帅军进藏。”杨鼎瑞说罢,抬手在桌上轻点:“但元帅军的虎狼之师入藏,如何能保证火落赤在乌斯藏的统治地位?”
刘承宗抬手盖在火落赤三兄弟送来表文上,顺着便答道:“受元帅府的爵位,做元帅府的王……真不愧是他们啊。”
火落赤这仨儿子本来就和明军打了半辈子交道,对中原仪制熟悉的很,况且他们还一直居住在青海,跟大明统治的河西也多有交往,人家对中原的政治体系非常了解,又进了乌斯藏这个历来有请外援传统的地方。
两相结合,元帅府就是他们最容易拉来的外援。
只不过刘承宗这话听在杨鼎瑞耳朵里,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让杨鼎瑞笑道:“那是,毕竟第一个劝你进皇帝位的人,让你封个王,很正常。”
刘承宗闻言哈哈大笑。
还真别说,尽管整个元帅府的奋斗目标就是让刘承宗当皇帝,但却是元帅府的汉人将领拥戴他宣称全蒙古的大汗;而出身蒙古的火落赤三兄弟,则在当时劝进他当皇帝。
大元帝国的皇帝。
笑过之后,刘承宗才换上正色,皱眉道:“封王简单,但火落赤三兄弟诉求难办。”
他们请求封王的真实目的是希望元帅府发兵入藏,可是即使刘承宗和杨鼎瑞都很清楚,单纯的发兵入藏,只是火落赤部入藏的续集,不能解决问题。
而彻底解决乌斯藏问题,元帅府现阶段能力有限,这事性价比不高。
简单来说乌斯藏很特别,因为地理阻隔,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乌斯藏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并不落后。
从雅砻部落第一代赞普到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已经较为强大的松赞干布用两代人的时间统一全藏,划分卫藏四如,坐拥二百八十六万人口,建立起雪域高原强大的集权奴隶制国家。
交通不便、言语不通、习俗不同、战争胜利,战俘、原住民、负债者、罪犯,世上所有短时间征服大片土地的国家,从西周到罗马,从罗马到英格兰,从英格兰到美利坚,都采取了奴隶制。
吐蕃并不落后。
而在那之后,乌斯藏更是飞速发展,在吐蕃灭亡的九世纪,大批平民、奴隶起义,形成长久的混乱割据,进入封建农奴制时代,这在世界范围内也不落后。
但是在这之后,乌斯藏迎来了最特殊的地方——凉州会盟。
分裂动荡三百多年使乌斯藏人口锐减,时值蒙古的全盛时代,蒙古军队陈兵于凤翔路、临桃路、利州西路、利州东路、潼川府路、成都府路,而在北方成吉思汗降畏兀儿、灭西夏时更是已经接壤。
蒙古大军将整个乌斯藏三面合围,包围的态势甚至比如今元帅府对乌斯藏的围堵更加严密。
随后一支蒙古军更是挺进乌斯藏焚毁寺庙,驻扎长达两年,探明情报,随后邀请势力最大的宗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到凉州商谈乌斯藏归属问题,最终将整个乌斯藏纳入版图。
这是双方为避免战争而做出的妥协,是塑造和平的丰功伟绩,但同时也造成一个问题——乌斯藏内部的社会问题没有解决。
历史螺旋上升,在中原王朝每一个时代,都会经历一开始的百废待兴,在修复战争造成的破坏后,快速发展,人们收获的快乐与满足能弥合发展带来的问题,直到土地矛盾日益激烈,最终社会动荡,重新回到战争年代。
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会在痛苦中进入反思时间,最终最有能力的人在混乱与杀戮中脱颖而出,率领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军队和无可匹敌的威望,着手解决过去发展遗留下的问题,革除积弊,开创下一个王朝的崭新基业。
凉州会盟打断了乌斯藏这一进程,吐蕃时期的社会问题因外部力量干预遗留到了元朝,元朝的蒙古人解决了蒙古人自己的问题,至于其他人的问题,蒙古人管不着。
当元朝灭亡,西番人自己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遗留到了明朝,而朱元章解决了汉人自己的问题,同样也不会去解决蒙古人、色目人、西番人的问题。
因为一个人即使拥有世上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只能、只会解决自己亲眼所见的社会问题,因为人搬开石头,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石头挡自己的路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看见、不知道、不能感同身受,怎么解决?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些人多、有些人少,这跟身处环境有关系,朱元章的阅历最为丰富,解决的问题也最多。
到他儿子没那么多的社会阅历,但能力很强,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好大侄儿——也解决了。
到崇祯爷就不太行了,社会阅历不足,但优点是勤奋且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也善于求解。
高官是问题,迎刃而解;百姓是问题,土崩瓦解;财政是问题,疑惑不解;后金是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反正解了。
但社会问题就像癌症,发现的越早,越容易解决;遗留得越久,就越难以解决——问题从来不希望自己被解决。
乌斯藏遗留数百年的封建制度问题,就是乌斯藏兵弱的原因,人都是一样的人,藏巴汗的军队在装备上甚至还要比摆言三兄弟的蒙古军强,打起仗来却节节败退,问题的根子就在这。
藏巴汗表面上占有藏地,实际手下遍地土王,有人敢战、有人享乐,一百个贵族就有一百个心眼子,他拿什么跟失去家乡的火落赤兄弟打?
杨鼎瑞道:“其实我以为遣军入藏简单,倒是封王很难……封他们什么王合适,如今元帅府还没有王爵,珲台吉都只是州伯,火落赤兄弟即使封爵,爵位也应在巴图尔珲台吉之下。”
刘承宗摆手道:“无妨,给巴图尔珲台吉定的爵位低,是因为我心里将来还要给他升爵位,火落赤三兄弟将来未必还需要升爵位——何况,难办就不办嘛。”
刘狮子笑道:“我回信告诉他们,我记得他们对我的支持,但如今我还没称王,他们找我要王爵有点太早了,按照帅府仪制,他们三兄弟都是台吉,就都先封个县伯,乌斯藏的事一步一步办,他们的爵位一点一点升,将来授予世袭王爵也不是不可能。”
杨鼎瑞闻言摇头道:“你真打算在中原封个蒙古王?”
“当然不是。”
刘承宗摇头道:“对他们这些自拥兵马又有意归顺的首领,我也不想太过吝啬,但当然不会在中原封个蒙古王爵……先生,天下之大啊!”
说罢,刘承宗整理了一下文书,道:“这封回信送入乌斯藏,估计要不了多久,摆言台吉就会请求元帅军入藏,康宁的驻军不能动,拔掉藏巴的堡垒,调一营兵马应该够了,康宁府有能力把火炮运入乌斯藏吧?”
杨鼎瑞本想点头应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康宁府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也有充足的人力,从昌都方向给乌斯藏运送物资也很熟悉。
不过想到元帅府远征军在甘肃的变化,还是让他迟疑了一下:“你说的是多重的炮?”
“千斤炮。”
杨鼎瑞心说还好,不是刘承宗在北边铸的那种大怪物,点头道:“道路困难,但不是不能运。”
刘承宗在心里想了想将领名单,随后摇头道:“算了,给李老豺那一营人马也升为大营,配备匠人过了昌都再铸吧,我再给他添个只有千余军兵的营,到康宁府再补齐兵员。”
千余军兵的营?
杨鼎瑞问道:“元帅府还有千余人的小营?”
“北边新降的张献忠部,我打算派参将冯双礼跟着李老豺进藏,探探路。”
刘承宗一直在想入藏对他有什么好处,乌斯藏能提供的人力物力几乎都被遥远路途抵消,高原的很多矿产资源以目前技术手段也难以开采,最大的好处大概也就是离印度近了。
吐蕃就曾把边境推到恒河去,刘狮子也不打算刨太祖皇帝的祖坟,不过他心想,如果张献忠有勇气、有能力杀进大明腹地的凤阳,攻陷长江沿线的襄阳。
那几年之后,背靠整合之后的乌斯藏,让他下山去恒河转一转,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请记住本书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