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的1992  第933章 有追求的富N代

类别: 都市娱乐 | 重生 | 穿越 | 生活 | 爽文 | 重生之我的1992 | 瑶湖居士   作者:瑶湖居士  书名:重生之我的1992  更新时间:2021-04-15
 
霍莱的母语是法语,英语也很好。只有陈文是只懂法语,英语二把刀,初中水平嘛。陈文中文满级,但另外三人不懂汉语。

四人用英语做交流,为了照顾陈文,霍莱经常用法语为他做点翻译。

大家都是音乐人,而且同为20来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聊到了一块去。

这哥俩为什么会吵架呢,为了曲子的事。

磕磕绊绊,连听带翻译,陈文总算闹明白来龙去脉,这哥俩为两首歌的歌名在吵吵。

彼得博萨是个富N代,到底有多富,富了多少代,恐怕没人说得清,他自己也从来不说。

总之,这人很富。

富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一辈子什么活都不干,天天过着奢靡的生活,而且是很顶级的那种消费水平。

但人家彼得博萨不是纨绔子弟,他是个有追求的富家子弟,他特别喜欢音乐,十多岁的时候为了音乐他决定做点事情。

陈文也喜欢音乐,他会为了盗歌卖歌而学吉他。但彼得博萨不这么想,他喜欢音乐,但他从来不练任何乐器,他就是喜欢听音乐。

彼得博萨在音乐欣赏方面的造诣很深,不光听,他还自己作曲。不会演奏任何乐器,怎么办?人家有钱,这就好办了。

每当彼得博萨有了乐曲的构思,他就花钱请人演奏,他哼哼曲调,让那些演奏家帮忙加工出来。

彼得博萨聘请的演奏家,那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乐团地请。维也纳、柏林、慕尼黑那些著名的交响乐团,彼得博萨动不动就是聘请他们整个乐队,来把他创意构思的小调给加工成交响乐。

牛吧?

一般人得攒很长时间工资,才能够去一趟维也纳、慕尼黑听一场全球最著名的交响乐团的音乐会。

看,彼得博萨给力吧,人家没事就把这些乐团雇一支,整个月地陪他玩编曲。

大约是几年前,具体哪天,彼得博萨自己也说不清。

有一回,一个演奏家对他提了建议,改变他人生的建议。彼得博萨自己也忘了是哪支著名交响乐团的哪位演奏家。

彼得博萨说:“那个大师可能是出于对音乐的弘扬。”陈文心里猜:大师肯定烦透你了,你没事就耽误人家乐团整个月工作,人家干脆忽悠你去做一件正经事,消耗一下你旺盛且不靠谱的精力。

大师这么建议的:“你这么喜爱音乐,干脆自己成立一支乐队,把你构思的音乐旋律给演奏出来,发行唱片,造福全人

类。”

彼得博萨一听,好主意啊!转身就成立乐队,自创了一个英文词典里没有的单词Bandari,于是有了班得瑞这个名字。他自己夸,这名字朗朗上口,让人一听就不忘。

陈文心想,这名字放在21世纪是很多人都知道,但在1992年还真没人一听就忘不了。

注册了乐队之后,彼得博萨特别高兴,开着跑车一脚油,干到了慕尼黑,扛着信用卡就裹挟了慕尼黑乐团。

其实他当时不想找这支乐团,但更牛掰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当时忙着排练1991年新年音乐会,实在抽不出空来挣他的这笔钱。

临近年底了,慕尼黑乐团也忙,但架不住彼得博萨给的待遇好,于是全团30多个演奏家配合了他一个星期,把他构思的一首曲子给加工出来了。

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安妮的仙境》,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就叫《仙境》。

彼得博萨拿到自己原创的第一首单曲,开心啊,相当满足,火急火燎地就找唱片公司给他发行单曲。

但是,他跑了几家唱片公司,都吃了闭门羹,其中就包括霍莱效力的通力唱片。

几家唱片公司给的理由很一致,这种纯大自然风格的抒情音乐,而且是品质很一般的纯音乐,在1991年不会被市场接受,他们更看重能够吸引歌迷的流行音乐。

对于这件事,陈文是大感赞同的。21世纪牛的曲子放在90年代初,真不一定很卖座。之前陈文在琢磨武侠音乐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内心的论证。

彼得博萨被几家唱片公司拒绝之后,小伙生气了。年少气盛,而且家里特别有钱,受不了这种委屈。

你们不给我出唱片,我自己出唱片。你们唱片公司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自己开一家唱片公司!

有钱人家的孩子,产生了高大上的想法,说干就干。回到瑞士,彼得博萨立刻注册成立了一家名叫A/VC的唱片公司。

自己当老板了,而且是唱片公司老板,终于不用看那些世俗唱片公司的脸色了!高兴啊!

买设备,招聘员工,招不到,没关系,重金挖墙脚。

很快,A/VC唱片公司的班子搭起来了。大老板下指示好办事,底下人一通忙,第一张班得瑞唱片出来了,里面只有一首曲子,就是《仙境》。

整张CD只有这一首曲子,长达半个小时的单曲!

奇葩吧?

博萨别提多喜欢这张单曲专辑了,人生第一次做

有意义的事情,高兴啊!

拿出去,铺货到很多音像店里去卖,结果悲剧了,一张都没卖出去。

给彼得博萨打击得够呛。

小伙性格好,不怨天,不尤人,从自己身上找毛病,闭门思过找原因,觉得是自己的才华不够高,于是拉了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加盟了班得瑞乐队,其中一人就是后来的班得瑞乐团的团长奥利弗施瓦茨,也就是今天正跟彼得博萨吵架的这位仁兄。

三人合伙了没一年,走了一个,据说,那人实在受不了彼得博萨。工资给得再高也没用,那人就是要走。

班得瑞只剩哥俩了,这俩人倒是脾气对路,理念吻合。尤其施瓦茨很认同博萨对抒情音乐的理解,用大自然的原声来创作音乐,做出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的纯音乐。

为了实现两人共同的理想,哥俩经常扛着录音设备跑进阿尔卑斯山,录制风声、河流声、鸟鸣蛙叫,诸如此类。

有了灵感时,彼得博萨便把自己的创意哼出来,奥利弗施瓦茨用曲谱记下来。回到他们在库尔的据点,施瓦茨便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作出初步的曲子。

每隔一段时间,把曲子的拷贝寄给一支牛掰的乐团,请他们去编曲加工,以交响乐的形式演奏出来,再酌情加入彼得博萨指定必须加入的大自然的声音,也就是各种动物叫唤声。

有的时候,彼得博萨只有一个大致的旋律构思,不足以撑起一首曲子。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只有几句旋律,一首曲子的90内容他也没思路。

尽管彼得博萨出价不含糊,但牛掰的乐团人家有自己的固定工作任务,不可能随时与博萨的爱好做完美的时间衔接。

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多次,奥利弗施瓦茨便发动他的人脉关系,从整个德国的音乐节找人帮忙。

大作曲家懒得理他,人家觉得这是富人家的孩子在胡闹。

于是施瓦茨拿着博萨给的充足经费,网罗了一帮子配乐师、酒吧DJ、后期音效师等等,大伙凑在一起,商量着,讨论着,争执着,把彼得博萨的创意给弄得丰满起来,作出完整的一首曲子。

从1991年年底到1992年现在,算上《仙境》在内,班得瑞攒了3首单曲。彼得博萨原本打算,在1992年年底发行完整版的《仙境》专辑,但曲子数量严重不足,一张专辑需要10到12首,他差了一大半。

以施瓦茨网罗的那支杂牌军创作团队,凑几首曲子是不难的,但彼得博萨不答应,宁可迟一年推出专辑,也绝不能粗制滥造。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