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就像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旦打开这扇大门,我们就将终身为之痴迷。
既然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我接下来就想说说《死亡代言人》的灵感来源。
如果你看过那本书,一定会知道,我这本书中的女性执行官,“梅薇丝·谢顿”的姓氏,就是在向《基地》的发起者,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致敬。
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有许多相关的内容,比如主角韩兼非的旗舰,叫做“阿玛瑞尔号”,而阿玛瑞尔,是和谢顿一起发明心理史学的一位数学家的名字。
从《基地》开始,到后来所看的各种关于人类探索宇宙,或人类文明构建的横跨星系的大型文明或国家的作品,以及偶尔看到的许多游戏,都成为这本书的某个灵感来源,我很感谢那些在文字和游戏设定中流淌出来的各种让人赞叹的创意,也将那些让人折服的创意融入到这本书中。
才发现原来从第一天开始写这本书开始,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写点儿什么。
所以我想,在我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所经历的第一个除夕,忍不住还是打开电脑,漫无边际地写点儿什么吧。
我记得从九几年开始,在同学那里看过一本《科幻世界》,从那时起就疯狂迷恋起科学幻想的世界,仿佛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直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便可以让整个世界为之赞叹的想法,原来还可以用文字把这些思想写出来,让整个世界活起来。
后来了解了更多,开始用省下的钱来购买在杂志上看到的科幻经典著作,我当时买的第一套,也是至今仍在影响我的书,叫做《基地》,我用不知道多长时间攒下的零花钱,买下了那三本传世经典。
刚好身边有酒,借着微醺,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和大多数人一样,真正开始动笔,是在中学某个枯燥的晚自习上,用一句暴露年龄的话说,就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想写点儿东西。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之深,直到二十年后的现在,我写《死亡代言人》的时候,依然想用各种方法向它和它的作者致敬。
于是,在那个跨度达到万年的准备材料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陈去之、费思敏、袁译、梁甄、高桓、韩兼非、源智子、梅薇丝·谢顿、赵小南、陈明远、高砚知、吴桐子、小厘米……
这里面,可能有90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最终成文的这本书里。
《死亡代言人》的书名,受到了《安德的游戏》系列的启发,但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片只有人类所创建的宏大文明的星区,灵感来源于《基地》三部曲和国内一部比较小众的作品《格兰格尔五号》;
而书中的折跃和星门技术表现形态,部分灵感来源于《星际争霸》中的星舰折跃,部分来自于《质量效应》中的质量中继器;
正是因为在这些前辈思维的启发下,我终于想写一篇自己的星际史诗故事。
就像我之前说的,为了这本书,我从2015年就开始准备,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始构建整个绿洲星区的版图、由来、政权构成、意识形态、社会形式和风俗习惯,并为此准备了几十万字的资料。
当时我的想法,是在这个带有编年史性质的设定集中,随便撷选出一段时期,把那个时期的故事发展成一本小说。
其实我最初选择的故事,是发生在《死亡代言人》之后一千年的,那篇故事或许更接近于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模式,那是一个不断解谜的故事,我甚至已经为它写好了近十万字的开头。
但是,当我真的决定开始写完一本书的时候,我的目光落在了另外一个设定集上,它是如此让我着迷,以至于我一下子推翻了过去的想法,最终决定先把《死亡代言人》的故事写出来。
对,那个设定,就是硅虫。
那是一种可以自我复制、单体智能简单,但当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却会产生群体智能的人造生物。
这几乎是一种天生的人类文明毁灭者,在它们身上集合了赛博朋克、人类以外的智慧生物、群体智慧、阴谋论、疯狂科学实验乃至反乌托邦的各种元素,是一个非常完美的Bigt肉ble。
群体智慧是一个无主观意识的智慧形态,可当它与一个个体意志融为一体的时候,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在那一瞬间,我就想起了无数中可能。
于是便有了《死亡代言人》这本书。
到昨天为止,这本书刚好写完前两卷的内容,在我的计划里,到这个时候,整本书应该也算是完成了2/5或4/9。
没错,这是两个很操蛋的数。
但我还是决定把它上架了。
所以在这个除夕夜的絮絮叨叨,或许可以理解为上架感言?
无所谓,只要开心,什么都好。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剧情都控制在我最初定制的大纲中,主角和其他相关角色也没有跑出我为他们规划好的人生轨迹。
所以,如果今天之后的半年时间了没有什么意外,他们终将会按照我设定好的路线,走向自己命定的未来。
但这其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在写奥斯迈大撤退的时候,我加入了一段被别人抢走优先撤离资格的家庭的故事,当时,我在一个小范围讨论组中说,我写完这段觉得有些堵心,一位读者在微信上发给我一句话,全文如下:
“世间的遭难果然都是创世者给的,即使他自己也在那儿为此怜悯甚至哽得慌……”
我突然觉得,原来作品中那些人的苦难遭逢,竟然都是源自我自己为了某种目的而做出的决定。
如果那些故事真的发生在某个未知的平行世界,那些人所经历的一切,是否都是一种宿命?
难过归难过,反思归反思,可我还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在第二卷结尾的时候,让奥斯迈星球上的四亿人成为为了胜利而必须牺牲的牺牲品。
写那些文字的时候,我甚至闭上眼睛都能看到避难所中那一张张原本充满希望,但又无比绝望的面孔。
这是罪吗?是谁的?
我不清楚。
转念一想,我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在作品中安排这么多人死去,却又为他们伤感的傻X作者。
但不管怎么说,我的键盘轻轻敲下,四亿亡魂在一枚中子星物体构成的炮弹打击下灰飞烟灭……
痛饮一杯,敬这些牺牲者,还有我的矫情。
我知道,既然这本书叫《死亡代言人》,主角所到之处,必然还有无数的死亡,而在这本书后面的两到三卷中,必然还会出现数以百亿计的无辜者死去,我依然会缅怀他们,但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
就像微信上另一位读者所说:天地不仁。
不论如何,这本书还将继续写下去,直到完本为止。
庚子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小时,再过一个小时,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请收下我最诚挚的祝福。
祝所有亲人、朋友、合作伙伴、陌生人、路人、对手甚至敌人,每年都有新的进步和成长!
酒瓶空了,就这样吧。
今天是2021年2月11日,农历庚子年最后一天,除夕。
而ODST(轨道空降兵)的设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光环》。
再如,第三卷开始后,教团方面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奥萝拉·阿西莫芙娜·罗曼诺娃”,她的中间名,也就是她父亲的名字“阿西莫夫”,是《基地》作者的名字。
红.尘!小!说!网w\w\w。z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