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霸主  第257章 钛合金精锻

类别: 都市 | 青春校园 | 航发霸主 | 工业小兵   作者:工业小兵  书名:航发霸主  更新时间:2021-06-17
 
手机请访问

苏长空离开1010基地时,一来是将超教7的项目给了1010基地,二来1199工厂技术人员对1010基地给了材料和加工工艺上的支持。

随着对超7布局的完成,苏长空开启了航空发动机之路。

为了应对航空发动机的开发,苏长空在王家山修建了一个国内最大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实验工厂,工厂主要是在继承彩虹2无人机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

工厂主要以材料研发,开发加工工艺,装配和测试为主。

最主要目的就是让苏长空手里的技术变得有理有据,而不是凭空出现的。

有强大的技术输出底子,1199厂开始庞大的航空发动机计划。

整个计划分为三条线。

第一条线依旧是挖掘涡喷7而去,不过这次是奔着涡喷7最后一个堂兄弟R29去的。

说起这个R29发动机在国内也仿制过,代号叫涡喷15发动机。

与涡喷13仿制的R13一样,涡喷15是70年代末,国内用以货易货的方式得到了一架米格23,该机就装配了2台R29发动机。

由于R29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2.5吨,这可是当时国内接触到的最大推力发动机,于是仿制工作与同期的涡喷13一起开始。

起初R29发动机还没有户口,后来由于涡扇6的进展缓慢,于是仿制R29发动机的涡喷发动机就有了自己的代号涡喷15。

不过相比涡喷13相比,涡喷15的装机对像是歼13,由于歼13的进度远远落后涡喷13的装机对像歼7III。

加上涡喷15的技术难度,涡喷15从此启动时,就注定了其极为不顺的命运。

先是歼13的下马,涡喷15暂停,后来又好不容易迎来了新的机型歼10。

没错,涡喷15的最后装机对像就是大名鼎鼎的歼10。

不过涡喷15进度依旧相当缓慢,在80年代末完成了设计方案和实验,并在90年初代生产了全金属模型与歼10的尺寸模型组装。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90年代SL解体,苏27进入国内,其AL31涡扇发动机也被引入了国内,加上80年代末国内对涡扇发动机认识日前加深,上马了涡扇10,这立马使得涡喷15的进度进展缓慢。

于是随着歼10换AL31涡扇发动机作为过渡产品后,涡喷15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

就性能而言R29,要是真的安装在歼8上,其性能势必有着巨大的提升,所以对苏长空而言要搞就要搞终极版。

这便是苏长空涡喷7X的由来,以R29发动机为蓝本,在推重比不变的情况下,涡喷7X的中间推力为5.5吨,最大家推力9.5吨,基本与幻影2000的发动机持平。

之所以与幻影2000比,因为超7的性能就是奔着幻影2000去的。

第二条线就是涡扇6X,主要是将涡扇6改成单转子的涡扇发动机,以提高其他可靠性和降低研发难度。

涡喷7X与涡扇6X之间就技术而言是没有连续性的,因为这两种发动机要求尽快服役,所以苏长空就结合国内的情况,以大限度利用国内的技术发展2种应急的发动机。

只有这样,除了利用现在的技术外,锻炼人才队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全搞新的,研究人员之前的积累也就清零了。

这些都是无奈之举,在这一点,苏长空大量借鉴了F国发展航空发动机的路子,先从把简单的做好,这也是后世幻影系列飞机成功的关键。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幻影2000的发动机M53,为了减少研发风险,在结构上选择了单转子结构,为了避免喘振将压比降到了9.5,这一点已经低于同时期的涡喷发动机了,如米格23的R29发动机,压比高达12.9。

就更不用说其他三代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了,像AL31涡扇发动机压比高达23。

不过正是由于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M53出现了发动机的进度快于飞机的研发进度,这在三代机的开发中是罕见的。

而且在幻影2000服役多年的表现来看,M53无论是性能,还是稳定性都是值得肯定的。

而与M53同期的涡扇6,紧盯当时最新的双转子发动机和大推力,而忽略了国内的工业基础。

正是因为如此,苏长空在开发新的发动机和飞机都大量地借鉴了幻影系列飞机成功的经验。

第三条,则是开发核心机路线,其中主要的参考是M国的F100和F110。

这两种发动机可以说代表了,这个时代最强的航空发动机,都装配在F15战斗机上,而且它们也是分属M国两家最强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惠普和EG。

计划中三条路线,从1199厂有了经济实力之后就一直开始准备了,所以正式的计划启动之后,除核心机外,两款发动机立马进入了试制阶段。

试制的工厂就在王家山。

王家山工厂有着国内最好的加工设备,除了自己开发的数控机床和三坐标测量仪外,还有国外进口了不少的设备。

所以整个项目的进度非常快,三个月后,就完了90以上的零件加工,涡喷7X进度最快,基本已经等待最后的组装了。

为了保证进度,1199厂的副厂长钟海就守在王家山的工厂,工厂一天24小时三班倒。

今天是工厂一周一次总结会,钟海先做了总结发言,肯定大家的努力工作的成果,不过困难也是相当的大,问题主要出在压气机,燃烧室和尾喷管这三处。

时间非常的紧,按原定计划是6个月完成,似便年底进入地面测试,明年上高空台,要赶在81年飞行测试。

大会开完后,又是几人的小会。

由苏长空,钟海和殷连兵三人,苏长空解决困难,钟海搞试制,殷连兵搞设计。

其实在开会之前苏长空他们已经知道问题和目前的解决办法,开会主要是给大家一些压力,毕竟人的创造力有时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钟叔,我是这样想的,压气机的主要是钛合金精锻问题,设计中的6.5万吨锻压机咱们是赶不上了,现在只能寻求在等温锻造这个路子了。”苏长空道。

“长空,原来你早有打算,害得我最近跑了好几次西南铝业,寻求精锻的解决办法。”钟海笑道。

“钟叔,我这也是没办法,我迟迟不提等温锻造,是因为等温锻造费用太高,咱们又是试制,零件没有定型,花费是普通锻造的10倍以上。”苏长空道。

“这么贵啊,对了,长空这个等温锻造一定能搞定钛合金的加工?”钟海问题。

“效果当然有了,大概相当于6万大压机的。”苏长空点了点头道。

“这不是咱们之前去找的西南铝业压机的2倍吗!”钟海吓了一跳。

他不禁看了看边上的殷连兵。

殷连兵也是一脸的好奇。

此时他们俩的想法都是,“苏长空是干什么都会提前想到下一步,真的太可怕了!”

手机请访问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