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北亚  第二百九十章 乾武元年的难民潮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雄起北亚 | 爱做的事   作者:爱做的事  书名:雄起北亚  更新时间:2021-12-26
 
旦日当天,兀鲁图斯在宫廷,大宴群臣。

若说菜肴有多么丰盛,那也算是。但要说好吃,是绝称不上的。因为当天的菜肴太多,天气又冷的厉害,等送到席上,全部摆满,早就冷得没有丝毫温度了。

但在宴席上,没有人会表现出来。兀鲁图斯也装作不绝,与群臣们举杯同贺。

到了次日,明国便正式改元为‘乾武’,因而公元1223年,也正式成为明国的乾武元年。

汗庭对此的反应很是冷淡,耶律楚材连恭贺都没有,全当不知道。金国与宋国、夏国、高丽等,都上表恭贺。对于汗庭周边崛起这样一个新势力,他们都是喜闻乐见的。

毕竟分裂的蒙古人,才是好的蒙古人。

趁着这喜劲儿,四国在和议意向籍签订后,又再次达成了一项初步共识。那就是互相派遣使者常驻各自的都城,按照明国的说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互相有个能代表各自国家的使节留着,在很多问题上,都能尽快得到解决。消息传递上,也能更加方便。

另外还有一个不便言说的原由!那就是搜集情报,探听消息,更正大光明,不用遮遮掩掩了。

毕竟四国互相约定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证各自使节的安全。若是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也只能禀报给国内,由各自的君主处置。

只是这一消息传到汗庭,阿拉海别吉便让耶律楚材代表大蒙古国汗庭,也参与这互派使节的协议中来。

明国没有任何反对,且明面上还是汗庭的附属国,直接就在使节集中的市坊送了一栋院子给耶律楚材,让其用来作为汗庭的常驻使节馆。

金国、夏国都不敢得罪蒙古,但也不想就这么干脆的答应。只推脱了一阵儿,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到底在他们国内,其实早就遍布蒙古人的探子了。与其让他们藏在暗处,还不如直接答应下来,让他们全都站在明面下。

这样防备起来,也更容易不是。

倒是宋国对此比较扭捏,态度也非常矛盾和反复。但是天高皇帝远,蒙古汗庭与宋国还隔着金国和明国的山东行省,威胁也就有限。汗庭这边吃了憋,也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心思。反正他们也是看着明国这样做,才跟着做的。

而成功搅黄了这件事的明国驻宋国使节扎哈尔则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到底明国方面,是不喜欢宋国和汗庭走得太近的。因为若有什么耳根子软的听了蒙古人的糊弄,真的与蒙古汗庭联手对付金国,那中原的局势就对明国不利了。

现在这样四国联手抗拒蒙古汗庭的大策略,才是最有利于明国的。

于是整个冬日,无论是漠北草原还是中原汉地,各方势力都还保持着大致的平静。连一直遭遇兵祸、天灾的黄河沿岸,也出奇的平静了下来。

不过与金国接壤的明国边境,与汗庭接壤的益都、泰安等地,却是接连出现了几次规模不小的难民潮。

金国是因为连年的兵祸,导致很多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难民南逃到了黄河以南的金国统治区。但对于突然暴涨的人口,当地的土地根本就供应不起。由此带来的,就是治安恶化、匪贼横行。

而金国官府不思安抚,还要继续横征暴敛,完全不给百姓一条活路,就更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灾难。几乎每个冬天,都会饿死一茬人。

但今年明国的到来,却是给了这些活不下去的难民一条活路。再加上明国官府与金国朝廷也早就达成了物资换人口的交易,便更是巴不得将这些没用且还会闹事的难民全都送走。

山东行省可是缺人缺得紧的,但凡来了就会安置。所以也早早做好了准备,明国朝廷也非常支持,耗费不少的钱财从宋国和宋国以南的国家购粮。

只要渡过了这个冬天,相信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会变成最忠诚的明国人。

与金国的天灾人祸相比,河北等地的难民就完全是人祸了。

不过这里面,还有着明国的功劳。

因为旧岁的那场大火,可是让河北等地的世候损兵又折将。再加上又耽误了农时,从山东的地界上也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回到自己的地盘后,便出现了粮荒。

境内的那些商人也都不是什么心善之辈,他们也趁机囤粮居奇,使得粮价涨的连普通官吏都快承受不起了。再加上那些有家人战死的家眷们,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抚恤。

对于盘踞在地方上的一个个投靠蒙古人的反贼,就更是心生厌恶了。金国这边看到民情激愤,正是人心可用的时候,就开始挑唆叛乱,河北等地的世候们,立时都陷入持续不断的平乱之战去了。

恰好新得了地盘的世候也需要人在管辖的地界内种粮出产,又将很少无食可用的饥民用驱赶,哄骗的方式赶到山东地界就食。

结果那些地方都被明国全都搬空了,现在剩下的,除了树皮和土,就基本没剩什么了。所以那些被骗的饥民,就更加对头上作威作福的世候不满了。

这时候,明国优渥的招抚流民政策也适时传到了山东汗庭的统治区。那些早被持续不断的叛乱闹得烦不胜烦的世候们,立即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开始故意在境内大肆宣传。

并将明国的山东行省吹成了人间天堂,说什么只要到了那里,就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有田地耕。

起初山东行省对于涌入来的饥民还是敞开了收的,但等到冬天有更多的饥民涌来后,山东行省的官府也开始犯了难。

巡抚王玄凌也顶不住压力,只得联合当地的大小官员一起上奏,请求朝廷派出更多的官吏前来帮忙安置移民,以及支援更多的粮草。另外从官面上,让汗庭约束底下的世候。金国那边,则是请求他们控制难民涌入。

这样一封求援信从山东送到上京,立即引来了轩然大波。

因为明国从一开始,就是支持收纳流民的。北方的大片土地,还等着人开垦呢。王玄凌请求控制甚至禁止移民涌入的信,简直是和朝廷的政令背道而驰。

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山东行省乃至朝廷的现状。虽然从山东之战的缴获中,确实收获了不少钱粮。但后来用来安置山东行省的移民,也是耗费颇多。

且开春以后,对北方的用兵和倭国的战事,也都是要用到粮食的。虽说还能去宋国和宋国以南的地方买,但整个冬日,本就是粮价飞涨之时。且短时间内需要那么多的粮食,也很难凑到足够的粮食。

考虑到现实的困难,王玄凌要求控制流民涌入也没错。

这样的争执在朝堂上公开化,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要拿出个决断,却没那么容易。但山东行省的形势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严峻。每天都会不计其数等待入境安置的饥民、难民饿死、冻死,明国好不容易在山东行省积攒的名声,可能也都会因此而败坏殆尽。

所以无论如何,朝廷都必须得拿出个决断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