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有经验的将军与没经验的将军之间的区别了,没经验的将军就算是再熟读兵书不过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只知道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番慷慨陈词却激励不了士气。
而有经验的将军,知道该说些什么去调动士卒们的斗志。
比如你是为了抵抗外敌得进攻被包围,那就该说将士们保家卫国何惜此身。要是出征在外被围那就要说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要是班师途中被围那就要说全力突围还家乡。
老夫将这些一来是告诫太孙,二来是为了告诉太孙一些驭人之道。
还是说回长平之战,赵括这个新人断送了全部的赵军。而如果是老将廉颇,虽说也不一定能战胜大秦之武安君。不过至少也能不输的这么惨,带回来一半的军队也是可以的。
赵括这种人,需要先给廉颇、卿秦、庞煖这种宿将当副手,多多历练才能独自掌军。
或者扔到朔方,给李牧当几年搭档跟匈奴打两仗也行。
太孙若是以后发现了什么少年英才,万万不可直接许以重任。先扔到地方当几年官儿,再调到京城给资历丰富的老臣们当几年副手才能独当一面的去任用!”
朱瞻基闻言瞬间就感到心中一阵明亮,这姚广孝果真是名不虚传、肚子里是有货的。
“恩师一番良言,学生谨记在心!”
朱瞻基不想给赵括翻案,也没什么可翻的。你十个赵括绑在一块儿,也玩不过一个白起。
而赵括玩不过白起的原因,是赵括智商的问题吗?不是,是经验。
就像姚广孝说的一样,没经验的赵括只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不知道置之死地之后如何才能后生。只有摸爬滚打了几年,才知道如何后生。
人是需要历练的,不经历些什么又如何堪当大任呢?
“太孙不必多礼,也是老夫刚才随意联想说的多了些。
现在说回太孙的策论,老夫还有一事不明。
太孙于策论末尾写到,未征服北方之时也可以使用互市之手段为战争之辅翼。恕老夫才疏学浅,只知道互市历来是用以安抚北方诸部族、调和边境之争端的。
互市之事,如何用来作为战争得一种手段呢?”
朱瞻基闻言呵呵一笑,走到姚广孝身旁指了指另一篇策论开头的“管子曰”说道“效管子克鲁而已!”
效管子克鲁而已。
姚广孝听到这句话当即也是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那就是利用互市、利用大明朝强大的经济实力去破坏高原诸部的生产模式。
“其实马三保下西洋一事也可以稍加改变,把下西洋变成另一种互市,相信这对我大明朝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朱瞻基说完之后姚广孝微微一愣,而后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的说道“当今下西洋为的是沟通南洋、西洋诸国与我大明的交通,宣扬我大明朝的国威,除此之外还能干些什么?”
“效仿互市制度,在我西洋舰队宣扬国威之后,派驻官员、军队设置互市点。
鼓励我大明商贾出海将大明的货物卖到海外,然后将海外的新鲜玩意儿带回来。这一来一回商人们可就赚翻了,朝廷再立法收取商业税款那还不愁银子不够用?
再者说了,鼓励出海还能对付藩王。那帮子藩王一天天闲的没事干,就知道生孩子。我听说一个藩王一辈子最多的能生出一百个孩子,然后这帮子家伙还有国家供养,这不是开玩笑吗?
开海扬帆,民间对此肯定是存疑的。而朝廷若是想为民间立下典范和规矩,那这帮子藩王子弟就是一批最好的开拓者。”
“太孙年仅九岁(之前算的周岁,应该算虚岁),就有如此奇思妙想当真是令人佩服。
老夫总感觉遇上太孙,一身的本事却没有什么可以交给太孙的。老夫所有的计策谋略,太孙其实都懂,只不过还欠缺些经验不能很好的施展罢了。”
姚广孝靠在身后的案几上,满脸欣慰的看着朱瞻基笑了笑。
“恩师过誉了,学生一介黄口小儿算不得什么天纵奇才。只不过靠着些许的小聪明,投机取巧罢了。”
朱瞻基可不敢跟姚广孝装犊子,立马诚惶诚恐的自我贬低了一番。
就在朱瞻基与姚广孝互相吹捧的时候,门外突然想起来一阵不和谐的声音。
“启禀太孙、国师,陛下有要事急召国师入宫!”
姚广孝闻言拧着眉头,语气十分不善的说道“听这声音......好像是锦衣卫的那个指挥使,叫什么纪刚的那个?”
“正是下官!今早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急报,因乌斯藏都指挥使帕木竹巴抢夺土地致使乌斯藏酋长蔡巴、止贡叛乱。乌斯藏都司基本全境陷落,帕木竹巴逃奔泷州府暂避。
据报叛军将近五万余人,朝廷在当地还剩下的驻军只有朵甘、河州两卫的一万五千军队。
朵甘卫指挥使内邬、河州卫指挥使张景万将军于泷州南暂时击溃叛军,现请求朝廷支援收复乌斯藏全境!”
“什么?乌斯藏叛乱了?”
姚广孝惊了。
朱瞻基也惊了。
视线回到应天府的皇宫之中,此时的朱棣正在大发雷霆。
而朱高炽三兄弟,大将丘福、火真、王通,还有兵部尚书金忠等人坐在朱棣下面的小椅子上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妈了个巴子的!帕木竹巴这个混蛋!
早就听说帕木竹巴一族在高原巧取豪夺,可没想到能把事情闹到如此的地步!
给朕下旨懿,褫夺帕木竹巴所有的封号,让张景万把那厮押送应天,朕要亲自处理!
再下旨懿嘉奖张景万与内邬二人,赏赐三百里牧场给内邬家族、另在南昌府(张景万老家)划出良田三百亩赏赐给张景万,着另其二人各自统帅蕃汉军队进驻康定,随时准备接应大军入藏!”
“上位!高原气候与中原不同,我中原军队一旦上了高原怕是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战力啊!”
同庆侯火真对此表示出了异议,毕竟高原难以征讨是从唐朝就开始了的。
自古中原军队征讨青藏高原,最多只能道柴达木盆地的南缘为止,再往里深入可就有些受不了了。
“火真你即刻去三千营挑选一万蒙古精锐骑兵,星夜赶赴康定与张景万二人会师。
另着丘福调取兰州卫、岷州卫、泷州卫、神机营、五军营共六万大军进驻昌都,昌都再往西南便是难以登上之高原。丘福你部军马莫要深入,于昌都周边设置营垒以为后援。
火真你与内邬再多征募些高原藏军,此战若是需要深入拉萨等地作战就要靠藏军和蒙古精骑了!”
朱棣言及此处,不由得揉了揉酸涩的眼角。
显然,时常反叛搞事情的乌斯藏都司让他很是头痛。
“召集兵部和内阁开会,今天要商议出来一个善后的办法。乌斯藏叛乱本身不是什么大事,重要的是每次叛乱被平定之后都消停不了几年就又开始作乱了。
朝廷的人力物力不能被乌斯藏都司缠住,今后北方的蒙古、东北的女真、西域的哈密卫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
告诉解缙、杨士奇等人立刻进宫来,今儿个想不出个好办法就都给朕摘了乌纱帽走人!”
不过要说这人幸运起来,张嘴便是有食儿吃的。就在朱棣很烦躁的时候,姚广孝带着朱瞻基和他写的策论进宫来了。
“主子,国师带着太孙在殿外等候,不知主子何时宣见?”
朱棣听着小太监的声音犹如天籁,立马挥手示意他将姚广孝二人给带进来。
而下面得朱高煦听闻朱瞻基来的时候,却是不屑的撇了撇嘴。
“小崽子居然也来了,乌斯藏这么大的事情老头子居然也让拿崽子参与进来,真是成何体统!”
不过朱高煦是个典型的嘴上笑呵呵,心中妈卖批的人。朱高煦看着朱瞻基进来,赶忙起身给了朱瞻基一个熊抱嚷嚷道“大侄子!昨天晚上回去的那么早,咱爷俩还没好好的叙叙旧呢。
你二叔我刚从贵州平叛回来,就在昨晚中秋夜宴见了你那么一面。
怎么的,现在大侄子你不喜欢二叔我了,昨天晚上居然都没跟你二叔我敬酒就跑回去了!”
朱瞻基不着痕迹的从朱高煦的怀抱当中挣脱,然后也是一脸灿烂得笑容回应朱高煦道“二叔莫要怪罪于小侄,小侄昨晚吹了些风、偶感风寒才回去休息的。
今日身体没甚子大恙了,才来见二叔的!”
朱瞻基可烦朱高煦烦的要命,敷衍了朱高煦一番便挪腾到朱棣身边去了。
而朱棣呢,此时正在与姚广孝一起看着朱瞻基写的策论发呆。根本是没空搭理朱瞻基这小子,于是乎朱瞻基又被朱高煦与朱高燧二人拉过去问东问西了。
姚广孝这人办事最烦那些子繁文缛节,进来之后大剌剌的便坐在朱棣身边,直接将手中的策论递给了朱棣让他自己看。
“怎么样?太孙的策论,上位可还是满意?
尤其是边关之策,虽说言语间略显幼稚,不过一计一谋都是精妙之论。
只要让熟悉边关局势的将军还有老成持重的内阁大臣们好好研究一番,就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范本了!
正好现在乌斯藏叛乱,不如就借此机会试验一下?”
朱棣在这边一字一句的细细阅读,姚广孝就在旁边不断的插科打诨。
不过朱棣倒是不厌烦姚广孝的举动,毕竟姚广孝说的也正是他心中的想法。
朱棣冲着姚广孝招了招手,趴在姚广孝耳边小声嘀咕道“待会你亲自润色一下这篇边论,然后差人将这策论送去东暖阁。不要交给解缙,直接召集杨士奇、张辅、金忠、杨溥、蹇义、杨荣、夏元吉过去。
你亲自主持,朕给你三天时间商议出来个大概。
对了,跟他们说这策论是你与朕所写。基儿只是参与其中,也提了一些关键性的意见而已。”
朱棣这番话透露出来两个信息,第一是朱棣想要保护朱瞻基。毕竟树大招风,九岁孩子写出这样的策论有些太过于妖孽了。朱棣对外宣称这篇策论是自己与姚广孝所写,而朱瞻基参与其中,这既能让别人觉得朱瞻基是个天纵奇才又不会过于妖孽。
这第二嘛......就是朱棣看不上解缙很久了,要不是修永乐大典用的上解缙早就给他打发走了。
朱棣吩咐完姚广孝之后,便转身对阶下众人说道“没事就都回去吧,然后记得把朕刚才交代得旨意传下去。
基儿你留下,待会子陪大父一起去东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